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玩火自焚
    时代的惯性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概因为当事方是过去三年里受影响最小的藩王。
    可能因为楚藩是皇帝为昌明号选择的受益方当中第一批三家宗藩之一,朱华奎觉得他和皇帝的关系更近,送些银子孝敬打点可以把这事压下去。
    沈一贯虽然没在朝了,没收朱华奎的银子,但掩藏在改革宗禄的正当理由下,还是有人煽风点火。
    京城里如今的主旋律是乡试和恩科会试,是万岁山上立圣庙,是太常寺和礼部草拟之后颁告天下的新儒学制旨。
    定远侯后人王弼和他的一个族人说什么远祖寄存于楚藩的财富足有一千三百多万两了,这件事第一时间被朱常洛拍了下去,没有激发丝毫波澜。
    申时行、王锡爵、朱赓、沈鲤,枢密使之外的另外四相都在朱常洛面前。
    “八百里加急,湖广巡抚的奏报走的是军情。”朱常洛沉着脸,“楚王以助工为由,要向朕进献白银两万两。银子刚过长江,就在汉阳被楚藩宗室劫走。”
    四人脸色骤变,沈鲤先问:“陛下,楚王要献银助工,陛下允了?”
    “恐怕奏本还在路上,朕自不会允。”朱常洛神情难看,“但即便没有朕的旨意,这献银还称不上皇杠,劫杠便是劫杠。宗室犯法,地方过问还是不过问?京里群情汹汹要改革宗禄,地方拿问宗室。前有定远侯之后跳出来,后面会不会有湖广地方士绅散播谣言说官府在严刑逼供宗室,激起楚藩暴动?”
    “杠”乃抬送重物所用的粗棒,有时也代指箱柜。而向皇帝进贡的东西,在民间就被称呼为“皇杠”。
    也不能说这两万两银子已经是皇杠了,毕竟朱常洛没说要,法理上还不是正式要献给皇帝的。
    但打劫就是打劫,劫匪还是宗室,问题很敏感。
    这不仅仅是惯性了,甚至还加速了。
    到了此时,四个人都不能睁眼瞎,装作这些事只是巧合。
    “朕提醒过宗室和士绅合流生乱之隐患。”朱常洛看着王锡爵,“王守仁的事,刑部查出背后主使了吗?”
    “……还在讯问那另一个同谋王锦袭。”
    “贼子要的只是这桩离奇传闻!”朱常洛冷冷说道,“一千三百多万两钱财,智者自知这是谣言,但普通百姓呢?楚藩旁支宗亲呢?就算真刚一听问就把那贼子关入诏狱了,传闻还是传了出去。本来打定了主意泰昌三年开始只是巩固成果,何必偏要在这关口又来改革宗禄?朕非不愿,朕早就在想法子!”
    “……臣等虑事不周,请陛下降罪。”王锡爵带头跪了下来。
    “方略也是倨傲!”朱常洛又看着申时行,“宗禄虽然已是偌大负担,宗藩诸多将军中尉虽然确实与亲王郡王离心,但若是弛禁开科就有用,岂会一直到如今都没有宗室子弟愿意去考?礼部要改革宗禄,着眼处就是效仿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诸藩宗禄永为定额?”
    申时行也跪下低着头:“万历十一年后,三省诸藩也是安稳的,礼部部议以为可以推行。”
    说的是万历十一年之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秦晋代沈等宗藩从此定额派宗禄,以后不论子孙多寡,都按这个数字给,不增,但也绝不会再削。
    从万历十一年至今,这三省的宗藩确实没有闹事。
    “是,把宗禄额度限死了,确实一劳永逸。”朱常洛哼了一声,“按册籍来算,宗藩禄米确实已经多得吓人,足该千余万石。但实给又是多少?算笔总账,实支不过百余万两。大明全部田赋、税银都折银来算,宗禄所占不足一成。即便是全部都改为定额,又能节省多少?”
    大明的宗室负担就是不能细算表面账和实际账。表面上来看,宗室负担显然已经占据大明岁入赋税的近三成了。但拖欠的拖欠,折色的折色,实际上每年的负担目前还控制在大明全部岁入的百分之五。
    当然,宗藩会继续繁衍,指数级的增长确实厉害,这个问题是应该面对。
    可礼部商议出来的方略确实显得倨傲。
    朱常洛又说:“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之所以还没闹,是因为还有些折禄庄田的岁入。但这回你们拿出来的方略倒好,说什么既然从此定额实给宗禄,那之前那些折禄庄田就该收回了。难道卿等以为有了枢密院,重新整训了京营,分设了五军左右都督,宗藩只能乖乖待俎?”
    “……臣等不敢。”
    “先不说宗藩是天潢贵胄这种话,但毕竟也是活生生的子民吧?一句弛禁开科,愿为农者地在哪?愿为商者可有本钱?愿读书者如何不忧虑柴米油盐?”说的是占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宗室,这种情况不能说夸大,确实有大量的底层宗室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朱常洛若是仅以弛近开科扩大到镇国将军一下就换个诸藩宗禄永为定额还要收回折禄庄田,不是倨傲又是什么?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中下层宗室以后再生更多子女,也只能靠定下来的定额养活了。
    关键是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生产资料,宗藩的资产都被控制在亲王郡王手上。
    固然可以说什么都不用干就能领一份禄米已经是优待了,但对他们来说,这算得上是皇帝拉拢中下层宗室压制亲王、郡王?
    根本就是两头堵:既造出了势来让亲王不敢抗拒,又只是通过弛禁开科和宗禄发放到位争取到中下层宗室的支持。
    无非以为严厉监督着亲王不盘剥宗亲就能把事情推行下去。
    换来的实际利益,是那一千多万亩庄田收为官田。
    明初一亩官田征田赋五升多,但时过境迁,如今如果把地方科则税银都平摊下来,平均每亩官田能征大约四斗粮左右。这意味着大明可能多出五六百万石粮的一项岁入。
    所以说王锡爵和申时行他们打的好主意,用一个宗禄永为定额百余万两银子和一个对镇国将军以下宗室都弛近开科,就想换来每年数百万石的岁入。
    这笔账他们会算,宗室不会算?
    “礼部议出了如此‘善政’,负担着宗禄的诸省府州莫不翘首以盼。朕若不允,地方就只能继续盯着官绅之家厉行优免。若允了,就是省了好大一份气力!”朱常洛一个个地看过去,“你们自然是人人称颂,独留朕一人去应对这八万余宗亲号哭不绝!”
    王锡爵等人把头低着不说话,但他们也不反驳,态度还有些坚决。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种话虽然不好说在天家身上,但他们并不以为这事从根本上不对。
    地方上是不是能省一些不去管,毕竟仍旧可以要求地方厉行优免。但是朝廷多出许多收入,这是实实在在的。
    能走到他们这种位置,决定去做这件事,利弊和后果当然都考虑清楚了。
    皇帝现在能当面点破,而且像是在发脾气,那没关系。
    毕竟他也意识到了地方确实正翘首以盼。
    这个方略被评点为倨傲没关系,但符合中枢、地方乃至于皇帝本人的利益,这一点是没错的。
    成年人讲的不就是利益吗?
    至于宗亲号哭不绝,他们宁可在后面多分给内帑一些,让皇帝拿去安抚。但这笔岁入,应该先过朝廷的手!
    “传旨湖广,劫杠宗亲不由地方审理,都送到京里来,朕亲自做主。”朱常洛缓缓吩咐,“山高路远,这个案子继续让三法司在地方审理,还不知道地方为了让这宗禄改革方略施行会做出什么来。楚王、宣化郡王两兄弟,楚王太妃王氏及其兄等一干人等,着前军左都督陈璘前去护送入京,朕亲自过问!此事定案之前,宗禄改革方略先不报!”
    最后严厉说道:“旨意加急送去武昌府!若是湖广抚按急于定案,地方官绅煽动挑拨,让楚藩再做出什么事来,休怪朕一查到底,再于湖广杀上数百家了!”
    四位“相国”心情沉重地告退离开。
    十分明显,皇帝一开始就担心地方上会推波助澜,但是仍旧放任他们推动到这一步,恐怕就是等着真闹出什么乱子来,预料到这么做可能玩火自焚。
    杀上数百家这句话,那不就是暗指泰昌元年吗?拿了三位要员,查办了上百家士绅。
    地方上是这样的,大量的官田,官府当然还是和乡绅大户合作最为简单。
    如果有希望压制住宗室,这个宗禄改革方略无疑是朝堂诸公对天下官绅的一种“安抚”。
    走到了还未筑砌完成的外朝新宫墙之外,申时行开口道:“那王弼之后,主使是谁必须要找出来。此人敢让那王……守仁和那王锦袭做这种事,绝不只是哄骗两人,以为这么说就定能得到皇帝犒赏。那两人不像痴愚之人,恐怕已经另得好处,才敢行险一试。”
    王锡爵凝重地点了点头,又对沈鲤拱了拱手:“还请鉴察院也帮着留心。”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