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270部分阅读

    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270部分阅读

    他。

    可是此番他随父征北,屡立战功,重新获得了朱棣的宠爱,他试探着向父皇要一支护卫,而且指明了要天策卫,朱棣竟然准了,朱高煦当真是得意至极。天策卫天策卫啊历史上也曾有一支天策马,却是秦王李世民的亲军护卫,父皇答应把天策卫给他,这意味着什么

    此刻,朱高煦已把自己这个朱老二当成了玄武门兵变成功的李老二,自然得意洋洋。

    朱高煦下了御马,志得意满地上前几步,腰也不欠一下,向自己的王叔行了个极勉强的叉手礼,说道:“王叔,请恕小侄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周王大怒,夏浔却适时把手搭在了他的臂上,做出邀他同行的姿势,趁势向他递个眼色,安抚了周王,这才转向朱高煦,微笑道:“周王殿下恭候圣上多时了,请汉王殿下带路,咱们一同去见圣上吧”

    三不剌川,神猴岭。

    万松岭和公孙大风正狼狈地奔走在山谷之间。

    万跑跑被夏浔追得上天入地,好不容易跑到荥阳,以为在这儿可以安静一时了,却不想夏浔阴魂不散,竟又追来,真是吓破了他的苦胆,万松岭把心一横,干脆北走出关,打算到关外去躲一阵子了。反正他和公孙大风都懂蒙古语,逃到关外蒙古人的地盘,凭他们的本事也能过活,在这儿熬个三五七年,等到风平浪静了再回中原也不迟。

    两个人正行走间,突然一声呐喊,凭空飞出几道套马索,将两人套了个结结实实,随即从小道两旁的灌木丛中闪出许多杀气腾腾,手持弓刀的蒙古大汉来。

    万松岭一见刀枪加颈,赶紧用蒙古语喊道:“请问你们是哪个部落的英雄,我们兄弟两个只是普通的山民牧人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伤害我们呐”

    旁边一个不曾动手的大汉沉声吩咐道:“搜搜他们,看看是不是鞑靼人的j细,如果是寻常人,剁了算了”

    万松岭听了心中咯噔一下,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这儿是鞑靼人的地盘啊,怎么他们反要杀鞑靼人若说他们是汉人,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发式皮肤,乃至那一口极地道的蒙古语,却又着实的不像。万松岭心中又是奇怪又是害怕,饶他智计百出,碰上这种草菅人命的主儿还能有什么办法

    原来,这个地方是鞑靼人的地盘不假,可是这伙人却是瓦剌的人马,方才发话的这个首领正是瓦剌的忠顺王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朱棣北征,脱欢率瓦剌兵马潜伏于东线边境想捡便宜,结果本雅失里逃进瓦剌地盘被他杀了,马哈木趁机以本雅失里的人头向朱棣邀赏,请求把鞑靼地盘分赏于瓦剌三王。

    朱棣哪肯上当,不但不肯分裂鞑靼领土,还把阿鲁台扶持起来以制衡瓦剌。脱欢不肯就此罢休,试图以兵马强行掠夺鞑靼地盘。阿鲁台老谋深算远非脱欢可比,而且是主场作战,这是他的优势,缺陷却是刚刚死了大汗,又被明军消灭了数万精兵,实力大损,双方一交战,俱是时胜时败。

    近几日,脱欢中了阿鲁台的计,败了一场,与大队人马走散,只得南奔,藏入靠近大明边墙的山区,阿鲁台刚刚被大明杀得丢盔卸甲,绝对不敢挥军南向,引起明军误会,结果却正好把万松岭和公孙大风抓住。

    几条大汉扑到二人身边,一通的搜索,搜出些金银宝钞来,连万松岭贴身珍藏的那方美玉也一并搜了出来,拿去给那首领大汉看:“大人你看这方美玉,这两人一定不是普通的牧人”

    “嗯”

    那首领接过宝印一看,身躯突然一振,一个箭步便蹿到万松岭面前,一脸震惊地道:“你你到底是什么人这方印如何会在你的手上”

    万松岭盯着这蒙古人首领的神色变化,见他脸上戾气全消,望着自己的目光中竟然是期待中隐含着一丝激动,心中顿时一动。

    一旁公孙大风见这蒙古首领十分在意那块美玉,心想:“财货丢了还能再骗,命若丢了可是再找不回来。”便用蒙古语道:“这位好汉,你若喜欢这”

    万松岭突然一扭头,厉声道:“阿噶多尔济,你给我闭嘴”

    公孙大风一怔:“我怎么成了阿噶多尔济了”

    不过在万松岭的徒弟中虽不及夜千千心眼多,可是能做骗子这一行毕竟不傻,一听这话情知必有缘故,马上闭紧了嘴巴。

    “阿噶多尔济”

    脱欢激动的浑身发抖,望着万松岭道:“他他是阿噶多尔济你们是兄弟你你是脱脱不花,是不是”

    万松岭瞧他神情变化已知有戏,当下把头一昂,傲然道:“要杀要剐,随你我脱脱不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你不可以羞辱我”

    “真的是你,真的是你哈哈哈”

    脱脱不花仰天狂笑三声,笑声一顿,立即喝道:“松绑快快松绑这是脱脱不花台吉”

    万松岭紧绷的心倏地一下放了下来:“蒙对了他娘的,这也行老子冒充的官儿,越来越大啦”

    第842章 分寸

    周王和夏浔方才都错把汉王朱高煦当成了朱棣,因为成年之后的朱高煦身体相貌酷肖乃父,而那跃马扬鞭英姿飒爽的身影也恰是朱棣在军中时一向的表现,匆匆一瞥,自然就把他当了皇帝,可是永乐皇帝今天偏偏没有骑马,而是静静地坐在车里。

    他穿着一身玄色的常服,只在袍裾袖口绣有细细淡淡的云纹金线,余此一无装饰。他斜倚在一只靠枕上,什么都没做,只是望着车厢一角悠悠出神,眉宇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疲倦。

    征北之役持续半年之久,这半年中,他始终冲在第一线,要调兵遣将要冲锋陷阵,要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将士们面前,等战事结束,从那胜利的亢奋中平静下来,精神和肉体都感到了极度的疲倦,他毕竟不是二十出头,英姿勃发的少年人了。

    此番北征达到了他的战略目的,西线战事也在有惊无险中结束了,他很高兴,但是国运坎坷的牵挂暂时放下了,他又牵挂起了家人。大捷的消息传回京里之后,他就收到了太子的一封来信,本来他还想在北京多住几天的,接到太子的信后,却不得不马上启程赶回南京,这一路下来,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太子在信中只说了一件事:母后的身体近来愈发的不妥了,头疾频发,痛苦难当。这种状况从开春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当时大明西线战云密布,北线鏖战正酣,徐皇后严嘱儿子,切不可在此事分皇上的心,所以直到永乐大捷的消息传来,他才敢将母后的病情报与父亲。

    朱棣见信之后,凯旋而归的喜悦顿时一扫而空,他现在只想赶快回到南京,见到自己的皇后。

    车子稍稍颠簸了一下,朱棣悠悠叹了口气,懒洋洋地又往后蜷了蜷身子,一脸的意兴阑珊。做皇帝的,高高在上,如同臣子们心中的一位神祇,所以他的一举一动,在人前也必须格外的注意,臣子不能失仪,君王更加的不能失仪。

    只有在他最亲密的人面前,或是这样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能不设防地卸下伪装,展现真正的自我。而现在,那个唯一可以让他摘下帝王的面具,毫无防备地把自己展现在她面前的人,正在重病当中

    朱棣很清楚,皇后的病十分严重。他有天下间医术最高超的太医,有只要想用随时可以供应的最昂贵的药物,却始终治不好皇后的病,从那时起,他就知道皇后的病是无法治愈了,他只希望,上天能让他最爱的女人多陪陪他百姓的愿望求诸于官,官员的愿望求诸于皇帝,皇帝是孤家寡人,他只能求诸于上天。

    帝王是寂寞的,如果这相濡以沫的妻子再辞世而去,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啊

    车子忽然停住了,朱棣轻轻抬起头,就听他的儿子朱高煦在外边用饱满的声音朗声说道:“父皇,周王殿下周王世子殿下辅国公,恭迎圣驾”

    朱棣长长地吸了口气,缓缓地站起了身子

    内侍卷起车帘,朱棣出现了,他一步踏出车子,身上一袭玄色金纹的便服,头发挽个道髻,束一条黑色抹额,笔直地矗立在那儿,仿佛一杆刺向苍穹的大枪,头顶就是湛蓝的天空,身形伟岸之极。

    周王和世子夏浔同时俯下身去

    朱棣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走下车子,先将周王扶起,微笑道:“匆匆一别,半年有余,皇弟英朗如昔,朕很是欣慰”

    他再扶起世子,上下打量一番,呵呵笑道:“好侄儿比起当初少了几分青涩,成熟多了,你是王世子,凡事要多帮你父王担待着”

    等他走到深躬于面前的夏浔身边时,一时却没有说话,他在夏浔面前稍稍站了一会儿,才伸出双臂,将夏浔缓缓搀了起来,深深地道:“文轩黑了些,也瘦了些”

    夏浔微笑道:“陛下戎马劳顿,征战半载,也黑了些瘦了些还请皇上保重龙体”

    朱棣轻拍他的小臂,微微一笑。

    君臣二人,一北一西,各自平定一方,几乎就此生别,但是见面之后就只说了这么一句,复又相视一笑

    朱棣在开封留了一天,这还是因为周王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彼此感情最好,过府不入,情理上说不过去。可他心悬皇后病情,实在不能耽搁。

    自从他北伐大捷的消息传回来之后,皇后凤体不适的消息也就不再封锁,外界已经知道,周王素知这位皇兄与皇后的感情,所以也不勉强,皇帝说要走,他也不敢挽留,只仓促接待了一日,便隆而重之地将皇帝又送出了开封城。

    在开封的这一天中,除了会见开封众文武时夏浔也伴驾在旁,其他时间朱棣都是与自己的五弟在一起叙旧,并未见其他人,包括夏浔,直到次日上路之后,朱棣突然下旨,宣来夏浔,叫他与自己同乘御辇。

    朱棣很少乘车,他北征时,一路上不管是风吹日晒,始终都是身着戎装,骑着战马,腰杆儿挺得笔直,只是回程之中,放松了许多。

    虽然他很少乘车,不过皇帝的御辇却没人敢应付,御辇始终是以最好的规格来建造的。此时的道路虽然不似后世的路那般平整,坐在这辆车里,也很少有颠簸的感觉。这辆车绝对是名师打造,辕梢轮毂伏兔等部件做工和整车的榫卯拼装联结绝无半点瑕疵,马是训练有素的御马,御手也是百里挑一的好把式,所以这车跑得又稳又快。

    当然,同帖木儿那辆动辙需要以三十二头健牛拉动,道路难行处甚至需要六十四头健牛拖拉的巨型宫殿似的车子不同,朱棣的御辇只是一辆轻车。为了长途跋涉方便灵巧,皇帝的这辆御辇并不大,只有一榻一书台四张坐椅两条几案,地板上连毛毯都没铺,十分的简洁。

    朱棣虽然没有他的父亲那么扣门儿,却也生性节俭,不喜铺张。

    朱棣斜倚在大靠枕上,黄绸布的大坐褥上还垫了一张巴蜀水竹凉垫,静静地听着夏浔诉说。

    夏浔坐在侧面距他最近的一张官帽椅上,手中捧着一杯茶,详细述说着他的西域之旅。

    朱棣听到夏浔在瀚海遇袭后,突然一蹙眉道:“八百里瀚海,如果不是有人事先掌握了你们的目的地和行程,是很难这般准确地找到你们的,虽的且不说,一支数千人的队伍,还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想要事先等在那里就不可能有内j”

    夏浔点点头:“皇上英明”

    朱棣冷笑道:“早说西凉有许多人心向帖木儿,甘愿做他的细作,朕却没有想到竟已严重到这般地步,能够探听到如此详细的情报,此人必在军中有相当高的地位,你可查出一些什么眉目了吗”

    夏浔道:“有,臣查出了一些线索,不过这线索却是得自于臣还是先往下说吧,否则皇上听着难免更加奇怪。”

    朱棣颔首道:“好,你说”

    夏浔便讲起了被伏兵包围之后冒险突围的经过,从他流落大漠,被不断的追杀,直到骏马力竭死亡,翻越雪山,抓到野驴,误闯罗布淖尔,遇到胡商旅队,辗转到达别失八里,冒换身份进入阿格斯的旅店,与帖木儿帝国将领巧妙周旋,即将返程的前一刻却功亏一篑,被人识破身份关入大牢

    这一个个故事,任何一段都够惊险够离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朱棣听的渐渐入了神,双眼不觉瞪起,连呼吸都跟着急促起来。虽然夏浔就在眼前,说明他最终还是有惊无险,但那步步惊心的过程,还是听的他提心吊胆,他的情绪随着夏浔每一步踏入危机,每一步解决危机而紧张松弛再紧张

    接下来,夏浔就讲起了他成了阶下囚之后,如何争取生机,先是利用帖木儿帝国内部的矛盾挑起哈里苏丹的野心,继而又利用唐赛儿的幻术加强他造反的信心,朱棣听到这里不禁拍手叫绝:“妙真难为了你,身陷绝境,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这也算是误打误着了,要不是你准备回来时,便想装神弄鬼,挑唆帖木儿帝国内乱,这时仓促间着手,可就难办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那么一个小女娃儿。”

    夏浔道:“是,之后,哈里苏丹果然决心与臣合作,只是当时他已因按兵不动触怒了帖木儿,帖木儿已决定派大将盖苏耶丁前来接收兵权,斥令哈在回返撒马尔罕,我要跟他合作,就得先保住他的兵权,可要保住他的兵权,除非帖木儿已经辞世,这合作与其先决条件,其实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因此,臣只好改变策略,决定刺杀帖木儿”

    朱棣惊道:“刺杀帖木儿,这谈何容易”

    夏浔道:“臣也知道不容易,只是这笔买卖稳赚不赔的,为何不做呢臣若成功了,西域局势不战自解,固然妙极,若是不能成功,臣以必死之身,能够就此瓦解一路敌军,换得哈里苏丹投奔皇上,大挫帖木儿的锐气,又有何不可”

    “好好”

    朱棣点头,目中露出感动神色,他点了几下头,突然反应过来,一惊站起,失声道:“你你真的成功了帖木儿的病逝难道是”

    夏浔也随之站起,微笑道:“是,臣成功了”

    朱棣目瞪口呆地看着夏浔,好像看着一个怪物,看了半晌,才急不可待地道:“坐,坐下说,你快说,要把事情经过都告诉朕”

    夏浔答应一声,依言坐下,将他在哈里苏丹的帮助下如何到达讹打剌,如果因缘际会,使得刘玉珏被郭奕轩看重收为弟子,藉此得到了帖木儿军中有偶开酒禁的特例,然后策划出一个刺杀帖木儿同时摆脱哈里苏丹控制的主意

    这一段事情夏浔说的很详细,他在逃难路上,已将此事前因后果仔细说过一遍,回头塞哈智肯定是要对皇上说的,只是塞哈智那憨头拙脑的样子,一旦陈述不明,恐怕还得自己开口,莫不如就先说明了。再说朱棣正听的入神,这时想要简略也不成。

    夏浔把那刺杀计划整个儿说了一遍,直说到乘舟东去,趁着帖木儿营中大乱从容远遁,朱棣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夏浔道:“好好啊哈哈哈哈如此妙计,天衣无缝,神鬼莫测,文轩啊,这样的法子,也只有你才想得出来”

    朱棣欣然捋须道:“朕得天下,首封六国公,道衍大师对朕帮助甚大,朕在前方作战,太子镇守北京,政务上多赖大师协助,大师虽是出家人,实为文官中第一功臣。张玉朱能丘福,那是百战沙场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功劳。

    增寿惜乎早死,又是中山王后人,朕封他为国公,旁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你,不少不明底细的人还以为你功勋不彰,能得封公实为救朕一命,朕感恩图报而已,却不知你虽未操戈征战沙场,所立战功却着实不逊于挂帅领兵朕的六大国公,哪一个不是用功劳堆出来的,岂有私相授受之理你这一遭功劳宣布出去,看谁还有话说”

    夏浔微笑着道:“皇上,这件事还是不说的好”

    朱棣“啊”地一声,懊然道:“不错,这件事不宜宣扬,只是这一来”

    夏浔轻轻地道:“臣一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委屈了。比起那些沙场百战以身殉国的将士,臣爵高位显,娇妻美妾,子嗣福荫,与国同休,还要想什么呢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臣,知足的很”

    朱棣目不转睛地看了夏浔许久,才缓缓地道:“好,你很好”

    又默然片刻,朱棣才道:“朕之前也未想到,帖木儿国,兵威如此之盛。这一战若打起来,纵然胜了,也是惨胜,百姓们又要多吃许多苦了,未能同这无敌于西方的帖木儿汗一战,固然有些遗憾,但是这样的结果,于国于民,才是最好的,文轩,功莫大焉”

    夏浔道:“皇上怜悯百姓,是天下之福”

    朱棣摇摇头,道:“朕也是回程路上,在北京稍驻,才得到的消息。安南作战西线备战北疆作战,每一处都是花钱如流水,只有出,没有入。为了供给这样庞大的军队,天下府库搜索殆遍。朕在北京看到了两京及天下府库出纳之数,数额之大,触目惊心,这还是西域没有打起来”

    朱棣在枕边一叠奏章中翻了翻,找出一份,对夏浔道:“喏,军饷支用甲胄器械制造,这些且不说,光是输运粮草一项,你来看:山西山东河南三布政司,直隶应天镇江庐州淮安顺天保定顺德广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间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负责造车并征丁壮挽运。

    期间共用驴三十四万头,车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达三十七万石。当时主要是在冬季,由于道路险远,地冻天寒,不少民夫在运粮中冻伤手足或疾病而死”

    朱棣合上奏折,叹息道:“可也亏得是冬天,否则,征调这么多青壮农夫,国计民生更要大受影响了。可笑一些官绅无视民间疾苦,一味吹捧战功,讨朕的喜欢,民间却流传着唐人的一首诗句: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朱棣索然一笑,摇头道:“纵是嫁作比邻,那比邻埋骨沙场,守寡之妇,还不是一样的凄苦不堪”

    夏浔本道朱棣好大喜功,听他竟说出这番话来,显见方才一番话并非随意而出,确是有所感悟,不禁为之动容,忙站起身来,欣然说道:“皇上能这样想,实为天下之福”这一次,他毫无恭维之意,实是发自内心。

    朱棣道:“所以,你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退却我大明一方强敌,还成功挑起他们内战,功莫大焉只是”

    朱棣微微锁起眉头,沉声道:“朕虽非好战之君,然强藩外虏,却不能坐视其大,否则必成国之大患,为千秋计,当战时,还是要战的眼下,瓦剌鞑靼暂时得以平衡,如果这种相互制约的局面能够维持下去,朕自然要息兵歇戈,休养民生,如果虎狼壮大再度环伺,觊觎我中原,还是要抢先下手,防患于未然”

    夏浔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有时候发动战争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为了长远的和平和安定,只是这个分寸实难把握,稍一不慎,就越了界限。

    由此,他又想起了那枚印钤,在他想来,那枚印钤一旦落入蒙古人之手,将是后患无穷,他也不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此刻自然不会想到祸兮福所倚,那枚印钤后来竟起了莫大作用,成了阻止永乐大帝一而再再而三,征完瓦剌征鞑靼,陷入按下葫芦起来瓢,终成穷兵黩武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他就该讲起从哈密受哈密王派兵护送一路返回西凉的经过了,本来这一段在旁人想来就是赶路而已,似乎乏善可陈了,他若几句话简单略过即可,但是夏浔这一路上却是发生了许多事情,尤其是那枚印钤的下落可是这番话要怎么说,却颇费思量。

    虽然说那西宁侯宋晟功勋卓著,如今又是永乐皇帝的亲家,但是夏浔却清楚,朱棣这个人绝不是因私废公,亦或以功偿过的主儿。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公就是公,私就是私,这是帝王最应该明确的地方,若非如此,丘福已然战死沙场,朱棣也不会死后削爵,将他全家发配海南岛了。

    夏浔正犹豫着要如何开口,不致叫朱棣迁怒于那位西宁侯爷,朱棣的目光却突然凌厉起来,沉声问道:“文轩,你还没说,那泄我军机,致你流落异域,还害死三千将士的j细,到底是谁”

    夏浔的思绪倏地收了回来,对朱棣道:“臣与哈里苏丹达成协议之时,他曾对臣说出此人名姓”

    “嗯”

    “锦衣千户,于坚”

    “就是你方才所说的,在西域遇到的那个”

    “不错”

    朱棣疑惑地道:“于坚身为锦衣千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夏浔道:“动机,臣并不了然。臣回程之中,曾立即下令,控制拓拔明德,锁拿于坚待查,不过”

    夏浔趁机说起了归程中在肃州发生的事情,朱棣万没想到夏浔回程中还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听到脱脱不花死亡阿噶多尔济残疾印钤下落不明的经过后,不禁眉头大皱。

    夏浔道:“臣在荥阳,巧遇扮作乞丐逃跑的于坚,于坚对其所为供认不讳,亦知罪责难逃,已然自尽身亡,此事荥阳府有所记载。”

    朱棣定定地看了夏浔半晌,眼神隐隐闪烁,不知想些什么,许久,他才缓缓点头道:“此事,朕回京后,会予以处治。至于那枚印钤,你也不必过于紧张”

    朱棣冷冷一笑,道:“本雅失里还不是被朕逼死了如果这枚印钤真的落到瓦剌人手中,叫他们搅出什么风雨,朕不惮再对瓦剌一战”

    夏浔忙道:“臣已查明,那枚印钤乃是落入一个江湖骗子手中。想来,此人只将这印视作一方美玉,未必会出现陛下担心的情况。”

    朱棣轻轻地道:“最好如此”

    夏浔回程中已经打听到,朱棣北征期间,太子监国,镇守南京,纪纲就是朱棣留守南京的心腹耳目,纪纲善于投机钻营,比起以前更受皇帝信任,于坚泄密于敌的事情,就算只搁在于坚一人身上,都有些叫人难以理解,如果硬说此事出于纪纲授意,无人证无物证的情况下,实难说服皇帝。

    如此一来,反将自己与纪纲的私人矛盾完全暴露于皇帝知道,而皇帝一旦知道两人已水火不容到这般地步,他回头再想收拾纪纲就困难了,皇帝只要一想到两人早就不和,对他所作所为的目的就要产生怀疑对他提供的证据的信任也要大打折扣。对付官场上的强劲对手,如果到了要把矛盾摆到台面上来,在最高统治者面前摊牌的地步,那么要么不打打就打死

    这场战役,要等他回京之后,再行部署

    第843章 地久天长

    朱棣一路急行下去,队伍赶到天长时,京中忽有快马来报,皇后病危。

    朱棣闻讯大惊,当即弃了大队人马,跨上骏马,一路风驰电掣地赶往京城。

    只有区区三百人紧紧随在他身边,夏浔和朱高煦等人伴同左右,其余人马拖成了一条长龙,走的快的便先走,走的慢的只管迤逦而行,朱棣全然顾不上了。

    朱棣快马赶到长江边上,早有战舰等在那里,朱棣上船,未等后边侍卫全部登船,便起锚扬帆,直趋对岸。对岸,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王侯权贵济济一堂,等着恭迎远征归来的天子,朱棣健步如飞地下了船去,却二话不说,夺过一匹马来便挥鞭如雨,直奔南京城去。

    汉王朱高煦和夏浔等人有样学样,一律夺马而去,解缙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儿来,忙不迭又追在皇帝马屁股后面回城,原本整整齐齐的队伍登时大乱。

    坤宁宫中,徐皇后已油尽灯枯,奄奄一息了。

    她抓着茗儿的手,气若游丝地问道:“皇上回来了么”

    她的声音太微弱了,茗儿已经听不清楚,但她知道姐姐在问什么,茗儿含着眼泪回答:“姐姐,皇上就快回来了,就快回来了”

    一句话说完,她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下来,这个大姐对她实如慈母一般,眼见姐姐形容枯槁,两颊凹陷,已被病魔折腾的不成样子,茗儿心酸不已。跪在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更是泪眼模糊,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宫门口有人惊叫:“皇上回”

    “卟嗵”一声,却是那唱到的太监闪避的慢了点儿,被朱棣如风一般卷进来的身子一带,一跤摔倒地上。

    “皇后皇后”

    朱棣一迭声地叫着,径直扑到皇后榻前,弥留之际的徐皇后若仅靠药石早就撑不住了,此刻全凭一股意志在坚持着,忽然听见丈夫的声音,徐皇后双目一亮,竟然恢复了些精神。

    茗儿看见朱棣,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眼前这人就是大明永乐皇帝吗音容相貌的确不假,可是他头发蓬乱,胡须满是灰尘,纠结在一块儿,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这就是当今皇上

    再一抬头,茗儿就看见了夏浔,泪眼迷离中,只见夏浔的模样比朱棣也好不到哪儿去,同样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茗儿惊喜交集,拼命地张大眼睛,眨去泪水,目中的夏浔渐渐清晰起来。夏浔也正凝视着她,夫妻俩脉脉相对,目光交织缠绵在一起。

    这里是皇后的寝宫,又是在这样一副情形下,两人当然不能相拥相抱,倾诉衷肠,但是那彼此交织的目光,早已将他们这些个日日夜夜的思念担忧牵挂忧郁,以及当下的惊喜和激动,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对方。

    病榻前,朱棣怀抱着徐皇后,哽咽着道:“皇后,你不要说了,你你朕才离京半年,你怎么病成这副样子了文缔文缔混帐东西,死到哪儿去了”

    侍立一旁的一堆太医里面连滚带爬地抢出一人,卟嗵一声跪到朱棣面前,牙齿格格打战:“臣文文缔,叩见皇上”

    朱棣声嘶力竭地道:“快救皇后治不好皇后的病,朕杀你全”

    “皇上皇上”

    徐皇后突然提高了声音唤他,朱棣马上回头,紧紧抱住她,轻声道:“皇后且宽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徐皇后轻轻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凄然哀婉的笑容,她轻轻地道:“皇上,妾身福薄,怕是不能再侍奉皇上了”

    朱棣的身子像打摆子似的不住发抖,他恐惧莫名地道:“皇后,不要说这样不吉利的话,你不会死不会死的”

    徐皇后伸出瘦骨嶙峋的一只手,轻轻按在朱棣的嘴巴上,堵住了他的话,又轻轻滑下去,爱怜地抚过他虬结的胡须,低声道:“皇上,妾自十四岁跟了皇上,三十多年的夫妻,皇上对妾身宠爱如一,妾知足了皇上,妾一直在等你回来,有几句话要要对皇上说”

    朱棣的热泪吧嗒吧嗒地落在徐皇后的手上,他握住徐皇后瘦削的手腕,颤声道:“皇后,你说,你说,俺听着呢,俺都听着呢”

    徐皇后道:“皇上个性坚强,乾纲独断,天下尚风云动荡,需要这样的天子但是唯其如此,皇上更要兼听兼顾,广求贤才。皇上要爱惜百姓,恩礼宗室。请皇上勿骄宠外戚,尤其是我徐家,徐家承蒙皇恩隆重,已贵不可言,切勿因妾身之故,再加恩宠”

    朱棣泣不成声道:“皇后,俺记下了,都记下了”

    徐皇后抽出手,轻轻抚摸着朱棣的脸颊,目光如丝如缕地留连在他的脸上,依依不舍地道:“皇上,你黑了也瘦了,千万要保重身体呀”

    那只手轻轻抚摸到朱棣的鬓边时,微微地一滞,然后无力地垂下,一颗眼泪从她的眼角轻轻地滑落,已溘然而逝。大殿上登时鸦雀无声,静寂的叫人透不过气来,过了好半晌,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才从朱棣口中号啕出来:“皇后啊”

    朱棣跌坐在榻前,像个孩子似的号啕大哭起来,哭得泣涕俱下,再也顾不得他在外人面前一向注意的帝王形象了。

    朱棣,十六岁成婚,与当时年仅十四岁,文武双全慧黠美丽的徐氏长女成亲,二十四就藩北平,夫妻俩离开南京。这许多年来,他最亲最爱的唯此一人,而今,她却抛下他,永远地离开了。

    满殿的宫女内监太医全都跪下了,夏浔缓缓撩袍跪倒,听着朱棣那撕心裂肺的哭叫,禁不住鼻子一酸,目中也漾起了泪光。

    汉王朱高煦跪行到病榻前,叩头大哭,泪流满面。母亲一向更宠爱大哥,为此,朱高煦对母亲未尝没有怨尤,但是眼见母亲辞世,朱高煦也是十分悲伤,再加上他有心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的孝道,所以哭得尤其激烈,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

    国母辞世,皇后大行,朱棣伤心欲绝。

    此时,张辅已平定安南,将安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县尽纳入大明国土,北疆瓦剌鞑靼俱向大明称臣,西边的帖木儿帝国为了汗位自相残杀,根本无暇东顾,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让朱棣悲恸稍减。

    朱棣为皇后选谥号为仁孝文皇后,停朝大办丧事,在灵谷寺天禧寺举行大斋,听群臣前来致祭。本为庆祝皇上凯旋而归所做的种种庆祝准备全部取消,皇后大行,举国致哀

    此时,瓦剌却正在召开盛大的庆祝活动。

    脱欢把万跑跑这个西贝货当成了脱脱不花,他也顾不得与失散的主力部队汇合了,立即把万松岭像活宝贝似的送到了瓦剌。马哈木闻讯大喜若狂,稍加询问,又见了那方大元皇帝所赐的印钤,立即秘密邀约蒙古各部落首领召开大会,立脱脱不花为蒙古大汗。

    他要的是脱脱不花这个身份,至于脱脱不花的性格脾气为人秉性有无治理国政的能力,他统统无需考虑,他根本就不可能真的把瓦剌的统治权交给脱脱不花,太平和秃孛罗两位瓦剌王同样不会,脱脱不花只是他的一个傀儡,一面号召蒙古诸部的旗帜。

    脱脱不花能起到这个作用,足矣,他的作用也仅限于此。

    蒙古诸部的首领秘密集会,一一验看了脱脱不花的印钤。

    万松岭和公孙大风在肃州十年,精通蒙古语,说起他们在甘肃游牧的事来,地形地貌也丝毫不差,其它方面,也很难问出什么破绽,因为脱脱不花遗留在中原时年仅八岁,他的弟弟阿噶多尔济当时更小,刚刚五岁,这么小的孩子能记得什么。再说,他们记得的,瓦剌诸部首领又有谁知道,谁能验证真假何况,马哈木太平秃孛罗三王俱都认可了他的身份,那枚大元皇帝所赐的印钤也摆在那儿,谁还有所疑问。

    马哈木的八河驻地,盛大的庆祝活动开始了,赛马射箭载歌载舞,欢庆的场面处处可见。

    大汗的营帐中,万松岭坐在上位,他的徒弟公孙大风摇身一变成了他的“王弟”阿噶多尔济,紧挨着他坐在上首。之下依次是马哈木太平秃孛罗等蒙古各部首领。他们的面前都摆放着热气气的手抓羊肉奶茶奶酪血肠等各色食物,还有红漆包银的大碗盛着的马奶酒。

    六个年轻俊俏的少女正在大帐中表演着盅碗舞。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马头琴的伴奏下,两臂舒展屈收,倏进倏进,迈着碎步,软手抖肩,婀娜妩媚,扭腰抖胸之余,脚下还踢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叫人看的眼花缭乱。

    各部落首领们手捧大碗,开怀畅饮,公孙大风跟喝醉了酒似的,也不管手底下切的是什么,切碎了就往嘴巴里一塞,心里头跟做梦似的,迷迷瞪瞪地滴咕:“他娘的,这回玩大发了这回可真他娘的玩大发了”

    万松岭看起来比起他的徒弟倒沉着许多,他拈起一柄雪亮的小刀,轻轻切下一块带着血丝的肥嫩羊肉,热气腾腾地就塞进嘴里,吃得汁液横流,然后下意识地抓起搭在他肩上的哈达当了毛巾:“日他个娘老子竟然骗了一个大汗来当做骗子,做到老子这份儿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吧”

    “敬大汗”

    马哈木太平秃孛罗齐刷刷捧起了酒碗,万松岭忙也端起碗来:“干”

    一仰脖子,故作豪爽地喝下那碗难喝的

    锦衣夜行第270部分阅读

    -

    锦衣夜行第270部分阅读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