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世民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四周是欢声笑语的百姓,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照着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这使得他心中倍感宽慰。他觉得自己此次微服私访十分值得,能够亲眼见到百姓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这比任何奏报都要来得真实和生动。
    但同时,他也为百姓们仅仅因为惩治了几个作威作福的差役就如此高兴而感到心酸。他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百姓平日里所受的压迫有多重,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却又如此难得。
    “朕此番出行,方知大唐之内,贪腐之风竟也如此盛行。朕在位已有二年,竟未能及早察觉此弊,这确实是朕的过失啊。”李世民边走边沉思,不禁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惆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自责,仿佛每一个百姓的苦难都压在他的心头。
    【李世民这人,时而雷厉风行,如猛虎下山,扫除一切障碍;时而又温柔如水,细腻入微,关心每一个百姓的疾苦。真是个奇人。】李清歌在一旁观察着李世民,心中暗自嘀咕。她看到李世民的眼神中既有帝王的威严,又有普通人的温情,这种复杂的情感让她感到有些无奈。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何必自寻烦恼呢?】她试图安慰自己,但心中的忧虑却难以消散。
    【说再多不如做一件实事来得实在。】她心中又生出一股豪情,决定要更加努力地辅佐李世民,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世民似乎察觉到了李清歌的微妙情绪,转头看向她:“程卿,朕心中有个疑惑,想听听你的看法。”他的声音温和而深沉,仿佛能够洞察人心。
    “微臣惶恐,愿闻陛下圣训。”李清歌恭敬地回答,但心里却在打鼓。她不知道李世民又要询问什么棘手的问题,心中有些忐忑。
    【李世民这又是在打什么主意?单独问我,难道是想给我树敌?】她心中暗自嘀咕,但仍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表情。
    李世民看出李清歌的心思,心中暗自好笑。他见李清歌面露不悦,反而觉得有趣。他喜欢李清歌的聪明和机智,也喜欢她偶尔流露出的无奈和困惑。
    “朕看到处都是贪腐的现象,虽然已经惩治了一些人,但空缺的官职还需填补。你认为,是应该从各地调选良才,还是直接从京城派遣可靠的大臣去治理呢?”李世民的声音温和而严肃,他期待着李清歌的回答。
    “此事还需陛下圣裁,微臣相信陛下的决策定能英明果断。”李清歌又搬出了套话,心里却是另一番计较。她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
    李世民望着她,无奈地苦笑。李清歌的圆滑程度,真是超乎他的想象。他有时候甚至怀疑,李清歌是不是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魏征等人在一旁,频频向李清歌投去白眼。他们不满李清歌的圆滑和敷衍,但因为他们不是被询问的对象,所以并未多言。只是那眼神中的不满和责备,却像针一样刺在李清歌的心上。
    李清歌感受到那些白眼,心里又是一阵腹诽。她觉得自己很无辜,这个问题本来就很难回答,而且她也不想卷入任何派系的斗争中去。
    【这本来就是陛下该操心的事,问我干嘛?】她心中暗自抱怨,但仍然保持着淡然的表情。她不想让李世民看出她的不满和无奈,因为她知道,这只会让她更加被动。
    【回答得不好,万一和陛下意见不合,恐怕会惹他不高兴;如果按自己的想法推荐人,将来那人要是也贪了,虽然不是我的责任,但陛下难免会想起我。】她心中转着这些念头,但仍然努力保持着冷静和理智。
    【不如从民间选拔,这样既得民心,又能真正为百姓谋利。】她心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觉得这个主意既符合李世民的心意,又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爱卿所言,正与朕意相合。”李世民似乎听到了李清歌的心声,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赞赏和信任,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魏征等人和李清歌都愣住了,不明白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他们惊讶地看着李世民,仿佛在看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深入民间,亲自考察地方官员。他走遍了每一个角落,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最终,他发现了一位清廉正直的小吏高怀,并决定提拔他为府尹。
    “臣叩谢皇恩浩荡,定当不负陛下厚望。”高怀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接过李世民递来的圣旨。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李世民亲自扶起他,想起之前庞相寿的事,再三叮嘱道:“你深得民心,这个职位责任重大。作为父母官,一定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如今朝野多事,望你能不负此任,除弊兴利,保持清廉。”他的声音温和而严肃,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期望。
    高怀受宠若惊,再次拜谢道:“臣本是一介布衣,蒙陛下提拔至此高位,自当克己奉公,以民为先,绝不辜负陛下的圣恩。”他的言辞恳切,举止儒雅,与庞相寿的奢靡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道路和目标。
    【李世民终于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这难道不是默契吗?作为君主,如果没有这样的判断力,又怎能治理好国家呢?】李清歌在心中暗自嘀咕。她看到李世民的选择和决策,心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她觉得李世民是一个真正的明君,能够洞察人心,明辨是非。
    【高怀果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与庞相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李世民这次选人,总算是选对了。】她心中又生出一股豪情,决定要更加努力地辅佐李世民,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事情办妥后,李世民带着刘氏父子以及唐成等人离开了那个地方。路上,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蜿蜒的小径上,给这趟归途增添了几分温馨的色彩。他忽然想起小女儿偷偷看李清歌时那满脸羞涩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那是一种夹杂着宠溺与期待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儿幸福的未来。
    他转头看向刘翁,像聊家常一样问道:“刘老啊,您觉得李清歌这个人怎么样?”刘翁一听天子发问,连忙看向李清歌,回想起他当初英勇救下自己女儿的情景。那时,李清歌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仿佛能驱散一切黑暗。刘翁心想,此人真是英勇非凡,不同凡响。于是,他回答道:“陛下,程将军他坚毅果敢,英明神武,而且长得俊逸非凡,真是国中难得的人才啊!”
    刘玉茹坐在一旁,听着父亲对李清歌的夸赞,害羞得更厉害了。她的心思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了,那双含水的眸子时不时偷偷瞟向李清歌,又迅速收回,生怕被人察觉。李世民看了刘玉茹一眼,心中了然,大笑道:“哈哈,说得好!那要是把李清歌招为女婿,刘老您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出,刘翁、李清歌还有刘玉茹都愣住了。刘翁慌忙跪下谢恩,说:“陛下,程将军人品贵重,老朽心里是非常仰慕的。但我家小女出身贫寒,恐怕配不上程将军啊。”这话是真心话,刘翁心里清楚门第之差,虽然感激李清歌的恩情,但也担心女儿日后会受委屈。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儿在豪门中受苦的情景。
    刘玉茹则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心意被察觉了,忧的是怕父亲不同意。她性格腼腆,只是咬着嘴唇不说话,双手紧绞着衣角,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的心中仿佛有千百只蝴蝶在飞舞,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李清歌也开口谢恩,说:“微臣刚入仕途,正打算一心报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刘姑娘温婉贤淑,确实是位佳人,但微臣现在还没有什么成就,怎么敢谈家事呢?希望等将来有所作为了,再谈婚事吧。”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执着和追求。
    双方这么一推辞,让李世民这个想做媒人的有点下不来台。他轻咳了几声,想找个台阶下。刘玉茹看到这一幕,心里更急了,眼眶都红了。她鼓起勇气,说道:“陛下、父亲,我感激你们为我的事操心。程将军说得对,我现在还小,确实不适合谈婚论嫁。但我的心意已经定了,就是李将军。如果将军现在没有这个意思,我愿意等他,等他功成名就了,再谈婚嫁的事。”
    李世民听了这话,尴尬的气氛稍微缓解了一些。他看到刘玉茹情深意重的样子,心里也不禁有些同情。这个小姑娘,竟然如此执着于自己的感情,真是难得。于是他说:“既然这样,那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说完后,他又不忍心看到刘玉茹失望的样子,于是转头看着李清歌,嘱咐道:“程卿啊,希望你将来有所成就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位佳人在等你。”
    李清歌虽然无奈地应承了,但心里对刘玉茹却多了几分愧疚。他看着刘玉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给她任何承诺,但他也明白,这个小姑娘已经把自己的心交给了他。
    路上,景色宜人,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然而,李清歌却无心欣赏这美景。他心里暗自琢磨:“李世民这个人啊,怎么不好好管管国家大事,反而来操心我的婚事呢?”他又怀疑李世民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别的想法:“难道他真的看上我了?但因为世俗的束缚,想让我来个形式上的婚姻?这招可真够狠的!”想到这里,他再看李世民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了,多了几分戒备和揣测。
    李世民察觉到李清歌的心思变化,心里也很无奈。他心想:“我虽然儿子不争气,但对你可没有其他想法啊。你怎么这么多心呢?我其实是想为你谋个好前程,结果反而被你误解了,真是悲哀啊!”他叹了口气,决定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毕竟,婚姻大事需要两个人自己愿意才行,他作为天子也不能强求。
    接下来的路程中,他们一行人默默前行。李世民偶尔会和刘翁聊几句家常,而李清歌则一直保持着沉默。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不想辜负刘玉茹的心意,又不想被婚姻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刘玉茹则一直偷偷地看着李清歌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她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男人,无论他将来是否会有所成就,她都愿意一直等下去。
    李清歌心里头还在嘀嘀咕咕个不停,她那双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唉,我说啊,我可不是这地方土生土长的人,万一哪天我得回去了,把这么个孤零零的小姑娘丢在这儿,那可真是造孽啊。”她轻声叹息,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未来的忧虑。她一边漫步在皇城的石板路上,一边又嘀咕着,“真是烦人,国家大事一大堆没处理呢,李世民这家伙还老操心我的私事。”
    李世民听了这些话,心里微微一颤,他暗想:“这丫头老是说自己不是这儿的人,难道她是从别的世界来的不成?有意思,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想到这里,他对李清歌的兴趣更浓了,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探究的光芒。“那异世界得是啥样啊?听这丫头说起来,说不定比咱们这还精彩呢。”他心中暗自思量,“我得加把劲,让大唐也成为让全世界都羡慕的地方。”
    李世民心里虽然这么想,但看着李清歌和刘玉茹都还年轻,也不想勉强他们什么,就暂时把这事儿放下了。他转身望向远处的山峦,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这时候,魏征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庞相寿那事已经处理妥当了,咱们接下来去哪儿啊?”李世民一听这话,心里就泛起了波澜。他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这儿离皇城这么近都贪成这样,那远一点的地方老百姓还怎么活啊?”想到这里,他气就不打一处来,“走,咱们去别的地方看看,天子脚下的官差都这副德行,别的地方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说完,他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魏征看着李世民的样子,心里也犯难,但也没说什么。他只是默默地跟在李世民的身后,心中充满了对这位皇帝的敬畏与担忧。而李清歌却在心里暗暗吐槽:“李世民这家伙,是不是不太聪明啊?身为皇帝,微服私访这么久也就算了,现在还想着到处跑。”“家里没个主事的不行,国家没个坐镇的也不行啊,这个道理他还不懂吗?”“说不定他是没看到民间的苦楚,所以才想着多出去走走看看。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累死才怪呢。再说大唐这么大,他这么走下去,几年都回不来,朝堂不乱才怪。”“还不如直接抓了庞相寿这样的典型,昭告天下,然后派巡行御史去代替他。”
    李世民似乎听到了李清歌的心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走偏了。“对啊,我急着救民于水火,却忘了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终究是有限的。而且离开朝堂这么久,政事都积压着呢。”他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算了,我想通了,亲自去巡查不是长久之计。再跑几个地方,遇到像庞相寿这样的,就公之于众,以儆效尤。其他地方就交给巡行御史去查办吧。”
    “臣遵旨。”魏征应声道,他知道皇帝在外太久也不是个事,得赶紧回去处理朝政。李清歌听了这话,心里微微一愣,她有些惊讶地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这家伙突然开窍了?这想法跟我不谋而合啊。”“我跟他的想法越来越接近了。他虽然有时候迷糊,但终究是个明君,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能想通这一点,真是太好了。想当初隋文帝也是雄心壮志,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最后还不是累垮了。李世民就不一样,他知道怎么用人。”
    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称赞,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平时听惯了李清歌的嘲讽,偶尔得到一次夸奖,心里还挺高兴的。他看向李清歌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与认可。
    于是,一行人加快了巡查的速度,他们严惩了贪腐官员,然后把事情交给了巡行御史去处理,就返回了皇宫。在回宫的路上,他们经过了田野和村庄,看到了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景象。李世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秋天就到了。蝗灾早就过去了,而李清歌引进的薯类作物却获得了大丰收。当李世民第一次看到亩产超过两千斤的奇景时,他的眼中闪烁着惊叹与喜悦的光芒。他对李清歌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更好地重用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在朝堂上,李清歌还是像以前那样倚着柱子打盹儿,但现在已经没人再嘲笑她了。她的才华和贡献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李世民笑眯眯地看着她,等她醒来后说:“这次丰收,程卿功劳最大,朕赐你黄金千两,还有城外的一座府邸。”
    “黄金千两!”李清歌刚睡醒还有点迷糊呢,一听这赏赐顿时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世民。她赶紧行礼谢恩,“谢陛下隆恩。但这可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啊,这是大唐万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臣有幸目睹了万民一心的盛景,相信盛世大唐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李清歌在谢恩的同时还不忘夸赞李世民一番。这话正好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他对于盛唐的憧憬可是日思夜想的啊。现在听到李清歌这么说,他高兴得不得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哈哈,好!好!好!程卿快快请起,听了你的吉言,朕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大唐的繁荣盛世,那是眼瞅着就要来了!”李世民满脸笑容,说起这番话来,心里跟揣了只小鹿似的,激动得不行。他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繁华盛世的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无比。
    李清歌看着李世民那发自内心的喜悦,心中也不禁暗暗感慨。【我就随口说了几句好话,这皇帝怎么高兴成这样,真是让人没想到!看来啊,人都爱听好话,皇帝也不例外嘛!】她心里琢磨着,目光又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更加深入地观察着他。【看李世民这样子,他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让大唐强大起来啊。虽然有时候他也会犯点小错,但总体来说,还是挺有本事的。而且出手大方,一送就是黄金千两,外加豪华大宅,这手笔,古今少见啊!】
    一想到这些赏赐,李清歌心里那叫一个舒坦,未来的生活,看来是要更加滋润了。她心想着:“钱财嘛,能通神也能通人心,我这以后的日子,怕是要过得更逍遥自在了。”她的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满意的微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李世民见李清歌神色变化,知道她心里头乐呵,也就没再多说什么,转而和尉迟敬德聊起了天。尉迟敬德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咱们皇城里的骑兵和射手,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您要是有兴趣,下朝后咱们可以一起去试试手。”他这话里透着股子骄傲,毕竟这些兵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每一个都像是他的孩子一样。
    李世民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他本就是马上皇帝,虽然登基后政务繁忙,但骨子里对骑射的热爱可一点没少。于是他爽快地答应道:“好!尉迟将军办事就是利索,这才几天功夫,兵就练成了。朕一定要去瞧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那些英勇的士兵们了。
    这时候,魏征站了出来,他性格耿直,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皇宫乃是禁地,安全为大。这兵器锋利,士兵训练,都容易出意外,还望陛下三思。”魏征虽然知道这话可能让皇帝不高兴,但职责所在,不得不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无论李世民如何决定,他都会坚守自己的立场。
    李世民却摆摆手,笑道:“尉迟将军跟了朕这么多年,他训练的兵,朕信得过。要是整天都小心翼翼的,那活着还有啥意思?偶尔放松一下,就当是给自己放假了。再说,真有刺客来,那也是朕的过错,朕会好好反省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从容,仿佛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李清歌在一旁还是有些担心,她提醒道:“陛下,防身立命,安全第一啊。”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关切和忧虑,显然并不希望李世民冒险。
    李世民笑着安慰她:“魏卿啊,你太过谨慎了。这次没事的,宫里有你们这么多人保护着,还有朕的天子之气护佑,不会有事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轻松和自信,仿佛已经完全将可能的危险抛诸脑后。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就不好再劝了。于是李世民带着唐成和李清歌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操场去了。一路上,他们穿过了繁华的宫殿和热闹的市集,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李世民的心情格外舒畅,他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格外美好。
    到了操场,只见训练长带着一群士兵整齐地跪在地上迎接皇帝。他们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显得威风凛凛。李世民一出现,众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那声音震天响,把个操场都震得嗡嗡作响。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几个月前的想法,现在已经变成了眼前的现实,这种成就感,比什么都让人满足。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的繁荣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无比。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而李清歌呢,虽然心里头还在嘀咕着“李世民这爱好骑马射箭的,怕是要招小人嫉妒”,但看着皇帝那意气风发的样子,也不由得被感染了。她暗自祈祷:“希望一切都能顺顺利利的,别让什么意外破坏了这份美好。”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美好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似乎察觉到了李清歌的担忧,他心里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出任何差错。有这么多人保护着我,我一定能平安无事的。”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带着队伍大步向前走去。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仿佛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好啊!各位将士,你们都是大唐的骄傲,将来大唐的繁荣昌盛,就靠你们这帮英雄好汉来支撑了。”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无比的自豪与期待,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没错,大唐的强盛,全靠你们这些精兵强将,你们个个都是大唐的顶梁柱!”李世民说完,心里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他想象着大唐的未来,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脑海中浮现,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期待。
    “我们义不容辞!”将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而坚定。李世民听了,笑容更加灿烂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将士们的信任和期待。
    然而,在这激昂的氛围中,李清歌心里却嘀咕开了:“李世民这家伙,怎么老爱说这些漂亮话呢?光喊口号有啥用,还不如赶紧办实事呢。这大秋天的太阳还这么大,晒得人都快脱皮了,还不如早点结束回家呢。”她心里想着家里的美事,更是急不可耐,嘴里不禁小声抱怨起来。
    虽然身着男装,但李清歌身为女子,心思自然更为细腻。她瞥了一眼那炽热的太阳,心中不禁有些烦躁。她想象着家里的舒适与安宁,新来的丫鬟们一个个水灵灵的,要是现在能回去让她们给自己按按摩,那该多好啊,比看这些男人射箭有意思多了。
    李世民听到她的小声嘀咕,虽然早已习惯了她的直言不讳,但这次提到家事,脸色还是微微沉了下来。“这小子,国家大事不关心,家里那点事倒是急得跟什么似的。宣威将军的位子,难道还比不上他的温柔乡吗?”李世民心里暗自生气,但又爱惜她的才能,只好装作没听见。
    他转头问训练官:“今天谁陪我比试骑射啊?”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和兴奋,显然很享受这种与将士们亲密接触的时光。
    训练官笑着指了一个人出来:“陛下,这位是邵阳,骑射技术在我们队里可是数一数二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邵阳的赞赏和推崇。
    李世民一看邵阳,年纪轻轻的,二十来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但又不失成熟稳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
    “好啊!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李世民忍不住夸赞道。他的心中充满了对邵阳的欣赏和期待,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
    邵阳连忙行礼,谦虚地说:“陛下过奖了,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技艺上稍微好点,哪里敢和陛下相比呢。”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谦逊和敬意,显然对李世民充满了敬仰之情。
    李世民一听,哈哈大笑:“既然你是最厉害的,那就让我看看你的真本事吧。别废话了,开始吧!”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显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邵阳的骑射技艺了。
    “遵命!”众人应声,开始准备比试。他们迅速整理好场地和器械,确保比试的顺利进行。
    李清歌在一旁看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皱了皱眉,目光在场地上扫视着,试图找出那股让她感到不安的源头。然而,一切都看似正常,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她只能凭直觉觉得这场比试可能会出点什么意外。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仿佛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在心头萦绕。
    果然,赛场上风云突变。李世民难得亲自上阵,意气风发。他骑着骏马在场地上驰骋着,手中弓箭准备就绪,仿佛随时都能发出致命的一击。
    唐成站在他旁边,也被这股子热血感染了。他的嘴角挂着笑,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他紧紧盯着李世民的身影,仿佛想要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技艺和勇气。
    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个士兵躲在暗处,突然拉弓射箭,目标直指李世民。那箭矢带着呼啸的风声飞来,速度之快让人根本无法躲闪。
    情况危急,李世民眼睁睁看着箭矢飞来,速度太快根本躲不开,只能闭上眼睛等死。他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倒下的身影。
    但奇迹发生了,箭矢竟然偏了方向。李世民睁开眼一看,原来是唐成为了救他,挺身挡在了前面。那箭矢狠狠地射中了唐成的胸前,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衫。
    “唐成!”李世民惊呼一声,连忙抱住他。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仿佛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唐成,你还这么年轻,前途无量,怎么能死在这里呢?我不允许!”李世民焦急万分,手忙脚乱地想要止住他的血。然而,那鲜血却如同泉水般涌出,根本无法止住。
    唐成微笑着,眼神开始涣散。他艰难地说:“陛下,我本来就是个山野之人,能得到您的赏识,入朝为官,已经是我天大的福气了。我没有什么大志向,只希望世间能少一些贪腐,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说完,他又笑了笑,气息越来越微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满足和安详,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陛下,能认识您,我死而无憾了。”说完这句话,唐成的眼睛就闭上了,再也没有睁开。他的身躯静静地躺在李世民的怀中,仿佛已经沉睡了过去。
    李清歌看到这一幕,心痛得无法呼吸。她后悔自己刚才没有更加警觉,如果她能早点发现那个刺客,唐成就不会死了。她还这么年轻,这么乐观开朗,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悲痛,仿佛自己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亲人。
    而李世民则更是痛不欲生。他失去了一个忠诚的部下和一个好朋友,这份痛楚和遗憾将永远伴随着他。他紧紧抱着唐成的身躯,仿佛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来留住他的生命。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唐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
    他静静地凝视着唐成的遗体,那双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眼睛此刻紧闭,面容安详却带着几分不甘与痛楚,仿佛诉说着未尽的壮志与遗憾。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她的脸上,为这沉痛的场景增添了几分凄美的氛围。
    “陛下,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处理此事?”尉迟敬德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他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对这位年轻生命的突然逝去,他感到深深的惋惜。毕竟,这片操练场是他一手创建的,如今却成了诀别的场所,他心中更是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李世民紧闭双眼,眉头紧锁,痛苦之情溢于言表。他久久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任由悲痛在心底肆虐。他的思绪如同潮水般涌动,回忆起与唐成共度的点点滴滴,那些欢声笑语、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如今都成了永恒的回忆。
    “我们必须彻查此人的背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缓缓睁开眼睛,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与狠厉。他的目光如炬,透露出一种不屈的意志和决心。
    “至于唐侍卫……”尉迟敬德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她本是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好苗子,真是可惜啊!”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惋惜与不舍,仿佛失去了一个珍贵的宝藏。
    李世民再次望向唐成的遗容,往昔的点点滴滴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悲痛、有惋惜、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他深知,唐成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是他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
    “她为了救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忠勇之士,理应得到最隆重的葬礼!”李世民沉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唐成的敬仰与惋惜。他的声音在操练场上回荡,仿佛是对唐成英勇行为的最高赞誉。
    他一向喜爱并器重唐成,将她留在身边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如今却突然遭遇这样的变故,让他措手不及,心中充满了悔恨。他暗自思忖,如果不是自己的一时疏忽,或许就能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然而,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悔恨也无法挽回。他只能强忍悲痛,继续前行。
    这时,手下人匆匆来报:“陛下,已经查明了。那个行凶者是个突厥人,他潜伏在军中已久,看起来是蓄谋已久的。”那人跪在地上,愤然禀报着。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愤慨,仿佛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突厥……”李世民低语着,他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突厥,这个长久以来威胁大唐边疆的敌人,他早就想将其征服了。如今,这个敌人竟然潜伏在他的军中,对他的亲信侍卫下了毒手。这让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
    尉迟敬德也趁机进言:“陛下,或许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决绝与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深知行事需谨慎。他心中虽然早已有了征讨突厥的念头,但胜算未卜,且战事一旦爆发,必将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他凝视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知道,这个决定不仅仅关乎他的个人荣辱,更关乎大唐的未来与百姓的安危。
    而李清歌在得知突厥之事后,心中暗自筹谋。她认为突厥虽然强大且凶悍,擅长骑射,但终究是蛮夷之邦,不通世故。他们的强大不过是依靠武力压迫他人、欺压弱小而已,早已积累了深重的民怨。对于大唐来说,这无疑是天赐良机。大唐新主初立,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民心所向、国富兵强。征讨突厥并非难事,只要策略得当、准备充分,定能一举将其击败。
    当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分析后,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澎湃的豪情。这正是他所期盼的啊!他深知李清歌的才智与胆识,对她的见解深信不疑。他相信,在李清歌的辅佐下,他一定能够带领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于是,他转头问尉迟敬德:“我军目前的兵力如何?”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仿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尉迟敬德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他回答道:“士兵们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而且今年红薯丰收,国势昌盛。战马也养得膘肥体壮,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与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世民闻言大喜:“好!有了这样的形势,我们征讨突厥的胜算就更大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与自信,仿佛已经做好了征战的准备。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报复突厥的挑衅与杀戮,更是为了大唐的荣耀与百姓的安危。
    接着,他又看向李清歌,虚心求教道:“程卿以为,朕应该如何应对突厥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谦逊与期待,仿佛将李清歌视为自己的智囊与得力助手。
    李清歌没想到李世民会突然问她这个问题。她从容地行礼后回答道:“战与和,皆由陛下圣裁。臣相信陛下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与信任,仿佛对李世民的决策充满了信心。
    然而,在她的心中却暗自思量着:【此刻征讨突厥确实是天赐良机。但百姓是无辜的,无论胜败如何,他们都将承受战争的苦难。不过听说突厥最近遭受了暴雪袭击,粮草匮乏,严寒难耐。许多动物都因寒冷而死亡,他们自己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相比之下,大唐粮草充足,能够抵御严寒。此等天赐良机确实不可错失。】
    她又偷偷观察李世民的神色变化,发现他的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征战突厥势在必行。她深知李世民的决心与智慧,相信他一定能够带领大唐走向胜利。
    【一战也好!突厥的颉利可汗德不配位已久。他以前就依靠武力欺压他人,现在又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留着他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李清歌在心中默默想着。她深知这场战争的意义与重要性,也相信李世民能够带领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章节目录


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有利又有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有利又有币并收藏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