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中了!打中了!
    刘洪磊、佟智国都感觉心情非常复杂。
    他们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都觉得问题很困难,即便是张硕想解决也没那么容易,结果才跑了一趟实验室,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法,而且还讨论起来了?
    也就是说,他们才刚出去的时候,张硕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这也实在太快了吧!
    刘洪磊、佟智国就感觉不可思议,但在震惊结束以后,他们也马上加入讨论中。
    张硕所制定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点。
    一个就是对于每一个偏差影响,做更加精密的计算。
    第二个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改变打击方向和轨迹,让打击轨迹最大化贴近卫星轨道。
    这样就能大大所有打击覆盖面,当打击轨迹和卫星轨道重合,就是在一条直线上打一个点,要比在一个平面上打一个点简单多了。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速度太快,又受到打击距离限制,两个轨迹是不可能重合的。
    所以最多就只能做到把打击面缩小,但也同时大大降低了一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偏差。
    这个解决方法并不完善,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其大大增加了离子团轨迹的路径距离。
    比如,原来轨迹路径是1200公里,改变后则需要2400公里,甚至是3000公里以上。
    这就需要提升离子团的初始速度,再考虑其稳定性问题,好多参数都需要做出调整。
    所以新的方案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轨迹的计算,另一个就是配合新轨迹的离子团相关参数计算。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开始针对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轨迹问题,只要确定了打击的轨迹路径,不能以此来反推离子团的参数。
    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计算,也会根据计算过程以及参数,对电子程序的算法进行调整,使得计算过程能够通过电子程序完成。
    张硕已经捋顺了研究方向,也开始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好多研究员都参与了工作。
    刘洪磊、佟智国也参与进来,他们觉得只有参与进来,才能够对新方案有一个评估,多一个人参与也能加快研究速度。
    这么多专业人士参与,再加上张硕对于研究方向的把控,到晚上8点的时候,任务进度就已经提升到了百分百。
    换句话说,新方案的研究已经完成了。
    张硕马上提交了任务,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方案的理解。
    新方案最核心的就是打击轨迹变化。
    原来的打击方式,是找寻距离目标最近的点,而现在新轨迹的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离子团轨迹在大气层内持续的路径距离。
    大气层内,还要分成好几个部分,低空、高空是不同的,主要影响是空气目的。
    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设定好的参数,电子系统会叠加计算进行评估,整体上可以理解为,‘百公里高度下方,轨迹路径在300到500公里之间’。
    在大气层内的轨迹路径太短,则会让离子团能量损耗不及预期,换句话说,就是速度太快了,会直接影响到打击精准度。
    路径太长,会让离子团失去能量过高,即便是命中目标,因为内部反应已经消失,也不会产生直接的打击效果。
    针对目标卫星来说,计算结果打击路径总距离在3100公里左右,比原来提升了近三倍,就必须要增强离子团的初始速度,但初始速度的提升并不是三倍,而是1.5倍左右。
    这是因为离子团能量损耗,主要还是在空气密度高的低空环境。
    如果是到了空气非常稀薄的太空,也就是两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空气阻力以及带来的偏差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研究任务完成以后,张硕又布置了一些方案总结的任务,一直到十点钟,新方案确定下来。
    张硕带着疲惫去休息了,但办公室里依旧很热闹。
    佟智国、刘洪磊以及其他基地内的研究员,继续兴奋的讨论新方案,还从头到尾重新做了一遍计算,然后确定明天开始进行实验调整,也会对电子系统进行修正。
    第二天上午,办公室很早就热闹了。
    张硕来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一大群人又正在计算和方案整理,他们会根据新方案进行实验调整。
    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
    张硕到实验间找到了佟智国、刘洪磊,他是想着新方案已经完成,就可以提前走人了。
    现在他更关心电磁力、强力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核物理所以及即将和人造太阳项目合作进行的实验,都会让‘氢弹电池’的研究更进一步。
    这个技术才更加吸引人。
    对比来说,离子炮打击技术已经实现,做的研究也不过是增加打击精准度以及威力……
    听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张硕确实不怎么在意,但佟智国、刘洪磊就太在意了,一听到张硕说要离开,马上就迫切的进行挽留,“实验装置的调整很快,电子系统修正也很快,代码改一下就好了。”
    “我们刚才讨论过,大概需要一天时间就能解决。”
    “不,今天就能解决!”
    “张硕教授,你还是留下来,看看我们明天的实验……”
    刘洪磊好声好气的说了半天,佟智国也在一边附和着,他们主要对于研究没有绝对信心。
    如果张硕还在的话,就感觉基地里有一个专家,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进行咨询,心里上都感觉对实验有信心。
    张硕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留下来看一下实验。
    不过他并不只是干等着,也和其他人研究了一下,卫星遭受离子团打击后的情况。
    他负责的是计算卫星遭受打击后,反应过程中‘质量损耗’。
    同时,也说了一下对于后续情况的看法。
    “卫星会变成一团残骸,然后继续沿着原来的轨道运转,也许要几个月,也许是一年以上,才会坠落大气层,然后彻底烧毁。”
    这就是打击后,卫星会经历的过程。
    首先就是变成一团残骸。
    离子团带来的反应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不管是抗高温能力强的材料,又或是普通材料,都会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影响。
    同时,反应还具有传导性。
    即便只是打到太阳能电池板,卫星的主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即便主体不受到反应影响,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持续高温反应,卫星也会直接损毁。
    在主体反应的过程中,卫星整体会出现质量损耗,极少部分是反应损耗,还有一部分是变成了气体逸散,另外,还可能存在部件的解体,比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脱离,等等。
    不过离子团打击以及质量损耗,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轨道。
    离子团打击,有一定的物理性碰撞威力,但离子团的质量很小,动量也不会太高,物理性碰撞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卫星质量损耗,也不会影响到速度和轨道。
    “在变成残骸以后,就会和其他损坏的卫星一样,轨道慢慢的下降,直到坠入大气层。”“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也许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那岂不就制造出了太空垃圾?”薛柏坤好奇的问道,他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以外行人的身份提出疑问。
    邓建则是不在意说道,“太空上的垃圾有很多,一个卫星残骸又算得了什么?”
    “又不是只有我们,其他国家知道的更多。”
    “而且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哦?”
    其他人也看了过去,连张硕都好奇的抬起了头。
    邓建笑道,“我们后续依旧能这个卫星残骸为打击目标,这不就有了个练准头的好靶子吗!”
    “也对!”
    “哈哈哈……”
    不少人都听的笑了出来。
    ……
    实验准备速度确实很快,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装置已经预热完毕,就可以进行新一次试射了。
    刘洪磊特别和张硕说明了一下试射计划,“我们准备进行两天的实验。”
    “两天,分十二次对目标进行打击,只有一次击中,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之前他们进行了几次试射实验,每一次实验也是试射了好多次,但没有一次击中目标。
    如果能在十二次内有一次击中卫星,打击精度已经可以接受了。
    十二次,击中一次就达到预期,听起来要求确实不高,但实际上,要求已经很高了。
    即便是新方案,理论上,最大偏差距离依旧达到百米。
    但十二次击中一次,也足以保证实用性和威力,因为打出去的就只是离子团,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即便是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做到半个小时发射一次。
    如果是进行大规模的制造,并依靠增加加热炉的数量来增加发射频率,十几架离子炮一起发射,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打下一颗上千公里高度的卫星。
    离子炮的制造成本不高,十几架数量并不多。
    换做是上百架、几百架呢?
    那是非常可怕的!
    张硕听罢笑了笑,说道,“以目标卫星来说,我们计算预期是3.79次就能击中一次。”
    “十二次,运气再差也能击中了!”
    刘洪磊也跟着笑了笑,不过他的心态和张硕不一样,毕竟他是负责离子炮研究的,而且他对于新方案的理解远远赶不上张硕。
    具体能不能达到理论计算预期,还是要真正的试射来检验。
    下午一点钟,实验试射正式开始。
    第一次试射的时候,张硕是在电子控制间,他对于卫星监控图像感兴趣,也就仔细研究了一下。
    实验对目标卫星的监测,依靠的是其他卫星的监控图像传输,每半分钟会传输三张不同角度、分辨率的监控图像。
    张硕看图像的过程中,得知第一次试射结束了。
    结果,没有击中。
    最终计算分析结果,偏差大概在30米左右,偏差数值并不是确定的,也只能进行计算预估。
    这主要是因为离子团是无法检测的,卫星根本就拍不到,雷达也无法锁定。
    第二次试射就要在两个多小时以后。
    之所以安排在两个多小时以后,并不是因为离子炮不支持,而是要等卫星再绕地球一周,回到‘最佳打击位置’才可以。
    正因为如此,十二次试射才会分两天进行。
    张硕并没有在控制间枯等,也没有去设备间或办公室,而是干脆去了外面转了一圈,还到健身设施那里做锻炼。
    后来干脆就在那里闲待着,等着试射结果。
    薛柏坤也来了。
    几个不直接参与实验的研究员也走了过来。
    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基地的研究员们都感觉很紧张,他们的心情有点像是刮奖……
    离子团打击存在偏差,命运目标就需要一定的运气。
    即便是理论计算再准备,反正到实验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人不敢第一时间看结果,就干脆也到外面闲聊。
    等待,是煎熬的。
    “我们计算是,不到五次就能命中一次,今天真能命中吗?”薛柏坤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张硕,他们希望张硕说点什么提升一下信心。
    张硕则是笑着摇头说道,“这个是靠运气的,我说能命中就能命中了吗?”
    “安心等着就好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等待确实很煎熬。
    他们就继续等着,有些人站不住还来回的踱步。
    这时候,实验间那边跑过来一个人影,远远的就大喊一声,“中了!中了!”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中了,命中了!”
    那人快步跑过来,继续激动的喊着,“张硕教授,刘主任让我来告诉你去一趟控制间!”
    “这次命中了!”
    “打在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杆上,冒出了很大的烟雾,已经有卫星画面传过来了!”
    “呼啦~~~”
    所有人都反应过来,“真的中了?”
    “中了!”
    “打中了,快去看看!”他们激动的说了几句,然后呼啦啦的朝着远处的控制间跑去。
    “中了就好!”
    张硕感到很是欣慰,同时心里也有些兴奋,马上跟着众人一起过去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吃小南瓜并收藏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