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次日,各朝古人对于今天上午的时光格外期待。
    原因无他,只因为再过不久就可以见识到珍妮纺纱机的绝妙。
    主播如此吹捧珍妮纺纱机,足可见珍妮纺纱机的厉害之处。
    自古以来,各朝古人最关心的就是有饭吃和有衣穿,这也是各朝的统治者致力追求的。
    现在大家已经不担心有饭吃的问题,再过不久各朝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吃饱饭。
    毕竟之前抢到那么多的高产粮种,随便种植一点都可以让一家老小吃撑肚子。
    估计要不了几年,家家户户都能种上高产的粮种。
    吃饭的问题已经无须担心,接下来就要考虑穿衣的问题。
    随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生活越来越好,布匹的需求必然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技术落后,生产的布匹将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个时候,主播信誓旦旦夸赞的珍妮纺纱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按照主播所说,珍妮纺纱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纺纱的效率,比原先的提高几十倍。
    纺纱多了,相对应的,织布自然也会大增,解决大家的穿衣需求。
    而且更关键的是,高产的种子也有,要不了几年就能种遍大江南北。
    到了那个时候,原材料多了,珍妮纺纱机生产的纱线多了,织的布也就多了,人人都能有衣服穿。
    相比于其他人,各朝的商人则对珍妮纺纱机更为期待。
    他们深深的明白,珍妮纺纱机一旦面世,必然有极大的需求,会引得无数老百姓哄抢。
    他们已经找好了技艺高超的工匠,等珍妮纺纱机的视频播放完,就立马组织人手开始生产。
    这么好的赚钱时机,各朝没有一个商人愿意错过这次暴富的机会。
    没多久功夫,在大家万众瞩目的期待下,珍妮纺纱机的介绍开始了。
    【起初,祖先发现用草或者细小的树枝可以捻成绳子。
    可以用来做渔网,捆扎物品,盖茅草屋,做独木舟,系住草裙或是兽衣,文字诞生以前可以用来记事。
    人们选取鸟兽皮毛以及葛麻这些植物,把绳子捻的越来越细。
    他们将绳子绕来绕过去,终于编成一片,而不是揉成一团。
    人们的勤劳探索获得了回报,终于可以摆脱树叶兽皮,有简陋的衣服穿了,编织时代就此开启。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
    人们逐渐学会了种植麻,养羊取毛,养蚕取丝,出现骨针,纺轮等原始织具,这是纺织的原始阶段。
    纺织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手工机械化,以缫丝、纺纱、纺织等手工机器为特点,中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完成,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
    把一团蓬松松的羊毛团、麻团或者团碾成线,这个过程叫纺纱。
    如果是蚕丝,这个过程叫缫丝。
    蚕丝柔软而有弹性,光洁雅致,物理性能优秀。
    断裂强度甚至接近于钢丝,耐磨性也好,容易染色,就是耐久性差一些,害怕暴晒。
    蚕宝宝吐丝时候很实在,头摇来摇去不停歇,所以蚕丝很长,能有一千多米,直到把自己包裹成橄榄球形状的蚕茧。
    蚕茧晶莹剔透,用开水煮了后就散开了。
    蚕丝的端头泡开可以直接拉出来,几个蚕丝竖成一股,可以直接引到转轮上做成丝线,这个机械叫做缫车。】
    雍正:照这么说,中华纺织一直领先世界,直到朕的大清才被西方超越。
    缫丝、纺纱、纺织等手工机器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也就是正好到他的时代才被超越。
    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好像被西方超越的责任在他身上一样。
    尽管视频中没有明说,但他也多多少少猜得到一些。
    他对西方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知道西方现在正在经历大变局。
    西方此刻发生的动荡,他始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只要不影响大清,不影响他的统治,他并不想理会西方。
    但是现在恐怕不行了,要真让西方的纺织业超过了大清,这对大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通过之前的一些视频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也大致知道西方正是这个时期慢慢超越大清,以至于最后西方不远万里跑来侵略大清。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新上演,他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应对才行。
    而现在就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可以直接把珍妮纺纱机拿来使用就行。
    这样一来,就可以时刻领先西方,以免将来西方的纺织业对大清造成冲击。
    想到此处,他看了看下方早已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官员,这才放心许多。
    珍妮纺纱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纺纱效率,他特意让官员做好记录准备,以便到时候可以大规模推广到全国。
    【更有意义的是,它起源于南亚、东非和美洲中部,印度人最早从纤维中织成线。
    种植逐渐传到全世界,也传到中国。
    十八世纪,中国的产业仅次于印度,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产业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黄道婆和朱元璋。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著名的纺技术改革者。
    黄道婆在海南居住时,向黎族妇女学习纺技术。
    返回故乡后,积极传授技艺,革新工具,推广种植。
    在纺产业的弹、纺、织的各个流程中都做了革命性的创新,对促进长江流域的纺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成为种植基地和纺织中心,逐渐形成城镇群,对明清两代江南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明朝建立之初,从小挨过冻的朱元璋大力推广。
    朱元璋颁布法令,要求全国自耕农必须有一定量的地,推出免税政策。
    用种植成绩考核地方官员,印刷推广农书,恨不得去手把手教。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每年都丰收,开始突破地域限制,种到大江南北。
    明初的这场总动员影响深远,纺制品由奢华品变成老百姓的日常品。
    开国之初那个民生凋敝的大明王朝,逐步实现了民富国强的辉煌。】
    黄道婆:我不过就做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没想到还能被历史铭记。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中,黄道婆诧异之余,倍感激动。
    能够出现在视频中,就意味着被历史记载,意味着青史留名。
    她没想到自己普普通通一个老妇人,居然也有流芳百世的待遇,多少让她有些受宠若惊,不敢想象眼前的一切。
    黄道婆身边的人纷纷向她表示祝贺,那羡慕的小眼神看得黄道婆满心欢喜。
    这种被大家尊敬的待遇,她以前可从来没有过。
    她之前向大家传授纺织技艺的时候,都没有像今天这般受人尊重。
    这一刻,他感觉以前不计回报的传授技艺一切都值了。
    她此刻暗下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岁月更加积极传授纺织技艺,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青史留名。
    朱元璋:咱正因为知道的重要性,才会如此费尽心力的推广,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大明百姓都不用挨冻。
    只有亲身体会过寒冷天气挨冻的感觉,才知道的重要性。
    他不希望大明的老百姓也遭受那样的窘迫,所以才把的推广工作列为大明政务的头等大事。
    不过还好,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广下,大明老百姓总算是用得起了。
    【纺车绝对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千余年历史。
    它只有木架、钉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易于操作,一直被广泛利用,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
    纺工坐在旁边,一只手转动绳轮,带动纱锭旋转。
    另一只手拿住纱条,拉出一定距离后,条旋转卷成纱线,力气不能大,距离不能远,这个动作叫加捻。
    纺工一边捻着,一边摇着纺车,摇到日落西山,摇到月影西斜,时光深处不紧不慢。
    这种手摇纺车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悠悠鸣唱,陪着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
    它在不断演变,首先是用连杆曲柄做成踏板纺车,用脚踏带动绳轮转动,完成加碾牵伸工作,约出现在东晋。
    黄道婆改进的三锭脚踏纺车性能良好,操作简易,被广泛采用。
    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
    更牛的是纱锭是可以一边旋转一边退后抽线,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
    这个功能比西方的珍妮纺纱机还厉害,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比西方水利纺织机械早了四百多年。
    在手工机器纺织阶段,东方到达了很高的水平,长期以来独孤求败。】
    刘彻:快,把三锭脚踏纺车和水转大纺车的图纸记录下来。
    视频中一边演示纺车,一边进行讲解。
    刘彻生怕慢了一步,赶紧让等候多时的小吏记录下来。
    这些纺车虽然不是珍妮纺纱机,但也是大汉之后朝代出现的新物件。
    不管是南宋,还是元朝,距离他的大汉有上千年历史。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出现的纺车远比他大汉的要先进很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他大汉的纺车工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收获,珍妮纺纱机还没有出来,就已经收获了两种纺车的制作图纸。
    他找来的小吏在记忆力方面很有天赋,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小吏画完之后,他仔细看了看,非常满意,可以说是分毫不差。
    南宋之前朝代的商人,无不惊喜连连。
    纺车的图纸出现那一刻,他们就让人记录下来了。
    有了图纸在手,想要制造出纺车轻而易举。
    尤其是那个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看得他们异常欣喜。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的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光是想一想那种场景就振奋人心。
    这样的水力纺车制造出来,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疯抢,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要不是等会还有重头戏,珍妮纺纱机还没有亮相,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开始着手制造纺车。
    【可惜,纺织技术的第二次飞跃却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发端于英国。
    它以动力机器为特点,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
    中世纪时,英国兴起了毛纺织业,英国毛呢制品深受各国欢迎,垄断欧洲市场。
    在利润驱动下,商人大量投资到毛纺织业。
    英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出现著名的圈地运动。
    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纺工,提供廉价劳动力,为后来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奥斯曼帝国阻隔海上贸易后,欧洲只好找新通道。
    经过一番历险,英国航船到达了鼎盛时期的印度莫卧儿帝国。
    这时印度大放异彩,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远销到美洲和日本。
    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经济体量,被称为印度最后的黄金时代。
    精美的印度制品横扫世界市场,英国陷入印度纺制品的汪洋大海中,经济遭到致命的冲击。
    英国禁止在本国销售印度布,征收高额关税,同时鼓励本国商人投资织业,激烈的竞争由此开始。
    欧洲不产,劳动力也不够,英国只好在生产效率上下工夫。
    政府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发明,纺织业发明最多。
    之后的一百年,英国纺织业不断发生技术革新,实现织业的工业化。
    1785到1850年,英国制品产量提高了350倍。
    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胜利,垄断了整个制品的世界市场。
    纺业的革新带动了工业革命,百年的经营后,打通任督二脉的英国最终把印度变成殖民地,成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朱元璋:好家伙,印度的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这还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形势所逼。
    大明刚刚建立,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
    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横行,虽然构不成大的危害,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为了集中力量扫平北方余孽,就下令海禁暂时不予理会倭寇。
    但现在既然知道海外的纺织市场这么惊人,那他说什么也要参与其中,不能让印度独吞其中的利润。
    大明现在广泛种植,根本就不愁货源。
    只要开辟海外市场,把销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惧和印度竞争,肯定可以打败印度,抢占海外的市场,给大明带回来数之不尽的银子。
    甚至于英国都可以把印度变成殖民地,他们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过英国的地理位置,远比大明小得多。
    就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就能殖民面积广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1730年,约翰怀特发明的卷轴纺纱机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纺纱工作变得适合妇女和儿童,扩大了劳动参与的范围。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创造了织布飞梭,使织布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证明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这高效的织布技术相比,纺纱机的改进却迟迟未能跟进。
    传统的纺车逐渐落伍,未能适应新的速度。
    这导致纱的需求超过供应,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而购买价格也相应上涨。
    英国海外商品销售不断增加,但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纷纷着手改进生产技术。
    在纺织领域,飞梭织布工具的发明成为了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织布速度,同时也刺激了对纱的需求。
    十八世纪中叶,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速度,刺激了对纱的需求。
    这时英国的纺纱机同中国的差不多,但是更笨重。
    纱需要众多家庭纺车慢慢纺出来,收购价高,纱供不应求。】
    视频中飞梭的演示画面让各朝古人眼前一亮,深受启发。
    尤其是那些在家纺织布匹的妇女,看到飞梭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好宝贝。
    不过也的确,飞梭对于织布机来说确实是宝贝。
    外行可能不懂其中的奥妙,但对她们这些经常和织布机打交道的人来说,飞梭简直是织布的一大利器。
    这个飞梭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让织布的布面大大加宽。
    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才行。
    但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匹。
    总之,有了飞梭,可以让织布速度变快,大大提高织布的效率。
    对于那些制造织布机的工匠来说,飞梭的出现让他们恍然大悟,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不得不佩服后人的聪明才智,居然能想到这么奇妙的东西。
    飞梭的制造并不困难,他们看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以轻而易举的制造出来。
    【1765年的一天,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不小心碰翻了家里的旧式纺纱机。
    当他看到翻倒了的纺车车轮和纱锭依旧在转动时,大受启发。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只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纱了吗?
    经过一番努力,他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型纺纱机,效率一下子提升八倍。
    他把这机器以自己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工作原理是采用间歇式加捻的纺纱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加捻时不进行卷绕,而在卷绕时则不进行加捻。
    条被绕在锭子上,随着锭子的旋转,完成了加捻的过程。
    同时,纺工一手牢牢握住条进行牵伸。
    一旦加捻和牵伸完成,便将纺好的纱线回绕到锭子的后端。
    后来,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合资开设了纺纱作坊,利用未专利的珍妮纺纱机生产高质量针织用纱。
    生意兴隆,机器声誉传播。
    然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挡了不少人的财路,很多的手工纺纱者恐慌愤怒。
    他们冲进了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他的机器,点了他的房子,把他们驱逐出小镇。
    哈格里夫斯努力改进珍妮机,夫妇俩于1768年获得专利,六年后珍妮纺纱机可以达到八十纱锭。
    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英国纺织业使用的是传统的老式纺车。
    发明于十六世纪早期,通过人工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
    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撮捻线和缠绕线两项工作,但是生产力低下,而且耗费大量人力。
    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是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并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李世民:这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奥秘,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么简单,怎么朕以前就没想到呢!
    看到珍妮纺纱机的演示动画,他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关键了。
    原来原理如此简单,只需要把纱锭竖直排列摆放就行。
    他虽然从来没有纺纱,但经常看到皇后闲来无事就会纺纱。
    也正因如此,他才了解纺纱机是什么样子。
    目前的纺纱机,纱锭都是横着放置,纺纱速度确实不快。
    只要竖着排列的纱锭越多,纺纱的效率就会越高。
    想到此处,他当即就让等候多时的工匠制造出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原理已经知道,再加上视频中有详细的演示画面,制造珍妮纺纱机的难度并不大。
    各朝的一些商人笑得合不拢嘴,仿佛看到金银珠宝在向他们招手一般。
    看完珍妮纺纱机是怎么一回事后,他们信心百倍,非常有自信可以制造出来。
    有了明确的思路,别说是八十个纱锭,哪怕是一百个纱锭都能制造出来。
    一个珍妮纺纱机的生产效率远比一个人要高得多,可以顶好几十人的工作量。
    他们相信一旦研制出珍妮纺纱机,根本就不愁顾客。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它存在缺陷,其纺出的纱较细且容易断。
    在1769年,理查德发明了卷轴纺纱机,采用水力代替人工驱动。
    这一新机器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纺出的纱更结实、富有韧性,成功克服了珍妮纺织机的缺陷。
    1779年,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发明了走锭精纱机,它结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
    1784年,经过改进的纺纱机实现了一个纺轮带有八十支纱锭的配置,并开始采用水力和蒸汽机进行驱动。
    随着高效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低效率的生产者逐渐被淘汰,导致工业品产量呈现不可逆转的增长趋势。
    从珍妮纺纱机开始,英国纺织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促进了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珍妮纺纱机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架简单的机器,沿河开始出现水力纺纱厂。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现代工业化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首先,该机器的出现使纺纱过程大幅度自动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次性能够纺出大量线,比传统纺车提高了八倍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迅速增加的纤维产量,为织布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其次,由于珍妮纺纱机能够一次性纺出多根线,推动了织布厂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使大规模的织布厂迅速崛起。
    这导致了生产力的爆发性增长,为商业和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此外,珍妮纺纱机的应用也加速了劳动力的转移,从手工制作向机械生产的转变,为新型工业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技术的引入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为后续的工业化浪潮奠定了基础,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得到珍妮纺纱机制造方法的众人还没有高兴完,又再次出现两种改进版的纺纱机。
    因此在卷轴纺纱机和走锭精纱机出现的那一刻,众人赶紧一笔一画的记录下来。
    一直到视频的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恨不得再多传授几种工艺。
    各朝一些聪明人若有所思,好像明白为什么说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
    珍妮纺纱机让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纺织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最终两者的共同促进之下,才有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这些聪明人心中有一个强烈的预感,要是按照目前的道路走下去,说不定他们所在的时代也会出现工业化的苗头。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