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卷四 小国寡民
第282章 卷四 小国寡民
贾诩:?
刘协:?
“朕……说的可有错误?文和为何这般模样?”
贾诩无奈:“陛下,朝廷哪里来的钱财去大量犒赏士卒?”
“安邑之战固然打的漂亮,也得到了袁绍丢下的不少辎重。但总归没有夺得府库、占得田地,陛下实在不能太过慷慨。”
安邑之战,总归是一场防御战。
即便战果喜人,俘虏了不少青壮,夺取了不少辎重;甚至直接维护了朝廷的稳定、天子的权威;将天下形势由关东诸侯“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意义无比重大,但依然改变不了它是一场防御战场的本质。
而防御战争,就意味着没有多少油水。
刘协突然想起。
府兵制推行的契机,就是太师当年河东之战胜利后,朝廷给士卒发不出钱粮,就只能以土地“抵债”。
之后几场战役。
如金城战役夺取凉州。
子午谷奇袭进攻汉中。
偷渡阴平谋夺成都……
这些战争,都属于朝廷光复故土的战役,属于进攻性的战役。
而进攻性质的战役一旦取胜,就意味着拿下府库,占领地盘。如此就有了更多的钱粮,更多的土地去以战养战。
反之。
防御战争,即便打的这样漂亮,也终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不足以犒赏士卒。
……
贾诩看到刘协面色变得难看,还以为自己说的不合刘协心意,于是便赶紧朝着天子提议:“凉州之马政,河东之盐政,还有益州的蜀锦、铜铁、茶叶,都是暴利,若是天子急于犒赏士卒,不如加以重税,以补朝廷亏空。”
……
虽然刘协知道贾诩没有恶意,却也立刻否决了贾诩这“苦一苦百姓”的行径。
历来朝廷都是这般。
一缺钱便想着加税。
算赋、田租上不敢动手,就先在这些商税上动手。
等商税上搞不出钱财后,便将目标放在其他苛捐杂税上。
而等到苛捐杂税都满足不了朝廷的销之后,也终于只能饮鸩止渴,开始往算赋和田租上动手,坏了国家的根基。
如今大汉浴火重生,刘协却是想要改掉朝廷这个坏习惯。
“文和可知昔日昭帝始元六年发生了何事?”
贾诩思索一阵,却是想起那年确实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臣记得,那年孝昭皇帝举办了盐铁会议。”
“正是。”
盐铁会议!
当时的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
其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
搞笑的是,明明是一群儒生,却用了法家的重本抑末的学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
不过这帮贤良文学也不是纯打嘴炮。
他们手中,有着三个当时社会最为尖锐矛盾的问题,并以此为武器,朝着桑弘羊进攻。
这三个问题,即——
第一!
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质量低劣,强买强卖,存在大量弊端。
第二!
官府强行收购粮食,建立储备,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
第三!
官府对盐铁食货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大量以国营为名,谋夺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
三把尖刀,样样锋利,直插桑弘羊的心窝!
而这三个问题,即便是桑弘羊也没有解决,不然当时的朝廷也不至于在盐铁会议之后就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不过不能解决,不代表当时掌管着大汉经济命脉的桑弘羊就会坐以待毙。
他同样问了这些贤良文学三个问题——
其一!
“国家运转,总是需要财政开支,光靠着寻常田税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若是国家不能施行专营制度谋夺利益,帝国的运转又该如何维持?”
其二!
“一旦遇到战争、天灾,需要进行额外的开支,国家的钱财要从哪来?”
其三!
“如果中央不将钱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对地方形成压倒性的势力,万一地方势力起兵造反,中央又该如何?”
这便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
正如同桑弘羊没有解决贤良文学的三个问题一样,贤良文学同样也没有解决桑弘羊的问题。
贾诩听刘协突然提起此事,却不知天子是要做些什么。
岂料,刘协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贾诩——
“依文和看,你觉得两边谁说的有道理?”
贾诩为难的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陛下要听实话还是听假话?”“自然是真话。”
“那还请天子不要动怒……”
刘协哑然失笑:“朕何时在国事上发过怒?文和这是许久没见朕,与朕生疏了?”
贾诩尴尬的嘿嘿一笑。
“陛下要听实话,臣自然就说实话。”
“依臣来看,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
刘协眉毛一挑:“文和与朕耍滑头?”
“自然不是。”
贾诩细心解释:“之所以没有答案,是因为答案本身就有两种。”
“臣若只是寻常百姓……自然赞同贤良文学所言,希望朝廷不要与民争利。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
“但臣若是尚书令,是朝廷的官吏,又开始赞同起桑弘羊之论,以为强国终究是大于富民,不能够因小失大,因噎废食。”
双方说的对不对?
都对!
但前提,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索这个问题。
强国,还是富民?
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贾诩不知道。
所以贾诩才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没错。”
岂料刘协听到贾诩这个不是回答的回答后,不但没有动怒,反而轻轻一笑。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站在谁那边,谁都有说法。”
“除非是像老子推崇的那样,小国寡民,这才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啊!”
贾诩脑袋一歪,有些不理解天子之言。
刘协见状,只好举起了例子——
“现在有两个人,要去分十石米。”
“其中每个人其实只需要三石米就能吃饱。所以会剩下四石米。”
“但这个时候,一个人娶了媳妇,并凭借着人数优势又夺回了三石米,这样其中一方其实就是占据了六石米。”
“过了一阵,这对夫妻又生下了一个孩子,他们就必须要九石米才能生存下去,只能去争夺另外那人的三石米。”
“为此,这对夫妻还有着无比光明正大的理由,理由就是他们不能让他们的孩子饿死。”
“这时候另一个人也不干了,而且他的理由比前者更像理由!毕竟总不能让自己活活饿死吧?”
“所以这个时候,老子便提出一个理论——小国寡民。”
“如果终究会陷入这样的麻烦,不如只保留这两个人,也只保留六石米,这样就不会再有纷争。”
“文和以为,这样的方式可行吗?”
贾诩点点头,又摇摇头。
“小国寡民,固然可以解决内忧,但如何能够解决外患呢?”
“春秋、战国时候的小国最后还不是被几个霸国所吞并?小国寡民只是听着好听,如何能够真的效仿呢?”
小国寡民无所谓。
但前提是你没有一个胃口很大的大国当邻居……
关于这点,无数春秋时候的小国已经用血泪给出答案。
尤其是……这个亏汉室其实也吃过!
汉初施行黄老之术休养生息,固然是恢复了民力,但人家匈奴也是真的打进来揍你啊!
故此,小国寡民,不过是老子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这让贾诩更搞不懂:“天子怎么突然说起这个?难不成也要效仿“小国寡民”之举吗?”
“怎么可能。”
刘协摇头。
“朕要做的,恰好与小国寡民完全相反。”
小国寡民的反义词,就是强国富民!
贾诩听到这,已经是隐隐知道天子想要做些什么。
“老子的小国寡民,其实就是统统做了减法。要始终保持六石米,始终保持两个人。”
“但朕的强国富民,却是要统统给它做上加法!”
“如果两个人的时候有十石米,那等到有三个人的时候,朕就要搞出来二十石米!”
“不然的话,无论如何去分,这米永远是不够分的!”
贾诩虽然早有预感,但当刘协真的说出来的时候,却是满脸苦笑。
如果说小国寡民是自寻死路。
那强国富民纯粹就是异想天开!
想让粮食永远保持在六石米容易,大不了大家一起躺平不干……但想要让粮食永远增长下去,这不是异想天开还能是什么?
见到贾诩的质疑,刘协神秘一笑。
“文和可知,朕为何要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题中,放上算术?”
算术?
那难道不是为了打仗吗?
可贾诩看刘协那神秘莫测的笑容,总觉得事情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本章完)
贾诩:?
刘协:?
“朕……说的可有错误?文和为何这般模样?”
贾诩无奈:“陛下,朝廷哪里来的钱财去大量犒赏士卒?”
“安邑之战固然打的漂亮,也得到了袁绍丢下的不少辎重。但总归没有夺得府库、占得田地,陛下实在不能太过慷慨。”
安邑之战,总归是一场防御战。
即便战果喜人,俘虏了不少青壮,夺取了不少辎重;甚至直接维护了朝廷的稳定、天子的权威;将天下形势由关东诸侯“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意义无比重大,但依然改变不了它是一场防御战场的本质。
而防御战争,就意味着没有多少油水。
刘协突然想起。
府兵制推行的契机,就是太师当年河东之战胜利后,朝廷给士卒发不出钱粮,就只能以土地“抵债”。
之后几场战役。
如金城战役夺取凉州。
子午谷奇袭进攻汉中。
偷渡阴平谋夺成都……
这些战争,都属于朝廷光复故土的战役,属于进攻性的战役。
而进攻性质的战役一旦取胜,就意味着拿下府库,占领地盘。如此就有了更多的钱粮,更多的土地去以战养战。
反之。
防御战争,即便打的这样漂亮,也终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不足以犒赏士卒。
……
贾诩看到刘协面色变得难看,还以为自己说的不合刘协心意,于是便赶紧朝着天子提议:“凉州之马政,河东之盐政,还有益州的蜀锦、铜铁、茶叶,都是暴利,若是天子急于犒赏士卒,不如加以重税,以补朝廷亏空。”
……
虽然刘协知道贾诩没有恶意,却也立刻否决了贾诩这“苦一苦百姓”的行径。
历来朝廷都是这般。
一缺钱便想着加税。
算赋、田租上不敢动手,就先在这些商税上动手。
等商税上搞不出钱财后,便将目标放在其他苛捐杂税上。
而等到苛捐杂税都满足不了朝廷的销之后,也终于只能饮鸩止渴,开始往算赋和田租上动手,坏了国家的根基。
如今大汉浴火重生,刘协却是想要改掉朝廷这个坏习惯。
“文和可知昔日昭帝始元六年发生了何事?”
贾诩思索一阵,却是想起那年确实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臣记得,那年孝昭皇帝举办了盐铁会议。”
“正是。”
盐铁会议!
当时的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
其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
搞笑的是,明明是一群儒生,却用了法家的重本抑末的学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
不过这帮贤良文学也不是纯打嘴炮。
他们手中,有着三个当时社会最为尖锐矛盾的问题,并以此为武器,朝着桑弘羊进攻。
这三个问题,即——
第一!
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质量低劣,强买强卖,存在大量弊端。
第二!
官府强行收购粮食,建立储备,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
第三!
官府对盐铁食货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大量以国营为名,谋夺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
三把尖刀,样样锋利,直插桑弘羊的心窝!
而这三个问题,即便是桑弘羊也没有解决,不然当时的朝廷也不至于在盐铁会议之后就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不过不能解决,不代表当时掌管着大汉经济命脉的桑弘羊就会坐以待毙。
他同样问了这些贤良文学三个问题——
其一!
“国家运转,总是需要财政开支,光靠着寻常田税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若是国家不能施行专营制度谋夺利益,帝国的运转又该如何维持?”
其二!
“一旦遇到战争、天灾,需要进行额外的开支,国家的钱财要从哪来?”
其三!
“如果中央不将钱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对地方形成压倒性的势力,万一地方势力起兵造反,中央又该如何?”
这便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
正如同桑弘羊没有解决贤良文学的三个问题一样,贤良文学同样也没有解决桑弘羊的问题。
贾诩听刘协突然提起此事,却不知天子是要做些什么。
岂料,刘协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贾诩——
“依文和看,你觉得两边谁说的有道理?”
贾诩为难的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陛下要听实话还是听假话?”“自然是真话。”
“那还请天子不要动怒……”
刘协哑然失笑:“朕何时在国事上发过怒?文和这是许久没见朕,与朕生疏了?”
贾诩尴尬的嘿嘿一笑。
“陛下要听实话,臣自然就说实话。”
“依臣来看,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
刘协眉毛一挑:“文和与朕耍滑头?”
“自然不是。”
贾诩细心解释:“之所以没有答案,是因为答案本身就有两种。”
“臣若只是寻常百姓……自然赞同贤良文学所言,希望朝廷不要与民争利。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
“但臣若是尚书令,是朝廷的官吏,又开始赞同起桑弘羊之论,以为强国终究是大于富民,不能够因小失大,因噎废食。”
双方说的对不对?
都对!
但前提,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索这个问题。
强国,还是富民?
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贾诩不知道。
所以贾诩才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没错。”
岂料刘协听到贾诩这个不是回答的回答后,不但没有动怒,反而轻轻一笑。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站在谁那边,谁都有说法。”
“除非是像老子推崇的那样,小国寡民,这才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啊!”
贾诩脑袋一歪,有些不理解天子之言。
刘协见状,只好举起了例子——
“现在有两个人,要去分十石米。”
“其中每个人其实只需要三石米就能吃饱。所以会剩下四石米。”
“但这个时候,一个人娶了媳妇,并凭借着人数优势又夺回了三石米,这样其中一方其实就是占据了六石米。”
“过了一阵,这对夫妻又生下了一个孩子,他们就必须要九石米才能生存下去,只能去争夺另外那人的三石米。”
“为此,这对夫妻还有着无比光明正大的理由,理由就是他们不能让他们的孩子饿死。”
“这时候另一个人也不干了,而且他的理由比前者更像理由!毕竟总不能让自己活活饿死吧?”
“所以这个时候,老子便提出一个理论——小国寡民。”
“如果终究会陷入这样的麻烦,不如只保留这两个人,也只保留六石米,这样就不会再有纷争。”
“文和以为,这样的方式可行吗?”
贾诩点点头,又摇摇头。
“小国寡民,固然可以解决内忧,但如何能够解决外患呢?”
“春秋、战国时候的小国最后还不是被几个霸国所吞并?小国寡民只是听着好听,如何能够真的效仿呢?”
小国寡民无所谓。
但前提是你没有一个胃口很大的大国当邻居……
关于这点,无数春秋时候的小国已经用血泪给出答案。
尤其是……这个亏汉室其实也吃过!
汉初施行黄老之术休养生息,固然是恢复了民力,但人家匈奴也是真的打进来揍你啊!
故此,小国寡民,不过是老子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这让贾诩更搞不懂:“天子怎么突然说起这个?难不成也要效仿“小国寡民”之举吗?”
“怎么可能。”
刘协摇头。
“朕要做的,恰好与小国寡民完全相反。”
小国寡民的反义词,就是强国富民!
贾诩听到这,已经是隐隐知道天子想要做些什么。
“老子的小国寡民,其实就是统统做了减法。要始终保持六石米,始终保持两个人。”
“但朕的强国富民,却是要统统给它做上加法!”
“如果两个人的时候有十石米,那等到有三个人的时候,朕就要搞出来二十石米!”
“不然的话,无论如何去分,这米永远是不够分的!”
贾诩虽然早有预感,但当刘协真的说出来的时候,却是满脸苦笑。
如果说小国寡民是自寻死路。
那强国富民纯粹就是异想天开!
想让粮食永远保持在六石米容易,大不了大家一起躺平不干……但想要让粮食永远增长下去,这不是异想天开还能是什么?
见到贾诩的质疑,刘协神秘一笑。
“文和可知,朕为何要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题中,放上算术?”
算术?
那难道不是为了打仗吗?
可贾诩看刘协那神秘莫测的笑容,总觉得事情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