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明已亡国有日
    外廷终于热闹了,御札内容传示诸司,再加上三月二十五就已降下的口谕。
    刑部官厅,刑部尚书萧大亨叫来了谢廷赞。
    “御札之中,陛下所言曰可都知道了?”
    谢廷赞字曰可,能取这样的字,谢廷赞就是个很有一股子气的人。
    科道言官素有的一股“傲”气、“正”气。
    傲气也罢,正气也罢,现在谢廷赞听了上司的话只是梗着脖子哼了一声:“忠言直谏,陛下以我为畜物,青史自有公论!”
    他眼中分明有些洋洋得意。
    毕竟这道口谕能下来,明显有他谢廷赞的功劳。
    谁不知道皇帝的性情?
    说是他谢廷赞这个畜物聒噪才拖了些时日,但口谕毕竟是下来了。
    萧大亨却皱了皱眉:“沈阁老特地叮嘱本官,要本官告诫你一二。既已有谕旨,其后不可多事了,以免再如万历十九年一般。”
    “大司寇此言差矣!”谢廷赞立即说道,“如今正该乘胜追击。陛下又以先移居拖延其事,难道满朝忠臣再无奏请聒激之嫌,三礼就能明旨敕行了?皇长子转眼就虚岁二十了,皇三子年已十六,年长诸皇子尽居后宫,成何体统?这国本之争,也该有个结果了!”
    萧大亨沉着脸看着他。
    这家伙两年前到了四十岁才中进士,之后一开始还没授官时就敢上疏大谈特谈矿税之害。
    如今一个区区正六品主事,非要言辞偏激、身先士卒地想在国本之争里博名出位。
    奏请三礼的人那么多,怎么就唯独他获得了“畜物”的评价?
    大放厥词、不识大体罢了!
    眼下还油盐不进!
    “既有谕旨,移居慈庆宫毕就敕举大礼,莫非你连这点时间都等不了?”萧大亨语气不善,“若误了大事,青史之上只会记你一笔恶名!圣谕:‘不得逞臆又来聒渎’,你如今这么说,倒真有抗旨卖直之嫌!”
    谢廷赞一点不见软,盯着萧大亨说道:“莫非阁老和诸部堂官仍要柔懦求全?移居慈庆宫,谁不知只是缓兵之计?”
    “乘胜追击……缓兵之计……”萧大亨怒了起来,“陛下与我等臣工,是君臣,不是交战之敌。你这些言论,真大逆不道!”
    “大司寇要因言定罪,下官俯首就擒!”谢廷赞哼了一声,“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我一片忠公体国之心天日可表!”
    “顽固不化!”萧大亨气得头痛。
    朝堂之中,如今是沈一贯在内阁当直主事。
    在沈一贯的周围,这圈人被私下称为浙党。
    而被沈一贯和当时的阁臣张位一同推举为刑部尚书的萧大亨,在张位因朝鲜之役被皇帝革职后,就只能更紧密地依靠沈一贯。
    满朝文武私下里都议论,说萧大亨是浙党一员大将。
    现在国本之争的矛盾压到沈一贯身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个不好就可能弄得沈一贯去官罢职。
    群情鼎沸奏请立储,当真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也不知其中暗含了多少争权夺位的党争心思。
    “本官好言相劝,你若要自误,休怪本官没把话说在前头。”萧大亨挥了挥手,“言尽于此,你本司衙务,本官会留心。”
    谢廷赞拱手行了行礼:“公务繁多,缺员不补,下官虽尽力处置,也自当具本言缺员当补之事!”
    萧大亨的眼角都跳了跳。
    你还不能说他太桀骜。如今各部衙确实缺员众多,拿本职差事完成得好不好来压他,一点用都没有。
    一句缺人,事情难办,最终又还是皇帝的锅。
    有时候多想想自己的原因!
    这么多年了缺员补没补?有没有认真处置朝政?
    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几号人办这么多差,人还越来越少,我都要疯掉了!
    萧大亨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担忧不已。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在国本之争这件事上,科道言官和群臣如果冲不动皇帝,就会冲内阁。
    现在压力给到了赵志皋和沈一贯这边。
    赵志皋家中,沈一贯前来探望。
    万历二十三年,因为支持兵部尚书石星与日本封贡议和。在封贡失败、朝鲜之役再度打响后,石星以欺君之罪被下狱论死,去年死在了狱中。
    而老首辅赵志皋在当年打击后,从此便“病瘫居家”,请辞不已。
    屡屡上疏请辞,皇帝屡屡不准。现在沈一贯因国本之事要亲自来与他商议,名正言顺。
    可病床面前,两位阁臣的心里都很复杂。
    “您是首辅,当此非常之时,只有您有这个威望约束群臣,勿要再坏大事了。”沈一贯语气恳切。
    赵志皋躺在床上,吃力地张了张嘴,仿佛说话都已经很困难了一样,出声也断断续续、声音极小。
    他儿子在一旁,仔细听了许久才弯着腰开始转述。
    “家父说,他老人家病重至此,早已不能辅佐陛下处置朝政。不明夷务,主张议和,谋国无能;定储无功,废矿税弊政无力,无才、无识、无量、无局,诚然如此,羞愧难当。”
    沈一贯头皮发麻,老赵,别忙着损自己啊!
    “威望谈不上,约束更谈不上。还盼阁老今日亲见家父病重至此,怜家父老病,请陛下恩准家父辞表。”赵志皋的儿子一个长揖,皮球踢了回来。
    沈一贯愁苦不已。
    就刚才那一段嘀咕,有这么多内容?
    他叹了一口气,诚恳地开口。
    “濲阳公,昔年我也是深为赞同当以封贡议和平朝鲜夷务的。要说不明夷务,我也是如此。倭贼狼子野心,竟一心妄图插足神州,实非你我所能预料。其后事不可为,濲阳公不好改弦易张,我也只是为国计,这才与洪阳公一同主战。”
    说了当年与赵志皋、张让的旧事,沈一贯才满脸苦笑:“这阁臣不好做,只有我等才知道啊。”
    病床上的赵志皋同样陪了一脸苦笑,又勉力摇了摇头,像是在说这些不必再提了。
    沈一贯再叹一口气。
    那之前他本是附和赵志皋的,而后却跳到了次辅张位那一边。
    而蔚山之役后,在任用前线御倭重臣问题上,张位由于所言过激,拒不认罪而惹怒了皇帝。
    沈一贯却主动承认过错,态度诚恳。
    最后的结果是张位被革职了,沈一贯被挽留。
    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下来,倒是沈一贯审时度势,地位越来越稳。
    朝野所讥的赵志皋,其实反倒有所坚持,只不过他也确实心灰意冷了。
    沈一贯委婉地表达了对于当年“背叛”赵志皋的不得已,而后也只能动之以情:“这回不同。濲阳公,田公公到文渊阁时有一言:太后娘娘、陛下、殿下都等着诸事顺遂!”
    病床上的赵志皋表情一僵,却没开口。
    沈一贯继续道:“皇长子都快二十了啊!我们在内阁这么些年,三礼还未办成,将来您和我卸了担子还乡,岂非羞愧难当?如今太后娘娘也愿国本早定,殿下在苦等,只要群臣再信陛下一次,说不定就真能诸事顺遂了!濲阳公,您说呢?”
    他执着赵志皋的手,声音中全是恳切。
    赵志皋却又苦笑了一下,再次摇了摇头,而后小声嘀咕起来。
    他儿子侧耳倾听了,过了一会才开口:“家父说,病居多年,都是沈阁老辛劳。如今立储在望,还是只能烦请沈阁老担着。家父能做的,只是不以奏本题本再触怒陛下罢了。这段时间,不请辞,不奏事。家父愿为表率,沈阁老可传百官知晓。”
    赵志皋昏黄的眼里尽是支持和鼓励,沈一贯莫得法子。
    他知道赵志皋只愿明哲保身了,不愿与他共同面对这个局势。
    甚至于,赵志皋继续“顺从皇帝”而不以首辅之尊竭力争取,反而会被一些同僚弹劾,正好趁机再请辞一走了事。
    这汹涌朝局,你沈一贯自己去面对吧!
    沈一贯没能达到请赵志皋“康复”出面一起约束群臣、尽力把这事办成的目的,就只能满怀心事地告辞离开。
    看来就算有那句话,赵志皋也不看好这一次国本之争会有定论。
    那样的话,自己也该重新再考虑考虑怎么做了。
    赵府之中,“病瘫”的赵志皋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在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坐在了椅子上。
    他的目光看向窗外,带着一些讥讽,也带着一些无奈。
    “若是能生还故里,自不必说。若为父死在这里,你扶灵归葬。而后不论朝局如何,你也好,家中后辈也好,不要再出仕为官了。”
    赵志皋的声音虽苍老,却也不是已经病危垂死的感觉。
    “父亲……”
    赵志皋扭过头看,看着欲言又止的儿子,眼中还是有着能够官至首辅的凛冽气势。
    “这话出为父之口,只入你耳!”赵志皋声音很轻,但斩钉截铁,“大明已亡国有日,赵家远离纷扰,方是存续之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