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谓之美玉,代师传艺
    美玉,是刘备对现在诸葛亮的评价。
    秦瑱一听,就知道了刘备的意思。
    把诸葛亮比作美玉,代表刘备极为看好诸葛亮前景。
    这种看好,甚至超过他们军中的新秀徐盛、诸葛瑾等。
    但美玉也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未经雕琢,还不成器。
    潜意识就是告诉秦瑱,他很看好诸葛亮这个人,准备大力培养!
    唯有经过悉心培养之后,才能成为可堪大用的玉器。
    这却也符合秦瑱对诸葛亮现在印象。
    人非生而知之,即便是强如诸葛亮,也才十八岁,三观都还未完全形成。
    眼下距离原本诸葛亮出山,还有九年多的时间。
    未曾经过这些年的学习,诸葛亮自然也就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了。
    如此想着,他便对刘备笑道:
    “若是如此,吾便知矣,唯独不知明公又欲如何雕琢此玉?”
    刘备见其一听便知自己之意,自是微笑道:
    “欲雕美玉,须得能工巧匠,吾观麾下众人,似吾二弟三弟,皆武勇闻名,不通政略。”
    “似宪和、公佑等人,虽通政略,却不善谋。”
    “而有刘元颖、袁曜卿等人,则是通谋善政,不善军事!”
    “思来想去,唯有军师一人可谓此事!”
    “故吾意让孔明从军师而学之,以此增益其能,方可大用!”
    “不知军师可有此意也?”
    如此说罢,他便一脸诚挚的看着秦瑱。
    秦瑱见状,则是瞬间领悟了过来。
    怪不得今天老刘一来就拉着诸葛亮来介绍给他。
    而后方才又问他怎么看待诸葛亮其人。
    合着老刘是在这里等着他,是想让他给诸葛亮当老师呢!
    对此,他自是感觉有些意外。
    毕竟诸葛亮才是刘备原配,如今他来了,反倒有种第三者插足,把原配变成小三的意思。
    怎么老刘问出这话的样子,这么像是怕他不应啊?
    如此想了想,他不由回过神来,换位思考,就理解了刘备的想法。
    实则他之所以感觉奇怪,是因为知道原本历程发生的事情。
    而现在这个时间线,由于他加入老刘麾下,让刘备提前崛起,这个时候的诸葛亮,还远远不是日后的卧龙。
    满打满算,也只是秦瑱下属诸葛瑾的兄弟。
    故而在刘备的眼中,诸葛亮是个可造之才,但也仅仅只是可造之才,和秦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现在他想让诸葛亮跟着秦瑱学习,不仅是培养,也存着以诸葛亮当做秦瑱继任者的心思。
    正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会有些别样的心思。
    理论上来说,刘备作为君主,是不应该表露这种心思的。
    可他又不能作视诸葛亮这块美玉被荒废。
    所以心中自然会忐忑秦瑱这军师不愿意收下诸葛亮。
    实际上刘备哪里知道秦瑱的想法。
    其实秦瑱现在也有给诸葛亮灌输点私货的心思。
    因为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命题,需要庞大的助力,也需要继任者。
    不然的话,如果他中途出了什么意外,下一任主事人给他全盘推翻,那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而刘备麾下众人之中,诸葛亮就是最好的继任者!
    一则诸葛亮年纪比他小上快十岁,只要不像原本历史那般操劳,活到七八十岁应该没问题。
    二则其政治手腕强劲,即便他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把他的政策给推行下去!
    现在如果能加上一个师徒关系,多灌输点私货,等他退下,换上诸葛亮主政,新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想通了这一点,他便对刘备笑道:
    “既是美玉,且待吾观之,若果有其才,自可承吾之业!”
    他心想,孔明读书历来只观其略,正好可以把他所知的一系列后世知识传给孔明。
    通过不断灌输后世的知识,打造出一个加强版孔明来。
    来日待得孔明成长起来,就能把改革之事一股脑丢给孔明。
    他顺势卸下重担,和妻儿享享清福,也是一件美事。
    而刘备不知秦瑱所想,见得秦瑱答应,便即一脸笑意道:
    “孔明之才,军师一观便可尽知!”
    如此二人商定之后,刘备自是大喜,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车驾便到达了郡府之外。
    为了给秦瑱等人接风,刘备在府内准备好了宴席。
    是夜,刘备大宴群臣,包括诸葛亮和太史享也在其中。
    席上刘备自是亲切的将太史享招到自己身旁,又问起了太史享关于太史慈的近况。
    太史享见得刘备,但觉亲切不已,又将太史慈近况告知。
    刘备闻言,便拉着太史享的手道:
    “吾与子义虽非兄弟,却也有兄弟之义。”
    “如今子义兵败南下,贤侄便居于府内,只当还于家中,切莫担忧过甚!”
    “待来日时机成熟,吾亲自领贤侄南下,好叫汝父子相会!”
    这些话语,秦瑱给太史享提起过类似的意思,但从刘备嘴里听着,太史享便觉一阵安心。
    当即点了点头,又问起了刘勋头颅该如何处置。
    由于之前秦瑱没有给与处置方法,故而刘勋的头现在还在太史享手中。
    对于此事,刘备自然问起了众人。
    刘馥见状,便即起身对刘备道:
    “明公,刘勋其人虽好财货,却无大过,本当由朝廷处置。”
    “如今即被误杀,亦不当辱之,念其尸身难寻,不若就此好生安葬。”
    “至于其家中老小,孤苦无依,理应善待。”
    “为虑此人妻妾甚多,不若问其所愿,一一安置,也可彰明公仁德之心!”
    刘备闻言,自是欣然点头应诺,又命人收下了刘勋的头颅。
    至此,庐江之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而秦瑱和诸葛亮的交道,却是刚刚开始。
    席上秦瑱一直在打量诸葛亮,只见其淡定的坐在席间末位,即便被冷落,亦是泰然处之,没有丝毫尴尬。
    若是有人叫饮,他便欣然应之,若是无人问津,也是自饮自酌,自得其乐。
    见得此状,他自是暗自点头,心道孔明果然就是孔明。才学或许会有差别,但是这份气质,却远非他人能比。
    如此思虑之间,他便对孔明笑道:
    “孔明,且自过来,与我饮上几杯!”
    诸葛亮听闻此言,先是一惊,随即便急忙起身来到了秦瑱身前恭敬道:
    “弟子尚未礼敬,不敢劳秦君相邀。”
    说着便要给秦瑱倒酒。
    然则秦瑱见状,却直接止住,笑道:
    “无须如此,吾视子瑜如吾弟,汝亦吾弟也!”
    “且坐于此处,吾有话问你!”
    他自是朝着旁边让了让,给诸葛亮留出了位置。
    诸葛亮见之,却是想也不想,将位置移到了秦瑱身后半个身位,方才恭敬坐下道:
    “不知先生有何言相问?”
    秦瑱见他举止如此得体,自是暗自点头,心想孔明这谨慎性格可真是从小养成的。
    现在方十八岁就如此谨慎,言行举止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于是他便直接对其问道:
    “吾且问你,今日所言欲从吾学之,此何意也?”
    虽说刘备已然和他通过气,但孔明自己的意愿也很重要。
    这么问话,是想知道求学,是不是孔明本意。
    孔明闻之,当即便对秦瑱解释道:
    “此乃家兄之意也,去年家叔身故,亮便与弟均结庐而居,守孝于南阳”
    在他解释下,秦瑱这才知道诸葛亮这次前来的细节。
    却说诸葛玄自从带了诸葛亮等侄儿南下之后,便直接前往了庐江,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
    而后朝廷委派朱皓代替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便顺势带着诸葛亮等人前往了襄阳避难。
    此后数年,诸葛玄凭借与刘表的交情,正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不仅将两个侄女分别嫁给了蒯氏与庞氏,就连诸葛兄弟也成了荆州士人的一员。
    由此一直到了去年,诸葛玄因病去世。
    按照礼制,这个时代守孝是以亲属关系亲近来定。
    若是亲生父母去世,需要守孝三年,唤为斩衰三年。
    似诸葛玄这种叔父去世,诸葛亮等人需要守孝一年。
    诸葛玄死于去年一月份,而诸葛亮就守孝到了今年一月份。
    及至诸葛瑾信件发到之时,诸葛亮守孝之期刚刚完毕。
    本来随着诸葛玄去世,他们断了收入来源,诸葛亮便准备先种几年田,好好学习积累几年。
    可这时却收到了诸葛瑾的来信,言说其已经在刘备军中任职,刘备其人乃当世仁君,上司秦瑱亦是谦谦君子,都对其极为关照。
    现在咱们诸葛家衰败至此,你我兄弟需要自食其力。
    我在此处已经站稳脚跟,你不妨前来先投奔于我!
    诸葛亮见得此信,心想自己在南阳种田左右也是闲居,既然诸葛谨已经站稳脚跟了,那他索性先来看看!
    于是诸葛亮就安排好了家中事务,孤身朝着寿春城内行来。
    而他一到寿春,诸葛瑾听到诸葛玄的死讯,便大恸当场,痛哭流涕。
    也是因为消息不顺畅,诸葛亮等人不知道诸葛瑾在此。
    导致诸葛玄去世,诸葛瑾任旧没有听到消息。
    现在消息是听到了,可诸葛亮守孝都守完了,他又能怎么办?
    诸葛亮见此,就给诸葛瑾道:
    “叔父今葬于南阳,虽非还归故里,却已安息。”
    “兄即有意,不妨先与弟前往祭拜,再行归返!”
    可诸葛谨听此,却是摇了摇头道:
    “三弟尚在襄阳,我去祭拜,一人即可,二弟无需随行。”
    “今日我居于寿春,乃从军师秦君任事,本欲荐汝拜入秦君门下进学,惜哉今秦君南征,尚未归返!”
    “贤弟不妨先随我见过主公,先居于此,待得秦君归来,再行拜礼。”
    诸葛亮闻此,心想秦瑱天下闻名,自己兄长又如此推崇,索性就应了下来。
    随后他又在诸葛瑾的引荐下见了刘备。
    结果不见还好,刘备一见,顿时便喜欢上了诸葛亮这个聪慧勤勉的小伙子。
    由是在不知道诸葛瑾意向的情况下,刘备也起了让秦瑱培养诸葛亮的意思。
    这也就出现了秦瑱一回来,刘备就向秦瑱引荐诸葛亮这一幕。
    可以说无论是诸葛瑾,还是刘备都有心让秦瑱收下诸葛亮。
    诸葛瑾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抱大腿。
    刘备却是单纯的看好诸葛亮,觉得诸葛亮好好培养,就能成为秦瑱一般的顶梁柱。
    之前听得不知缘故,秦瑱还有些奇怪。
    现在听得原委,他自不由暗自摇头,合着这些都是别人之意,没有诸葛亮自己的想法。
    当下,他便对其直接发问道:
    “此非吾欲闻之意也,虽说明公与子瑜都有意让汝从吾学之。”
    “然则拜师学艺,需从己心,不知孔明之意如何?”
    而他一说罢,孔明便即躬身一拜道:
    “不才亮,亦愿从先生而学之!”
    见得此状,秦瑱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别人的意见不重要,关键要孔明主观有意去学。
    这样一来,他再夹带私货,也就更为方便!
    不过有一点,诸葛亮若是拜师,那就会小上一辈,这样即便日后继任,也压不住刘备麾下这群骄兵悍将。
    而且他权势极重,来日诸葛亮若是以弟子之名继任,有尾大不掉之患!
    思虑之间,他便对诸葛亮道:
    “虽愿从吾学之,吾却不收弟子,再者子瑜与我相交甚厚,不可乱了辈分,吾可代师传艺,不知汝可愿从之?”
    而诸葛亮听闻此言,自是愣了一会儿,因他是诚心拜师,没想过秦瑱会不收。
    但转念一想,秦瑱如此是怕占了他兄长的便宜,岂不是正合诸葛瑾所言长者之风!
    念及此处,他不由暗自点头,暗道好个诚诚君子,真良师也!
    当下他又再度对秦瑱一拜道:
    “便依秦君之言,亮愿从之!”
    就这样,随着这宴上一定,诸葛亮也就彻底在刘备军中扎下了根来。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鲸二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鲸二歌并收藏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