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卷六 不是,你咋真走了?
第471章 卷六 不是,你咋真走了?
“子义的意思是,袁谭会放弃青州,退往辽东?”
这个结论,光是说出来都会让刘协感到荒谬。
袁谭占据齐地,又自称齐王,好歹是正儿八经的一方诸侯。
现在往辽东而去是什么道理?
在座之人都觉得太史慈的推论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唯有与袁谭有过交集的曹操神色有异。
故此,曹操此刻也默默站起身来。
“陛下,这不是没有可能。”
?
刘协见到曹操都起身附和,立即警铃大作:“孟德何出此言?”
“臣之前与袁谭曾经相邀共同进攻河北。”
即便是曹操,说起这话来也有些尴尬,不过刘协并未理会。
“那时候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袁谭的话语中隐约之间却似还有退路。”
“当时臣只以为袁谭想要仰仗的手段不过是河北的一些士族,但现在想来……怕不是从那时起,袁谭便已经想着前往辽东!”
刘协此刻,终于相信了袁谭真的会放弃青州,前往辽东苟延残喘!
“奉先。”
“喏。”
“让你前去进攻穆陵关,你多久能够攻下?”
刘协已经忍不住了。
倘若真如太史慈、曹操说的那样,袁谭很有可能胁迫大量青州百姓与他渡过渤澥(渤海),往辽东而去!
“这老小子,比所有人想的都要聪明。”
“在齐地自封齐王,转头就带着青州百姓退往辽东……朕怎么就没想到,他还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手!”
青州,守不住!
这个时候,别说是袁谭。
就是袁绍来了,然后让河北四庭柱全部复生,他依旧不可能在这种局面下守住青州!
所以,袁谭便打着修缮长城的幌子,想要退往辽东,继续割据,享受自己的生活?
做梦!
吕布听到天子要用自己当做先锋,亦是没有半点犹豫——
“十五日之内,必能够为陛下攻下穆陵关!”
“好!”
刘协又看向诸葛亮。
“孔明,持节赶往幽州,统领徐荣、赵云兵马,再让刘备领三族骑兵赶往辽西,给公孙度施压。”
“若是他敢接纳袁谭,朕必然发兵辽东!”
“喏。”
“仲达,你持节赶往河北,统领张飞、徐晃两部兵马,全力进攻济北!”
“袁谭既然要裹挟大量青州百姓离开,必然会征用大量船只。”
“现在青州水军的力量,必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么强盛,只要坚持强攻,未必没有获胜的希望!”
“喏!”
诸葛亮往幽州。
司马懿往河北。
要么不动,要么就是雷霆一击!
可众人始终觉得,天子的反应未免抗拒过头了。
郭嘉更是被天子这般动作吓了一跳,起身朝着天子询问:“陛下,不过袁谭一人,何必这般大动干辄?”
而且天子言语中,赫然有着“远征辽东”的字样。
这,可是在朝廷的谋划中不曾存在的!
“袁谭不重要,那些青州百姓才重要。”
辽东那地方,简直是天然的割据之地!
和江东还不同。
此时辽东与中原的联系更为薄弱,轻易就能被割断。
若是真的被袁谭逃了过去,在当地扎根,将来不知道要给朝廷放多少血!
刘协对于辽东,尤其是辽东东面的乐浪、带方等地的放血能力有多恐怖,那可是再清楚不过!
那种地方,一旦得到足够的人口,凭借着天然的地理条件,完全可以真正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好个袁谭,竟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这招?”
刘协是真的没有想到,袁谭这个口号喊的叮当响的逆子竟然会直接丢下袁绍最后留给他的基业直接跑了?
他这样,真的对得起他爹袁绍吗?
……
同一时间。
袁谭此刻已经动身。
郭图却死死拉住袁谭的衣角:“殿下!齐王殿下!您不能走啊!绝对不能走啊!”
可这次,即便郭图眼中带着泪光,袁谭却依旧是下定决心。
“公则,你也看到了。”
“连曹操都不可能击败天子,更何况是孤呢?”
“困守青州,不过一个死字。现在唯有前往辽东,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公孙度已经答应我,愿意将乐浪、带方交予孤,与孤建国!”“我的先祖陈完当年,不正是从陈国退到了齐国,这才能够改天换命,称霸一方吗?”
“如今我退往辽东,看似是在撤退,其实是为了日后的辉煌啊!”
但郭图还是死死拽住袁谭,泪流满面。
“殿下!今日不同往日!”
“在青州固守,南联孙权,北和公孙度,将来未必没有反攻河北的机会!”
“如今若是退守辽东,那您这辈子也只能当一个守成之君啊!”
其实……守成之君也挺好的!
袁谭这话自然不敢当着郭图的面讲。
如郭图、逢纪这些袁绍旧部,他们都还心存希望,以为袁谭必能承袭父志,再现袁氏当年的盛况!
可袁谭自己,却是已经失去了和那位天子对抗的勇气。
他现在,只想尽快赶到乐浪,安安稳稳当自己的齐王!
“公则!”
袁谭想要劝服郭图。
“那乐浪郡治名叫朝鲜县,乃是故卫氏朝鲜的都城王险城!”
“朝鲜虽然远离中原,但毕竟是我华夏故土,乃是我华夏昔日的王都,我有何去不成?”
“公则不如与我一同前往朝鲜,辅我兴建王都,如何?”
“只要到了朝鲜,我等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等不用担心天子会追来!担心汉军的铁蹄出现在周围!难道不是吗?”
郭图此刻面若死灰。
这怎么能一样!
就算放在当年,齐国是什么地位?那卫氏朝鲜又是什么地位?
两者之间,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更不用说……
在郭图眼中,青州,就是袁绍留下来的遗产!
如果舍了青州,就意味着袁绍的基业将彻底化为乌有!
郭图,至今都还怀念着袁绍,怀念那个诸侯盟主、河北霸主!
松开袁谭的衣袖。
郭图用出最后的手段——
“殿下,臣是不会走的!”
“就算殿下离开,臣也一定要在此地坚守!不让先主基业落入敌寇之手!”
郭图话语中,赫然带着死志!
他,与青州,与袁绍最后的基业,将要共存亡!
郭图希望,袁谭也能留下来,和他一起坚守青州!
如此,哪怕是身死,也是随着袁绍的基业一同死去!不负袁绍当年提携之恩!
袁谭怔怔的看着郭图。
就在郭图以为袁谭已经被自己说服时,袁谭却忽然转身:“既然如此,青州便交给你了!”
“若是能守住青州,孤一定重重赏你!”
登上马车,带着妻儿,袁谭直接消失在远处的丛林中,没有一丝留恋……
一阵风吹过……
郭图眼角的泪水都被吹干。
不是……
你真走啊?
郭图没有想到,袁谭竟然真的能够对自己父亲最后的基业弃之不顾!
而且这可是一整个青州!
竟然只因为天子的威慑,便弃之不顾了吗?
郭图眼神木讷,一只手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握在了自己腰间的佩剑上。
但郭图很快就清醒,叹气过后就又回到齐王宫中,给位于北面的高蕃、管统,以及南面的辛评写信——
“大王近来身体不适,不能亲临前线,但是大王始终都在心中牵挂着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前段日子你们所要的军械、粮草,我已经给你们发过去了。若是还有不够的,希望你们能够忍耐一番,相忍为国。”
“此外,近来或许有些百姓逃到边境,带去了流言蜚语……你们不要相信他们说的话,大王将他们派遣到东莱,只不过是为了接收辽东送来的战马还有粮草,还请你们务必在前线坚守,等到胜利来临。”
郭图让逢纪去给高蕃、管统送信,又让辛评的弟弟辛毗去穆陵关给辛评送行。
在辛毗临行前,郭图特意拉住辛毗的手:“大王已经前往辽东的事情,还希望你不要告诉你的兄长。”
“穆陵关乃是天下险关,只要固守,就没有丢失的可能。”
“还请您看在昔日袁公的份上,守住袁公最后的这片基业吧!”
辛毗同样留着眼泪:“我怎么会忘记袁公呢?还请公则放心,我与兄长一定会为袁公守节!”
回到家中,辛毗就立刻带着自己的家眷前往穆陵关。
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十分奇怪:“父亲不过是要去处理公务,为何要带上我与母亲呢?”
辛毗摇头:“袁氏的气数已经作罢,就连袁谭都已经逃往辽东,现在唯有投降朝廷,才能搏得一线生机。”
“只要劝服兄长,献关投诚,那天子必然会原谅我的过错。”
辛宪英年纪虽幼,却十分聪慧。
她对父亲辛毗说道:“大伯一向刚烈,哪怕知道了齐王逃到辽东,也一定不会选择投降的。”
“父亲,你若是真的想降于天子,还是不要拉上大伯的好!”
辛毗不满道:“女儿家家的,知道什么?”
“况且……我可不会和齐王还有那孙权一样,对自己的手足兄弟都不管不顾啊!”
(本章完)
“子义的意思是,袁谭会放弃青州,退往辽东?”
这个结论,光是说出来都会让刘协感到荒谬。
袁谭占据齐地,又自称齐王,好歹是正儿八经的一方诸侯。
现在往辽东而去是什么道理?
在座之人都觉得太史慈的推论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唯有与袁谭有过交集的曹操神色有异。
故此,曹操此刻也默默站起身来。
“陛下,这不是没有可能。”
?
刘协见到曹操都起身附和,立即警铃大作:“孟德何出此言?”
“臣之前与袁谭曾经相邀共同进攻河北。”
即便是曹操,说起这话来也有些尴尬,不过刘协并未理会。
“那时候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袁谭的话语中隐约之间却似还有退路。”
“当时臣只以为袁谭想要仰仗的手段不过是河北的一些士族,但现在想来……怕不是从那时起,袁谭便已经想着前往辽东!”
刘协此刻,终于相信了袁谭真的会放弃青州,前往辽东苟延残喘!
“奉先。”
“喏。”
“让你前去进攻穆陵关,你多久能够攻下?”
刘协已经忍不住了。
倘若真如太史慈、曹操说的那样,袁谭很有可能胁迫大量青州百姓与他渡过渤澥(渤海),往辽东而去!
“这老小子,比所有人想的都要聪明。”
“在齐地自封齐王,转头就带着青州百姓退往辽东……朕怎么就没想到,他还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手!”
青州,守不住!
这个时候,别说是袁谭。
就是袁绍来了,然后让河北四庭柱全部复生,他依旧不可能在这种局面下守住青州!
所以,袁谭便打着修缮长城的幌子,想要退往辽东,继续割据,享受自己的生活?
做梦!
吕布听到天子要用自己当做先锋,亦是没有半点犹豫——
“十五日之内,必能够为陛下攻下穆陵关!”
“好!”
刘协又看向诸葛亮。
“孔明,持节赶往幽州,统领徐荣、赵云兵马,再让刘备领三族骑兵赶往辽西,给公孙度施压。”
“若是他敢接纳袁谭,朕必然发兵辽东!”
“喏。”
“仲达,你持节赶往河北,统领张飞、徐晃两部兵马,全力进攻济北!”
“袁谭既然要裹挟大量青州百姓离开,必然会征用大量船只。”
“现在青州水军的力量,必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么强盛,只要坚持强攻,未必没有获胜的希望!”
“喏!”
诸葛亮往幽州。
司马懿往河北。
要么不动,要么就是雷霆一击!
可众人始终觉得,天子的反应未免抗拒过头了。
郭嘉更是被天子这般动作吓了一跳,起身朝着天子询问:“陛下,不过袁谭一人,何必这般大动干辄?”
而且天子言语中,赫然有着“远征辽东”的字样。
这,可是在朝廷的谋划中不曾存在的!
“袁谭不重要,那些青州百姓才重要。”
辽东那地方,简直是天然的割据之地!
和江东还不同。
此时辽东与中原的联系更为薄弱,轻易就能被割断。
若是真的被袁谭逃了过去,在当地扎根,将来不知道要给朝廷放多少血!
刘协对于辽东,尤其是辽东东面的乐浪、带方等地的放血能力有多恐怖,那可是再清楚不过!
那种地方,一旦得到足够的人口,凭借着天然的地理条件,完全可以真正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好个袁谭,竟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这招?”
刘协是真的没有想到,袁谭这个口号喊的叮当响的逆子竟然会直接丢下袁绍最后留给他的基业直接跑了?
他这样,真的对得起他爹袁绍吗?
……
同一时间。
袁谭此刻已经动身。
郭图却死死拉住袁谭的衣角:“殿下!齐王殿下!您不能走啊!绝对不能走啊!”
可这次,即便郭图眼中带着泪光,袁谭却依旧是下定决心。
“公则,你也看到了。”
“连曹操都不可能击败天子,更何况是孤呢?”
“困守青州,不过一个死字。现在唯有前往辽东,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公孙度已经答应我,愿意将乐浪、带方交予孤,与孤建国!”“我的先祖陈完当年,不正是从陈国退到了齐国,这才能够改天换命,称霸一方吗?”
“如今我退往辽东,看似是在撤退,其实是为了日后的辉煌啊!”
但郭图还是死死拽住袁谭,泪流满面。
“殿下!今日不同往日!”
“在青州固守,南联孙权,北和公孙度,将来未必没有反攻河北的机会!”
“如今若是退守辽东,那您这辈子也只能当一个守成之君啊!”
其实……守成之君也挺好的!
袁谭这话自然不敢当着郭图的面讲。
如郭图、逢纪这些袁绍旧部,他们都还心存希望,以为袁谭必能承袭父志,再现袁氏当年的盛况!
可袁谭自己,却是已经失去了和那位天子对抗的勇气。
他现在,只想尽快赶到乐浪,安安稳稳当自己的齐王!
“公则!”
袁谭想要劝服郭图。
“那乐浪郡治名叫朝鲜县,乃是故卫氏朝鲜的都城王险城!”
“朝鲜虽然远离中原,但毕竟是我华夏故土,乃是我华夏昔日的王都,我有何去不成?”
“公则不如与我一同前往朝鲜,辅我兴建王都,如何?”
“只要到了朝鲜,我等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等不用担心天子会追来!担心汉军的铁蹄出现在周围!难道不是吗?”
郭图此刻面若死灰。
这怎么能一样!
就算放在当年,齐国是什么地位?那卫氏朝鲜又是什么地位?
两者之间,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更不用说……
在郭图眼中,青州,就是袁绍留下来的遗产!
如果舍了青州,就意味着袁绍的基业将彻底化为乌有!
郭图,至今都还怀念着袁绍,怀念那个诸侯盟主、河北霸主!
松开袁谭的衣袖。
郭图用出最后的手段——
“殿下,臣是不会走的!”
“就算殿下离开,臣也一定要在此地坚守!不让先主基业落入敌寇之手!”
郭图话语中,赫然带着死志!
他,与青州,与袁绍最后的基业,将要共存亡!
郭图希望,袁谭也能留下来,和他一起坚守青州!
如此,哪怕是身死,也是随着袁绍的基业一同死去!不负袁绍当年提携之恩!
袁谭怔怔的看着郭图。
就在郭图以为袁谭已经被自己说服时,袁谭却忽然转身:“既然如此,青州便交给你了!”
“若是能守住青州,孤一定重重赏你!”
登上马车,带着妻儿,袁谭直接消失在远处的丛林中,没有一丝留恋……
一阵风吹过……
郭图眼角的泪水都被吹干。
不是……
你真走啊?
郭图没有想到,袁谭竟然真的能够对自己父亲最后的基业弃之不顾!
而且这可是一整个青州!
竟然只因为天子的威慑,便弃之不顾了吗?
郭图眼神木讷,一只手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握在了自己腰间的佩剑上。
但郭图很快就清醒,叹气过后就又回到齐王宫中,给位于北面的高蕃、管统,以及南面的辛评写信——
“大王近来身体不适,不能亲临前线,但是大王始终都在心中牵挂着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前段日子你们所要的军械、粮草,我已经给你们发过去了。若是还有不够的,希望你们能够忍耐一番,相忍为国。”
“此外,近来或许有些百姓逃到边境,带去了流言蜚语……你们不要相信他们说的话,大王将他们派遣到东莱,只不过是为了接收辽东送来的战马还有粮草,还请你们务必在前线坚守,等到胜利来临。”
郭图让逢纪去给高蕃、管统送信,又让辛评的弟弟辛毗去穆陵关给辛评送行。
在辛毗临行前,郭图特意拉住辛毗的手:“大王已经前往辽东的事情,还希望你不要告诉你的兄长。”
“穆陵关乃是天下险关,只要固守,就没有丢失的可能。”
“还请您看在昔日袁公的份上,守住袁公最后的这片基业吧!”
辛毗同样留着眼泪:“我怎么会忘记袁公呢?还请公则放心,我与兄长一定会为袁公守节!”
回到家中,辛毗就立刻带着自己的家眷前往穆陵关。
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十分奇怪:“父亲不过是要去处理公务,为何要带上我与母亲呢?”
辛毗摇头:“袁氏的气数已经作罢,就连袁谭都已经逃往辽东,现在唯有投降朝廷,才能搏得一线生机。”
“只要劝服兄长,献关投诚,那天子必然会原谅我的过错。”
辛宪英年纪虽幼,却十分聪慧。
她对父亲辛毗说道:“大伯一向刚烈,哪怕知道了齐王逃到辽东,也一定不会选择投降的。”
“父亲,你若是真的想降于天子,还是不要拉上大伯的好!”
辛毗不满道:“女儿家家的,知道什么?”
“况且……我可不会和齐王还有那孙权一样,对自己的手足兄弟都不管不顾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