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厂花男友 作者:八十七
分卷阅读190
焦芳自侍三朝老臣,骄纵自大,无旨任意出入宫廷内苑,实有不臣之心,念其年老,入宫数十年亦有微劳,免其死罪,即刻罚往西山守陵,永不得返京。”
…………
朔风呼啸,卷着漫天风雪,将天地间染作一片苍凉的白。
上元已过,早算开了春,没曾想仍是这般凄冷。
清晨,坊市间仍是萧条条的,偌大的京城竟瞧不见几个人,反而是那些尚未收去的元夜花灯残在街头檐下,在狂风萧瑟中飘摇。
几名披着深色大氅的人伴着一辆灰布漫罩的单骑马车,沿着窄街缓缓而行,每走一步,便留下一个半尺来深的坑,但人影还未远去,便又被纷扬而下的大雪淹没。
沿途深一脚,浅一脚,好容易到了城门前。
其中一个瘦削的身影略显吃力地攀上了车,斜靠在木橼上,抬手将罩帽稍稍向后扯了扯,露出那张苍白的俊脸,淡淡一笑。
“就送到这里吧,再远了也没什么好。”
旁边几人围到近前,为首那个身材壮硕的颤颤地抱起拳来:“督主大人……”
“不必说了。”
徐少卿抬手打断,仍旧淡然道:“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名为属下,实则便如兄弟一般,昔日情分记得也好,不记得也罢,莫要做那妇人之态,我平日最瞧不得的便是这个。只是……东厂从此裁撤,你们以后也不知到哪里安身?”
那为首的人哽咽道:“我等都受督主大人栽培之恩,怎敢背忘?只是空有一腔热血,无法报答。大人放心,我等虽都是些粗鲁之人,但也有些本事,即便不做这官差,走到哪里也都能挣口饭吃,倒是大人……”
“人生天地之间,便是上苍让他该有个立锥之地,若然真的活不下去,便是无福消受这世间悲欢离合,就该归于尘泥,此乃天道轮回,不必伤怀。咱们就此别过,但愿将来还有相见之日。”
他说着便拉住缰绳一抖,挥鞭催马,那车扭扭晃晃,撵着两道深深的印辙朝城门而去。
蓦然回望,那皇城中最高的塔楼顶层似有一个皎白婀娜的身影,盈盈而立,凭栏遥望,却又掩在满天飞雪中,朦胧不清……
第120章 雁行天
北地的初春一如冬季。
狂风裹挟着粗粝的碎石砂砾,呼啸肆虐。
极目所至,尽是灰黄之色,竟不见一丝新绿。
边关之外数百里,一条潢水从极西雪山之巅发源,沿途奔腾向东,蜿蜒近万里,直至注入汪洋大海……
这关外土地荒蛮贫瘠,人烟稀少,长久以来便是官员贬谪和囚徒流放的首选之处。
两百余年前,正当天下纷乱之际,一名奉旨前往北方边境戍守的骁骑校尉却带领手下的八百兵士就地竖起了反旗,一时间附近城寨的守军和劳城营囚徒纷纷赶来归附。
他们占据了位于潢水中游以南用于囤积粮草的方城,并以此为据,而后集中兵力相继扫平了关外原有的官军残余势力。
而当时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各地握重兵的藩镇重臣和起事义军都欲趁机一统天下,过一把皇帝瘾。
数年之后,河东望族高氏占据中都永安,建号大夏,陆续剿灭其他势力,天下甫定,再欲北出关外时,却发现那里广袤的土地上已然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帝国——狄氏大崇。
而那个曾经只能被称之为“堡垒”的方城也已变成了一座气势恢宏,壮阔无比的国都,并且还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隆疆。
一个小小的校尉,既无资历,也无德望,堪堪与布衣没什么两样。
此等人何德何能,也敢称帝建国?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当时夏国并未将这个由粗鄙军汉、囚徒和响马建立的国家当做一回事,在招降未果之后,便乘着平定天下的余威,集结二十万大军由高祖皇帝御驾亲征,挥师北上,意欲直捣隆疆,一统关外旧土。
谁曾想这新生之国的军力却并非乌合之众,反而彪悍勇猛,指挥有方,潢水一战仅以区区两万余人便将十倍于几的夏军击溃,若非众将拼死殿后,高祖皇帝几被生擒,狼狈退回关内,此后数十年未敢再动一军一卒。
而崇国不断接纳中原边境流民,又将北方戎狄分化瓦解,大量内迁,与中原人混居,只短短二三十年间,便生育蕃息,人丁滋长,军力更加强盛,不时南下侵扰,掠夺人口和财物。
夏国后来几次尝试反击,也是败多胜少,只得从此放弃收复关外故土的念头,一意守御,朝堂内外却仍以中原正统自居,将崇国斥为戎狄化外之地,不与其往来。
直至双方建国百余年后,崇国大举南侵。
夏国真宗皇帝倾举国之力,再次亲征,百万大军在边境决战数日,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崇国虽稍占优势,却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只得与夏国订立盟约,双方止息干戈,以边关一线为界,各守疆土,开放榷场互市。
自此,两国各自休养生息,崇国偶尔南下骚扰,夏国也懒得理会,百余年来,倒也相安无事。
但盟约不过是一纸誓书,这番和睦的景象早已酝酿着不安和躁动,说不得何时便会被打破……
北境边关的沙海中,矗立着一座镇子。
四处残破的城垣屋舍诉说着它所经历的久远年代,和道不尽的人世沧桑。
这里是关外最紧要的隘口,远达西域,近至崇国的往来客商都须从这里辗转,再前往崇夏边境的榷场买卖贸易,甚至南下中原。
午后,呼号的北风稍小了些,小镇内客商云集,熙熙攘攘,倒有几分大城的繁华之相。
镇子靠西,有一处土坯堆建的二层小楼最是热闹。
那里是镇中唯一的客栈。
只见门前各色骡马、骆驼和大车齐集,门口臂搭手巾的店伴满面笑容,将高矮不一,相貌各异的人迎来送往。
一名身披黑色斗篷,上戴斗笠的人快步跨入店门,立时便有跑堂的店伴迎上来,笑道:“哟,这位客官,几位啊?”
他说着便自顾自地向后头看,见没什么人跟着进来,便知是多此一问,那笑容登时就敛去大半,顺手指着里面满满登登的坐席道:“真不巧,这会儿正是饭时,你搭眼瞧瞧,差不多都满了,客官须得拼桌子合坐,再不然就只能与你个小凳,在这边上随意寻个地方吃了。”
那人拈着斗笠沿压了压,便沉声道:“无妨,随便拼张桌子吧,来几个馒头,再要一斤熟牛肉,一壶热
分卷阅读190
- 肉肉屋
分卷阅读190
焦芳自侍三朝老臣,骄纵自大,无旨任意出入宫廷内苑,实有不臣之心,念其年老,入宫数十年亦有微劳,免其死罪,即刻罚往西山守陵,永不得返京。”
…………
朔风呼啸,卷着漫天风雪,将天地间染作一片苍凉的白。
上元已过,早算开了春,没曾想仍是这般凄冷。
清晨,坊市间仍是萧条条的,偌大的京城竟瞧不见几个人,反而是那些尚未收去的元夜花灯残在街头檐下,在狂风萧瑟中飘摇。
几名披着深色大氅的人伴着一辆灰布漫罩的单骑马车,沿着窄街缓缓而行,每走一步,便留下一个半尺来深的坑,但人影还未远去,便又被纷扬而下的大雪淹没。
沿途深一脚,浅一脚,好容易到了城门前。
其中一个瘦削的身影略显吃力地攀上了车,斜靠在木橼上,抬手将罩帽稍稍向后扯了扯,露出那张苍白的俊脸,淡淡一笑。
“就送到这里吧,再远了也没什么好。”
旁边几人围到近前,为首那个身材壮硕的颤颤地抱起拳来:“督主大人……”
“不必说了。”
徐少卿抬手打断,仍旧淡然道:“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名为属下,实则便如兄弟一般,昔日情分记得也好,不记得也罢,莫要做那妇人之态,我平日最瞧不得的便是这个。只是……东厂从此裁撤,你们以后也不知到哪里安身?”
那为首的人哽咽道:“我等都受督主大人栽培之恩,怎敢背忘?只是空有一腔热血,无法报答。大人放心,我等虽都是些粗鲁之人,但也有些本事,即便不做这官差,走到哪里也都能挣口饭吃,倒是大人……”
“人生天地之间,便是上苍让他该有个立锥之地,若然真的活不下去,便是无福消受这世间悲欢离合,就该归于尘泥,此乃天道轮回,不必伤怀。咱们就此别过,但愿将来还有相见之日。”
他说着便拉住缰绳一抖,挥鞭催马,那车扭扭晃晃,撵着两道深深的印辙朝城门而去。
蓦然回望,那皇城中最高的塔楼顶层似有一个皎白婀娜的身影,盈盈而立,凭栏遥望,却又掩在满天飞雪中,朦胧不清……
第120章 雁行天
北地的初春一如冬季。
狂风裹挟着粗粝的碎石砂砾,呼啸肆虐。
极目所至,尽是灰黄之色,竟不见一丝新绿。
边关之外数百里,一条潢水从极西雪山之巅发源,沿途奔腾向东,蜿蜒近万里,直至注入汪洋大海……
这关外土地荒蛮贫瘠,人烟稀少,长久以来便是官员贬谪和囚徒流放的首选之处。
两百余年前,正当天下纷乱之际,一名奉旨前往北方边境戍守的骁骑校尉却带领手下的八百兵士就地竖起了反旗,一时间附近城寨的守军和劳城营囚徒纷纷赶来归附。
他们占据了位于潢水中游以南用于囤积粮草的方城,并以此为据,而后集中兵力相继扫平了关外原有的官军残余势力。
而当时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各地握重兵的藩镇重臣和起事义军都欲趁机一统天下,过一把皇帝瘾。
数年之后,河东望族高氏占据中都永安,建号大夏,陆续剿灭其他势力,天下甫定,再欲北出关外时,却发现那里广袤的土地上已然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帝国——狄氏大崇。
而那个曾经只能被称之为“堡垒”的方城也已变成了一座气势恢宏,壮阔无比的国都,并且还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隆疆。
一个小小的校尉,既无资历,也无德望,堪堪与布衣没什么两样。
此等人何德何能,也敢称帝建国?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当时夏国并未将这个由粗鄙军汉、囚徒和响马建立的国家当做一回事,在招降未果之后,便乘着平定天下的余威,集结二十万大军由高祖皇帝御驾亲征,挥师北上,意欲直捣隆疆,一统关外旧土。
谁曾想这新生之国的军力却并非乌合之众,反而彪悍勇猛,指挥有方,潢水一战仅以区区两万余人便将十倍于几的夏军击溃,若非众将拼死殿后,高祖皇帝几被生擒,狼狈退回关内,此后数十年未敢再动一军一卒。
而崇国不断接纳中原边境流民,又将北方戎狄分化瓦解,大量内迁,与中原人混居,只短短二三十年间,便生育蕃息,人丁滋长,军力更加强盛,不时南下侵扰,掠夺人口和财物。
夏国后来几次尝试反击,也是败多胜少,只得从此放弃收复关外故土的念头,一意守御,朝堂内外却仍以中原正统自居,将崇国斥为戎狄化外之地,不与其往来。
直至双方建国百余年后,崇国大举南侵。
夏国真宗皇帝倾举国之力,再次亲征,百万大军在边境决战数日,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崇国虽稍占优势,却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只得与夏国订立盟约,双方止息干戈,以边关一线为界,各守疆土,开放榷场互市。
自此,两国各自休养生息,崇国偶尔南下骚扰,夏国也懒得理会,百余年来,倒也相安无事。
但盟约不过是一纸誓书,这番和睦的景象早已酝酿着不安和躁动,说不得何时便会被打破……
北境边关的沙海中,矗立着一座镇子。
四处残破的城垣屋舍诉说着它所经历的久远年代,和道不尽的人世沧桑。
这里是关外最紧要的隘口,远达西域,近至崇国的往来客商都须从这里辗转,再前往崇夏边境的榷场买卖贸易,甚至南下中原。
午后,呼号的北风稍小了些,小镇内客商云集,熙熙攘攘,倒有几分大城的繁华之相。
镇子靠西,有一处土坯堆建的二层小楼最是热闹。
那里是镇中唯一的客栈。
只见门前各色骡马、骆驼和大车齐集,门口臂搭手巾的店伴满面笑容,将高矮不一,相貌各异的人迎来送往。
一名身披黑色斗篷,上戴斗笠的人快步跨入店门,立时便有跑堂的店伴迎上来,笑道:“哟,这位客官,几位啊?”
他说着便自顾自地向后头看,见没什么人跟着进来,便知是多此一问,那笑容登时就敛去大半,顺手指着里面满满登登的坐席道:“真不巧,这会儿正是饭时,你搭眼瞧瞧,差不多都满了,客官须得拼桌子合坐,再不然就只能与你个小凳,在这边上随意寻个地方吃了。”
那人拈着斗笠沿压了压,便沉声道:“无妨,随便拼张桌子吧,来几个馒头,再要一斤熟牛肉,一壶热
分卷阅读190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