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关于这两句话,杨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要说出来。
    他很清楚,在当今时代,一旦这样的内容出现。
    必然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甚至后半生都会不得安宁。
    可他既然已经决定让自己站在朱标这一边,那么有些事,总该有人去做。
    有一句话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也是这句话支撑他做了这个决定。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就是我,人民万岁!’
    “不知道刚才这两句话,你们是如何理解?”
    杨晨将问题投给众人,就连原先对此课不在意,也不好奇的朱樉都靠着意志力正襟危坐起来。
    他凹陷下去的眼睛陷入沉思。
    不多时,反而是他第一个回答。
    “杨先生,按照你的话来看。
    以我所见,大明目前的敌人自然是北元还有周围一切不对大明臣服的势力。
    譬如与大明西部接壤的乌斯藏诸部,还有东察合台,南方的阿瓦,暹罗,南越皆是心怀不轨之人。
    他们在看到大明实力强悍期间,并不敢流露出敌意,可一旦看到大明实力微弱,便会流露獠牙。
    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至于朋友,自然是反之亦然。”
    作为亲王,朱樉确实是近些年有所懈怠,可就目前看来,杨晨发现,老朱跟马皇后的基因总归是没有差。
    ‘这家伙还没坏到根部,如果能改邪归正,说不定,大明又能出现一尊不弱于‘永乐大帝’的藩外帝王。’
    杨晨颔首肯定了朱樉的话,同时内心也改变了对朱樉的看法。
    很多时候,有些人的本质不坏,只是受到伥鬼的影响。
    比如说很多人在工作前都是好人,可长时间的受到相同环境中某些人的影响,最终导致自己不知不觉也受到同化。
    或许不会太过分,但性格一定会表现出焦急易躁等不好的改变。
    “雄英你觉得呢?”
    杨晨挪移视线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台下。
    不仅仅是他,朱柏也一并思索。
    孩童想的倒是简单多了。
    对于他们来说,让他们开心的就是朋友,让他们感到不开心的就是敌人。
    “刚才我听朱柏说,你们想要知道怎么治国?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刚才我所说的这两句话,可比你们说的那些什么《论语》、《韩非子》、《商君书》等等乱七八糟的治国办法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我眼里,你们说的这些东西在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面前,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杨晨并不是在一踩一捧。
    而是刚才三人举例的那些东西只能说适用于明事理的皇帝。
    对于那些天赋一般,丝毫没有政治才能的人来说,完全听不懂。
    特别是有些观点,让杨晨感到帝王学说不愧是能改变一个人的东西。
    就好比如被老朱影响到的朱雄英。
    一个孩童居然认为治国是以术驭臣,假如一个帝王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控制臣子身上。
    那么他还是一名合格的皇帝吗?
    他做的是臣子的皇帝,还是天下的皇帝?
    好在朱雄英聪明,杨晨通过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就能发现,朱雄英可不吃这一套。
    稍加引导,就能摆脱这样的思想荼毒。
    还有朱樉所提到的《商君书》。
    这东西是商鞅变法提出的一系列统治策略,旨在加强君主的统治力。
    其中驭民五术被许多王朝的君王奉为经典。
    特别是那些开始懒得管理,堕落的人。
    愚民,统一思想,使民众愚昧无知。
    商鞅认为,通过禁锢人们的思想,让百姓变得愚昧。
    这样民众就不容易形成反对国家和君主的强大力量,从而更容易服从统治阶级的摆布。
    这种策略在本质上是思想控制,通过限制民众的知识和视野,来维护君主的权威。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在于削弱民众的力量。
    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削弱民众的力量,这样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他主张通过各种手段使民众变得弱小,无法对国家构成威胁。
    疲民,为民寻事,让民众疲于奔命。
    统治者主动给百姓安排事情做,使他们忙于生计和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反抗。
    这样,民众就会全心全意地为统治者服务,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疲民术是一种通过消耗民众体力和精力来达到统治目的的策略。
    杨晨在曾经在一次对历史好奇心的驱使下,曾经调查过,发现每个朝代的统治者,看似对百姓好。
    可实际上对这驭民五术运用的十分熟练。
    最为经典的就是清朝的三十三两白银。
    清朝时期,算学已经很发达,因此有人通过计算推测得出,普通百姓一年收入大致是在三十三两白银左右。
    而大部分百姓的实际支出是在三十六两白银。
    只要下发各种政策,让百姓处于一种经济紧张的状态,迫使百姓为生计奔波,百姓就无暇其他。
    他们甚至没想过是清朝的问题,而只想着是自己的原因。
    这便是运用驭民五术当中‘疲民’的最高计策。
    除了前三者,后两者同样心思狠辣。
    辱民,一是让民众失去自尊和自信,二是唆使他们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在恐惧氛围中。
    通过侮辱民众、剥夺他们的尊严和自信,可以让他们更加顺从统治。
    同时,通过鼓励民众相互检举揭发,可以打破他们之间的团结和信任。
    使他们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假若历史将来不变的话,朱樉就会迈入到这一步。
    他知道自己所作所为肯定会让自己父亲生气,为了防止这件事情败露。
    于是他在陕西颁布规矩,只要有人举报想要上京城告发他的人,不仅会获得丰厚钱财奖励,还能成为藩地内的地方官职。
    为此总有人为了自己利益而背叛集体。
    这便是杨晨说过的工贼。
    至于最后的贫民,这是跟疲民差不多,都是通过压榨百姓口袋中的钱来达到控制百姓的目的。
    杨晨打算自己要开化众人,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这些办法只是表象。
    靠着表象办法永远都不能根治一个王朝。
    否则中原千年以来,为什么能持续三百年以上的王朝几乎没有?
    隔壁墙角,老朱对杨晨所说的这些话不仅没有认同,反而嗤之以鼻,不屑说道:
    “妹子,这家伙又开始耍嘴皮子了,虽然咱读书少,可咱也知道,刚才无论是雄英还是小十二说的那些话。
    可都是我从圣人典籍里面找出来的。
    当初也都是你让咱去读这些书,学习怎样好好当一个皇帝。
    没想到这小子不仅看不上这些玩意,居然还说这些玩意不好?
    这件事要是被外边那些大儒学士知道,恐怕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老朱满脸堆笑,从墙壁上慢慢走下来。
    马皇后却没有顺从对方的意思,相反脸色十分好奇。
    “那都不一定,谁规定圣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你可别忘了,杨晨所来自的世界与我们不同。
    说不定,这六百年期间出现了一位比肩古今往来所有的圣人?
    甚至超越这些圣人,立鼎所有人之上呢?”
    闻言,老朱也不得不收回刚才自己说的那些话。
    “嗯妹子你说的对。”
    两人谈话间,隔壁再度响起杨晨的声音。
    “诸位,在你们看来,治国就是以一己之力镇压所有不服从你意志的人。
    看似治国,实则是在损耗王朝国运。
    有一句话我要告诉你们,历史的存在,就是告诉现在的人,人们从来不会从历史当中吸取到教训。
    百年前,有人因为残暴而导致王朝灭亡,百年后也照样会有人因残暴而导致王朝灭亡。不仅是残暴,无论是昏庸,还是霸道,亦或者愚蠢,皆是如此!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你们说,我讲的对不对?”
    讲台下,原本还想要玩闹的朱雄英跟朱柏已经全神贯注的看着他。
    虽然不是很听得懂,可隐约感觉,这话说的有道理。
    哪怕是不喜欢听课的朱棣也感觉到头皮发痒,好似要长脑子了?
    两人也从原本的站在一旁,变成各自找位置坐下。
    三人的学生瞬间增加到五个人。
    “杨兄当真是言简意赅,能以不同角度看待圣人之言,于我们而言,还真是第一次。”
    朱标随声附和,让杨晨感到欣慰,至少自己没有白白浪费精力。
    “太子谬赞了,那么我就接着往下讲。
    按照刚才我说的话,要学会辨别,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治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华夏过去一切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
    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杨晨直接把这段话的精髓给说了出来。
    只要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无论是在做任何事,哪怕是创业,哪怕是上班。
    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过程,必然会给予极大的帮助。
    学会辨别敌我的能力,看似简单,实则想要活学活用,是一件极难的事。
    朱标眉头紧锁,聚精会神,无比认真。
    他听明白杨晨所说的这句话。
    特别是革命这两个字,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个字的深远含义。
    “革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华夏古籍《易经》中。
    具体表述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句话描述的是商汤推翻夏桀和周武王推翻商纣的变革。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改朝换代的重大变革。
    杨晨正是知道众人能明白革命的含义,他才没有用别的词语替代。
    “治国的过程就是如此,一定要学会辨别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你做任何事,都需要明白,联合越来越多的朋友,减少自己的敌人。
    接着再去攻击敌人,以此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你们认为,敌人和朋友,会永远不改变吗?”
    很快,底下就有人抬手回答。
    这一次讲话的人出乎意料,是朱棣。
    “自然那是不可能,敌人和朋友从来都不会永远固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朋友不会背叛你,那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
    敌人没有与你成为朋友,那是因为你给的筹码还不够多。
    唐太宗初登上皇位间,无论是西番还是突阙,实力都不弱。
    李世民想要与邦国交好,却被对方看不起,而后李世民命令将领将其击败。
    这些原先傲气十足的突阙蛮人瞬间愿意成为大唐的附属。
    为了表达忠心,还有不少首领主动到唐朝国都献上一曲。”
    不仅是他,就连朱雄英也用自己的奶音开口。
    “四叔说的可对了,皇爷爷曾跟雄英也是这般说辞。
    只是皇爷爷把唐太宗换成了自个,突阙换成了北元,他跟我说,北元可怕可怕他了。”
    这番话,顿时让教室内传来一片笑声。
    喜欢跟自己孙子吹嘘,好像确实是每个爷爷都会做的事。
    反而隔壁偷听的老朱,面对这哄堂大笑害羞的有些面红耳赤,真是又羞又怒,却也不敢当面对峙。
    “哎呦喂!这孙儿,怎么把这件事都给抖了出来?”
    攥紧手的老朱那个气,满满的都是宠溺。
    “你要是不服,咱们就到里面去不就行了?”
    马皇后在后边偷笑,尝试劝劝,看看老朱会怎样,结局在意料之内。
    这家伙怎么也不肯,疯狂摇头表示不会前往。
    “永乐说的不错,雄英也说的都对。
    敌人跟朋友,不会永远都不改变,而是会随着时间流逝做出改变。
    那么改变这些的人,就是‘我们’,想要去做任何事,就需要学会团结一切能团结的朋友。
    这样说或许你们不能明白,我用陛下来说那就能通俗易懂了。”
    一听到杨晨要把自己当做例子摆放在朱雄英面前,他脸色顿时变了又变。
    在老朱眼里,一旦被杨晨提到,一般来说准没好事。
    不过他也无可奈何,谁让他不愿意共同前往。
    “元朝末年,中原处于乱世,陛下成功攻占了金陵作为根据地。
    要知道,金陵这一处地盘可是不可多得的宝地,无论是衔接南北,都是至关重要的城池。
    不仅百姓多,粮食也多,能耕种的地也多。
    最重要的就是,金陵的占据,成功让当初陛下所带领的军队能有一个安稳的后方。
    皇后娘娘跟诸位皇子也不用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从这一日开始,元朝的势力已经逐渐变得十分微弱,推离到中原之外的日子指日可待。
    那么等到元军离去,中原将会陷入一场争夺中原霸主的大战。
    于是乎,陛下开始广招贤才,同时屯兵屯粮,为日后做好准备。
    正因为他能团结朋友,而获得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
    为日后夺得天下帝王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朋友之外,陛下的‘朋友’还有谁?
    自然就是敌人的敌人,也就是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譬如同样是农民军起义发家的陈友谅。
    还有本身就是盐贩江浙一带起义的张士诚。
    这两位是抗击元朝的主力,倘若陛下当初没有因为团结朋友,而获得九字方针,恐怕这天下还不一定轮到他来当皇帝。”
    墙的隔壁,老朱听到这话已经瞬间炸毛,恨不得马上冲过去逮住杨晨来两巴掌。
    其实他也已经准备这么干了,只是被马皇后阻拦。
    “妹子!你这是干什么!你别拦着咱。
    这家伙居然在咱背地里说咱坏话!真是反了天!必须要让他知道咱到底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老朱说着,作势要推开马皇后,可被一句话给堵了回去。
    “行了行了!他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当初你夺得金陵,本来想要趁着士气大增,同时北上杀伐,可如果不是底下将领及时劝阻。
    让你考虑到将来夺帝的战争,恐怕你早就拼了命的去杀元人。
    当时北元败北已经是大局,就算你不出手,也有张士诚陈友谅出手,再不济,方国珍陈友定也行。
    真由你胡来,领着全部家当北方,发现北元早就撤退没影了,你返回过程必然会遭到这些人的袭击。
    你所说,到时候,这中原轮得到你当皇帝吗?”
    这话老朱也是听进去。
    事实就如马皇后所说,当初的老朱年轻气盛,加上没读过书跟一路胜仗,使得有些飘了。
    要不是手底下人全力阻拦,他还真会带着所有人冲锋陷阵。
    到最后人财两失也不是没有可能。
    两人纠葛期间,墙后又传来杨晨的声音。
    底下一众人都认为杨晨说的不错。
    哪怕是有人感到内心又疑问,一时半会也不会提。
    “从此之后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北元得知大势已去。
    离开了中原,接着便是各地势力开始争锋统一。
    谁也不服谁,经过数年斗争,最后是陛下统一了中原,建立大明,在复汉人光辉。
    那么从洪武年开始到现在,甚至到了以后,你们认为,大明还有必要团结朋友,攻击敌人吗?
    最开始秦王已经说了外部的敌人,那么我想知道,你们认为内部的敌人在何处?
    应当怎么分辨?”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沃柑小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沃柑小侠并收藏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