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
南部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再从康居国南下抵达月氏国,路途长了许多。大宛王派遣使者与翻译随同张骞出发,先到康居国。
康居人也是属于游牧民族,康居国内沙漠广布,环境恶劣,这个国家控弦之士约有八、九万人,但是实力不强大,夹在匈奴与月氏国之间,两头称臣。
穿过康居人的地盘后,张骞使团南向行驶,进入大月氏国。
十年前,当张骞应征出使大月氏国时,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离中国多远。现在,经过十年的囚禁与等待,张骞终于不辱使命,到达了目的地。
张骞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为了这一天,忍受了多少的煎熬与痛苦啊。
一阵风拂过,鬂发飘动,扬起于张骞的眼前,他这才发现已有几丝霜白了。
张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月氏国,但是他没有完成使命。
他的使命是联合月氏国共同对抗匈奴。
好了伤疤忘了疼。月氏国早已把国破家亡的旧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自从月氏老国王被匈奴人砍了脑袋当作酒器之后,月氏人集体向西迁移,到了沩水(阿姆河)附近(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征服在居住在这里的大夏人,月氏老国王的太子被立为新的国王,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新的月氏国就在这里诞生了。
新的月氏国处于高原之上,外敌很少,北部的康居与南部的大夏都臣服于它,所以月氏国王也就乐不思蜀了,再也不去想着为老国王报仇的事。月氏国离匈奴很远,离汉帝国更远,所以既不担心匈奴来进攻,也不担心汉帝国来侵犯。张骞的到来,月氏国王倒是很客气,好好地款待张骞等人,但绝口不提报仇血恨的事情,这令张骞非常的失望。
张骞在月氏呆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尽力想唤起月氏国王报仇的决心,但没有任何效果。这段时间,张骞深入了解了月氏国与周边国家的情况。
在康居的西北部,有一个国家奄蔡,位置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咸海与里海之间的草原地带,奄蔡有十万控弦之士。
在月氏国西部,是安息国,位置在今天的伊朗高原上,是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并生产葡萄酒,有几百座城镇,是西域地带领土最辽阔的国家。
在安息国以西,还有条枝国,在今天的伊位克及阿拉伯半岛境内,条枝国受到安息国的管辖。
以上三个国家,张骞并没有亲自前去,但是他的描述已经非常的准确。
在月氏国的南部,是大夏国。大夏国被月氏国击败后,就受月氏国的统治,这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家,但整个国家的居民都不喜欢打仗,首都蓝布城(今阿富汗的瓦齐拉巴德)也是一个商业中心,大夏国的居民有一百多万人。
张骞到大夏国游历了一番,在这里,他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大夏国的商业发达,张骞在市场上发现了竟然有邛地的竹杖与蜀地的布料,邛与蜀都位于汉帝国的西南,怎么那里的商品竟然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大夏国呢?
张骞非常的细心,同时具备极其敏锐的判断力。邛、蜀的商品,绝对不可能通过汉帝国、再穿过匈奴人控制的河北走廊、再经过天山,绕过葱岭,途经康居、月氏而到达大夏国的。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从汉帝国的西南,一定还有另一条路可以到达大夏。
张骞一阵的兴奋,如果可以找到这一条路,就可以避免穿过匈奴人的地盘。
经过向商人的仔细盘问,张骞弄明白,这此来自邛、蜀的商品,是从大夏国东南的身毒国(即印度)转送过来的。张骞判断,身毒国一定与汉帝国的西南相距不远,这意味着,从中国的西南,可以打通一路南方通道,穿过身毒国,直抵西域的月氏国、大夏国。
张骞的这一重大发现,直接导致了后来汉帝国在西南的开疆拓土,这是张骞的伟大贡献。
由于月氏王国无心与汉帝国联合共同打击匈奴,张骞决定启程回国。
月氏国王礼送张骞的大汉使团。
公元前一二七年,张骞从月氏国出发,他没有按原路返回,他想了解更多的西域的情况,因而选择了一条极为艰难的归途:穿越葱岭,即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海拔高度仅次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峰广布。经历了一年多西域游历后的张骞,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地理专家了,虽然行程极其艰苦,但最终还是安全是穿越了葱岭,进入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
在天山南侧,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在沙漠边缘的绿州地带,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国家。
张骞手持汉节,沿途经过莎车、皮山、于阗、扜弥、精绝、且来、扜泥,一路无阻,这些小国家都知道大汉帝国是个超级强国,所以对张骞等人是礼待有加。张骞入西域时,走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北线,出西域时,走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南线。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张骞基本上是走遍了。
张骞有一点遗憾,天山以北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他没有去,这个国家是乌孙。不过他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基本了解了乌孙国的大概情况,为日后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
张骞一行人走到了西域的东部接近匈奴人的地域了。
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摆在张骞面前:如何穿过匈奴人的地盘,安全返回国内?
要强行穿过河西走廊,势必会落入匈奴人之手。如果不走河西走廊,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翻越青藏高原!
祁连山的北侧是河西走廊,南侧是青藏高原,必须要沿祁连山的南麓行进,才可以避开匈奴人。
这条道路,仍然凶险万分!
不仅要面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挑战,而且还要面对高原上剽悍的羌人。此时的羌人地盘与匈奴的河西走廊相接,由于匈奴极强盛,羌人臣服于匈奴。
张骞翻过阿尔金山,进入青藏高原,准备顺祁连山南缘返回汉国。
不幸又一次降临。
张骞这个小使团被高原上的羌人发现了,被缴械扣押,羌人将张骞等人交给匈奴。张骞第二次落入匈奴人的手中。
张骞超人的意志与非凡的胆量,使军臣单于大为赞赏。匈奴是一个敬重勇士的民族,而张骞更是智勇双全,所以军臣单于既不想让张骞死,也不想让张骞走,再次将他软禁起来,让他与匈奴老婆和儿子团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骞历经劫难后,与家人团聚,多少使他感到一些安慰,但他仍然是大汉的使节,他必须要回国,向天子复命,所以他要耐心地等待时机。
一年多后,匈奴政局风云突变,又给张骞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逃亡机会。
公元前一二六年,军臣单于去世,引发了匈奴国内的政变。
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趁机拥兵自重,自立为单于,并发兵攻打太子于单,匈奴内战爆发。
在匈奴军队中,分裂为拥护伊稚斜与拥护太子于单两派,两股敌对势力交火,这种紧急关头时,谁会去留意还有一个被软禁着的大汉使节张骞呢?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这一次,张骞没有抛下妻儿,即便妻子是匈奴人,儿子是混血儿,但都是自己的亲人啊,没有他们,这十几年的漫漫囚徒生涯,会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啊。
忠诚的奴仆甘父仍然追随在张骞的左右,与张骞全家一起奔上逃亡之路。这个时机太好了,伊稚斜忙于清除太子于单的势力,哪有空闲去理会一个汉国使节逃跑这种小事。
张骞逃跑绝对不是小事,而是一件彻底改变历史的大事,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是任何一个人所无法想象的。张骞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幅活地图,标注着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与国情;他是中国眺望世界的一个窗口,使大汉帝国了解了一片广阔未知的土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是中国扩张版图的跳板,是古代最重要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最伟大的开拓者,张骞之前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张骞之后的中国,是世界性的中国。
从此,中国的势力介入西域。
此后两百多年,凭借强大的国力与对西域的掌控,匈奴人除了归降之外,在中亚无立足之地,被迫西迁。
五百多年后,西迁的匈奴人横扫欧洲。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骞改变了中国历史,中国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二、断匈奴右臂计划】
十三年前,以张骞为首的一百三十人的使团出发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所有人对张骞的返回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但是十三年过去了,张骞奇迹般地返回了,只是一百三十人的使团,最后返回的竟然只有张骞与甘父二人。
十三年啊,张骞遭遇了被捕、囚禁、逃亡、再被捕、再囚禁、再逃亡的生涯,在他第一次逃往西域的过程中,除了一把汉节,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而且西域诸国又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然而张骞以强大的汉帝国为后盾,凭借自己的镇定、果敢、机智,浑身透着凛然不可侵的汉帝国使者的威严,令西域诸国君无不望而生畏,这是个天才的外交家。
武帝刘彻听了张骞梦幻般的出使经历,大为赞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才或多或少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武帝刘彻。张骞的伟大,与刘彻的英明是分不开的,换成其他的皇帝,很可能饶有风趣地听完张骞的故事后,一赞了之,根本不会去细想张骞西域的见闻,对国家有何深远的意义。
雄才大略的刘彻,敏锐地意识到,张骞带回的情报,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此时,霍去病还未发动河西之战,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仍然控制在匈奴人手中。
刘彻根据张骞所提供的信息,从中国的西南,可以经过身毒(印度)而达到大夏、月氏、康居、大宛这些西域的国家。刘彻下定决心,要打通西南的交通线。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命令张骞主持打通西南线,张骞派遣使者分四路出发,深入一千多里,但遇到西南夷族的阻挠以及西南崇山峻岭以及热带丛林的阻挡,最后这次打通西南夷无果而终。
西南交通线未能打通,使汉武帝下决心打通西北交通线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横扫河西走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迫使浑邪王投降汉帝国,将河西走廊拱手相让。
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张骞除了是一名外交家与探险家之外,他还两次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
第一次是元朔六年(前123年),追随卫青北伐匈奴,张骞在匈奴呆的时间很长,对于大漠的地质、水文十分了解,当卫青大军陷入缺水的窘境时,张骞挺身而出,经过细心的勘探,终于寻找到了大量的水源。
战后,张骞由于寻找水源有功,以及出使西域的惊人勋绩,被封为博望侯。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与李广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征讨匈奴左贤王,这次张骞作为独挡一面的将领,表现不怎么样,行军迟缓,致使先锋李广陷入匈奴军队的重围。战后张骞被判死刑,赎为庶民。
张骞在军事上蹩脚的表现,无损于他探险绝域的天才。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大路被打开。
漠北决战的伟大胜利,使得匈奴远遁北方,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的焦点,便转向了匈奴人控制的西域地区。
张骞的机会来了。
此时的张骞已经是一介平民,但是志在经略四方的武帝刘彻,多次召见张骞,向张骞询问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与西域的强国乌孙结盟,汉帝国强势介入西域,并最终控制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臂。
张骞这一高瞻远瞩的“断匈奴右臂”计划,完全可以媲美于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及二战中的“曼斯坦因计划”,可以列为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战略谋划。
为什么选择乌孙国呢?
这里必须要说说乌孙国的情况。乌孙国是当时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国王叫昆莫,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昆莫的父亲原本是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
- 肉肉屋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
南部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再从康居国南下抵达月氏国,路途长了许多。大宛王派遣使者与翻译随同张骞出发,先到康居国。
康居人也是属于游牧民族,康居国内沙漠广布,环境恶劣,这个国家控弦之士约有八、九万人,但是实力不强大,夹在匈奴与月氏国之间,两头称臣。
穿过康居人的地盘后,张骞使团南向行驶,进入大月氏国。
十年前,当张骞应征出使大月氏国时,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离中国多远。现在,经过十年的囚禁与等待,张骞终于不辱使命,到达了目的地。
张骞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为了这一天,忍受了多少的煎熬与痛苦啊。
一阵风拂过,鬂发飘动,扬起于张骞的眼前,他这才发现已有几丝霜白了。
张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月氏国,但是他没有完成使命。
他的使命是联合月氏国共同对抗匈奴。
好了伤疤忘了疼。月氏国早已把国破家亡的旧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自从月氏老国王被匈奴人砍了脑袋当作酒器之后,月氏人集体向西迁移,到了沩水(阿姆河)附近(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征服在居住在这里的大夏人,月氏老国王的太子被立为新的国王,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新的月氏国就在这里诞生了。
新的月氏国处于高原之上,外敌很少,北部的康居与南部的大夏都臣服于它,所以月氏国王也就乐不思蜀了,再也不去想着为老国王报仇的事。月氏国离匈奴很远,离汉帝国更远,所以既不担心匈奴来进攻,也不担心汉帝国来侵犯。张骞的到来,月氏国王倒是很客气,好好地款待张骞等人,但绝口不提报仇血恨的事情,这令张骞非常的失望。
张骞在月氏呆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尽力想唤起月氏国王报仇的决心,但没有任何效果。这段时间,张骞深入了解了月氏国与周边国家的情况。
在康居的西北部,有一个国家奄蔡,位置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咸海与里海之间的草原地带,奄蔡有十万控弦之士。
在月氏国西部,是安息国,位置在今天的伊朗高原上,是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并生产葡萄酒,有几百座城镇,是西域地带领土最辽阔的国家。
在安息国以西,还有条枝国,在今天的伊位克及阿拉伯半岛境内,条枝国受到安息国的管辖。
以上三个国家,张骞并没有亲自前去,但是他的描述已经非常的准确。
在月氏国的南部,是大夏国。大夏国被月氏国击败后,就受月氏国的统治,这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家,但整个国家的居民都不喜欢打仗,首都蓝布城(今阿富汗的瓦齐拉巴德)也是一个商业中心,大夏国的居民有一百多万人。
张骞到大夏国游历了一番,在这里,他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大夏国的商业发达,张骞在市场上发现了竟然有邛地的竹杖与蜀地的布料,邛与蜀都位于汉帝国的西南,怎么那里的商品竟然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大夏国呢?
张骞非常的细心,同时具备极其敏锐的判断力。邛、蜀的商品,绝对不可能通过汉帝国、再穿过匈奴人控制的河北走廊、再经过天山,绕过葱岭,途经康居、月氏而到达大夏国的。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从汉帝国的西南,一定还有另一条路可以到达大夏。
张骞一阵的兴奋,如果可以找到这一条路,就可以避免穿过匈奴人的地盘。
经过向商人的仔细盘问,张骞弄明白,这此来自邛、蜀的商品,是从大夏国东南的身毒国(即印度)转送过来的。张骞判断,身毒国一定与汉帝国的西南相距不远,这意味着,从中国的西南,可以打通一路南方通道,穿过身毒国,直抵西域的月氏国、大夏国。
张骞的这一重大发现,直接导致了后来汉帝国在西南的开疆拓土,这是张骞的伟大贡献。
由于月氏王国无心与汉帝国联合共同打击匈奴,张骞决定启程回国。
月氏国王礼送张骞的大汉使团。
公元前一二七年,张骞从月氏国出发,他没有按原路返回,他想了解更多的西域的情况,因而选择了一条极为艰难的归途:穿越葱岭,即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海拔高度仅次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峰广布。经历了一年多西域游历后的张骞,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地理专家了,虽然行程极其艰苦,但最终还是安全是穿越了葱岭,进入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
在天山南侧,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在沙漠边缘的绿州地带,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国家。
张骞手持汉节,沿途经过莎车、皮山、于阗、扜弥、精绝、且来、扜泥,一路无阻,这些小国家都知道大汉帝国是个超级强国,所以对张骞等人是礼待有加。张骞入西域时,走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北线,出西域时,走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南线。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张骞基本上是走遍了。
张骞有一点遗憾,天山以北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他没有去,这个国家是乌孙。不过他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基本了解了乌孙国的大概情况,为日后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
张骞一行人走到了西域的东部接近匈奴人的地域了。
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摆在张骞面前:如何穿过匈奴人的地盘,安全返回国内?
要强行穿过河西走廊,势必会落入匈奴人之手。如果不走河西走廊,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翻越青藏高原!
祁连山的北侧是河西走廊,南侧是青藏高原,必须要沿祁连山的南麓行进,才可以避开匈奴人。
这条道路,仍然凶险万分!
不仅要面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挑战,而且还要面对高原上剽悍的羌人。此时的羌人地盘与匈奴的河西走廊相接,由于匈奴极强盛,羌人臣服于匈奴。
张骞翻过阿尔金山,进入青藏高原,准备顺祁连山南缘返回汉国。
不幸又一次降临。
张骞这个小使团被高原上的羌人发现了,被缴械扣押,羌人将张骞等人交给匈奴。张骞第二次落入匈奴人的手中。
张骞超人的意志与非凡的胆量,使军臣单于大为赞赏。匈奴是一个敬重勇士的民族,而张骞更是智勇双全,所以军臣单于既不想让张骞死,也不想让张骞走,再次将他软禁起来,让他与匈奴老婆和儿子团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骞历经劫难后,与家人团聚,多少使他感到一些安慰,但他仍然是大汉的使节,他必须要回国,向天子复命,所以他要耐心地等待时机。
一年多后,匈奴政局风云突变,又给张骞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逃亡机会。
公元前一二六年,军臣单于去世,引发了匈奴国内的政变。
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趁机拥兵自重,自立为单于,并发兵攻打太子于单,匈奴内战爆发。
在匈奴军队中,分裂为拥护伊稚斜与拥护太子于单两派,两股敌对势力交火,这种紧急关头时,谁会去留意还有一个被软禁着的大汉使节张骞呢?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这一次,张骞没有抛下妻儿,即便妻子是匈奴人,儿子是混血儿,但都是自己的亲人啊,没有他们,这十几年的漫漫囚徒生涯,会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啊。
忠诚的奴仆甘父仍然追随在张骞的左右,与张骞全家一起奔上逃亡之路。这个时机太好了,伊稚斜忙于清除太子于单的势力,哪有空闲去理会一个汉国使节逃跑这种小事。
张骞逃跑绝对不是小事,而是一件彻底改变历史的大事,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是任何一个人所无法想象的。张骞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幅活地图,标注着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与国情;他是中国眺望世界的一个窗口,使大汉帝国了解了一片广阔未知的土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是中国扩张版图的跳板,是古代最重要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最伟大的开拓者,张骞之前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张骞之后的中国,是世界性的中国。
从此,中国的势力介入西域。
此后两百多年,凭借强大的国力与对西域的掌控,匈奴人除了归降之外,在中亚无立足之地,被迫西迁。
五百多年后,西迁的匈奴人横扫欧洲。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骞改变了中国历史,中国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二、断匈奴右臂计划】
十三年前,以张骞为首的一百三十人的使团出发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所有人对张骞的返回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但是十三年过去了,张骞奇迹般地返回了,只是一百三十人的使团,最后返回的竟然只有张骞与甘父二人。
十三年啊,张骞遭遇了被捕、囚禁、逃亡、再被捕、再囚禁、再逃亡的生涯,在他第一次逃往西域的过程中,除了一把汉节,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而且西域诸国又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然而张骞以强大的汉帝国为后盾,凭借自己的镇定、果敢、机智,浑身透着凛然不可侵的汉帝国使者的威严,令西域诸国君无不望而生畏,这是个天才的外交家。
武帝刘彻听了张骞梦幻般的出使经历,大为赞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才或多或少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武帝刘彻。张骞的伟大,与刘彻的英明是分不开的,换成其他的皇帝,很可能饶有风趣地听完张骞的故事后,一赞了之,根本不会去细想张骞西域的见闻,对国家有何深远的意义。
雄才大略的刘彻,敏锐地意识到,张骞带回的情报,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此时,霍去病还未发动河西之战,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仍然控制在匈奴人手中。
刘彻根据张骞所提供的信息,从中国的西南,可以经过身毒(印度)而达到大夏、月氏、康居、大宛这些西域的国家。刘彻下定决心,要打通西南的交通线。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命令张骞主持打通西南线,张骞派遣使者分四路出发,深入一千多里,但遇到西南夷族的阻挠以及西南崇山峻岭以及热带丛林的阻挡,最后这次打通西南夷无果而终。
西南交通线未能打通,使汉武帝下决心打通西北交通线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横扫河西走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迫使浑邪王投降汉帝国,将河西走廊拱手相让。
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张骞除了是一名外交家与探险家之外,他还两次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
第一次是元朔六年(前123年),追随卫青北伐匈奴,张骞在匈奴呆的时间很长,对于大漠的地质、水文十分了解,当卫青大军陷入缺水的窘境时,张骞挺身而出,经过细心的勘探,终于寻找到了大量的水源。
战后,张骞由于寻找水源有功,以及出使西域的惊人勋绩,被封为博望侯。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与李广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征讨匈奴左贤王,这次张骞作为独挡一面的将领,表现不怎么样,行军迟缓,致使先锋李广陷入匈奴军队的重围。战后张骞被判死刑,赎为庶民。
张骞在军事上蹩脚的表现,无损于他探险绝域的天才。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大路被打开。
漠北决战的伟大胜利,使得匈奴远遁北方,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的焦点,便转向了匈奴人控制的西域地区。
张骞的机会来了。
此时的张骞已经是一介平民,但是志在经略四方的武帝刘彻,多次召见张骞,向张骞询问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与西域的强国乌孙结盟,汉帝国强势介入西域,并最终控制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臂。
张骞这一高瞻远瞩的“断匈奴右臂”计划,完全可以媲美于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及二战中的“曼斯坦因计划”,可以列为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战略谋划。
为什么选择乌孙国呢?
这里必须要说说乌孙国的情况。乌孙国是当时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国王叫昆莫,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昆莫的父亲原本是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4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