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李清歌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就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笑话似的。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不解与嘲讽,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荒谬。
“哎!到时候全天下都知道大唐胆小怕事了,那些来唐朝的外国人,不管犯啥错,咱们都得兜着,那他们还不都争着抢着来大唐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慨,仿佛能预见那未来的乱象。
“可他们来这儿,不是为了庆祝大唐的繁荣昌盛,也不是来崇拜咱们的,纯粹是为了看热闹、欺负老百姓来的。”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些外国使臣的鄙夷,以及对大唐百姓的深切同情。
“太宗皇帝治理国家要是这么干,别说盛世难盼了,不成为其他国家的笑柄,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忧虑,显然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么一想,京兆尹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太宗皇帝虽然英明,但也有个毛病,就是好面子,总想着让全世界都来朝拜。下面的官员呢,就一个个地揣摩他的心思,想趁机往上爬。”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官场风气的深刻洞察。
“所以这些外国使臣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说白了,就是为了哄太宗皇帝开心。这些大臣啊,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些大臣的不屑与无奈。
李清歌心里头那个不屑啊,但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她对这些人没兴趣深究,也不想预测大唐的未来。但眼看着大唐被东瀛使臣这么欺负,心里头实在不是滋味。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痛楚,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百姓的苦难。
此时的太宗皇帝,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听说了京兆尹干的好事,气得都快炸了。但他也清楚,想要大唐强盛到万国来朝,可不能拿老百姓的痛苦当代价。他真正希望的,是大唐真正强大起来,文化传遍四方,让外国使臣心悦诚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人家骑在头上。
太宗皇帝琢磨着,这种万国来朝的场面,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反而让人丢脸。他觉得李清歌说的话句句在理,自己现在这么做,简直就是给那些外国使臣当奴才了。他越想越气,心里头跟翻江倒海似的。他怒视着跪在下面的京兆尹王守志,强忍着怒气问道:“那些外国使臣现在在哪儿?”
王守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完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干的,怎么今天就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了?而且太宗皇帝为啥突然发这么大的火啊?他惶恐地回答道:“陛下,高廉大人正安排送他们回国呢,还准备送他们珍宝、书籍啥的,以示友好,免得伤了和气。”
李清歌一听这话,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怒火,仿佛能燃烧一切不公。
“我还以为大唐的官员够窝囊的了,没想到能窝囊到这种地步!他们凭啥啊,能得到咱们这么好的待遇?可笑!他们大老远地跑到大唐来,不就是来学习的吗?咱们竟然把他们当神仙一样供着。”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些官员的愤怒与不满。
“杀了人的罪过,怎么能轻易放过?现在还要送他们回去,还送礼,这些当官的,简直荒谬透顶!他们杀的是咱们大唐的老百姓啊,是同胞啊!咱们竟然还要赔礼道歉,这得多窝囊啊!”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大唐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对那些官员的愤怒。
“看看大唐上下这些人吧,简直就跟垃圾似的!”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心与无奈,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的衰落与沉沦。
李清歌气得不行,连玩的心情都没有了。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决绝,仿佛要为大唐百姓讨回公道。太宗皇帝虽然不爱听她说这些话,但也知道她说得在理。在用人方面,他虽然自诩是任人唯贤,但难免还是有蛀虫混进来。京兆尹就是个例子。
太宗皇帝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但也在心里反省。他也有好大喜功的毛病啊。他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严于律己,不能再让这种荒谬的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他更生气了。他不想理京兆尹了,直接问李清歌:“程卿啊,你觉得这事儿该怎么处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与信任,显然对李清歌的能力十分认可。
李清歌惊讶地看着太宗皇帝,心里直犯嘀咕。她没想到太宗皇帝会突然问她这个问题。她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
“那些外国使臣既然杀了人,就该受到惩罚。京兆尹这么巴结他们,简直就是咱们的耻辱,应该严惩以平民愤。要么杀了他,要么削职抄家,把财产充公给前线用;而那些伤亡的百姓,则应该得到丰厚的抚恤。”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决与果断,仿佛已经做好了决定。
“陛下,您不是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这个道理您还不懂吗?现在您把这事儿推给我,让我来处理,这不是让我背黑锅吗?我又不是傻子,陛下您是君主,应该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啊!”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太宗皇帝的无奈与责备。
李清歌想了想,又用了一套官场上的说辞来应付:“陛下,臣认为这事儿应该按照大唐的律法来处理。”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啥实质性内容都没有,就是句官场上的空话罢了。但她知道,这话能让太宗皇帝听起来舒服些,也能让自己避免陷入更深的麻烦之中。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还没来得及有啥反应,他心里头就已经是翻江倒海了。他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眉宇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你李世民啊,性格太软,我怕你对那些家伙下不了狠手,顶多就是关他们几天禁闭。”李清歌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担忧,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对世事的洞察,仿佛能看透人心。
“唉,想想就让人生气!明明是东瀛的遣唐使闯的祸,结果他们没受到应有的惩罚,反倒是咱们的老百姓无辜受害,有的甚至丢了性命。”李清歌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愤慨,她的眼眸里仿佛有火焰在燃烧,为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而愤怒。
“唐朝啊,历史上那么辉煌,现在却让国家陷入这种困境,想起来就让人心疼得不行。”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心与惋惜,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的衰落与沉沦。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的结仿佛越缠越紧。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百姓就像水,我这皇帝就像船。我的权力都是百姓给的,如果不能为他们谋福利,让他们觉得安全,那我这个皇帝不就是失职了吗?”他自言自语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省与坚定。
“再说了,如果失去了百姓的信任,民间怨声载道的,我这皇位还能坐得稳吗?”他想到这里,不禁对李清歌投去了赞赏的目光。那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对李清歌的器重与信任。
然后他又转头看向京兆尹王守志,心里的火噌的一下就冒上来了。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邪恶与贪婪。
“把高士廉给我叫来!”李世民冷冷地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震撼人心。
这一声令下,朝堂上顿时炸了锅。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这是要动真格了啊!”一位大臣低声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惊恐与不安。
“可不是嘛,高士廉今天都请假了,现在又召他回来,这事儿不解决,陛下是不会罢休的。”另一位大臣附和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担忧。
“不过就是几个平民嘛,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一位大臣不屑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与冷漠。
“你这话就不对了,遣唐使的命是命,平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一位正义的大臣反驳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与坚定。
……
大家议论纷纷,李世民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他冷冷地看着那些大臣们,仿佛能看透他们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李清歌听到这些话,心里头直冷笑。“哼,说什么平民,你们这些人,不就是多穿了件官服吗?脱了这身皮,还不都是肉长的?没有平民,你们哪来的威风?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平民辛辛苦苦挣来的?往上数几代,你们自己还不是平民出身?忘本忘到这种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那些大臣们的虚伪与贪婪。
她懒得跟这些人废话,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看李世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期待与坚定,仿佛能洞察一切。
等了半天,高士廉终于来到了大殿上。他一脸惶恐地看着李世民,仿佛能感受到皇帝那责怪的眼神。他的脚步有些踉跄,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高卿啊,我知道你懂我的心思,但我要问问你,我什么时候说过遣唐使可以随便欺负百姓了?”李世民质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震撼人心。
高士廉一进门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儿,皇帝那责怪的眼神让他心里直打鼓。他惶恐地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回答道:“陛下,臣有罪,臣处理不当,东瀛遣唐使的事情,臣没有及时处理好,请陛下责罚。”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求饶与惶恐,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你确实有罪。”李世民冷冷地说,“你不仅没有及时处理,而且根本就没有打算好好处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看透高士廉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说完,他的脸色更冷了,仿佛能结冰一般。他冷冷地看着高士廉,仿佛能看透他内心的邪恶与贪婪。
“那对受害的兄妹你打算怎么办?”他质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与不满。
“我听说你已经打算把遣唐使遣送回国了?还准备送他们奇珍异宝?”李世民气极反笑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高士廉的虚伪与贪婪。
高士廉一看李世民这态度就知道不妙了,赶紧跪下来求饶。“陛下息怒啊,这事儿确实是臣的失职。东瀛遣唐使在我们的地盘上犯了事儿,自然应该按照我们大唐的律法来处理。”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惶恐与求饶,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那你说说看,那对兄妹和遣唐使应该怎么安排?”李世民瞪着他问道。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邪恶与贪婪。
“陛下啊,那对兄妹确实可怜啊,臣打算给他们一些财物作为安抚,以后有空也会多关照他们的,以免失了民心啊。”高士廉赶紧回答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与求饶。
“至于那些遣唐使嘛,既然来了大唐就得守我们的规矩。臣这就撤销遣送他们回国的命令,马上把他们抓起来关进大牢,按照大唐的法律判他们三年监禁,刑满之后再送他们回国。”高士廉一口气说完了一串话,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决绝,仿佛是在表明自己的决心。
李清歌听了这个处理结果只觉得好笑。“呵呵,杀人偿命的事儿竟然只判三年?这个高大人啊,果然也是遣唐使的走狗!真是笑话啊,自己国家的百姓不保护,跑到别人家去就松懈成这样了。他要是这么喜欢当走狗,不如直接跟着遣唐使回去算了,还更方便呢!也不知道大唐哪条律法规定杀人者只判三年有期徒刑的,更何况这些人平时就劣迹斑斑的!如果杀一个平民的代价这么低,那以后别的使臣也会跟着学,到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得提心吊胆的。我可不信李世民你这个皇帝,还有你们这些满朝的大臣,还能安心地坐在朝堂上!难怪后来东瀛人敢欺负我们,原来前人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那些大臣们的虚伪与贪婪。
李世民听了李清歌的心声,也深以为然。是啊,如果杀人的代价这么低,那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使臣效仿。三年牢狱跟一条人命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他冷冷地看了高士廉一眼,又问道:“我身为君主,怎么从来不知道大唐的律法里还有这么一条规定,杀人只判三年牢狱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看透高士廉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高士廉听了李世民的话,心头一紧,仿佛有只兔子在里面乱跳,额头上的汗珠也悄然冒出。他暗自思量,平日里自诩行事规矩,怎料今日竟落得如此田地。然而,皇上的威严犹如山岳般沉重,他只能硬着头皮,装出一副悔过的模样,颤声道:“陛下,臣实乃猪油蒙了心,竟让那遣唐使胡作非为,臣有罪,该杀鸡儆猴,按照大唐的律法,臣愿斩首示众,昭告天下,以示警戒!”虽然话语中带着决绝,但高士廉多年来的高傲之气仍难以掩饰,眼角边还挂着一丝不甘与无奈。
朝堂之上,众人皆是精明之辈,一眼便看出了高士廉的情绪波动,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心中的怒火更是难以遏制。他身边从不缺少敢于直言的大臣,虽然他们的话语时常刺耳,但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然而,高士廉此举,显然是倚老卖老,想在皇帝面前摆出一副老资格的模样。
“高卿啊,你这是老糊涂了!”李世民冷冷地说道,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他,“你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怎能不顾百姓的死活?你代表的可是大唐的脸面,结果你却让人家牵着鼻子走。”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更加严厉,“大唐的尊严,岂容外邦人践踏?高卿,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既然如此,你就回家养老去吧!”
李清歌在一旁听着,心中惊讶不已。她心想:“李世民今天怎么这么硬气?平日里也没见他对大臣如此严厉过。”她暗暗点头,赞叹道:“这招真高,不动声色就把高士廉给解决了。这种卖国贼,留着也是祸害。”然而,她又不禁担忧起来:“高士廉这一走,他那位置谁来接呢?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没想到李世民会来这一手,他本就年迈,此刻更显得苍老无力。房玄龄等老臣想上去安慰几句,但一看李世民那阴沉的脸色,又都闭上了嘴。虽然他们觉得李世民的做法有些冲动,但心里还是支持的。毕竟,大唐的荣誉最重要。
“草民遵旨。”高士廉无助地看了看周围的老臣,希望他们能为他说话。然而,等了半天,朝堂上还是静悄悄的。他心如死灰,行了个礼,便缓缓地退了出去。他的背影显得如此孤独与落寞,仿佛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老人。
高士廉这一走,鸿胪寺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这个位置可是个要紧的差事,得赶紧找人顶上。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谁会成为这个幸运儿。
“没想到陛下这么干脆就把高士廉给撤了。”一位大臣感叹道。
“是啊,不为百姓着想,留着也没用。更何况他还胳膊肘往外拐,咱们大唐的脸面往哪儿搁?”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话虽如此,但这位置不好找啊。高士廉干了这么多年,谁能顶上来呢?”又有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高士廉年纪大了,就算留任也干不了几年了。年轻一辈里,肯定有能担此重任的。”一位乐观的大臣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众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清歌,开口说道:“程卿啊,突厥那边的战事已经平息了,高士廉的位子,就由你来兼任吧!”
李清歌一听这话,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她心想:“李世民这是要玩哪出啊?这烂摊子怎么扔到我头上了?”她暗自嘀咕道:“这不是想让我累死吗?我哪有那闲心管这些啊?还是钓鱼来得自在。”接着她又想:“李世民这是唱的哪一出?幸好我不是他儿子,不然这整个国家都得我来打理了……”
看着大臣们羡慕的眼神,李清歌心里那个苦啊。当官对她来说,纯属意外之财。她本来就是程咬金的儿子,不愁吃不愁穿,天天吃喝玩乐多好啊。可现在却要她去处理那些烦人的事务。
“陛下啊,臣对这事一窍不通啊,怕做不好,您还是另请高明吧!”李清歌烦得不行,找了个借口想推掉。但李世民明显不吃这一套。他心想:‘这小子,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他却往外推。年轻人嘛,就应该有点担当,整天游手好闲有什么意思?为国效力才是正道。再说这些荣誉,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更想把这差事交给李清歌了。他笑眯眯地看着李清歌,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小子就认命吧!”
“皇上,臣心里头是真有顾虑啊……”李清歌再次张了张嘴,想要推掉这个差事,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犹豫。她身穿一袭淡雅的青衫,发髻高挽,眉宇间英气勃勃,却也难掩心中的烦恼。
“程爱卿,朕对你可是信任有加,这次,你可别让朕失望啊。”李世民没等她说完,就抢先一步,满脸笑容地堵住了她的话头,那笑容里既有威严也有不容拒绝的意味,坚决不给她拒绝的机会。
“臣遵旨。”李清歌心里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面对李世民这软硬兼施的招数,也只能无奈答应。她心中暗叹,脸上却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几分无奈。
【算了,管就管吧!那些东瀛的小鬼子,现在归我管,我绝不会让他们好过!】李清歌心中暗自思量,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她虽然平时懒得理这些琐碎事务,但一想到能管管那些在东瀛横行霸道的遣唐使,心里也算是找到了一点安慰。
李世民在处理国家威严的事情上,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他之前说要处决那些遣唐使,没过多久就真的把他们斩首示众了。那些家伙平时在长安城中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了。现在看到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涌到长安城来,对李世民的决策感激不已。
长安城的街道上,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李世民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一片金黄,仿佛也在为这位英明的君主喝彩。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满足。对他来说,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也会一步步地去实现,用他的智慧和决心,为大唐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后来有一天,李世民下朝后闲着没事,就跑到程府来了。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院子里。李清歌看到他笑眯眯地进来,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啊。
【李世民这家伙也太不懂事了吧?朝堂上的事情还不够他忙的吗?还有空跑到我这里来闲逛。】她心中暗想,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的笑容。
【闲逛也就算了,还偏偏挑饭点来,这不是明摆着来蹭饭的吗?难道皇宫里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了吗?】她心中腹诽,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欢迎的样子。
【唉,真是烦人!】李清歌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嘴上还是恭恭敬敬地说:“皇上怎么突然来了?臣不知道皇上驾临,有失远迎,请皇上恕罪。”说完,她还自顾自地继续吃饭,一副主人的样子,心中却暗自嘀咕着这位皇帝的不按常理出牌。
李世民看到她这个样子,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他心中暗想:‘李清歌这家伙还真是不知道客气两个字怎么写啊。’不过他也懒得计较,毕竟他了解李清歌的性格,一向都是如此直率。
‘话说回来,这饭菜闻起来可真香啊,肯定是李清歌亲自下厨做的。’李世民想到这里,索性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直接坐下来就开吃。虽然程咬金以前也邀请过他到家里吃饭,但他都拒绝了。所以虽然来过程府很多次,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尝到程家的饭菜。
李世民夹了一口菜尝了尝,觉得味道真是好极了,跟宫里那些煮得烂糟糟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李清歌做的饭菜既保留了食物的原味,又增添了几分香咸之味,简直是味蕾的享受啊!他忍不住赞叹道:“嗯,这味道真是绝了!李清歌,你这手艺可真是不错啊!”
【哼,李世民这家伙越来越没规矩了,不请自来不说,还坐下来就吃。】李清歌心中暗自腹诽,脸上却不得不保持着微笑。
【我都没邀请他,他居然还好意思厚着脸皮吃我的饭。】她心中暗自嘀咕,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性格跟我还挺像的……】李清歌心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随即又觉得有点语塞了。这性格难道不是我自己学来的吗?她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奇了怪了,一个堂堂的帝王,不学好的就学坏的。】她心中暗自嘀咕,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唉算了算了吃吧吃吧反正我也不差这一顿饭但是你可别吃完之后还问我怎么做那就麻烦了。】她心中暗自思量,决定还是保持沉默,免得惹来更多的麻烦。
李清歌看到李世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突然有点担心起来。她知道李世民这个人好奇心重,遇到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想学一学。到时候受累的还是自己啊!她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程爱卿啊,快告诉朕,你还有多少好东西是朕不知道的?”李世民边吃边问,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这饭菜到底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好吃?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啊?”他迫不及待地追问着,仿佛一个好奇的孩子。
李清歌心里暗暗叫苦,果然怕什么来什么,李世民这是要白嫖的节奏啊!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应对这位好奇的皇帝。
【唉,真是气人,但又无可奈何,谁叫他是皇帝呢!】她心中暗自嘀咕,脸上却不得不保持着微笑。
【希望李世民以后能少来几趟,省得给我添麻烦。】她心中暗自祈祷着,却又知道这只是徒劳。
【我可不想把精力都浪费在他身上,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美人给我按摩按摩呢。】她心中暗自思量着,脸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温顺的样子。
“皇上,其实这饭菜之所以好吃,跟我的厨艺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我家的锅好。我家用的是铁锅,炒菜的时候能把食物的原味更好地保留下来。”她微笑着解释道,心中却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说完,她还笑了笑,说:“皇上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可以让人给您也打造一口这样的铁锅,再把制作方法告诉您,到时候一并送到宫里给您。”她恭敬地说道,心中却暗自祈祷这位好奇的皇帝不要再追问下去了。
“好好好!那就有劳程爱卿了。”李世民笑着答应了,但他心里还是觉得李清歌肯定是怕麻烦,所以才故意隐瞒了一些东西。他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经看透了李清歌的心思。不过他也并不在意,毕竟他对李清歌的厨艺和手艺都充满了兴趣,期待着能够再次品尝到这样的美味佳肴。
“陛下,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臣就是让手下在做饭的时候,多加点大豆油进去。”李清歌心里头虽然有点小无奈,但脸上还是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着。她的声音柔和而清晰,仿佛春风拂过湖面,带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
李世民一听这话,眼睛立马就亮了,来了兴趣。他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清歌,仿佛要从她身上挖掘出更多的秘密。
“大豆油?朕身为大唐的皇帝,这词儿还是头一回听说。”李世民想了想,对“大豆”俩字还有点印象,但大豆油就完全陌生了。他转念一想,市面上大豆种得也不多,这大豆油究竟是何方神圣?
“难道是用那些干巴巴的小大豆榨出来的油?”李世民惊讶地问,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仿佛一个孩子发现了新奇的玩具。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李清歌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可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奥秘。
“哦?”李世民的兴趣更浓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程爱卿真是个奇才。不过朕很好奇,这油是怎么做出来的?你能不能现场演示一下,让朕开开眼界?到时候,朕也派人学学。”
李世民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李世民啊李世民,我说不行,你也不会答应吧?我其实真不想费这劲。】李清歌心里头嘀咕着,但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她随即叫手下人准备了一些大豆,开始煮起来。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花生油?芝麻油?”李世民听到她的自言自语,更加好奇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他想,如果这些都能实现,那大唐百姓的生活可就太美好了。
【“穿小鞋”是啥意思?难道是故意给人穿小一号的鞋?这怎么可能!我又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李世民心里默默吐槽,但很快就被李清歌的操作吸引了过去,全神贯注地看着。
李清歌的锅很快就热了,大豆也很快煮熟。她示意手下把大豆捞出来,放进一个特别的容器里。李世民仔细看了看那个容器,显然没见过,心想这肯定是李清歌自己捣鼓出来的。
那个容器造型奇特,由青铜铸就,表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显得古朴而神秘。容器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洞口,正对着下方的火源。随着火势的加剧,容器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一股淡淡的香气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这家伙,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没告诉我!】李世民心中暗自嘀咕,但脸上却露出了欣赏的神色。他心想,要是李清歌能把这身本事都用在治国上,大唐不出几年就能繁荣昌盛了。可惜啊可惜!
而李清歌呢,对李世民的心思一无所知。她还在琢磨怎么才能让李世民少注意自己,好让自己过点清净日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和疲惫,仿佛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
“程爱卿,这是什么东西?”李世民好奇地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
“陛下,这是臣闲来无事时,在家里自己做的榨油机。陛下要是感兴趣,臣可以让人把图纸和教程一起送给您。”李清歌温和地回答着。她的声音柔和而清晰,仿佛一股清泉流淌在李世民的心田。
如果李世民能听到她心里的吐槽,肯定会觉得这家伙其实是个腹黑的公子哥。但实际上,李清歌只是希望过上一种平淡而自由的生活,不希望被世俗的琐事所束缚。
“好!好!好!那就麻烦程爱卿了。”李世民毫不客气地答应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榨油机继续工作着,温度越来越高。仆人用力地踩着踏板,房间里渐渐弥漫起了一股香油的味道。那香味浓郁而诱人,仿佛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食欲。
李世民闻到这股香味,不由得想起了中午的饭菜。他感觉那些饭菜仿佛因为这股香味的加入而变得更加鲜美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大豆油的期待和好奇。
“出来了!出来了!真的有油流出来了!”李世民的手下眼尖,看到出油口缓缓流出液体,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李世民一看,果然看到一股又浓又香的油在不停地往外流。那油色泽金黄,质地细腻,仿佛一滴滴黄金般珍贵。
“太好了!”李世民激动地说着,脸上满是惊奇和喜悦。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大豆油的赞赏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它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这下可太好了!不仅百姓的温饱问题能得到解决,连做饭都能有更多花样了。看来大唐的繁荣指日可待啊!”李世民兴奋地说着,心里总是想着百姓的福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李清歌也跟着笑了笑,“陛下,大唐一定会繁荣昌盛的。”她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主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狡黠的光芒,仿佛一个商人正在计划着一场大买卖。
【其实啊,食物的多样性对百姓有好处,但这大豆油还是个商机呢!可以卖到国外去。现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这东西,我们作为第一个发明的,肯定能赚大钱!】李清歌心里盘算着,甚至已经开始计划怎么开展这笔生意了。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李世民听到她的心声,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他心想,这李清歌果然是个奇才,不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还能发现商机。真是难得的人才啊!
“程爱卿啊,你说这些东西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没有?如果我们卖出去的话,是不是也能赚一笔?”李世民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商人的精明和敏锐。
“陛下英明。”李清歌惊讶地看着李世民,她没想到自己刚想到的主意竟然被李世民说了出来。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李世民的敬佩和赞赏。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她心想,李世民果然是个明君,不仅能洞察人心,还能发现商机。真是难得啊!
“陛下圣明,臣以为此法可行。”李清歌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她心想,反正自己人手不够,如果能借助皇宫的力量,这事儿反而更容易办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未来。
“哈哈,程爱卿啊,你真是气度不凡,智慧超群!”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他满脸都是对李清歌的赞赏,眼神中闪烁着敬佩与喜悦。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亲和,仿佛一位真正的明君,懂得欣赏并珍惜人才。
“既然如此,朕就派人手协助,程爱卿负责传授技艺,咱们收益嘛,就五五分账,程爱卿觉得如何?”李世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满眼期待地看着李清歌的反应,仿佛一个精明的商人,但又不失君主的威严。
李清歌心中暗笑,脸上却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她心想:【嘿,这李世民,跟我相处久了,连商人的那套都学会了。不过,这五五分账听起来确实挺公平的,他出人,我出技术,不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豆油畅销的盛景。
【而且这样比我一个人单打独斗方便多了,不得不说,李世民现在可不比以前糊涂了。有钱赚又省事儿,答应就是了。】李清歌心中盘算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臣遵旨。”李清歌随口答应,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一位真正的智者,懂得把握时机,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春耕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李世民和李清歌在月光下闲聊,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突然,李世民想起了之前聊过的曲辕犁,心中涌起一股激动。他看着李清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程爱卿啊,红薯产量虽然高,但农民们还是离不开小麦。现在种小麦的方法还挺浪费的,我想如果能改进一下农具,说不定能提高产量。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啊?”说完,李世民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地看着李清歌,仿佛一位真正的农夫,关心着每一寸土地和每一颗粮食。
李清歌一听这话,心中有些懵。她心想:【李世民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现在粮食收成不是挺好的吗?难道是我初见他时,不小心说漏嘴了?】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算了算了,曲辕犁早晚得拿出来,现在卖个人情给他也无妨。再说了,他能想到这个,说明还挺有心的。】李清歌心中盘算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看着李世民,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赞赏。
“陛下,臣这里有个大胆的设想。”李清歌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一位真正的智者,敢于提出创新的想法。
“哦?程爱卿快说来听听。”李世民一听有戏,连忙催促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好奇的光芒,仿佛一位真正的探险家,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
“现在种小麦效率低,主要是因为直辕犁的问题。我们可以把直辕犁改成曲辕犁,而且让它的前后深浅不一,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还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说完,李清歌就向皇帝要来了笔墨纸砚,画了个曲辕犁的草图给他看。她的手法娴熟而流畅,仿佛一位真正的画家,用笔墨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陛下您看,这样一改,深耕浅耕都能兼顾。而且因为犁头是弯的,耕地效果更好,老牛拉起来也省力多了,对百姓来说可是个大好事。”李清歌边说边笑,她的笑容温暖而明媚,仿佛春天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田。不过最后还是谦虚地补了一句,“当然啦,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还没试验过,行不行得通还不好说。”
李世民一听这话,一开始还有点懵,但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他看着李清歌画出的草图,眼中闪烁着惊喜和赞赏的光芒。他心想:李清歌说得头头是道,连我这种没种过地的人都能听明白。这真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好!朕相信这一定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李世民大笑起来,“朕明天就让人去准备,先在皇宫附近的田地里试试看。如果效果好,就推广到全国去,让老百姓也享享福。”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一位真正的领袖,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来来来,喝酒喝酒!”李世民一想到种地的难题可能要解决了,心里就乐开了花。他赶紧让手下拿酒来,和李清歌在月光下对饮起来。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仿佛一曲欢快的乐章。
“谢陛下赏识。”李清歌端起酒杯敬了李世民一下,但心里却在暗暗吐槽。她心想:【这唐朝的酿酒技术真是有待提高啊,这纯粮食酿的酒一点劲儿都没有,除了苦点,跟喝水似的。】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和遗憾,仿佛一位真正的品酒师,对劣质的酒品感到失望。
【难怪古人喝酒都喜欢大碗大口地喝,这样的酒喝一千杯估计都不会醉!】李清歌心中吐槽个不停,觉得这唐朝的酒实在是难以下咽。但看李世民一脸期待的样子,她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刚好月色正好,喝酒也正合适,她就难得地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
“陛下,臣以前游历四方时,确实学过一种特别的酿酒方法。臣还亲手酿了两坛呢,不知道陛下是否有兴趣尝尝?”李清歌的声音温和而充满诱惑,仿佛一位真正的酿酒师,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杰作。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自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李世民品尝她酿造的酒后露出的满意笑容。
李清歌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就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笑话似的。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不解与嘲讽,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荒谬。
“哎!到时候全天下都知道大唐胆小怕事了,那些来唐朝的外国人,不管犯啥错,咱们都得兜着,那他们还不都争着抢着来大唐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慨,仿佛能预见那未来的乱象。
“可他们来这儿,不是为了庆祝大唐的繁荣昌盛,也不是来崇拜咱们的,纯粹是为了看热闹、欺负老百姓来的。”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些外国使臣的鄙夷,以及对大唐百姓的深切同情。
“太宗皇帝治理国家要是这么干,别说盛世难盼了,不成为其他国家的笑柄,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忧虑,显然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么一想,京兆尹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太宗皇帝虽然英明,但也有个毛病,就是好面子,总想着让全世界都来朝拜。下面的官员呢,就一个个地揣摩他的心思,想趁机往上爬。”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官场风气的深刻洞察。
“所以这些外国使臣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说白了,就是为了哄太宗皇帝开心。这些大臣啊,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些大臣的不屑与无奈。
李清歌心里头那个不屑啊,但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她对这些人没兴趣深究,也不想预测大唐的未来。但眼看着大唐被东瀛使臣这么欺负,心里头实在不是滋味。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痛楚,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百姓的苦难。
此时的太宗皇帝,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听说了京兆尹干的好事,气得都快炸了。但他也清楚,想要大唐强盛到万国来朝,可不能拿老百姓的痛苦当代价。他真正希望的,是大唐真正强大起来,文化传遍四方,让外国使臣心悦诚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人家骑在头上。
太宗皇帝琢磨着,这种万国来朝的场面,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反而让人丢脸。他觉得李清歌说的话句句在理,自己现在这么做,简直就是给那些外国使臣当奴才了。他越想越气,心里头跟翻江倒海似的。他怒视着跪在下面的京兆尹王守志,强忍着怒气问道:“那些外国使臣现在在哪儿?”
王守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完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干的,怎么今天就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了?而且太宗皇帝为啥突然发这么大的火啊?他惶恐地回答道:“陛下,高廉大人正安排送他们回国呢,还准备送他们珍宝、书籍啥的,以示友好,免得伤了和气。”
李清歌一听这话,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怒火,仿佛能燃烧一切不公。
“我还以为大唐的官员够窝囊的了,没想到能窝囊到这种地步!他们凭啥啊,能得到咱们这么好的待遇?可笑!他们大老远地跑到大唐来,不就是来学习的吗?咱们竟然把他们当神仙一样供着。”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些官员的愤怒与不满。
“杀了人的罪过,怎么能轻易放过?现在还要送他们回去,还送礼,这些当官的,简直荒谬透顶!他们杀的是咱们大唐的老百姓啊,是同胞啊!咱们竟然还要赔礼道歉,这得多窝囊啊!”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大唐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对那些官员的愤怒。
“看看大唐上下这些人吧,简直就跟垃圾似的!”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心与无奈,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的衰落与沉沦。
李清歌气得不行,连玩的心情都没有了。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决绝,仿佛要为大唐百姓讨回公道。太宗皇帝虽然不爱听她说这些话,但也知道她说得在理。在用人方面,他虽然自诩是任人唯贤,但难免还是有蛀虫混进来。京兆尹就是个例子。
太宗皇帝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但也在心里反省。他也有好大喜功的毛病啊。他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严于律己,不能再让这种荒谬的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他更生气了。他不想理京兆尹了,直接问李清歌:“程卿啊,你觉得这事儿该怎么处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与信任,显然对李清歌的能力十分认可。
李清歌惊讶地看着太宗皇帝,心里直犯嘀咕。她没想到太宗皇帝会突然问她这个问题。她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
“那些外国使臣既然杀了人,就该受到惩罚。京兆尹这么巴结他们,简直就是咱们的耻辱,应该严惩以平民愤。要么杀了他,要么削职抄家,把财产充公给前线用;而那些伤亡的百姓,则应该得到丰厚的抚恤。”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决与果断,仿佛已经做好了决定。
“陛下,您不是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这个道理您还不懂吗?现在您把这事儿推给我,让我来处理,这不是让我背黑锅吗?我又不是傻子,陛下您是君主,应该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啊!”她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太宗皇帝的无奈与责备。
李清歌想了想,又用了一套官场上的说辞来应付:“陛下,臣认为这事儿应该按照大唐的律法来处理。”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啥实质性内容都没有,就是句官场上的空话罢了。但她知道,这话能让太宗皇帝听起来舒服些,也能让自己避免陷入更深的麻烦之中。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还没来得及有啥反应,他心里头就已经是翻江倒海了。他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眉宇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你李世民啊,性格太软,我怕你对那些家伙下不了狠手,顶多就是关他们几天禁闭。”李清歌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担忧,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对世事的洞察,仿佛能看透人心。
“唉,想想就让人生气!明明是东瀛的遣唐使闯的祸,结果他们没受到应有的惩罚,反倒是咱们的老百姓无辜受害,有的甚至丢了性命。”李清歌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愤慨,她的眼眸里仿佛有火焰在燃烧,为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而愤怒。
“唐朝啊,历史上那么辉煌,现在却让国家陷入这种困境,想起来就让人心疼得不行。”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心与惋惜,仿佛能感受到大唐的衰落与沉沦。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的结仿佛越缠越紧。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百姓就像水,我这皇帝就像船。我的权力都是百姓给的,如果不能为他们谋福利,让他们觉得安全,那我这个皇帝不就是失职了吗?”他自言自语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省与坚定。
“再说了,如果失去了百姓的信任,民间怨声载道的,我这皇位还能坐得稳吗?”他想到这里,不禁对李清歌投去了赞赏的目光。那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对李清歌的器重与信任。
然后他又转头看向京兆尹王守志,心里的火噌的一下就冒上来了。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邪恶与贪婪。
“把高士廉给我叫来!”李世民冷冷地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震撼人心。
这一声令下,朝堂上顿时炸了锅。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这是要动真格了啊!”一位大臣低声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惊恐与不安。
“可不是嘛,高士廉今天都请假了,现在又召他回来,这事儿不解决,陛下是不会罢休的。”另一位大臣附和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担忧。
“不过就是几个平民嘛,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一位大臣不屑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与冷漠。
“你这话就不对了,遣唐使的命是命,平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一位正义的大臣反驳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与坚定。
……
大家议论纷纷,李世民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他冷冷地看着那些大臣们,仿佛能看透他们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李清歌听到这些话,心里头直冷笑。“哼,说什么平民,你们这些人,不就是多穿了件官服吗?脱了这身皮,还不都是肉长的?没有平民,你们哪来的威风?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平民辛辛苦苦挣来的?往上数几代,你们自己还不是平民出身?忘本忘到这种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那些大臣们的虚伪与贪婪。
她懒得跟这些人废话,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看李世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她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期待与坚定,仿佛能洞察一切。
等了半天,高士廉终于来到了大殿上。他一脸惶恐地看着李世民,仿佛能感受到皇帝那责怪的眼神。他的脚步有些踉跄,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高卿啊,我知道你懂我的心思,但我要问问你,我什么时候说过遣唐使可以随便欺负百姓了?”李世民质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震撼人心。
高士廉一进门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儿,皇帝那责怪的眼神让他心里直打鼓。他惶恐地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回答道:“陛下,臣有罪,臣处理不当,东瀛遣唐使的事情,臣没有及时处理好,请陛下责罚。”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求饶与惶恐,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你确实有罪。”李世民冷冷地说,“你不仅没有及时处理,而且根本就没有打算好好处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看透高士廉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说完,他的脸色更冷了,仿佛能结冰一般。他冷冷地看着高士廉,仿佛能看透他内心的邪恶与贪婪。
“那对受害的兄妹你打算怎么办?”他质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与不满。
“我听说你已经打算把遣唐使遣送回国了?还准备送他们奇珍异宝?”李世民气极反笑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高士廉的虚伪与贪婪。
高士廉一看李世民这态度就知道不妙了,赶紧跪下来求饶。“陛下息怒啊,这事儿确实是臣的失职。东瀛遣唐使在我们的地盘上犯了事儿,自然应该按照我们大唐的律法来处理。”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惶恐与求饶,仿佛是在害怕什么。
“那你说说看,那对兄妹和遣唐使应该怎么安排?”李世民瞪着他问道。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邪恶与贪婪。
“陛下啊,那对兄妹确实可怜啊,臣打算给他们一些财物作为安抚,以后有空也会多关照他们的,以免失了民心啊。”高士廉赶紧回答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与求饶。
“至于那些遣唐使嘛,既然来了大唐就得守我们的规矩。臣这就撤销遣送他们回国的命令,马上把他们抓起来关进大牢,按照大唐的法律判他们三年监禁,刑满之后再送他们回国。”高士廉一口气说完了一串话,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决绝,仿佛是在表明自己的决心。
李清歌听了这个处理结果只觉得好笑。“呵呵,杀人偿命的事儿竟然只判三年?这个高大人啊,果然也是遣唐使的走狗!真是笑话啊,自己国家的百姓不保护,跑到别人家去就松懈成这样了。他要是这么喜欢当走狗,不如直接跟着遣唐使回去算了,还更方便呢!也不知道大唐哪条律法规定杀人者只判三年有期徒刑的,更何况这些人平时就劣迹斑斑的!如果杀一个平民的代价这么低,那以后别的使臣也会跟着学,到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得提心吊胆的。我可不信李世民你这个皇帝,还有你们这些满朝的大臣,还能安心地坐在朝堂上!难怪后来东瀛人敢欺负我们,原来前人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仿佛能看透那些大臣们的虚伪与贪婪。
李世民听了李清歌的心声,也深以为然。是啊,如果杀人的代价这么低,那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使臣效仿。三年牢狱跟一条人命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他冷冷地看了高士廉一眼,又问道:“我身为君主,怎么从来不知道大唐的律法里还有这么一条规定,杀人只判三年牢狱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仿佛能看透高士廉内心的丑陋与贪婪。
高士廉听了李世民的话,心头一紧,仿佛有只兔子在里面乱跳,额头上的汗珠也悄然冒出。他暗自思量,平日里自诩行事规矩,怎料今日竟落得如此田地。然而,皇上的威严犹如山岳般沉重,他只能硬着头皮,装出一副悔过的模样,颤声道:“陛下,臣实乃猪油蒙了心,竟让那遣唐使胡作非为,臣有罪,该杀鸡儆猴,按照大唐的律法,臣愿斩首示众,昭告天下,以示警戒!”虽然话语中带着决绝,但高士廉多年来的高傲之气仍难以掩饰,眼角边还挂着一丝不甘与无奈。
朝堂之上,众人皆是精明之辈,一眼便看出了高士廉的情绪波动,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心中的怒火更是难以遏制。他身边从不缺少敢于直言的大臣,虽然他们的话语时常刺耳,但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然而,高士廉此举,显然是倚老卖老,想在皇帝面前摆出一副老资格的模样。
“高卿啊,你这是老糊涂了!”李世民冷冷地说道,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他,“你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怎能不顾百姓的死活?你代表的可是大唐的脸面,结果你却让人家牵着鼻子走。”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更加严厉,“大唐的尊严,岂容外邦人践踏?高卿,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既然如此,你就回家养老去吧!”
李清歌在一旁听着,心中惊讶不已。她心想:“李世民今天怎么这么硬气?平日里也没见他对大臣如此严厉过。”她暗暗点头,赞叹道:“这招真高,不动声色就把高士廉给解决了。这种卖国贼,留着也是祸害。”然而,她又不禁担忧起来:“高士廉这一走,他那位置谁来接呢?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没想到李世民会来这一手,他本就年迈,此刻更显得苍老无力。房玄龄等老臣想上去安慰几句,但一看李世民那阴沉的脸色,又都闭上了嘴。虽然他们觉得李世民的做法有些冲动,但心里还是支持的。毕竟,大唐的荣誉最重要。
“草民遵旨。”高士廉无助地看了看周围的老臣,希望他们能为他说话。然而,等了半天,朝堂上还是静悄悄的。他心如死灰,行了个礼,便缓缓地退了出去。他的背影显得如此孤独与落寞,仿佛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老人。
高士廉这一走,鸿胪寺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这个位置可是个要紧的差事,得赶紧找人顶上。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谁会成为这个幸运儿。
“没想到陛下这么干脆就把高士廉给撤了。”一位大臣感叹道。
“是啊,不为百姓着想,留着也没用。更何况他还胳膊肘往外拐,咱们大唐的脸面往哪儿搁?”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话虽如此,但这位置不好找啊。高士廉干了这么多年,谁能顶上来呢?”又有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高士廉年纪大了,就算留任也干不了几年了。年轻一辈里,肯定有能担此重任的。”一位乐观的大臣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众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清歌,开口说道:“程卿啊,突厥那边的战事已经平息了,高士廉的位子,就由你来兼任吧!”
李清歌一听这话,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她心想:“李世民这是要玩哪出啊?这烂摊子怎么扔到我头上了?”她暗自嘀咕道:“这不是想让我累死吗?我哪有那闲心管这些啊?还是钓鱼来得自在。”接着她又想:“李世民这是唱的哪一出?幸好我不是他儿子,不然这整个国家都得我来打理了……”
看着大臣们羡慕的眼神,李清歌心里那个苦啊。当官对她来说,纯属意外之财。她本来就是程咬金的儿子,不愁吃不愁穿,天天吃喝玩乐多好啊。可现在却要她去处理那些烦人的事务。
“陛下啊,臣对这事一窍不通啊,怕做不好,您还是另请高明吧!”李清歌烦得不行,找了个借口想推掉。但李世民明显不吃这一套。他心想:‘这小子,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他却往外推。年轻人嘛,就应该有点担当,整天游手好闲有什么意思?为国效力才是正道。再说这些荣誉,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更想把这差事交给李清歌了。他笑眯眯地看着李清歌,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小子就认命吧!”
“皇上,臣心里头是真有顾虑啊……”李清歌再次张了张嘴,想要推掉这个差事,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犹豫。她身穿一袭淡雅的青衫,发髻高挽,眉宇间英气勃勃,却也难掩心中的烦恼。
“程爱卿,朕对你可是信任有加,这次,你可别让朕失望啊。”李世民没等她说完,就抢先一步,满脸笑容地堵住了她的话头,那笑容里既有威严也有不容拒绝的意味,坚决不给她拒绝的机会。
“臣遵旨。”李清歌心里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面对李世民这软硬兼施的招数,也只能无奈答应。她心中暗叹,脸上却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几分无奈。
【算了,管就管吧!那些东瀛的小鬼子,现在归我管,我绝不会让他们好过!】李清歌心中暗自思量,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她虽然平时懒得理这些琐碎事务,但一想到能管管那些在东瀛横行霸道的遣唐使,心里也算是找到了一点安慰。
李世民在处理国家威严的事情上,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他之前说要处决那些遣唐使,没过多久就真的把他们斩首示众了。那些家伙平时在长安城中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了。现在看到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涌到长安城来,对李世民的决策感激不已。
长安城的街道上,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李世民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一片金黄,仿佛也在为这位英明的君主喝彩。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满足。对他来说,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也会一步步地去实现,用他的智慧和决心,为大唐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后来有一天,李世民下朝后闲着没事,就跑到程府来了。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院子里。李清歌看到他笑眯眯地进来,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啊。
【李世民这家伙也太不懂事了吧?朝堂上的事情还不够他忙的吗?还有空跑到我这里来闲逛。】她心中暗想,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的笑容。
【闲逛也就算了,还偏偏挑饭点来,这不是明摆着来蹭饭的吗?难道皇宫里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了吗?】她心中腹诽,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欢迎的样子。
【唉,真是烦人!】李清歌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嘴上还是恭恭敬敬地说:“皇上怎么突然来了?臣不知道皇上驾临,有失远迎,请皇上恕罪。”说完,她还自顾自地继续吃饭,一副主人的样子,心中却暗自嘀咕着这位皇帝的不按常理出牌。
李世民看到她这个样子,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他心中暗想:‘李清歌这家伙还真是不知道客气两个字怎么写啊。’不过他也懒得计较,毕竟他了解李清歌的性格,一向都是如此直率。
‘话说回来,这饭菜闻起来可真香啊,肯定是李清歌亲自下厨做的。’李世民想到这里,索性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直接坐下来就开吃。虽然程咬金以前也邀请过他到家里吃饭,但他都拒绝了。所以虽然来过程府很多次,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尝到程家的饭菜。
李世民夹了一口菜尝了尝,觉得味道真是好极了,跟宫里那些煮得烂糟糟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李清歌做的饭菜既保留了食物的原味,又增添了几分香咸之味,简直是味蕾的享受啊!他忍不住赞叹道:“嗯,这味道真是绝了!李清歌,你这手艺可真是不错啊!”
【哼,李世民这家伙越来越没规矩了,不请自来不说,还坐下来就吃。】李清歌心中暗自腹诽,脸上却不得不保持着微笑。
【我都没邀请他,他居然还好意思厚着脸皮吃我的饭。】她心中暗自嘀咕,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性格跟我还挺像的……】李清歌心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随即又觉得有点语塞了。这性格难道不是我自己学来的吗?她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奇了怪了,一个堂堂的帝王,不学好的就学坏的。】她心中暗自嘀咕,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唉算了算了吃吧吃吧反正我也不差这一顿饭但是你可别吃完之后还问我怎么做那就麻烦了。】她心中暗自思量,决定还是保持沉默,免得惹来更多的麻烦。
李清歌看到李世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突然有点担心起来。她知道李世民这个人好奇心重,遇到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想学一学。到时候受累的还是自己啊!她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程爱卿啊,快告诉朕,你还有多少好东西是朕不知道的?”李世民边吃边问,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这饭菜到底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好吃?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啊?”他迫不及待地追问着,仿佛一个好奇的孩子。
李清歌心里暗暗叫苦,果然怕什么来什么,李世民这是要白嫖的节奏啊!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应对这位好奇的皇帝。
【唉,真是气人,但又无可奈何,谁叫他是皇帝呢!】她心中暗自嘀咕,脸上却不得不保持着微笑。
【希望李世民以后能少来几趟,省得给我添麻烦。】她心中暗自祈祷着,却又知道这只是徒劳。
【我可不想把精力都浪费在他身上,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美人给我按摩按摩呢。】她心中暗自思量着,脸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温顺的样子。
“皇上,其实这饭菜之所以好吃,跟我的厨艺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我家的锅好。我家用的是铁锅,炒菜的时候能把食物的原味更好地保留下来。”她微笑着解释道,心中却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说完,她还笑了笑,说:“皇上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可以让人给您也打造一口这样的铁锅,再把制作方法告诉您,到时候一并送到宫里给您。”她恭敬地说道,心中却暗自祈祷这位好奇的皇帝不要再追问下去了。
“好好好!那就有劳程爱卿了。”李世民笑着答应了,但他心里还是觉得李清歌肯定是怕麻烦,所以才故意隐瞒了一些东西。他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经看透了李清歌的心思。不过他也并不在意,毕竟他对李清歌的厨艺和手艺都充满了兴趣,期待着能够再次品尝到这样的美味佳肴。
“陛下,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臣就是让手下在做饭的时候,多加点大豆油进去。”李清歌心里头虽然有点小无奈,但脸上还是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着。她的声音柔和而清晰,仿佛春风拂过湖面,带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
李世民一听这话,眼睛立马就亮了,来了兴趣。他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清歌,仿佛要从她身上挖掘出更多的秘密。
“大豆油?朕身为大唐的皇帝,这词儿还是头一回听说。”李世民想了想,对“大豆”俩字还有点印象,但大豆油就完全陌生了。他转念一想,市面上大豆种得也不多,这大豆油究竟是何方神圣?
“难道是用那些干巴巴的小大豆榨出来的油?”李世民惊讶地问,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仿佛一个孩子发现了新奇的玩具。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李清歌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可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奥秘。
“哦?”李世民的兴趣更浓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程爱卿真是个奇才。不过朕很好奇,这油是怎么做出来的?你能不能现场演示一下,让朕开开眼界?到时候,朕也派人学学。”
李世民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李世民啊李世民,我说不行,你也不会答应吧?我其实真不想费这劲。】李清歌心里头嘀咕着,但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她随即叫手下人准备了一些大豆,开始煮起来。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花生油?芝麻油?”李世民听到她的自言自语,更加好奇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他想,如果这些都能实现,那大唐百姓的生活可就太美好了。
【“穿小鞋”是啥意思?难道是故意给人穿小一号的鞋?这怎么可能!我又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李世民心里默默吐槽,但很快就被李清歌的操作吸引了过去,全神贯注地看着。
李清歌的锅很快就热了,大豆也很快煮熟。她示意手下把大豆捞出来,放进一个特别的容器里。李世民仔细看了看那个容器,显然没见过,心想这肯定是李清歌自己捣鼓出来的。
那个容器造型奇特,由青铜铸就,表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显得古朴而神秘。容器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洞口,正对着下方的火源。随着火势的加剧,容器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一股淡淡的香气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这家伙,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没告诉我!】李世民心中暗自嘀咕,但脸上却露出了欣赏的神色。他心想,要是李清歌能把这身本事都用在治国上,大唐不出几年就能繁荣昌盛了。可惜啊可惜!
而李清歌呢,对李世民的心思一无所知。她还在琢磨怎么才能让李世民少注意自己,好让自己过点清净日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和疲惫,仿佛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
“程爱卿,这是什么东西?”李世民好奇地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
“陛下,这是臣闲来无事时,在家里自己做的榨油机。陛下要是感兴趣,臣可以让人把图纸和教程一起送给您。”李清歌温和地回答着。她的声音柔和而清晰,仿佛一股清泉流淌在李世民的心田。
如果李世民能听到她心里的吐槽,肯定会觉得这家伙其实是个腹黑的公子哥。但实际上,李清歌只是希望过上一种平淡而自由的生活,不希望被世俗的琐事所束缚。
“好!好!好!那就麻烦程爱卿了。”李世民毫不客气地答应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榨油机继续工作着,温度越来越高。仆人用力地踩着踏板,房间里渐渐弥漫起了一股香油的味道。那香味浓郁而诱人,仿佛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食欲。
李世民闻到这股香味,不由得想起了中午的饭菜。他感觉那些饭菜仿佛因为这股香味的加入而变得更加鲜美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大豆油的期待和好奇。
“出来了!出来了!真的有油流出来了!”李世民的手下眼尖,看到出油口缓缓流出液体,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李世民一看,果然看到一股又浓又香的油在不停地往外流。那油色泽金黄,质地细腻,仿佛一滴滴黄金般珍贵。
“太好了!”李世民激动地说着,脸上满是惊奇和喜悦。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大豆油的赞赏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它在大唐广泛应用的未来。
“这下可太好了!不仅百姓的温饱问题能得到解决,连做饭都能有更多花样了。看来大唐的繁荣指日可待啊!”李世民兴奋地说着,心里总是想着百姓的福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李清歌也跟着笑了笑,“陛下,大唐一定会繁荣昌盛的。”她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主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狡黠的光芒,仿佛一个商人正在计划着一场大买卖。
【其实啊,食物的多样性对百姓有好处,但这大豆油还是个商机呢!可以卖到国外去。现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这东西,我们作为第一个发明的,肯定能赚大钱!】李清歌心里盘算着,甚至已经开始计划怎么开展这笔生意了。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李世民听到她的心声,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他心想,这李清歌果然是个奇才,不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还能发现商机。真是难得的人才啊!
“程爱卿啊,你说这些东西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没有?如果我们卖出去的话,是不是也能赚一笔?”李世民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商人的精明和敏锐。
“陛下英明。”李清歌惊讶地看着李世民,她没想到自己刚想到的主意竟然被李世民说了出来。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李世民的敬佩和赞赏。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她心想,李世民果然是个明君,不仅能洞察人心,还能发现商机。真是难得啊!
“陛下圣明,臣以为此法可行。”李清歌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她心想,反正自己人手不够,如果能借助皇宫的力量,这事儿反而更容易办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豆油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未来。
“哈哈,程爱卿啊,你真是气度不凡,智慧超群!”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他满脸都是对李清歌的赞赏,眼神中闪烁着敬佩与喜悦。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亲和,仿佛一位真正的明君,懂得欣赏并珍惜人才。
“既然如此,朕就派人手协助,程爱卿负责传授技艺,咱们收益嘛,就五五分账,程爱卿觉得如何?”李世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满眼期待地看着李清歌的反应,仿佛一个精明的商人,但又不失君主的威严。
李清歌心中暗笑,脸上却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她心想:【嘿,这李世民,跟我相处久了,连商人的那套都学会了。不过,这五五分账听起来确实挺公平的,他出人,我出技术,不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豆油畅销的盛景。
【而且这样比我一个人单打独斗方便多了,不得不说,李世民现在可不比以前糊涂了。有钱赚又省事儿,答应就是了。】李清歌心中盘算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臣遵旨。”李清歌随口答应,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一位真正的智者,懂得把握时机,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春耕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李世民和李清歌在月光下闲聊,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突然,李世民想起了之前聊过的曲辕犁,心中涌起一股激动。他看着李清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程爱卿啊,红薯产量虽然高,但农民们还是离不开小麦。现在种小麦的方法还挺浪费的,我想如果能改进一下农具,说不定能提高产量。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啊?”说完,李世民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地看着李清歌,仿佛一位真正的农夫,关心着每一寸土地和每一颗粮食。
李清歌一听这话,心中有些懵。她心想:【李世民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现在粮食收成不是挺好的吗?难道是我初见他时,不小心说漏嘴了?】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算了算了,曲辕犁早晚得拿出来,现在卖个人情给他也无妨。再说了,他能想到这个,说明还挺有心的。】李清歌心中盘算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看着李世民,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赞赏。
“陛下,臣这里有个大胆的设想。”李清歌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一位真正的智者,敢于提出创新的想法。
“哦?程爱卿快说来听听。”李世民一听有戏,连忙催促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好奇的光芒,仿佛一位真正的探险家,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
“现在种小麦效率低,主要是因为直辕犁的问题。我们可以把直辕犁改成曲辕犁,而且让它的前后深浅不一,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还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说完,李清歌就向皇帝要来了笔墨纸砚,画了个曲辕犁的草图给他看。她的手法娴熟而流畅,仿佛一位真正的画家,用笔墨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陛下您看,这样一改,深耕浅耕都能兼顾。而且因为犁头是弯的,耕地效果更好,老牛拉起来也省力多了,对百姓来说可是个大好事。”李清歌边说边笑,她的笑容温暖而明媚,仿佛春天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田。不过最后还是谦虚地补了一句,“当然啦,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还没试验过,行不行得通还不好说。”
李世民一听这话,一开始还有点懵,但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他看着李清歌画出的草图,眼中闪烁着惊喜和赞赏的光芒。他心想:李清歌说得头头是道,连我这种没种过地的人都能听明白。这真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好!朕相信这一定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李世民大笑起来,“朕明天就让人去准备,先在皇宫附近的田地里试试看。如果效果好,就推广到全国去,让老百姓也享享福。”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一位真正的领袖,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来来来,喝酒喝酒!”李世民一想到种地的难题可能要解决了,心里就乐开了花。他赶紧让手下拿酒来,和李清歌在月光下对饮起来。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仿佛一曲欢快的乐章。
“谢陛下赏识。”李清歌端起酒杯敬了李世民一下,但心里却在暗暗吐槽。她心想:【这唐朝的酿酒技术真是有待提高啊,这纯粮食酿的酒一点劲儿都没有,除了苦点,跟喝水似的。】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和遗憾,仿佛一位真正的品酒师,对劣质的酒品感到失望。
【难怪古人喝酒都喜欢大碗大口地喝,这样的酒喝一千杯估计都不会醉!】李清歌心中吐槽个不停,觉得这唐朝的酒实在是难以下咽。但看李世民一脸期待的样子,她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刚好月色正好,喝酒也正合适,她就难得地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
“陛下,臣以前游历四方时,确实学过一种特别的酿酒方法。臣还亲手酿了两坛呢,不知道陛下是否有兴趣尝尝?”李清歌的声音温和而充满诱惑,仿佛一位真正的酿酒师,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杰作。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自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李世民品尝她酿造的酒后露出的满意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