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问政于群
    曾为武德侯傅的郑称,在谈及姜维之时毫不吝惜夸赞之言。
    在另一个时空中,姜维在归顺蜀汉后的三十余年中,屡次北伐矢志不渝,在刘禅投降之后仍然满怀希望,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已经安心在魏,今后又会做出何等事业呢?
    且行且观吧。
    太学之内,除了一间间小型的教室之外,还有最高可以容纳千人的厅堂,名为集贤堂。
    走到集贤堂的门口,曹睿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笑着对高堂隆说道:“高堂师傅,朕看此地颇为不错。既然此次招录的太学学生各郡皆有,不如将众人召集至此,让朕看看。”
    高堂隆有些不解,他原以为皇帝到访太学只是来视察一番,最多听几名教习讲讲课业,现在竟要召见学子?
    听闻皇帝话语中有提到此次太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郡,高堂隆不免因此问道:“陛下是要与学子们询问各地风俗民情么?”
    “是也不是。”曹睿转头看向了郑称,笑着说道:“郑师傅,‘王道易易’应做何解?”
    郑称是名士宿儒,寻章摘句乃是生平乐事,见皇帝提起如此明确的典故,又怎能猜不到皇帝的意思呢?
    郑称年已六旬,闻言捋着已经白的长须笑着说道:“陛下欲效子产乎?”
    曹睿也点头应道:“正如郑师傅所言。”
    高堂隆听闻两人之言,随即看向皇帝:“那臣这就去召集太学生们。”
    曹睿说道:“召集学生会于此地吧。”
    高堂隆拱手告退。
    曹睿和郑称两人并非在打谜语,而是借‘王道易易’的概念和‘子产’这个典故,简明扼要的说明了皇帝接下来要做的事罢了。
    郑称自然颇善郑学,而曹睿提到的‘王道易易’,正是郑学里的一则重要观点。
    郑玄郑康成在《礼记·乡饮酒礼义》中,对孔子“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的话语,作出了“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的注解。
    所谓‘乡’,指的是‘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乃是儒家体系下基层礼制的重要部分。而庠序之礼,又是在乡里的学官内进行的。
    大概意思就是说,在乡里的学官内,地方士大夫定期集会来教化庶民,孔子认为这是教化的重要手段。
    而曹睿与郑称、高堂隆此时所在的地方,正是魏国最高的学官机构。此地又没有乡内的士人君子,只有来自各地的士子太学生。
    若要实现教化,就只能是以‘子产不毁乡校’为基础,与太学生们来论政了!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士人群体,还是很喜欢这种弯弯绕的说话方式的。
    太学今日得知皇帝要来,就如同后世学校的临检一般,让太学生们都在教室内老老实实的上课学经。
    但随着高堂隆的召集,原本安静的太学内,此时却突然变得热烈起来。
    乡校论政,乃是孔子都赞赏的儒家传统。如今皇帝在南巡之前亲至太学视察,还愿与学子们仿乡校议政,这若说出去,岂不是一则美谈?足够炫耀的了!
    太学生们分批次列队进入堂中,每人携带一张坐垫,就在堂中环着讲台坐成一个大的半圆形。
    几百人的太学生簇着环坐在讲台前面,从台上看下去颇为壮观。太学生们虽然都屏息着等待皇帝出场,但是众人眼中的热烈之色却是掩盖不住的。
    这可是面圣了,寻常士子哪有机会能够见到皇帝呢?
    学子们乃是从不同的教室中出来,自然也是按照甲阶、乙阶、丙阶的等阶分批而坐。
    此时的皇帝还没有来,太学生们自然聚在下面议论纷纷,虽然都刻意压低着声音,但还是难掩这种兴奋之情。
    与旁人不同,夏侯玄身高颇高,而又气定神闲的在这里坐得笔直,颇有鹤立鸡群之感。别人连皇帝都没见过,自己可是入宫喝过酒的,又怎会如普通学子一般?
    但坐在夏侯玄旁边的司马师就没这么淡定了。平日在家中,司马师经常从父亲司马懿这里听到皇帝的大事小情,司马懿对于培养长子这件事,从不吝惜任何信息和机会,经常与司马师交流。
    一直以来,司马师对皇帝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多智、轻佻、拒谏、谋划……越是知道的越多,越是想看看这个‘汉孝文之俦也’的皇帝是怎么一般模样。
    姜维自然也属于甲阶的太学生之列,就坐在离司马师和夏侯玄不远之处的第二排。虽然姜维此时也颇为期待,但从表现上来说,却比司马师急躁且左右张望的样子要淡定许多。随着郑称郑博士在前方的引导,皇帝曹睿缓缓从侧室中走出。太学生们的目光立刻被皇帝所吸引过来,或是屏息着看着皇帝的身影,或者直接盯着皇帝的相貌来看。
    曹睿缓缓步入讲台之上,而此时的高堂隆也下令太学生们行礼。
    见太学生们在高堂隆的指挥下跪拜行礼,曹睿轻轻抬了抬手:“诸位起身吧。”
    众人行礼起身之后,看着讲台之上站立的皇帝。
    虽然司马师早就听父亲说过,皇帝的容貌乃是一等一的俊美,而真正见到皇帝真人站于数丈之外,司马师这才发现皇帝的气度,远不是俊美二字可以囊括的。
    红黑两色相间的皇帝袍服,站立于台上俯视众人的慨然气度,更是将本就容貌出众的皇帝,衬托的更加不凡。
    司马师长呼一口气,胸膛里一颗心脏砰砰跳得厉害。
    皇帝宠妃毛嫔的弟弟毛曾也入了太学,不过在等阶评定之时被评入了最差的丙阶。在还未评阶的时候,有一次毛曾与夏侯玄相邻而坐,在场众人纷纷取笑于毛曾。
    当时有人说的一句话让司马师至今难忘,说毛曾坐于夏侯玄之邻,犹如‘蒹葭倚玉树也’。
    夏侯玄此人的出色毋庸置疑,即使身为司空之子,司马师站在夏侯玄面前也是有少许的自卑之感的。
    但如果说夏侯玄其人如‘玉树’、或者‘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那么此刻站在台上的皇帝,其人就如龙腾九天一般。
    司马师心中此时只有慕羡之意。不过就在司马师发呆的瞬间,他却被自己脑海中突然的一个念头吓了一跳。
    司马师脑中闪过的念头,正是《史记》中记载的一段,项籍在秦始皇东游出巡时见到始皇帝仪仗,羡慕之下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
    彼可取而代之吗??
    司马师一时间竟如做了坏事一般,脸色微微涨红,连忙眼神四处瞟去,见没有人注意自己,才慢慢放下心来。
    只是,司马师的心跳变得更快了。
    片刻之后,曹睿站于台上环视众人几个来回之后,开始和众学子说起了话,声音有力而顿挫有度,完全不似个年轻人一般。
    曹睿面带笑容说道:“朕今日来到太学,见到了郑博士与高堂博士。这两位大儒都曾入过朕的东宫,和朕有教导之谊。若按这里算起,朕与诸位学子也算是修习过同样的课程了。”
    见皇帝言语颇为随和,学子们纷纷露出一丝笑意。
    曹睿说道:“先帝在黄初五年,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又重修石经。朕又命高堂博士整修太学馆舍,今日朕来此地,太学的面貌与数年之前的残破陈旧,可谓是焕然一新。”
    “郑博士曾经问朕是如何看待经学的,当日朕与郑博士说,经学之于天下,在明贵贱而崇亲亲,在礼贤良而顺少长。这些都是国之纲纪,也是朕所尊崇的。”
    太学生们听闻皇帝尊崇经学,想到教习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严厉要求,顿时有些释然之感。皇帝都带头尊崇经学了,自己还能不学吗?
    曹睿继续说道:“朕不日即将南巡。而今日朕来此地,乃是要仿照‘乡校’之义,与各位太学士子做一场‘太学问政’。”
    见皇帝的开场白已经结束,郑称站于台下离皇帝不远的地方,高声说道:“各位太学士子,今日陛下亲至太学问政,陛下会解答诸位士子的三个问题,随后陛下也有三问,问于各位。”
    “问题不设限制、不做规定。三个问题,若有士子想好了问题,自可以举手行礼后提问。”
    随着郑称的话语落定,下方的士子们竟开始小声的交头接耳起来。这可是有机会向陛下提问!
    前汉的光武皇帝,也只不过是亲临太学观看学子辩论经学。今日陛下来此,竟然有如此胸襟听士子问政,如此之盛事,真是百年难得一见。
    不过越是觉得此事重大,学子们越是颇显拘谨。司马师倒是想提问,不过瞧到身边夏侯玄微笑坐立、没有半点意动的样子,也在心底里劝自己不要妄动。
    问得好也就罢了,若是问得不好,虽说不太会惹得陛下怪罪,但若是被陛下小视,日后的仕途又将如何?
    就在司马师犹豫之时,隔着几人、离司马师不远的‘神童’傅嘏,竟直接举手后站了起来,并且向台上的皇帝行礼。
    不仅是司马师,周围坐着的甲阶太学生们,都纷纷被傅嘏的‘胆大’惊到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