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内库亏空
    “姑娘家在外抛头露面终归是不好的,何况还是做接触人的医者。”
    范建分析着利害,当初若若试着经商时,他便产生了不小的抵触心理。
    归根结底,姑娘家的生活还是要平淡些好。
    范建并不希望站在风风雨雨中的是一个女孩子,尤其这个姑娘是他女儿。
    哪怕是范闲,范建饶旧不是很期望他去争名夺利,所以千方百计在陛下面前进言,谋来内库,安逸以成。
    但现实并没有朝着范建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范闲从进京开始,与父亲谈论最重的一句话就是,我并不是一个很好控制的人。
    后来的事情证明,范闲无论性格还是能力,包括面临处境,皆超出了不该有的层面。
    所以范建松手了,即便经常会说些规劝的话,但心里关于孩子的未来早已是团迷雾,只能任着这个扬名立万的小范诗仙去闯。
    而现在出现第二个时,范建的抵抗情绪尤为严重。
    “若你真一心求医,你哥也能教你。”范建想了想,算是退让一步。
    若若贵为京都才女,自小就没让他这个父亲担忧过。
    范建不止很多次想过,女儿未来出阁,定然是位大家闺秀,贤女敬夫。
    可期望似乎又要破碎了。
    “那可不行,一是入朝为官日后没多少时间,二是我更擅用毒,想来还是不适合女孩子学习的。”范闲说得很直白,他并不认为自己能教妹妹有益的东西。
    当然,更多层面他还是尊重妹妹的意愿。
    显然若若并不想止困于范府,待某些时日一纸婚约下来,草草结束一生。
    达官贵人间的婚配历来讲究门当户对,例如他和婉儿,所以可看待的人选屈指可数。
    二皇子,靖王世子…妹妹看不上,范闲都不认为会是什么好选择。
    范建的眼神里透着一丝愤气:“为了求个医,大老远跑去江南,什么顽笑话,还不如伱这个老子厚着脸皮去太医院请个博士来授课。”
    实在不得已,范建宁愿选择将人送去太医院做学生,即便会有很多异议,陛下那边也不知能不能劝说成。
    但总比去江南好千倍万倍。
    范闲叹了口气,想着这位父亲还是没有看透妹妹的心肠,出去走走看看不也是期望的一种吗?
    谁说行医便是人家唯一的理想呢。
    晚饭仓促而散,事实就是谁也没说服谁,还徒惹一身不愉快。
    幸亏有柳氏在书房吹了不少耳边风,从中协调。想法再如何,至少贵为户部侍郎的司南伯大人气消了大半。
    ……
    第二日的时候,范闲也随着进宫去授爵了。
    第一次参加朝会,范闲不免有些紧张,他要代表使团复命北齐一行,做好述职工作。
    皇帝陛下特意将爵位的赏赐放在今日的朝堂上,而不是昨日,显然是要给范闲耍威风的。
    风头正盛的范闲此时还未是领着监察院日行一恶,打击官吏的狂人,所以在官场上的人情比林若好太多。
    大清早的宫门外,已经有许多臣子巴结着上来打招呼,根本无需林若甫的门生们上来装模作样,带动氛围。
    一片热热闹闹中,范建亲自领着儿子在场中挨个走了遍,也算是给了那些不愿走动的大臣们面子。
    一番行动下来,朝廷里的能臣官吏,范闲尽数见闻。
    对于这个满面微笑的年轻人,官卑位低的臣子称呼小范大人,身居高位的则与其亲切交谈。
    爷俩二人同上朝,好不春风得意,便是一直对范闲有所意见的礼部尚书郭攸之也不敢摆什么冷脸相待,客气应了声问候。
    官场就是如此,面上做作微笑,面下各施手段,从来没有当庭撕破脸一说。
    若有那便是面下的手段起了效果,自要趁势打压,让对家永世不得翻身。
    林若安静站在末尾,注视着一切,脸上平静至极。
    吏部侍郎孙敬修行至面前,浅浅打了个招呼:”林大人,日后便是亲家了,好生担待。”
    这话显得岳父对女婿很是恭承,堂堂吏部侍郎大庭广众行如此之事,被人见得,必然免不了背后受人一通诟病。
    但一看这位吏部侍郎是孙敬修,女婿是京都百姓人人敬爱,官吏无不痛恨的林大人,顿又合理。
    半年之前,孙敬修还在山东一路做外官,是位连京都都未进的臣子。
    可短短半年过去,孙敬修迅速入京,爬上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由此难免让人非议,明里暗里涉及了裙带关系。可其实不然,朝中不少人明了,这位新晋的吏部侍郎在山东路辗转为官近二十年,政绩斐然,入朝为官是迟早的事。
    而最区别于朝臣的是,这位孙大人截至目前,仍然清白一身,无丝毫的党派之分。
    或许这便是庆帝考虑此桩婚事的重要原因。
    “孙大人客气。”林若将身子弯下去,礼貌的作了回应。
    孙敬修看着林若,心里抓摸不准,开口道:“林大人散朝后可有空去府上一叙。”
    林若保持着平和的微笑:“孙大人见谅,事物繁忙,改日定登门拜访。”
    孙敬修含着笑意,摆了摆手:“无妨,只是寻常问问。”
    宫门打开,谈话戛然而止。
    雕龙画凤的太极殿中,今日的早朝,皇帝陛下破天荒来晚了些,不过幸好没落下议程。
    朝会的议容,除去范闲通禀北齐一行,立赐爵位,还有就是大皇子手下西路军的论功行赏。
    自当年庆帝平定西胡,大皇子年长些后,便领军长久驻扎,为边陲安定作下不少牺牲。
    而今大皇子已然封王,对一众将士论功行赏理所当然。
    朝会尾声时候,庆帝轻描淡写言说了户部尚书退休一事,久居其下的范大人终于当上了户部一把手。
    朝臣们听得突然冒出的议题,并无太多惊讶。
    范建久掌户部,早就是暗地里的主,户部尚书的名头加与不加,也实在无甚影响。
    心有不忿的朝臣们最多也就暗暗想着,陛下对范家,当真是厚待宽容,大加扶持,却没想到这宽待还在后面。
    庆帝挥了挥手,太监立时捧着诏书,下到堂间念颂内文,将赐婚一事堂而皇之告知一众朝臣。
    不待群臣反应,早有准备的吏部侍郎孙敬修已经先行出列感激皇恩。
    监察院负审查百官之职,又兼多项工作,从始至终皆是脱离朝廷各部而存在的,而这一次,却明晃晃横插进来。
    群臣们各看一眼,满腹狐疑,皆不知所措。
    听着臣子们的议论,庆帝不为所动,寡淡的目光在后围扫了一下,注视着怠慢多时的年轻人缓缓出列,毕谢皇恩。
    庆帝满意点了点头,面带微笑道:“你在监察院十二年了,又有谁记得你曾是朕钦点的新科状元。”
    ”现今文治尤重,朕深感乏力。这样吧,来年春毕,放掉监察院里的工作,朕为你在朝中另寻职位。”
    此话一出,满殿皆静。
    朝臣们终于确认他们的皇帝陛下虽宠幸范家,但可还没到盲目信任的地步。
    林若的神色没有一点怪异和波动的迹象,恭声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明黄龙袍一展,庆帝将身子从龙椅上伸起来:“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先帮朕办件事。”
    接下来的话是对着群臣说的,因为庆帝的脸上已然现出忧色:“众爱卿可知,内库这几年是什么情况?”
    群臣闻风而退,不掺和妄论。
    那位长公主没在,新晋户部尚书自然是该出来说话的。
    范建出列报道:“这两年疏浚南方河道,国库银子已然大有亏空。”
    庆帝冷哼了一声,缓缓走下台阶:“朕施行新政以来,逐步减少战事,将国库银子在文治上,可一才知道,这些年内库搞得何其难堪。”
    “若是经济不景气也就罢了,偏偏江南作为内库生意的主地,这些年愈发富裕,而朕内库的收益却是每年递减,以致亏空。”
    庆帝说话的声音并不响亮,但却蕴含威严:“如此之大的事,若不作解决,朕难以心安。”
    话语方落,群臣心里不免有了些数,内库亏空不是长公主的手段,便是江南出了大问题。
    不过怀着怒意的庆帝只字不提长公主,群臣心里也自然明白,这并不是他们能指责的。
    不少见风使舵的臣子冒出想法,连忙出列附和:“陛下圣明,江南生意通达,却也乱象丛生,诸如水路贼寇频出,是得查查。”
    “江南明家富可敌国,占据一方,恐有官商勾结之嫌,请陛下择人彻查。”
    庆帝终于听到满意答案,心有所动,面上却是一变,重重挥手呵斥说这话的臣子,胡言乱语,不重言行。
    “明家作为朝廷内库在江南生意的主营者,不可妄议,以免寒了天下商贾的心。”
    “内库生意的振兴离开不了明家,下江南务必做好与明家的沟通,这才是妥善处理亏空一事的最好法子。”
    庆帝转过身去,微微偏了偏:“林若,你可有把握能做到?”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庆余年:从范闲老师做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不喜欢做笔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喜欢做笔记并收藏庆余年:从范闲老师做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