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庞大的战争机器
第253章 庞大的战争机器
拆得一干二净?
命运的车轮很奇妙。
林岭东本来没打算插手厄国的,他早已弃暗从良,漂白上岸,荷兰的贸易都打算渐渐砍掉,现在家大业大,没必要拿命去拼。
在国内发展制造业,把航运事业发展起来,重点搞好芯片产业,多捞点护身符在身,这辈子也就稳妥了。
以前的事情,就算揭过去了。
只要自己不作死,应该是没啥问题。
稳坐一方豪强。
可对方的提议,又让他很动心。
阴差阳错,居然赶上了这一班车?
建设一个强大的苏连,用了70年时间,可拆除一个崩溃的苏连,只用了5年时间。
林岭东摇了摇头,颇有些自嘲的笑道:“你们这是逼我出山啊?”
苏希霍夫和巴尔擎夫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喜色。
他们的行程并不顺利,工程量实在太大了,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代理人,有这份资金还有这个执行能力的,还需要一份出人的胆色,难度实在太大。
而林岭东的所做作为,对他们这种机构来说,想了解清楚是非常简单的,尤其是乌克兰的事情,抢购船只,怒闯土耳其海峡,让巴尔擎夫也赞赏不已。
林岭东意外的走进视野,暗地里,把两人给高兴坏了。
苏希霍夫:“是的,我非常诚恳的邀请你参与我们的事业,与我们合作,将为你赚到惊天财富,且不需要担负任何风险,你可以考虑一下么?”
林岭东点头道:“可以考虑,但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这座工厂价值多少?”
苏希霍夫郑重道:“这是一家占地2.4平方公里,拥有员工5000多人的超级工厂,不考虑地皮厂房,仅工业设备也价值一个亿以上的美金,在欧洲兴建这样一座工厂,最少也需要两亿美金。”
林岭东:“那你确定,1200万美元就可以卖给我?”
“1200万当然不行,我代表的马瑟基金将占据51%的股份,合资2500万美金,利润均分,设备归你,地皮归我们,你保证事成之后退出俄国市场,而我们接手这家工厂之后,将把他改建成一家庞大的汽车工厂,将军用改为民用,建设一个全新的远东。”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合作的开始,我们的长远目的,是彻底改变远东的产业结构,将军工综合体,改建为经济商业综合体,将雷达工厂改建为电视机厂,冷缩工厂改建为冰箱工厂,坦克工厂改建为汽车工厂,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合作,都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远东是一个庞大而具有生产活力的军区,这些工业设备都很年轻,只有另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才有消化他的能力。”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林岭东竖起大拇指,这手笔也大得可以。
猖狂到,去改建整个军工综合体!
对方的目的,他也算大致的明白了。
这要讲到苏连的情况,他和其他的国家,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的军费开支,在gdp中占比极重。
欧洲国家普遍的军费支出,在gdp中不到3%。
米国普遍在7.5%左右。
而苏连方面,最低也是15%以上。
博日涅夫时期,最高达到过20%以上,实际占比超过30%,是欧洲的10倍以上。
他的军工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军工厂,而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生产链条,名字叫“军工综合体”,由苏连的军事工业委员会领导。
旗下包括的产业之广,链条之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其前端产业链,便包含了机械铸造、化学实验、汽车组装、航空研发、道路运输、石油煤炭、水泥混凝、河沙基建,轮到后端产业链,才是枪炮弹药、坦克飞机、舰艇发动机等等制造工厂。
这么长的流程,导致军区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连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建筑,乃至纺织工业,服装工厂,甚至电视工厂都是军区名下。
军区的产能和势力,远远的大于地方。
士兵比农民还多,参与军工建设的,远远超越经济建设。
到了80年代末,经历阿富汗战争的需求刺激,苏连的军工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近75%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都和军事工业综合体有关。
全国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围绕着军工企业生活。
地方上,可怜的产能,全都为军队提供物资。
一旦爆发大战,战争机器全力运转,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牵连进这个战争机器当中,达到全体总动员的目的。
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
而远东军区更是其中翘楚。
前苏连16个军区,远东军区在规模上排行第二,战斗力排行第一。
不仅有100万以上的陆军,还包括整个太平洋舰队,以及一半以上的战略火箭军。
整个远东军区,以战争为使命,商业极其匮乏,除了石油之外,只有保底数量的纺织工厂与食品加工,掌握在地方当局手里。
其余的大型工厂,值钱的产业,全都掌握在各大集团军名下。
而苏连解体之后,和平演变,这些庞大的军工企业,变成了一连串的噩梦,缺乏军火订单,拖了几年的军工企业,处在全面改组的阶段,工人们不知道多久没发过工资了,沦落到吃树皮,嚼草根的境地。
比尼古拉还惨!
按历史的进程来看,远东军区将在未来的5年当中,完成军转民的全部过程,耗费了20年时间,也没能恢复昔日鼎盛。
这些拆下来的设备,绝大部份以废铁的价格就卖掉了。
如果能参上一脚,这中间的利润简直难以估量。
而对方的真实目的呢?
话说得好听,协助对方建设远东,可远东有多庞大?其幅员面积600万平方公里,英德法意曰,再加上整个北欧都没有远东面积大。
想要建设远东,其难度不亚于独立建国。
厄国未来的二十年,可怜的内销能力更是个笑话,以林岭东的谈判能力,哪怕赚了钱也带不走,卢布已经一文不值,到98年彻底废弃,除非能投资石油,其他的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的真实目的,说白了,只是摧毁对方的核心产业链,让远东军区失去最底层的铸造能力,再将四大企业卖掉,对方就会拍屁股走人。
看林岭东光是冷笑,却不说话,苏希霍夫沉不住气了,开口问道:“你觉得怎么样,有兴趣参与我们的计划么?”
林岭东仍没说话,看了一眼巴尔擎夫。
他相信,对方也是心知肚明的。
果然,巴尔擎夫对他微微一笑,轻轻点头。
林岭东这才说道:“安全呢,谁能保证安全?”
(本章完)
拆得一干二净?
命运的车轮很奇妙。
林岭东本来没打算插手厄国的,他早已弃暗从良,漂白上岸,荷兰的贸易都打算渐渐砍掉,现在家大业大,没必要拿命去拼。
在国内发展制造业,把航运事业发展起来,重点搞好芯片产业,多捞点护身符在身,这辈子也就稳妥了。
以前的事情,就算揭过去了。
只要自己不作死,应该是没啥问题。
稳坐一方豪强。
可对方的提议,又让他很动心。
阴差阳错,居然赶上了这一班车?
建设一个强大的苏连,用了70年时间,可拆除一个崩溃的苏连,只用了5年时间。
林岭东摇了摇头,颇有些自嘲的笑道:“你们这是逼我出山啊?”
苏希霍夫和巴尔擎夫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喜色。
他们的行程并不顺利,工程量实在太大了,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代理人,有这份资金还有这个执行能力的,还需要一份出人的胆色,难度实在太大。
而林岭东的所做作为,对他们这种机构来说,想了解清楚是非常简单的,尤其是乌克兰的事情,抢购船只,怒闯土耳其海峡,让巴尔擎夫也赞赏不已。
林岭东意外的走进视野,暗地里,把两人给高兴坏了。
苏希霍夫:“是的,我非常诚恳的邀请你参与我们的事业,与我们合作,将为你赚到惊天财富,且不需要担负任何风险,你可以考虑一下么?”
林岭东点头道:“可以考虑,但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这座工厂价值多少?”
苏希霍夫郑重道:“这是一家占地2.4平方公里,拥有员工5000多人的超级工厂,不考虑地皮厂房,仅工业设备也价值一个亿以上的美金,在欧洲兴建这样一座工厂,最少也需要两亿美金。”
林岭东:“那你确定,1200万美元就可以卖给我?”
“1200万当然不行,我代表的马瑟基金将占据51%的股份,合资2500万美金,利润均分,设备归你,地皮归我们,你保证事成之后退出俄国市场,而我们接手这家工厂之后,将把他改建成一家庞大的汽车工厂,将军用改为民用,建设一个全新的远东。”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合作的开始,我们的长远目的,是彻底改变远东的产业结构,将军工综合体,改建为经济商业综合体,将雷达工厂改建为电视机厂,冷缩工厂改建为冰箱工厂,坦克工厂改建为汽车工厂,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合作,都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远东是一个庞大而具有生产活力的军区,这些工业设备都很年轻,只有另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才有消化他的能力。”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林岭东竖起大拇指,这手笔也大得可以。
猖狂到,去改建整个军工综合体!
对方的目的,他也算大致的明白了。
这要讲到苏连的情况,他和其他的国家,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的军费开支,在gdp中占比极重。
欧洲国家普遍的军费支出,在gdp中不到3%。
米国普遍在7.5%左右。
而苏连方面,最低也是15%以上。
博日涅夫时期,最高达到过20%以上,实际占比超过30%,是欧洲的10倍以上。
他的军工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军工厂,而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生产链条,名字叫“军工综合体”,由苏连的军事工业委员会领导。
旗下包括的产业之广,链条之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其前端产业链,便包含了机械铸造、化学实验、汽车组装、航空研发、道路运输、石油煤炭、水泥混凝、河沙基建,轮到后端产业链,才是枪炮弹药、坦克飞机、舰艇发动机等等制造工厂。
这么长的流程,导致军区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连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建筑,乃至纺织工业,服装工厂,甚至电视工厂都是军区名下。
军区的产能和势力,远远的大于地方。
士兵比农民还多,参与军工建设的,远远超越经济建设。
到了80年代末,经历阿富汗战争的需求刺激,苏连的军工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近75%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都和军事工业综合体有关。
全国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围绕着军工企业生活。
地方上,可怜的产能,全都为军队提供物资。
一旦爆发大战,战争机器全力运转,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牵连进这个战争机器当中,达到全体总动员的目的。
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
而远东军区更是其中翘楚。
前苏连16个军区,远东军区在规模上排行第二,战斗力排行第一。
不仅有100万以上的陆军,还包括整个太平洋舰队,以及一半以上的战略火箭军。
整个远东军区,以战争为使命,商业极其匮乏,除了石油之外,只有保底数量的纺织工厂与食品加工,掌握在地方当局手里。
其余的大型工厂,值钱的产业,全都掌握在各大集团军名下。
而苏连解体之后,和平演变,这些庞大的军工企业,变成了一连串的噩梦,缺乏军火订单,拖了几年的军工企业,处在全面改组的阶段,工人们不知道多久没发过工资了,沦落到吃树皮,嚼草根的境地。
比尼古拉还惨!
按历史的进程来看,远东军区将在未来的5年当中,完成军转民的全部过程,耗费了20年时间,也没能恢复昔日鼎盛。
这些拆下来的设备,绝大部份以废铁的价格就卖掉了。
如果能参上一脚,这中间的利润简直难以估量。
而对方的真实目的呢?
话说得好听,协助对方建设远东,可远东有多庞大?其幅员面积600万平方公里,英德法意曰,再加上整个北欧都没有远东面积大。
想要建设远东,其难度不亚于独立建国。
厄国未来的二十年,可怜的内销能力更是个笑话,以林岭东的谈判能力,哪怕赚了钱也带不走,卢布已经一文不值,到98年彻底废弃,除非能投资石油,其他的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的真实目的,说白了,只是摧毁对方的核心产业链,让远东军区失去最底层的铸造能力,再将四大企业卖掉,对方就会拍屁股走人。
看林岭东光是冷笑,却不说话,苏希霍夫沉不住气了,开口问道:“你觉得怎么样,有兴趣参与我们的计划么?”
林岭东仍没说话,看了一眼巴尔擎夫。
他相信,对方也是心知肚明的。
果然,巴尔擎夫对他微微一笑,轻轻点头。
林岭东这才说道:“安全呢,谁能保证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