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作者:孙皓晖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21

    不堪命矣!”——人民已经不愿意听从王室命令了!或者可以解释为,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了!周厉王也愤怒了,立即派出监谤使者,率领军士镇压言论,对批评者一律抓捕或杀死。一时之间,国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诸侯也不来朝贡了。在这种沉寂面前,才有了我们在上面看到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那段著名的政治格言。

    第三波冲击,是国人大暴动。沉默三年之后,王畿周人终于爆发了大动乱,民众汹涌攻进王城,直接袭击周厉王。大约是积怨已久,贵族阶层与天子军队也冷眼旁观。周厉王求救无门,只有仓皇逃出了镐京,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去了。在愤怒的国人还要杀死太子的时候,贵族大臣们才最终出面,保住了这位天子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周宣王。

    第四波冲击,是共和执政。国人驱赶了国王,风浪暂时平息了。但是,善后的贵族阶层却以“国人怒”为理由,拒绝迎回周厉王。同样不满的贵族们,推举了召公、周公两位王族大臣联合主持国政,号为“共和执政”。这时的召公、周公,是始封爵位的老召公、老周公的后裔。“共和执政”的结果,是废除了周厉王的专利改革,周政又回到王道礼治的老路上去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那时候的上层贵族社会,只知道“汤武革命”,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经济改革。贵族们以为,只要一道王命就可以改变社会利益分配了,就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了。直到数百年之后的战国时代,一批大政治家才真正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改革策略是改革成功的第一生命,任何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都不是匆忙草率所能完成的。为了这场毫无策略意识的硬碰硬的改革,周厉王付出了14年被实际流放的惨痛代价。

    直到死去,周厉王也没有重新回到镐京。

    5.周宣王挽救礼治文明的努力

    共和执政14年后,当年从暴动虎口中惊险活下来的太子即位了,这就是周宣王。

    请注意这个时机:只有逃亡在外的周厉王死了,共和执政的贵族们才愿意将最高权力重新交回王室,才可能重新拥立太子即位。从政治经验上说,这是十分老辣的手段。但是从周礼规范上说,这却是大大违背礼治的权力“僭越”。礼制系统在复杂的社会危机面前,被贵族阶层自己轻而易举地破除了,而且,是从最为要害的最高权力环节开始破除的。

    礼治文明,已经开始暴露出了内在的脆弱性。出乎我们预料的是,改革的进程并没有中止,周宣王并没有回到老路上去。或许是两位“共和”权臣死了,或许是周宣王的政治才能突出而压制住了贵族阶层,也或许是贵族阶层妥协了。总之,这位周宣王一即位,便开始了大胆的实质性改革。

    周宣王的第一个大措施,就是不再举行每年开春的启耕大典。

    所谓天子亲耕,就是在每年春耕开始时,天子在礼制规定的千亩王田上耕出第一犁。这也是启耕。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个礼制规范所要求的号令举措。但是,其实际意向,却是要废除国人集体耕种制度。因为,天子不亲耕,其实际的社会信息是:耕种是庶民自己的事,王权不再干预了。那时候有“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的说法,说的是天子的任何行为都会被社会无限放大,需要特别谨慎。如今,天子竟然不行亲耕礼了,岂能不引起社会震荡?果然,极其敏感的贵族大臣虢文公,立即强烈地谏阻:“人之大事在农。不可!”

    可是,周宣王不听,坚持“不籍千亩”。令人困惑的是,这一改革的历史消息就此中止,过程与结局皆无下文。这说明,这次改革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依据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受到了贵族阶层与国人阶层的双重反对。

    周宣王的第二大措施,是联结诸侯力量,反击屡屡进犯中原的戎狄族群。

    周公平定东方之后,周代反击戎狄之患的战争很多。这种讨伐战争,历来都是王师亲征,没有动用过诸侯军力。因为,军事征伐权太过重大,非万不得已,不会赋予诸侯国“代天子征伐权”。从周穆王下令楚国与徐偃王的九夷族群作战,周室开启了动用诸侯军力的先例。

    周宣王即位,迅速扩大了这一政策,其实际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依然以王师亲征为主要形式,二是动用诸侯国军力共同作战,三是联结还不是诸侯国的实力族群,特命其反击戎狄。

    这一转变中最大的举动,是重新起用了被周王权漠视了二百余年的秦人族群。

    此时的秦人力量,在西部戎狄海洋里长期苦战,已经重新壮大起来。周宣王独具慧眼,于即位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24年,特封这时的秦人首领秦仲为“大夫”爵位,下令秦人以“得奉王命”的形式反击戎狄。秦人久欲回归华夏文明,自然是立即出兵奋战。不久,秦人首领秦仲就战死了。也许是看到了秦人的真正实力,周宣王在秦仲战死之后,非但没有丢弃秦人,反而隆重召见了秦人的继任首领秦庄,特命其为“西陲大夫”,并破例拨付王室兵马七千人,命秦人继续对西部戎狄作战。

    历史,在这时开始打磕绊了。周宣王的亲征连连失败,先败于南征淮夷,再败于反击狁,三败于西征姜戎。至此,周室力量大大枯竭,引发了周宣王的最后一次重大改革。

    周宣王最后的改革,就是第三大措施,太原料民。

    什么是“料民”?就是调查登记户口,作人口统计。请注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正史记载的人口调查。此前的人口数量,各个层级都只知道自己直接掌握的土地上的封主或户主的数量,而封主与户主究竟辖制了多少民户,依附了多少耕耘奴隶,城邑国人的各种作坊又究竟辖制了多少奴隶,都是不需要上报的。因而,总体的人口状况,那时的国家从来都是很模糊的。

    此等背景之下,周宣王为什么要“料民”?为什么要在战败之后“料民”?

    以历史的正常逻辑,古代“料民”多发生于赋税空虚、人丁征发艰难之时。这次太原料民,应该也是基于这两个基本原因。屡屡战败丧师,周王室肯定急需军力财力的补充。可是,在分封制条件下,诸侯国对王室的财货缴纳,并不依据土地大小,也没有确定的常数定额税,而是“贡品”性质的定时不定量进献。所谓诸侯来朝,其实质意义就是诸侯来“进贡”不定量的财货珍宝。若是诸侯不来朝,也就没有额外的财货进贡了。

    那时,中央王室的真正实力,取决于天子直领的王畿土地的大小,取决于王畿所居族群的耕耘财货状况,而不取决于对天下诸侯的征发。依照礼治,依照传统,这种总格局是不能改变的。而此时,周宣王痛感财货人口不足,要作一番扩展财源的改革,于是,先在太原这个王族诸侯——晋国的地盘上开始调查人口了。

    可是,仅仅是调查这样一个形式做法,敏感的贵族阶层也立即表示反对了。有个大臣叫仲山甫,他就强烈地警告说:“民不可料!”可周宣王不听,竟以某种突然的形式,坚持展开了人口统计。这就是史料所说的:“宣王不听,卒料民。”可是,如同“不籍千亩”一样,这场改革也泥牛入海了。

    因为反击戎狄,因为力图出新,周宣王之世被传统史学称为“宣王中兴”。

    可是,这场没有结果的“中兴”,很快就结束了,周人的真正灾难终于来临了。

    6.历史折光:关于西周灭亡的神秘预判

    周室的灭国灾难,有三则神秘的预判被写进了史书。

    第一则预判,是周宣王神秘而突然的死亡。

    据《史记》正义引《周春秋》说,周宣王杀了无辜的杜伯。三年后,周宣王在会合诸侯作土地核查时,死去的杜伯红衣红冠,突然出现在道边,挽起一副红色弓,一箭射中了周宣王心口。周宣王就这样死了。这件事蹊跷而神秘,《史记》既没有记载,也没有评判。在《国语》中,也只有一句话:“杜伯射王于鄗。”考察实情,大约是周王室讳莫如深,不愿提起。但是,依据当时的民情言论开放程度,这件事一定震动了国人,被看做是大大的凶兆。

    第二则预判,是大地震和由此引发的大臣伯阳甫的政治预言。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镐京所在的关中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周人发迹的岐山崩塌了,泾水、渭水、洛水三条关中大河,都干涸了。这就是史料记载的“三川竭,岐山崩”。如此天崩地裂,国人大大惊慌。

    这时,西周王室大臣伯阳甫就地震情形,公然说出了一段惊人的预言。这段预言的结论是:“天地失序,阳失其所,而填阴,周将亡矣!”后世有史家认为,这个伯阳甫,就是当时担任柱下史的老子。事实上,这一预言是不是老子说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则预言正式宣告了周王室的即将灭亡。在当时,这则预言无疑是一声政治惊雷,使周人深深感到了恐惧。

    第三则预判更为神秘恐怖,竟然将因果关系延伸到了久远的夏代。

    据说,在周幽王立褒姒为王后之际,史官伯阳甫在上古史书中,读到了这样一则神秘的故事。夏末衰亡之时,有两条神龙来见夏王,自称是褒国两位先君。夏王下令占卜,想知道杀了两龙好,还是放了两龙好。占卜的结果是,杀了放了都不好。再度占卜,问用石匮藏起两龙吐沫如何,占卜结果是,吉。于是,夏王对两龙宣读了处置文告,请两龙吐沫,用以收藏。两龙闻之,向石匮里吐了许多沫,之后便倏忽消失了。夏亡后,石匮传给了商。商亡后,石匮又传给了周。三代之间1300年上下,从来没有人敢打开这只石匮。

    事实上,在伯阳甫读到这则神秘记载之前,这只石匮已经被打开了。

    周幽王爷爷的晚年,也就是周厉王末期。那年,周厉王逃亡在彘地过幽居日子。大约是百无聊赖,他叫人打开了那只神秘的石匮。结果,惊人的事情发生了:龙沫横流,不可遏止。厉王下令宫女裸着身子呼叫以镇压妖邪,还是无济于事。很快,龙沫化成了一只玄色大龟,迅速消失在了后宫。一个尚未举行笄礼的少年宫女,恰恰遇见了大龟,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后来,这个宫女未婚而生,便将这个婴儿丢弃在了宫外的路边。

    到了周宣王继位时,一首神秘的童谣流传开来:“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是说,穿着弓箭工匠衣服而又卖桑木弓箭的人,就是灭亡周国的人。周宣王得闻童谣,立即下令追捕这种人。一对姓姒的卖桑木弓箭的年轻夫妇,闻讯连夜逃亡,恰恰在宫外路边,听见了被宫女丢弃的那个婴儿的哭声。夫妇救起了婴儿,逃亡到南面深山的褒国去了。

    后来,很有享乐欲望的周幽王继位。他听亲信大臣虢石父说,褒国有美女,便举兵讨伐小小的褒国。褒国要消弭灾祸,便将最美丽的一个少女献给了周王。这个美女,就是当年被宫女丢弃在路边、又被卖弓箭夫妇救走的那个婴儿,她的名字叫褒姒。这是一个国名加本人姓氏构成的社会化名字,其实际含义是——褒国姒氏的女子。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神秘,恐怖,充满矛盾,又有着美丽诱人的传奇色彩。

    神秘文化,历来是特定文明形态的精神折光,也是近古文明与后来古典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则神秘预兆,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标志着当时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评判:周室衰落,是为天意。

    那时的社会,所以风行神秘文化,其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一定相信它的正确性,而在于一种自觉不自觉的政治需要。从社会各方面说,接受神秘文化者,都有着各自的心理需求。兴衰归于上天,既方便王权推脱责任,又方便史家解释历史,更可使图谋替代者找到一种举事理由,还可使民众获得一种善恶有报的精神快感。各方乐于接受,神秘文化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7.镐京事变:周文明的历史灾难

    从神秘世界走来的褒姒,给周文明的历史灾难掀开了荒诞的序幕。

    大约是父亲周宣王的改革倍加艰难,没有实际效果,反而召来了贵族与国人的普遍怨气。总归是,周幽王继位后一反父政,再也不提变革周政,只一心一意地享乐,开始过国王的小日子了。可是,就在周幽王不问大政的小日子里,国家的政治格局却渐渐出现了巨大的裂缝。让我们循着周幽王宫廷生活的主要脉络,一步步走入这场历史灾难吧——

    周幽王做太子的时候,有一个正妻,是申国公主。这位公主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宜臼,是嫡长子。周幽王即位后,申国公主便成了王后,号为申后。嫡长子宜臼,也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

    在周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21在线阅读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21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孙皓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孙皓晖并收藏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