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清水湾大埔仔,邵氏影城,董事长办公室。
    此刻,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两位老板邵逸福与邵任枚在办公室中对视而坐。
    对于很多人而言,只认识六叔邵逸福而不认识三叔邵任枚,实际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正是由邵任枚与邵逸福成立。
    只不过,与邵逸福六十岁之后犹能日理万机的勤奋相比,邵任枚则乐意放权给兄弟子侄,自己乐得享受奢华生活。
    因此,邵任枚的存在感并不算高,为人颇为低调。
    “三哥,这是我们邵氏入主tvb的好机会啊,香江这些年的发展迅速,电视机也越来越普及了,电视的兴起势不可挡,如果我能成为tvb董事会主席,那对我们而言,进可攻,退可守!”邵逸福此时神情严肃。
    好友利孝河去世,邵逸福虽然有些难过,可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去年邵逸福大哥去世的消息传来,邵逸福也难受了一番,可很快便想通了。
    此刻,他需要考虑的,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利益。
    尽管这些年他并未直接担任tvb的董事会主席一职,但通过tvb这一平台,也间接地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培育了大量杰出的演员。
    这一经历也让邵逸福深刻认识到电视行业的巨大潜力。
    特别是在整个七十年代,香江的电影市场占有率被嘉禾电影公司追赶了上来,而邵氏电影公司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渐下滑,这也是邵逸福萌生入主tvb念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六十年代时,可以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占领的电影市场,在华人世界中几乎过半。
    可自从七十年代开始,邹文淮的出走、错过的李小龙、跳槽的许冠闻等等,直接让如日中天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突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嘉禾电影公司。
    尽管如此,邵逸福并未对过去的决定感到后悔。
    正如俗话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规模扩大后,为了确保稳定发展,必须制定并执行相应的规则。
    如果有人试图打破这些规则,对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害。
    而利孝河的去世,也让邵逸福看到了邵氏将重心从电影转向电视的机会。
    “逸福,我也认为电视行业的前景十分不错,你放手去做,三哥全力支持你。但考虑到利家持有的tvb股权最多,如果你直接出任tvb董事会主席,未来位置可能不稳。
    因此,我建议如果你想成为tvb董事会主席,可以考虑从利家手中购买部份股权,这样一来,咱们邵氏就能正式成为tvb的第一大股东,你担任董事会主席也就顺理成章了!”邵任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已79岁高龄的邵任枚,早已对企业管理失去了兴趣,他更愿意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
    因此,对于六弟邵逸福的决策,他总是无条件地给予支持。
    尽管他同样是邵氏兄弟公司的老板之一,但早已很少参与公司管理事务。
    然而,别看邵任枚现在似乎处于半退休状态,他依然是一位极具商业天赋的商人。
    邵任枚性格沉稳老练,与行事果断的六弟邵逸福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据传,在70年代初,被称为邵氏兄弟公司“叛将”的李翰祥曾请求重回邵氏,当时邵逸福有意拒绝,多亏了三哥邵任枚的劝说:“咱们争财不争气。”这才使得这位大导演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邵任枚不仅为人稳重,口才也相当了得。
    当年邵氏为了学习先进技术,常邀请日本导演来香江拍片,表面上说是引进外援,实际上是为了偷师学艺,让邵氏电影公司的导演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拍法。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此事发问,邵任枚毫不慌张,随口一句“好莱坞也用欧洲导演”便轻松化解,令一同出席的张彻导演十分佩服。
    “三哥,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孝河的葬礼昨天才结束,我此刻就去找利家谈购买股份的事,似乎不太合适,我打算过过两天再与利家进行洽谈。
    考虑到我们邵氏与利家这么多年的深厚交情,如果他们无意继续管理tvb,他们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的,孝河去世后,利家有能力接任tvb董事会主席职位的,恐怕只有利铭则先生了。
    不过,记得当年我们创立无线电视台时,利铭则先生就对此不感兴趣,因此他个人也没有持有任何的tvb股权,估计现在也不会改变主意。”邵逸福也点头说道。
    对于购买利家手中的tvb股权,邵逸福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是啊,我们和利家几十年的交情摆在那里,这事儿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邵氏电影垄断电影行业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能还沉迷在过去的辉煌中,邵氏是该找找新的出路了!”邵任枚感叹道。
    回忆起他们从二十年代就开始涉足电影行业的经历,起初在大哥创办的天一电影公司帮忙,后来邵逸福与邵任枚共同创立了邵氏兄弟公司,两兄弟在电影界摸爬滚打了五十多个年头,从创业到辉煌,再从辉煌到衰落,这段经历,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真怀念父亲在时,咱们六兄妹的那些日子。”邵逸福说着说着不禁怀念起以前的日子。
    邵父去世得早,1920年便去世了,去世的时候,邵逸福甚至只有13岁。
    如今,转眼之间却是几十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这样,在办公室中一同回忆着青少年时的那些日子。
    ……
    与此同时,林浩然离开了利铭则的办公室之后,便往万青大厦而去。
    很快,他便出现在了万青大厦31层之上的环宇投资公司办公室。
    从上一次苏志学告诉林浩然他们持有的置地集团股份超过25%至今,已经过去近半个月时间。
    虽然后面《东方日报》等媒体不再针对怡和洋行之后,怡和洋行与置地集团等怡和系的上市公司股价不再下跌,但股票的涨幅短期内却也很难如此前那般大幅度上涨。原本,置地集团的股价已经突破百亿,朝着一百一十亿港元的方向快速向上大涨。
    结果此次之后,置地集团的总市值跌回到了九十亿港元左右,虽然不可能回到刚开始环宇投资公司入场时的七十多亿市值,但对环宇投资公司而言,也已经很不错了。
    起码环宇投资公司吸纳股票的成本不用那么高了。
    至于怡和洋行,这次跌得更惨原本快涨到六十亿港元的市值,直接被跌回到四十多亿港元的总市值。
    而环宇投资公司在这个月里,也抓住了这次的机会,暗中快速吸纳这两家公司的股票。
    这个月丰泽电器公司所发生的事情,对林浩然而言,侧面上来说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其大的好处。
    一场闹剧,让他加快了对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两家英资大行的股票吸纳进度,同时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此刻,他持有的置地集团股票,已经达到了26.27%。
    而持有的怡和洋行股票,也达到了15.23%。
    可以说,两家洋行,他都已经暗中成为大股东了。
    置地集团这边,林浩然更是有机会与怡和洋行争夺控股权了。
    怡和洋行的吸纳进度相较于置地集团而言之所以如此之慢,是因为怡和洋行的英资财团持有的股票更多,导致股市中流通的怡和洋行股票远远比置地的流通股要少。
    这也是为何置地集团的股票吸纳得如此顺利的原因。
    林浩然坐到了苏志学的对面,看着如今环宇投资公司的业务进度。
    “老板,咱们的可用资金,差不多用完了!”苏志学在一旁提醒道。
    “账上还有多少钱?”林浩然很是诧异,足足58.24亿港元的资金,这么快就用得差不多了?
    这实属有些离谱。
    他的潜意识中,一直觉得自己还有二三十亿港元可用,对资金完全没有紧迫性。
    “我刚刚去了一趟财务那里,她说账上还有三千万港元左右。”苏志学回应道。
    “拿计算器给我。”林浩然指了指苏志学面前的计算器说道。
    接过苏志学递过来的计算器,林浩然计算了一番。
    从美国回来,他带了足足57.44亿港元回来,之后在爱美高公司那边又得到了两次分红共计0.8亿港元。
    至于他旗下其它公司,林浩然从来没有从那些公司账户上拿过钱,毕竟如果随意从企业中将利润拿出来,那企业本身就没有可用资金去扩张了,他原本资金充足,自然也无须在旗下公司要钱。
    所以他从美国回来之后实际可用资金大概在58.24亿港元。
    不过,后面他先是在港灯集团那边了5.94亿港元;
    紧接着又给万安公司那边入资了2亿港元;
    不久之后又了10亿港元从会德丰洋行手中买下联邦大厦、国际大厦这两栋中环商业大厦;
    随后又了2亿港元从马家那边收购了东方报业公司;
    紧接着又了将近2亿港元拿下中华煤气公司49.9%的股份;
    与郭河年合作共同拍买上环地块搞商业广场项目前期资金也了2.5亿港元;
    4月份又成功拿下九龙巴士49.9%的股份,也了大约3.6亿港元的资金;
    而置地集团这26.27%股份,了大约22.3亿港元;
    怡和洋行的15.23&股份,也了大约7.6亿港元。
    不算不知道,这么一算,他这半年时间,居然了将近58亿港元!
    这钱速度,哪怕是林浩然计算一番之后,都感到震惊不已。
    “钱的事情,我会搞定的,置地集团的股份继续按计划吸纳,怡和洋行可以暂时停止。”林浩然想了想,说道。
    从麦理浩对怡和洋行的态度来看,他想要拿下怡和洋行,可能性有点小,但是置地集团他势在必得。
    在林浩然的心目中,怡和洋行的重要性也远远不如置地集团,所以他倒也无所谓。
    怡和洋行能拿下也行,不能拿下,也可以成为他控制置地集团的一个重要谈判筹码。
    这也是他要吸纳怡和洋行股票的最重要原因。
    “好的老板!”苏志学恭敬地回答道。
    三千万港元,用不了多长时间,因为置地集团的市值太高了。
    此外,他近期还要钱向利家购买tvb的股权。
    但是,林浩然想要弄钱,倒也不难。
    要么,走老路,贷款!
    要么,从靑洲英坭公司、中华煤气公司、港灯集团等旗下公司挪用资金,随随便便也能挪用个几亿港元。
    要么,就操控某家企业上市,从股市中集资。
    或者卖某些物业、地皮等,如国际大厦。
    不过第二个办法,他不打算用,毕竟这些企业都要继续用资金扩张,如今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呢。
    至于第三个办法,想要操控一家公司上市,起码也要两三个月的准备,所以这条路也是个麻烦事。
    国际大厦,如今也不是售出的最佳时机。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贷款了!(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生香江:从1978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柠檬炒辣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柠檬炒辣椒并收藏重生香江:从1978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