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曲圣关汉卿
    唐诗宋词元曲,关汉卿无疑是元曲的集大成者。
    关汉卿是中华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
    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作品里带有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戏剧家所继承。
    在关汉卿众多戏剧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窦娥冤》。
    关汉卿书写了窦娥由认命到抗争再到觉醒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元代存在的种种社会黑暗问题,将剧作的思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他是蒸不烂、煮不熟的铜豌豆,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一生漂泊的浪子。”
    “关汉卿的原名,并不是关汉卿。”
    “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名气虽大,却并没有在正史里落得个只言片语,因为没有记载。”
    “他原名不详,生卒不详,籍贯不详,整个一不详之人。”
    “汉卿只是他的字,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学界到现在也没定论。”
    “公元1234年,当时的社会风雨飘摇,战乱不休。”
    “金人一脚踢走北宋,自己入主中原做了主人。”
    “关汉卿的父亲关怡是汉人,面对眼前这片爱的深沉,却落入敌手的北方大地。”
    “他擦干眼泪,忍辱负重,在金朝担任一个小官职。”
    “虽然身在曹营,但金人的自我汉化搞得还不错,一直都在推行科举制度。”
    “关汉卿家本来就是世代奉儒守官的学院派,这下不仅心在汉了,子女教育也是汉家的那一套。”
    “因为关怡大小也是一個官员,所以关汉卿小时候家境不错。”
    “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还在动荡的年代读上了书,”
    “关汉卿的叔叔光灿是个医户,关汉卿小时候边读书还边跟着叔叔学医。”
    “江西是个盐产地,有搭台唱戏祭祀盐神的习俗。”
    “读书、学医、看戏,这三样东西构成了青少年时期关汉卿的生活。”
    “他习以为常,可能有时还会觉得乏味。”
    “但人生就是这样,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在阴差阳错之间就决定人的一生。”
    “公元1211年,蒙金战争爆发。”
    “蒙古人把金人从山西赶走,局势又开始摇摆。”
    “当时的关汉卿正是刻苦读书考科举的时候,现在国破家亡,科举也没有了。”
    “他不得不收拾行囊,来到山西的首府平阳,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
    “平阳有华夏第一都的美誉,当年帝尧就是建都于此。”
    “后来被称作山西四大梆子之首的蒲剧,也和它有不小的渊源。”
    “关汉卿小时候就经常看戏,现在来到平阳,看着平阳的戏班子深有感触。”
    “他那时真是年轻气盛,眼看山河破碎,身世浮萍。”
    朱棣:唐诗有李白,宋词有苏轼,元曲则有关汉卿。
    纵览元曲三百首,不管从作品的数量来说,还是从作品的质量来说。
    关汉卿无疑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元曲圣人。
    关汉卿的经典之作众多,《单刀会》《救风尘》《窦娥冤》等。
    他纵观关汉卿的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昂扬的反抗精神和战斗情绪。
    这缘于关汉卿生活的时代,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关汉卿的剧目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概括起来,其中既有蒙元贵族的凶横残暴,又有窦娥的悲惨境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
    既有对元朝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老百姓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抗争,构成关汉卿剧作最有特色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最为出色的是窦娥这一普通妇女形象。
    窦娥出身微贱,蒙受蒙元贵族统治者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窦娥的悲惨遭遇,同时又赞美了窦娥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窦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关汉卿通过戏曲鼓舞百姓斗争的意识。
    “回顾身后三千里漫漫历史长河,关汉卿一把抓住关羽关云长。”
    “《单刀会》里力透纸背,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西蜀梦》中字字泣血,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酒。”
    “什么也不用说了,这个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扑面而来。”
    “关山失路的鼓噪和压抑,让他爆发出这样的惊雷。”
    “公元1234年,金哀宗上演一出仓皇蔡州路,金王朝从此灭亡。”
    “关汉卿夹在逃亡的队伍里,一路向北。”
    “离开有金国的季节,来到了河北祁州的伍仁村。”
    “祁州是有名的药材基地,关汉卿从小学的医术在这就派上了用场。”
    “国家太乱了,遍地的戏班子被遍地的伤患代替。”
    “关汉卿一边治病救人维持生存,一边就琢磨自己剧本的事儿。”
    “和金人的自我汉化不同,一辈子骑马吃肉的蒙古人非常瞧不起汉文化。”
    “金朝灭亡后,元朝一记釜底抽薪,把从隋唐一直沿袭下来的科举给废了。”
    “不仅如此,等到忽必烈至元二年,也就是1265年。”
    “元人又来了一手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行业也分成十个等级,一官二吏自不比说,人人都想当官。”
    “但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居然排在了娼妓的后面,乞丐的前面。”
    “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关汉卿名气这么大,却没在正史里记载。”
    “《天净沙秋思》的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归隐避世了。”
    “有人看开了,哂笑一声,读不了书,做不了官,没什么大不了。”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攀的是章台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科举无路,报国无门,我还有我的戏。”
    “于是转身走向市井,走向杂剧。”
    张居正: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关汉卿写下的元曲拥有令人捧腹的幽默。
    唐宋曾是文人们的天堂,元朝却是文人们的地狱。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蒙贵族,虽然曾推崇过汉学。
    但终究在他们眼里,这些只是末流,难与铁骑武力相比。
    故此,文人名士在那个时代活的抑郁苦闷。
    曾经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在元朝只是一个梦,永远不会成真。
    元初的读书人大多怀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郁。
    要么一生苦苦求仕,要么转而归隐山水。
    但关汉卿与他们不一样,他拥有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没有囚禁在求仕与归隐山水之间无法自拔。
    而是选择与时代接洽,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浩然正气。
    如此,关汉卿写下的元曲才拥有了令人捧腹的幽默,就比如《一枝》。
    《一枝》的最后一曲,将关汉卿那种放荡不羁的浪子形象展示到了极致。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
    这对于普通豌豆来说轻而易举就可完成,但对铜豌豆却是束手无策。
    而关汉卿就是这一颗铜豌豆,从而传达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要与元朝抗争的决心。
    关汉卿运用大量生活语言,爆发感势如破竹一般倾泻而出,给人极大的震撼效果。
    表现出了关汉卿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体现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接着关汉卿用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自己九死无悔的决心,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攀的是章台柳。
    这些皆是唐宋文人笔下的世界,可以窥见关汉卿对如此盛世的渴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大唐,回到大宋,这份幻想蕴含了关汉卿多少的心酸。
    紧接着,关汉卿话锋一转,喊出了具有爆炸效果的情感最强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心中已有秉持。
    那么就不会畏惧一切威胁压迫,就不会害怕一切痛苦死亡。
    《一枝》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以幽默的风格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同时,就那个时代而言,关汉卿的这种幽默可谓是有生命危险的。
    若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首特立独行的作品,诠释了关汉卿特立独行的幽默。
    “好在元都城大都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关汉卿和一些人一起成立的一个叫做玉京书会的组织。”
    “在元朝这个冷漠的大环境里,大家一起报团取暖。”
    “关汉卿等人在这个组织里喝酒、写作,相互品读剧本。”
    “关汉卿凭着自己的本事,渐渐当上了玉京书会的负责人。”
    “白天玉京书会,晚上勾栏瓦肆,这就是关汉卿当时的生活。”
    “也是在这个时候,关汉卿迎来了自己的创作巅峰期。”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这些耳熟能详的剧目就出自那个时期。”
    “在这些书里面,无论才子佳人,还是市井小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功成名就的事业,有好月圆的故事。”“在大都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美好,但关汉卿还是离开了大都。”
    “他经过南京,来到苏州。”
    “在苏州,同样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光祖过来拜谒他。”
    “古来文人雅士,免不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戏码。”
    “风流倜傥的关汉卿也在富贵温柔之乡的江南,遇到了终身难忘的红颜知己珠帘秀。”
    “大批北方剧作家南下谋生,关汉卿也随波南下到了杭州。”
    “烟雨缠绵的江南给了他无比的灵感,也让他接触了更多更好的文学艺术。”
    “在莺飞草长时节,他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名伶珠帘秀。”
    “珠帘秀虽家境贫寒,但容貌娇艳。”
    “虽身处勾栏,却洁身自好,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她的小令折服了多少文人雅士,其中就有一代风流才子关汉卿。”
    “那时他写剧,她表演,她将他剧中的角色演绎地淋漓尽致,他亦被她精湛的演技所感动。”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
    “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这首《赠珠帘秀》写得缠绵悱恻,后来很多人根据这首诗发散,觉得关汉卿和珠帘秀之间有故事。”
    “其实关汉卿遇见珠帘秀的时候,珠帘秀已经嫁作他人妇。”
    “诗写的再好,美人也是相思相望不相亲。”
    “一边是杭州的吴侬软语,一边是佳人的精彩绝伦。”
    吴承恩:关汉卿和珠帘秀这样一对知己佳人,却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元朝这个时代背景下,珠帘秀和关汉卿一样,同样是一位苦命人。
    或许是家境贫寒,难以为继,卖笑求生。
    也或许是家道中落,飘零流浪,成了风尘女子。
    具体缘由无法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珠帘秀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美女。
    作为一名青楼女子,珠帘秀闭月羞可以说是毫不稀奇。
    但她却能让文人雅士迷恋,可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珠帘秀的必杀技便是演得一手好戏,无论什么角色,经她演绎,都能立刻鲜活起来,让台下观众跟着她哭,跟着她笑。
    作为一名官妓,珠帘秀身边都是达官贵人。
    但她却没有攀附之心,比起进入名门望族,她更想自己闯出一番成就。
    她不计较身份家世,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同时如火如荼地开展自己的演艺生涯。
    这样的奇女子,难怪关汉卿会一见倾心。
    两人之间的情谊,又并非是佳人才子那么简单。
    他们之间,不仅是男女爱慕之情,更有着知己的惺惺相惜。
    关汉卿是名噪一时的元曲大家,而珠帘秀则是风头无两的元曲皇后。
    一个写,一个演,一个幕后,一个台前。
    关汉卿写的《望江亭》《救风尘》,便是专门为珠帘秀打造的。
    关汉卿曾害怕写《窦娥冤》会惹上麻烦,迟迟未曾动笔。
    而珠帘秀便鼓励关汉卿,你敢写,她就敢演,还说自己愿做如同窦娥一般有抗争精神的女子。
    关汉卿这才下定决心,写出了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窦娥冤》。
    二人齐心协力,书写了元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可惜的是,两人终究没有走到一起。
    珠帘秀声望再高,也摆脱不了官妓的身份。
    而关汉卿,也早已有了家室。
    他们没能挣脱世俗的枷锁,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杭州的生活,或许对关汉卿这样的游子来说是最温柔不过的了。”
    “但在这温柔乡里,关汉卿却爆发出自己的生命最强音。”
    “《窦娥冤》: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窦娥,一个含冤而死的弱小寡妇,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传统女性。”
    “却敢在刑场上指天骂地,惊世骇俗的发誓。”
    “自己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
    “与关汉卿以往的作品相比,窦娥冤迥然不同。”
    “写爱情,他的结局是圆满的。”
    “他怜爱那些风尘女子,给她们人格的魅力,巾帼胜须眉的气概。”
    “写公案,他的人物是沉冤得雪的。”
    “他总要搭建起一个正义法庭,审理人世间的一切黑暗。”
    “但窦娥不同,窦娥没有得到清白。”
    “她的清白,在她自己的呐喊里。”
    “关汉卿之所以离开大都,来到杭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杭州的享乐,没有吸引住他。”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吸引他的,是在这里死无葬身之地的南宋王朝。”
    “年少时渴望英雄关羽,中年时柳连烟地界。”
    “他好像看开了,无所谓了。”
    “但等来到老年,他骨子里的汉家血脉无时无刻不在发痒。”
    “这种痒混杂着这一生不得的痛,逼得他发出这样的怒吼。”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原来头顶的阴霾根本没有离开过他,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无望了。”
    “窦娥生前洗刷不了冤屈,他的抱负也不会实现。”
    “他要借窦娥的口,喊自己的心。”
    “公元1300年,关汉卿回到自己曾经行医救世的伍仁村,从此长眠于此。”
    “回首关汉卿的一生,他是北方的浪子,南方的游子,时代的弃子。”
    “一生都在漂泊之中,却从没有低头的时刻。”
    “他为我们留下了六十多出精彩的剧目,是元杂剧的奠基人,被尊称为曲圣。”
    “关汉卿的一生,即便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却能在执着与释怀间找到平衡,成就一世盛名。”
    王阳明:《窦娥冤》堪称是最经典的悲剧,关汉卿被誉为曲圣实至名归。
    在关汉卿的戏剧中,大多数人都只是被动地承受着悲剧的命运。
    在悲剧形成之前,他们按部就班地过着小日子,他们不会主动挑起矛盾。
    但当遇到麻烦时,如果麻烦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他们就心甘情愿地承受了。
    因为在那个吃人的社会里,普通人的日子举步维艰,他们逆来顺受惯了。
    而《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则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
    窦娥从最开始的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到三次反抗,这三次反抗过程扣人心弦。
    楚州的一个贫苦女子窦娥,从小死了母亲。
    他父亲因为还不起债,就把她卖给了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自己则上京城赶考去了。
    窦娥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得病死了,只剩她和蔡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无赖张驴儿父子看上了窦娥和蔡婆婆,张驴儿让蔡婆婆去劝说窦娥。
    窦娥开始发起了第一次反抗,她毫不动容地拒绝了。
    不仅是因为自己要遵守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观念,而且还因为她认为这个市井泼皮张驴儿不是自己的心爱之人。
    不料张驴儿仍不罢休,为了霸占窦娥,想下毒杀死蔡婆婆,没成想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张驴儿利用这件事要挟窦娥婆媳,但窦娥依旧不向邪恶势力妥协。
    当被问到官休还是私休时,她将希望寄托在官府身上。
    可是到了公堂上,窦娥万万没想到遇到了一个昏官。
    经过严刑拷打之后,她终于觉悟过来,原来官府是不会为穷人伸张正义的。
    窦娥从出生开始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但是随着幻想的破灭。
    从窦娥第一次不向无赖流氓妥协开始,她的反抗精神就如同雨后春笋快速地生长起来。
    从最初的软弱转向了强烈反抗,被判死罪临死前三桩誓愿,这是她向这个黑暗的社会发起的抗争呐喊。
    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
    最后窦娥的三桩誓愿灵验了,但是那些贪官无赖还没有受到惩罚,她仍不罢休要将自己的反抗进行到底。
    她托梦给自己的父亲,告诉父亲自己的遭遇。
    最终父亲惩罚了恶人,窦娥的反抗才结束。
    这种宁死不屈的斗争形象,也使窦娥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了元朝政治的腐朽和黑暗,塑造了典型悲剧人物以此揭露出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发人深思。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