第401章 落实落地
    “老吴,你的鼻子还是这么灵!”
    赵夫人开门,迎进来一个中年男性,面方口阔,两鬓斑白,身量高壮,斜纹毛料中山装黑皮鞋,一身的官气扑面而来。
    “咦,有客人?”
    赵守严起身笑着点点对方:“明知故问.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王德明,《活着》的作者。这位是吴泽光,商务印务局的馆长。武老板掉到人民印务那边后,老吴就管着这边一摊。”
    “幸会幸会。”
    “久仰久仰。”
    吴泽光进屋后也不客气,直接吩咐赵夫人:“弟妹,这么好的咖啡赶紧给我来上一杯。”
    他看出王德明有些疑惑,哈哈笑道:“我家女儿都被他们家小子骗到手,我不得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王德明莞尔,原来如此,竟然是同事加亲家。
    遥想当初第一次见到赵守严家的公子还只是个4、5岁的小孩,现在可不也要快30岁了么?也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
    真的是一晃啊一代人赶一代人。
    几人重新落座后,谈性更浓,他们都在干校里劳动,不过回京城的时间有早有晚。
    最先回来的就是赵守严夫妇,他们夫妻俩72年就回京城重新投入工作。
    不过主要是翻译工作,这些年国家主要的出版物主要是马克思,列宁,毛选等政治经济的书籍。
    国外翻译的小说读物,还有之前的一些被批评为小资思想的小说都没有办法出版,反而要进行销毁。
    所以他们主要翻译的其实是国外的一些科学报刊,这些外文的科学刊物大多是由王德明走霍先生的路子买来捐献给国内的。
    虽说是刊物,但是一年下来也需要10多万美刀。
    吴泽光倒是才从干校回来不久,他这次回来主要是负责初步第五卷的发行。
    吴泽光喝了半茶缸的咖啡还意犹未尽,“想当初咱们在美利坚留学,日以继夜的苦读,就是靠着这一杯杯苦了吧唧的咖啡。”
    “那边的茶叶不是加奶就是加,唐人街的茶叶么又贵的要死。”
    “也就是偶尔去你家蹭上一顿饭,喝上一杯茶,也不好意思总去。”
    “当年觉得在美利坚的日子就够苦的,可比起干校的生活,又让人觉得没那么苦。”
    “能吃饱饭,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年底的时候再吃一口自己养的黑毛猪,嘿,肉的味道怎么就那么好?”
    吴泽光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德明也好,赵守严也好,都是笑眯眯的听着,身体放松。
    只不过听他讲述这些的时候,王德明微微眯着眼睛。
    赵夫人瞥了眼王德明,开口打岔,“老吴,说那么些做什么?”
    “咱们不都回城了么?”
    “难道你觉得咱们在干校里劳动是错的?”她特意在错这个字上重重咬重音,提醒吴泽光。
    特殊年代,有多少话从口出,导致被人举报的?
    你想不承认,很多小将有的是办法让你承认。
    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京城的那些二代们
    吴泽光这才意识到屋里现在还有其他人在,虽然是赵守严的朋友,但是.人心隔肚皮啊,有多少人为了自己昧着良心瞎几把搞。
    他打了个哈哈:“我那不是怀念么?”
    “只有在干校里真正劳动后,才知道农民的不易,才知道只有劳动才不会脱离群众嘛.”
    王德明适时起身告辞,“守严兄,时间不早,我就告辞,我现在回京,还在等上面的同志,也不知道是不是再安排我回轧钢厂还是另外的部门。”
    “等我这边工作安排定好,我做东,咱们去丰泽园一聚。”
    “好说,好说。”王德明离开赵守严家不远,耳边就传来吴泽光的声音:“老赵,这位王德明到底是什么人?”
    “他刚刚从香江回来.”
    “怪不得他能带给你们这么好的咖啡,我还以为他是外交部驻外回来的呢.又或者去友谊商店买回来的咖啡豆,对了,咖啡豆分我点.”
    王德明微微摇头,心中暗叹。
    没错,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希望过有钱有闲的好日子。
    谁不想住的好,吃的好呢?
    现在这个苗头还没有,但是随着从干校回城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京城里的氛围有一点点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躁动。
    这个躁动是跟回城相关的,京城里有很多人已经“主动”从干校回城。
    回城后就是围在原单位,要求原单位进行工作安排,住宿安排,这也是为什么京城80年代后,京城住房更加紧张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王德明知道,因为他就在这边排队呢。
    他排队的地方在对外贸易部,按理说他之前的工作单位是轧钢厂,虽然经常去市政府找彭大佬,可工作单位归属就应该还是轧钢厂。
    可回京之后跑了好几圈,才知道,他的人事关系早在去香江的时候就被归属到对外贸易部,下属的华润公司。
    所以回京后,他才需要跑对外贸易部。
    对外贸易部最早的时候是归属于政务院,今年刚刚被划归到外交部,所以他排队的地方是外交部大楼。
    外交部大楼其实是跟九部一起规划的,只不过当年周领导觉得外交部街地方还够用,为了节约资金就没盖,后面70年代,尤其是72年尼先生访华后,中国跟欧美建交的国家熟练连年上升,已经建交100多家。
    需要的外交部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再加上76年的地震也导致外交部街的老楼损坏西大楼,主梁都裂开来,外交部就搬到朝阳门内大街上来。
    而且外交部还正在外交部街大门口的空地上盖两处公寓,是乔领导从国外拿回来的图纸,非筒子楼的
    当然,这些跟王德明都没什么关系。
    他就是排队等候工作安排的时候,耳朵尖,不想听不想听也都灌到他耳朵里。
    等轮到他的时候,对面的老年男人,一脸的不耐烦,正要张嘴用常用的话术把王德明打发走,突然有人进来在他耳边嘟囔几句。
    他看着王德明的眼神都有点不对,他干咳一声,“咳!”
    “那什么,王德明同志,组织上对你是非常关爱啊.”他从一堆资料中一顿翻找才把王德明的信息找出来,“哦,你是从华润回来,正好,领导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四三方案知道吧?”
    王德明点点头。
    四三方案是72年美国尼先生访华后,国内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而且大部分是农业和轻工业相关的。
    十三套百万吨级的大化肥厂,四套百万吨级别的化纤厂,另外还有很多人看小说知道的72mm轧钢生产线。
    总金额43亿美刀,所以叫四三方案。
    在前世,这些大型工厂,从73年签订正式合约后逐步建设,在80年代初纷纷投产,所以国家在84年取消布票,也是最先取消的布票。
    老年男人,看向王德明的目光有些嫉妒,“喏,领导看你有在华润工作的经历,又有跟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所以安排你跟进这些项目,负责协调中外双方的技术人员对接。”
    “好了,等下你就去对外贸易部找方首长报到吧。”
    这年头凡是跟外国人能搭上线的,都有机会获得外汇劵,所以这个老年人才这么嫉妒。
    说是找方首长,其实根本见不到只是将自己的信息上报给秘书部。
    继续等吧没想到尹梅大姐竟然找上门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要零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零陆并收藏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