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初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后人亦称他为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出生于清朝顺治十一年,他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纳兰明珠。
    只不过,明珠是在康熙年间崛起的,纳兰性德出生的时候,其父还只是朝廷的一名侍卫。
    纳兰性德所在纳兰家族隶属于满洲正黄旗,是清朝的开国家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落的统领,曾和努尔哈赤是死对头。
    后来,金台吉战死,金台吉的儿子尼雅哈率部投降努尔哈赤,并把金台吉的女儿孟古哲哲送给努尔哈赤为妃。
    但在历史上,纳兰性德却是一个写情诗的专家,他一生中创作的348首诗词中,绝大部分都和爱情有关。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朝国初第一词手,他的作品不仅享誉清代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绚丽的一席之地。
    “孟古哲哲是皇太极的生母,也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尊的皇后。”
    “换句话说,纳兰性德家族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母族。”
    “后来,纳兰明珠又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此女也就是纳兰性德的母亲。”
    “如果按照汉人的传统亲戚叫法,纳兰明珠应该是康熙的堂姑父,而纳兰性德就是康熙的表弟。”
    “在康熙初年,康熙的嫡子保成被册封为太子。”
    “由于纳兰性德的原名中也有一个成字,放在普通家庭,可能不需要避讳太子名讳。”
    “但纳兰家族和皇家关系密切,因此明珠才给儿子改名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明珠长子,性德自幼聪慧,文武兼修。”
    “很小便学习骑射,稍大一些就开始学诗词文章。”
    “康熙十一年,纳兰性德17岁,其父明珠被升任兵部尚书,性德也被送到了国子监读书,家中本是喜气融融。”
    “然而,他的母亲却生了重病。”
    “纳兰性德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生病,他衣不解带在床前侍疾。”
    “直到纳兰性德身体憔悴,面色渐黑,母亲的病才痊愈。”
    “纳兰性德不仅文武双全,也深谙忠孝之道,这也明珠对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同年,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正是清代名臣、著名学者徐乾学。”
    “第二年春天,纳兰性德参加科举会试,再一次中第。”
    “如果接下来殿试顺利,他将会是18岁的进士。”
    “要知道,清朝开国之初,满洲进士本来就少,不到20岁就能中进士的满洲人更是少之又少。”
    “纳兰性德本以为自己很快将名满京城,然而,正在这时,他病倒了,不得不放弃殿试。”
    “未能成为18岁的进士,纳兰性德的内心是懊恼的。”
    “然而,他的父亲明珠却不以为然,明珠劝性德好好养病。”
    “如果非要考进士,三年后再补殿试就行了。”
    “当然,明珠之所以如此看得开,那是因为他是兵部尚书、朝堂新贵,他的儿子不一定要走科举这条路。”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天,纳兰性德入宫补殿试。”
    “他的试卷在当年300多位贡士中名列第10名,也就是二甲第七名,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纳兰性德归来,明珠大摆宴席庆贺。”
    “当时,三藩之乱正酣,因索额图最初不支持削藩,明珠逐渐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听闻新科进士里面有明珠之子,特地派人送来赏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纳兰性德进入康熙的视线。”
    “纳兰性德虽然出自满洲正黄旗,但他骨子里已经认可了汉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规则。”
    “他很想踏踏实实做学问,凭借自己的学识修身齐家治国。”
    ““为此,他还特地拜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徐乾学为师。”
    “为了能够更好地讨教学问,纳兰性德几乎每天都骑马来到徐乾学家中,废寝忘食,日日请教。””
    曹雪芹:在徐乾学的影响下,纳兰性德发现宋、元、明时代的很多书籍都存在许多损毁和错误,这极度影响了后世的知识传播。
    于是,纳兰性德立即着手汇编一部儒学丛书,不久后,一部由纳兰性德编纂的《通志堂经解》问世。
    这部作品犹如惊雷,让纳兰性德名震京华。
    康熙听闻后,更是召他入宫,要亲眼看看这个小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材。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性德的预料。
    康熙见性德一表人才,于是御口一开:破格提拔纳兰性德为三等侍卫,不久又升为一等御前侍卫。
    康熙每次出巡,都让纳兰性德跟随。
    在清朝,满洲勋贵子弟无不以入宫做侍卫为荣。
    因为宫廷侍卫是他们进入仕途的跳板,就连纳兰性德的父亲不也是从侍卫做起的吗?
    所以,康熙认为,他让纳兰性德做御前侍卫,是给后者莫大的荣誉。
    但是,纳兰性德的内心却是郁闷的,他想执笔做学问,不想持枪站岗。
    然而,帝王的命令不是他能拒绝的,他只能叩头答应,还要装着欣喜的样子。
    这就是纳兰性德,他想要一个理想的自己,但现实又不允许他恣意妄为。
    纳兰性德不仅在仕途中惆怅,在感情上,他更加惆怅。
    约在纳兰性德十五六岁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
    而这位进入纳兰心扉的女子,出自满洲正白旗的舒穆禄氏。
    这位舒穆禄氏小姐的母亲和纳兰明珠是亲兄妹,换句话说,舒穆禄氏小姐是纳兰性德的表妹。
    明珠在朝堂上发迹之后,舒穆禄氏从外地来到京城探望舅舅。
    来到明珠府邸,在嬷嬷的引导下,舒穆禄氏进入舅母的院子。
    那是仲春的清晨,红落满地,一个明艳的公子正好从舅母房中出来,在院子里的辘轳金井边。
    二人相遇,一个进院,一个出院,蓦然相逢,便扎根心底。
    几年后,纳兰性德为表妹写了一首《如梦令》:
    一句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开了二人的情窦。
    然而,性德写这首词时,表妹已经入宫。
    那时,纳兰和表妹舒穆禄氏在府中邂逅,后来相知。
    二人共同吟诗,同窗剪烛,同游海。
    然而,美好的相遇犹如昙,因为八旗女子都无法逃避一项制度——选秀。
    最终,才貌双全的表妹被选入皇宫,从此萧郎为路人。
    康熙十三年,当时纳兰性德尚未考中进士,康熙的元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宫中举办隆重的葬礼,纳兰性德曾化妆成僧侣入宫诵经。
    在宫中,一个穿着袈裟的假僧侣和一个穿着麻衣的宫妃四目相对,他们不能说话,但泪流四行。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人生于世,会遇到许多美好。
    但不是所有美好的人或事物都会被我们拥有,相遇了,即是美好。
    康熙十五年,纳兰性德考中进士,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纳兰明珠千挑万选,最终选定了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卢兴祖的女儿卢氏。
    当时,纳兰性德尚未从与表妹的情感中走出。
    他根本无意恋爱,更无意婚姻,整日忙着编他的《通志堂经解》。
    但婚姻是父母之命,当他穿上吉服,挑开红盖头的时候,他惊诧,她惊艳。
    她成了走入他心扉的第二位女子,也是他的原配妻子。
    “卢氏祖籍北京,幼年在广州长大,她有南方女子的温婉,更是家学渊源。”
    “纳兰性德这时才发现,婚姻是如此美好。”
    “他和她牵着手在水榭散步,看着夏雨淅淅,池塘里芙蓉出水,走近一看,竟是并蒂莲。”
    “新婚不久,纳兰已经成了御前侍卫,在宫中值守,他不能随意回家。”
    “望着宫墙之外,纳兰性德想回家,因为家中有他的爱人。”
    “康熙十六年,卢氏为性德生下一子,一个月后,卢氏因体虚感染风寒而死。”
    “妻子去世后,纳兰性德仿佛掉了魂,半个月后,在祭奠妻子时,纳兰性德写下一首《青衫湿·悼亡》。”
    “在古代,纪念亡妻的诗词有很多。”
    “我们读过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也读过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
    “然而,纳兰性德的细腻,让未亡人沉醉。”
    “一句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就成了悼亡词的另一高峰。”
    “虽然纳兰性德在此后还会有两段感情,但她们都没能代替卢氏在性德心中的位置。”
    “纳兰性德此后写下多首纪念亡妻卢氏的词,其中有一首大家最为熟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的春睡、茶香是那么难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7个字,把一切美好都印在了心里。”
    “卢氏去世时,纳兰性德已经升为一等侍卫,他除了站岗,更多的是陪伴康熙。”
    “纳兰性德在康熙面前值守,康熙让他在乾清门前作诗,翻译御制松赋,性德每次都能让康熙满意。”
    “后来,康熙到塞外出巡,纳兰性德随行。”
    “看着千军万马翻山越岭,看黄沙荒草,听孤雁唳鸣,纳兰性德又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塞外,纳兰性德没有写长河落日的景色,更没有写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怀,他写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一山一水,一风一雪,这纳兰的情怀。”
    “作为朝堂新贵,纳兰性德丧妻之后,自然不会永远做鳏夫,很多人挤破头想和明珠成为亲家。”
    “不久后,纳兰性德便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段婚姻,她的续弦夫人姓官。”
    “不过,从他的官禄可以推测,此人大概率是满洲功臣或外戚。”
    “纳兰性德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所以,他和官氏的婚后感情应该还算和谐,这从很多词作中可以看出。”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纳兰性德心中,续弦的妻子并不如原配卢氏。”
    “这里的鸾胶特指续弦后娶的意思,而萼绿是指仙女。”
    “纳兰的意思是说,我第二任妻子官氏虽然不错,但我还是更喜欢元配妻子。”
    “或许,纳兰性德打心眼里还是更喜欢南方姑娘吧,而他的续弦妻子官氏大概率不是。”
    “因为接下来,另一位江南女子出现了在。”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纳兰性德随驾。”
    “在烟雨江南,纳兰性德在他的挚友顾贞观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奇女子。”
    “她的名字叫沈宛,是一位风尘女子。”
    李鸿章:这一年,是纳兰性德人生的倒数第二年,沈宛也就成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女子。
    初遇沈宛,应该是在一个水面的画舫上,水面上的朵虽然已经凋谢,但纳兰性德还是觉得她们比绽放还要美。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无事避风沙。
    由于双方身份悬殊,纳兰性德不能名正言顺地将沈宛接入家中.
    他只能将她安排在城外的宅子里,二人常常闭门幽会,度过了一年的美好时光。
    康熙二十四年的春天,纳兰性德染上风寒.
    但好友相邀一聚,纳兰性德不顾家人劝阻,仍坚持出门会友。
    在酒会上,他忍不住多饮了几杯,一醉一咏三叹之后,纳兰性德一病不起。
    当年五月三十日,这个让世间倾倒的男子英年早逝,虚岁仅31岁。
    正如纳兰自己写的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一样,他曾是倾城男子,但无奈福薄。
    他虽然离去了,但他的浪漫仍在。
    实际上,纳兰明珠和曹寅都是康熙的宠臣,曹雪芹和纳兰性德在家世、经历和社交环境中,有许多相似之处。
    曹家和纳兰家都在纸醉金迷之后逐渐走向没落,只有《纳兰词》和《红楼梦》成为了永恒。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纳兰性德是清朝词坛的巅峰,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
    幸运的是,他留给后世的348首词,都是经典。
    《纳兰词》不仅在清代词坛中享誉盛名,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也占据了一席,是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
    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北宋的晏几道;
    也有人说,纳兰性德像极了南唐后主李煜。
    诗词文化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纳兰性德风格婉约,就给他身上套上前人的影子。
    实际上,纳兰性德不仅在词作上成绩斐然.
    在其他的文化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编纂的《通志堂经解》曾一度风靡.
    后来,他将自己熟读经史的感悟写了下来,编成《渌水亭杂识》.
    其内容包含天文、地理、历法、音乐、佛学、文学和考古等诸多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立功、立德、立言,这是古代士大夫成功的三大标志,纳兰性德完成了立言。
    他的人生虽然只有31年,但皎洁如月,纤尘不染,仿若是上天馈赠给人间的礼物。
    纳兰就是纳兰,他是婉约的,是浪漫的,是清朝第一词手,是大清第一浪漫情种。(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