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 曹操到。
    林黛玉正和姐妹们说起哥哥寄来的书信,就有人从霖海府回来,带回来一个包袱。
    包袱里有一个匣子, 里面满满的都是书信,另外还有些许霖海府轻便小巧的特产,一块儿送回来哄家里人开心。
    贾敏最先把信拿到手。
    这匣子里面的信满满当当,林家有三封信, 贾敏把自己的信拿出来,林如海和林黛玉的放到一边,其余的就是烨儿写给其他人的了,贾敏没动:“你先休息, 再去送信。”
    送信人恭声答是。
    这里有他们少爷未婚妻的信, 还有荣国府的、少爷好友同僚的……
    贾敏拆开了自己的信, “见字如晤, 展信舒颜……”
    看着看着, 贾敏嘴角就勾了起来。
    儿子没有遇到什么难事, 写的多是关心他们的话,还写了些许他在霖海府的趣事,在信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块枫叶形状的玉雕书签, 很薄, 做工却十分精致。
    “烨儿这么忙,还有空寻思这些东西, 家里哪里缺了。”
    这话乍听好像有几分责怪的味道, 但如果看到她脸上的笑意, 没有人会认为这真的是责怪。
    嬷嬷心中也佩服, 她活了几十年, 就没有见过这么贴心的儿子, 不管去哪里,都不会忘了给家里人送点东西,她笑呵呵的:“太太,这是少爷挂念太太呢,我们少爷是最孝顺不过了。”
    这些东西价值不一定高,但这一份心意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
    看看,他们太太之前还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如今脸上哪里还有愁绪?
    贾敏的心情确实被这书签给哄好了,一边把玩,一边琢磨着要怎么给儿子回信。
    想着想着,看到了旁边的两封信,拿起来,“走,去园子里。”
    夫君还在办差,他的这封信晚上才能给他了。
    女儿这边,今日本就姐妹聚会欢喜,有了这信,那就是喜上加喜了。贾敏去到的时候,林黛玉正和姐妹们一起玩击鼓传花,看到她来了,齐齐行礼。
    贾敏看着她们姐妹处得好,心里也开心:“我是来送信的,你要不猜猜是谁的信?”
    答案不用思索,林黛玉脱口而出:“哥哥的信终于到了?母亲可知道是什么缘故延迟到今日才送到?”
    贾敏点头:“我问过了,路上突遇大雨,有路被山石掩埋,这才耽误了,没有什么事。”
    说完了,贾敏也不打扰她们小姐妹继续玩乐:“你们继续玩吧。”
    林黛玉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先匆匆过了一遍,然后再逐字逐句细读。
    迎春看着林妹妹欣喜的模样,也为她的高兴而高兴。
    林妹妹有个好哥哥,自己的哥哥虽然不是嫡亲的,却也帮了她不少忙,帮她管理身边不听话的奶娘等人,又让二嫂子带她在身边学习为人处世,迎春心里是感激的。
    因为琏二哥哥的重视,她这几个月来在府里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探春这时候也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只是她没有办法如迎春那般高兴。
    宝玉虽然和她们姐妹亲近,经常一块儿玩耍,但他还是孩子心性,不会想太多,也不会想着照顾妹妹。
    她的亲兄弟呢?
    贾探春每每想起贾环和赵姨娘心里就又酸又疼。
    他在跟着夫子读书,但他顽劣不愿读书之类的流言在府里就没有断过。
    他是真的顽劣不肯读书吗?
    贾探春知道不是,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耽误他读书、耽误他完成功课,他若是得了老爷或者夫子的一句夸奖,不久后就要吃一个大亏,至于说超过宝玉,那更是万万不行的。
    这些探春都看在眼里,有的时候不无悲哀的想,他还不如生在大房,生在大房虽然无人照料,最起码没有人会拦着他读书。
    惜春年纪最小,她跟自己的哥哥贾珍年龄相差巨大,这时候也想起了他,不过她想的主要不是贾珍,而是贾蓉这个侄儿。
    贾蓉今年十五岁了,在准备大婚的事宜,明年就要迎娶秦氏进门,她虽然年纪小,却是长辈,她要送什么给侄儿媳妇作为见面礼呢?
    ……
    林如海天黑之前到了家,坐下来喝了几口茶,就看到了儿子寄来的信,厚厚一叠,他先草草过了一遍,就让人送去了书房,等晚膳后再细看。贾敏把自己的信拿出来给他:“烨儿在信上说他在那边一切顺利,我也不知道这话是不是他在哄我。”
    林如海笑了:“自然是顺利的。”
    霖海府没有什么有名号的世家大户,本地最高品级的官员不超过五品,上峰钱知府病重,药石无力回天,他之前在面对路同知的时候都退让了,更别提在烨儿面前。
    他们都识趣,儿子自然顺风顺水,只是林如海也有些担忧,儿子这一路走来太顺了,一步一步,从童生到状元,再到地方任同知,都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如果他在地方吃点小亏,林如海是乐见的。
    贾敏不知道他的想法,听到他这么说,心下安乐:“那便好。”
    等林如海回到书房,他仔细看着信上的内容。
    儿子长大了,他不是那种事无巨细都会跟他汇报的性格,但做了什么,事后他是会提的,所以虽然心里有些期盼儿子能吃个小亏,但看着儿子这段时间的所做作为,林如海看着就不由点了点头。
    只要这期间没有什么岔子,等大计的时候霖海府的情况少不了一个优。
    至于儿子问京城情况……想着如今京城的情况,林如海叹了一口气。
    京城总有人哭,也有人笑,这阵子笑的是九皇子及甄家,不,前阵子他已经获封忠靖郡王,不能再称九皇子了。
    相应的,太上皇的老班底勋贵一方也存在感极高,和九皇子、义忠郡王走的也密切。
    这时候林如海十分庆幸如今贾家无人,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从这点来看,贾家败落也不是败落的没有好处,不过到底有一女进宫,而且之前荣国府上了忠靖郡王的船,脱不了身。
    若是只看这点,林家现在情况也不太好,烨儿之前和皇上相投,这一点太上皇是知道的,那阵子也没有疑他林如海的立场,但当太上皇禅让,身子又逐渐康复,他就逐渐里外不是人了起来。
    在太上皇那边,他儿子投了新君,他的立场也存疑。
    在新君那边,他身上还有太上皇的烙印,无法全然信他。
    所以这阵子林如海在工部十分悠闲,不管有事没事,他们都不找他。林如海到也坐得住,他还年轻,儿子又已经出仕,在这种皇家父子相争的情况下,他清闲下来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他要识趣,毕竟他在这一位子上还是有点用处的,跟两边都有关系,又不是彻底的另一边的人,与其这个位子空悬,让对方得手,不如他先占着。
    太上皇为了对勋贵示恩,做了不少事,这回贾元春到了皇后身边就是太上皇的手笔,如果不是皇上及时拦住了话头,这回她就不是到皇后身边当女官,而是直接入后宫了。
    至于是谁提醒了太上皇贾元春的存在,林如海暂未可知,但就目前来看,只要太上皇健在,贾元春迟早会入后宫,但皇上会乐意吗?
    要真是乐意,这一回就不会拦着。
    林如海陷入沉思,看来要和贾敏说,少回荣国府了。
    他提起笔,把京城中这段时间发生的大事跟烨儿说明。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想去外地做官,就是因为京城这个权利中心随时都在发生各种变化,要是大变,受限于如今的交通和传信时间,等知道的时候,京城已经尘埃落定。
    如果一切顺遂,在外地久了,就算原先有圣眷,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圣上逐渐淡忘。
    而一旦被淡忘,又没有足够有地位的人提携,很可能终身就此无寸进。
    不过烨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他知道烨儿和皇上通信频繁,具体内容他不知晓,圣眷看起来也不用他挂心,但京城中其他大小事圣上肯定不会跟烨儿一一说明,他要查缺补漏。
    林烨跟家里人通信勤快,基本一个月一封,但是跟其他人频率就没有那么高了,比如贾琏,这是他第二次收到林烨的信,一收到,他迫不及待的打开,看完了内容,贾琏就笑了。
    在他去霖海府上任之前,贾琏说如果有什么能赚钱的事,带一带他,他肯定支持林烨的所有决定。
    在他看来,林烨去一地当父母官,就算不会吃相难看的刮地皮,总有些默定成规的收益在,这些是上上下下都知道的潜规则。
    不然怎么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样的俗语出现?
    林烨不用想别的办法,只要老老实实收礼,就能把荷包填满。
    他不认为林烨会“老老实实”,他肯定想做出实绩,但凡他想做什么,他贾琏手上也有些人手,可以让他使唤,贾琏想要的也不是什么仗势欺人,就是有什么赚钱的门路算他一股,他出人,也愿意出钱。
    这次林烨写信给他说的就是这件事。
    林如海不知道儿子和皇上通信那么勤快说的是什么,其实主要也是谈论钱和挣钱的事,当然了,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彼此的烦恼。
    这个烦恼主要是林烨的,他是官场的新人,会遇到诸多问题那是自然的。
    他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他看到了问题所在,也有办法解决,但事情不是有办法就能立刻解决的,所以他会跟皇上“吐槽”。
    这也是拉近彼此关系的一个方法。
    皇上看着就能清晰的知道他面临的事情和他解决的办法,也能肉眼看到林烨的成长,他处事越来越成熟了,加上林烨还没有他长女年龄大,他跟林烨相处是以长辈的心态看待的。

章节目录


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