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作者:天子
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开战
朱厚照身边从来不缺正直博学之士,东宫讲官、侍读,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名满大明的鸿儒。
熊孩子缺的是能陪他玩、陪他胡闹之人,之前刘瑾做得很称职,张苑掌握火候则稍显不足,至于刚来的这位司马真人,却正合心意,因为此人懂得一些简单的戏法,还有一整套修炼理论诈唬人。
最重要的是此人不学无术,且懂得钻营,清楚朱厚照需要什么。
司马真人某些方面跟沈溪很相似,懂得投其所好,主动迎合朱厚照的想法,让朱厚照痴迷进去投入巨大的精力,废寝忘食,自然也就离不开他了。
沈溪带给朱厚照的是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司马真人带给朱厚照的则是遥不可及的长生梦。
朱厚照年纪渐长,他发现长生跟领兵打仗没有冲突,而且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比起打仗更有意义,因为都能长生了,还学会那么多以一敌百甚至是以一敌万的仙术,再带兵打仗,自然没有输的道理。
沈溪之前给朱厚照打下的基础,因为司马真人的出现毁于一旦,朱厚照走入歧途跟正道偏差愈发遥远。
这会儿沈溪,没法注意京城的情况,依然专注西南战事。
在他带兵南下这半年多时间里,交趾兵马多次犯边,且深入大明境内数百里,沈溪手头上得到的关于交趾兵马动向的奏报愈发增多。
关于交趾犯边的情况,不但沈溪知晓,朝廷也终于得到风声。
西南急报从不同渠道传到京城,送入兵部、内阁,弘治皇帝或许也已知晓,但此时朱祐樘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之糟糕,除了无法亲自批阅奏本,甚至连之前持续一段时间的朝会也被迫中止。
朝中大小事项,恢复到内阁拟定、司礼监批阅的流程中,因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不作为,大权基本为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掌握。
谢迁虽然也是阁臣,但如今他的地位已渐渐被王华取代。对刘健和李东阳来说,王华行事更符合他们的心意。
王华懂得虚以委蛇,因他的儿子王守仁如今在朝为官,为儿子的前程着想,在很多问题上他都屈从于刘健和李东阳,如此一来内阁便形成两大派系,一个是刘健、李东阳和王华,另一派则是谢迁这个孤家寡人。
谢迁做出什么决定已无关紧要,就连他拟定的票拟也常被刘健删改,到后面,谢迁宁可多回家陪伴家人,也不愿留在内阁受气,他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踏足位于长安街的小院。
朝廷的派系斗争,把谢迁的一腔热血彻底给磨没了。
……
……
前后两份奏本送到京城。
第一份奏本,由广西地方州府呈奏,再由布政使司衙门润色加工,讲述交趾兵马侵入凭祥州、司陵州、龙州、思明府、太平府等事宜,漫不经心地表示以上州府遭受南蛮兵马劫掠,民生受到严重影响,恳请朝廷减免税负。
与此同时,沈溪上奏的奏本也抵达京城。比之地方上的奏报,沈溪在奏本中表述的事情就多多了,除了交趾犯边外,还有沈溪自己在地方上平叛的情况,将西南现如今的状况详细说明——
秋收结束,西南六省叛乱明显得到遏制,两个多月地方上未曾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叛军似乎也销声匿迹,不再出来活动。沈溪已奏请弘治皇帝,允许西南六省警戒力度降低,将士兵转移到屯田垦荒修筑水利设施上,而不是继续为防备叛乱令农桑废弛。
沈溪主动提出领兵平息交趾犯边,必要时甚至攻入交趾境内,这建议堂堂正正写入奏本,就算谢迁知道也无计可施。
谢迁看到奏本后,的确想把沈溪后面很长一部分奏请内容给删掉,因为他觉得沈溪有些“得意忘形”。
“……这小子,西南战乱刚刚平息,朝廷尚未记功,他就得意忘形,现在居然主动提出领兵跟南蛮交战!他就没想过,就算他取得再多、再大的功劳,也没法进入朝廷中枢,可一旦遭遇失败,他之前取得的所有功劳都将前功尽弃!”
谢迁气愤不已,因为他无权对沈溪上奏之事做出票拟,只能暗自为沈溪着急。
他不想沈溪领兵跟交趾犯边兵马作战,非常担心刘健和李东阳奏请皇帝,通过沈溪的提议,此时他除了请王华问询一下刘健和李东阳的意见,再就是找到马文升和刘大夏这两个政治盟友,看看他们能否帮自己,让沈溪出征交趾的计划无果而终。
谢迁先去问了王华,王华没给出具体答案,因为刘健和李东阳这会儿正在讨论沈溪的问题。
现在刘健和李东阳也倾向于不开战,也就是说,其实这件事谢迁不用太担心,就算沈溪奏请要跟交趾交战,保疆卫国,重振大明军威,但朝廷依然倾向于不出兵,等交趾劫掠累了自然会退回去。
沈溪的奏请不出意外会被驳回,谢迁不觉得沈溪有胆量在不经朝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出兵交趾。
从皇宫出来,谢迁又去了马文升府上。
与往常一样,谢迁在马文升府上等了小半个时辰,刘大夏便尘仆仆赶到,之后马文升才出面待客。
马文升故作惊讶:“时雍、于乔,你二人可真会挑时候,每次都同来同往,老朽之前正在吏部谈论事情,得知你二人到了府上,这才匆匆赶回!”
就算谢迁和刘大夏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揭破马文升,这是起码的尊重。
三人分别落座,刘大夏也不多废话,单刀直入:“于乔,你来马老尚书府上,是为西南交趾犯边之事吧?”
谢迁点头:“交趾乃南边的豺狼,犯边不稀奇,不过今年稍微动静闹得大了点儿。如今沈溪小儿奏请出兵与交趾兵马作战,老夫不能坐视不理,今日登门正是为了此事!”
马文升想了想,问道:“阁部如何决议?”
刘大夏也很好奇:“是啊,于乔,此事当由内阁票拟,交由陛下决断,几时轮到你我私下商议?就算我等商量出个结果,最后也做不得准!”
谢迁解释道:“如今奏本初到京师,票拟尚未定案,陛下染恙,已多日不问朝事,这件事难道置之不理?”
谢迁态度有些不善,几乎是用质问的语气跟马文升和刘大夏说话。三人中,谢迁岁数最小,但却总以高高在上的方式说话,显得盛气凌人,好似不是来跟马文升和刘大夏商议,单纯只是让马文升和刘大夏帮忙。
这也是事关沈溪,谢迁关心则乱,心慌意乱所致。
马文升道:“于乔切莫着急,沈溪领兵在西南平叛,若交趾犯边,他总领六省兵马,自然要请旨迎击,将犯边的蛮夷驱逐出境,完全可以理解。但若他领兵越境作战,情况又有所不同,怕是要劳民伤财!”
刘大夏颔首不已:“我也正是如此思虑。沈家郎刚解决粮草问题,调度的乃是闽粤之地的新作物粮食,虽不知他从何途径得到,但料想花销不小。以目前情况,若他出兵交趾,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多半会铩羽而归,交趾兵马没了顾忌,会进一步侵吞我大明疆土,实为不智!”
谢迁一怔,他没料到在阻止沈溪出兵这件事上,朝廷上下出奇地一致。
就连以前喜欢跟他唱反调的几位,也都不想沈溪出兵。
谢迁自己顾虑的是沈溪多年累积的战功一朝丧尽,刘大夏和马文升则担心粮草补给问题,而内阁刘健、李东阳考虑的则是不让沈溪趁机建功立业……
各方都没有沈溪出兵交趾的打算。
谢迁问道:“那以二位尚书之意,要阻止沈溪出兵交趾?以你们对沈溪的了解,认为他会遵从朝廷的旨意,完全不理会交趾犯边一事?”
马文升笑了笑,摇头道:“我可没说让沈溪不理会交趾犯边,交趾犯我大明疆土,杀我百姓,夺我州郡,自然不能轻饶,但不宜大动干戈,相信沈溪自己也如此想。我大明在经历西北战乱后,急需休养生息,此时不宜将战事规模扩大,相信朝中诸位同僚也是如此思虑!”
刘大夏道:“我看,最好还是让沈家郎从一开始就别牵扯进交趾犯边的事情!”
在朝中,刘大夏属于坚决不侵犯藩属国利益的大臣。
刘大夏最厌恶的乃是红毛、金毛洋夷,不赞同跟西方人贸易,主张闭关锁国,因而也不赞同朝廷下西洋或者是跟朝鲜、交趾等藩属国交战。
谢迁道:“既然两位尚书如此认为,那老夫放心多了,到了朝议时,希望两位能出面阻止!”
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开战
-
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开战
朱厚照身边从来不缺正直博学之士,东宫讲官、侍读,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名满大明的鸿儒。
熊孩子缺的是能陪他玩、陪他胡闹之人,之前刘瑾做得很称职,张苑掌握火候则稍显不足,至于刚来的这位司马真人,却正合心意,因为此人懂得一些简单的戏法,还有一整套修炼理论诈唬人。
最重要的是此人不学无术,且懂得钻营,清楚朱厚照需要什么。
司马真人某些方面跟沈溪很相似,懂得投其所好,主动迎合朱厚照的想法,让朱厚照痴迷进去投入巨大的精力,废寝忘食,自然也就离不开他了。
沈溪带给朱厚照的是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司马真人带给朱厚照的则是遥不可及的长生梦。
朱厚照年纪渐长,他发现长生跟领兵打仗没有冲突,而且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比起打仗更有意义,因为都能长生了,还学会那么多以一敌百甚至是以一敌万的仙术,再带兵打仗,自然没有输的道理。
沈溪之前给朱厚照打下的基础,因为司马真人的出现毁于一旦,朱厚照走入歧途跟正道偏差愈发遥远。
这会儿沈溪,没法注意京城的情况,依然专注西南战事。
在他带兵南下这半年多时间里,交趾兵马多次犯边,且深入大明境内数百里,沈溪手头上得到的关于交趾兵马动向的奏报愈发增多。
关于交趾犯边的情况,不但沈溪知晓,朝廷也终于得到风声。
西南急报从不同渠道传到京城,送入兵部、内阁,弘治皇帝或许也已知晓,但此时朱祐樘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之糟糕,除了无法亲自批阅奏本,甚至连之前持续一段时间的朝会也被迫中止。
朝中大小事项,恢复到内阁拟定、司礼监批阅的流程中,因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不作为,大权基本为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掌握。
谢迁虽然也是阁臣,但如今他的地位已渐渐被王华取代。对刘健和李东阳来说,王华行事更符合他们的心意。
王华懂得虚以委蛇,因他的儿子王守仁如今在朝为官,为儿子的前程着想,在很多问题上他都屈从于刘健和李东阳,如此一来内阁便形成两大派系,一个是刘健、李东阳和王华,另一派则是谢迁这个孤家寡人。
谢迁做出什么决定已无关紧要,就连他拟定的票拟也常被刘健删改,到后面,谢迁宁可多回家陪伴家人,也不愿留在内阁受气,他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踏足位于长安街的小院。
朝廷的派系斗争,把谢迁的一腔热血彻底给磨没了。
……
……
前后两份奏本送到京城。
第一份奏本,由广西地方州府呈奏,再由布政使司衙门润色加工,讲述交趾兵马侵入凭祥州、司陵州、龙州、思明府、太平府等事宜,漫不经心地表示以上州府遭受南蛮兵马劫掠,民生受到严重影响,恳请朝廷减免税负。
与此同时,沈溪上奏的奏本也抵达京城。比之地方上的奏报,沈溪在奏本中表述的事情就多多了,除了交趾犯边外,还有沈溪自己在地方上平叛的情况,将西南现如今的状况详细说明——
秋收结束,西南六省叛乱明显得到遏制,两个多月地方上未曾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叛军似乎也销声匿迹,不再出来活动。沈溪已奏请弘治皇帝,允许西南六省警戒力度降低,将士兵转移到屯田垦荒修筑水利设施上,而不是继续为防备叛乱令农桑废弛。
沈溪主动提出领兵平息交趾犯边,必要时甚至攻入交趾境内,这建议堂堂正正写入奏本,就算谢迁知道也无计可施。
谢迁看到奏本后,的确想把沈溪后面很长一部分奏请内容给删掉,因为他觉得沈溪有些“得意忘形”。
“……这小子,西南战乱刚刚平息,朝廷尚未记功,他就得意忘形,现在居然主动提出领兵跟南蛮交战!他就没想过,就算他取得再多、再大的功劳,也没法进入朝廷中枢,可一旦遭遇失败,他之前取得的所有功劳都将前功尽弃!”
谢迁气愤不已,因为他无权对沈溪上奏之事做出票拟,只能暗自为沈溪着急。
他不想沈溪领兵跟交趾犯边兵马作战,非常担心刘健和李东阳奏请皇帝,通过沈溪的提议,此时他除了请王华问询一下刘健和李东阳的意见,再就是找到马文升和刘大夏这两个政治盟友,看看他们能否帮自己,让沈溪出征交趾的计划无果而终。
谢迁先去问了王华,王华没给出具体答案,因为刘健和李东阳这会儿正在讨论沈溪的问题。
现在刘健和李东阳也倾向于不开战,也就是说,其实这件事谢迁不用太担心,就算沈溪奏请要跟交趾交战,保疆卫国,重振大明军威,但朝廷依然倾向于不出兵,等交趾劫掠累了自然会退回去。
沈溪的奏请不出意外会被驳回,谢迁不觉得沈溪有胆量在不经朝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出兵交趾。
从皇宫出来,谢迁又去了马文升府上。
与往常一样,谢迁在马文升府上等了小半个时辰,刘大夏便尘仆仆赶到,之后马文升才出面待客。
马文升故作惊讶:“时雍、于乔,你二人可真会挑时候,每次都同来同往,老朽之前正在吏部谈论事情,得知你二人到了府上,这才匆匆赶回!”
就算谢迁和刘大夏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揭破马文升,这是起码的尊重。
三人分别落座,刘大夏也不多废话,单刀直入:“于乔,你来马老尚书府上,是为西南交趾犯边之事吧?”
谢迁点头:“交趾乃南边的豺狼,犯边不稀奇,不过今年稍微动静闹得大了点儿。如今沈溪小儿奏请出兵与交趾兵马作战,老夫不能坐视不理,今日登门正是为了此事!”
马文升想了想,问道:“阁部如何决议?”
刘大夏也很好奇:“是啊,于乔,此事当由内阁票拟,交由陛下决断,几时轮到你我私下商议?就算我等商量出个结果,最后也做不得准!”
谢迁解释道:“如今奏本初到京师,票拟尚未定案,陛下染恙,已多日不问朝事,这件事难道置之不理?”
谢迁态度有些不善,几乎是用质问的语气跟马文升和刘大夏说话。三人中,谢迁岁数最小,但却总以高高在上的方式说话,显得盛气凌人,好似不是来跟马文升和刘大夏商议,单纯只是让马文升和刘大夏帮忙。
这也是事关沈溪,谢迁关心则乱,心慌意乱所致。
马文升道:“于乔切莫着急,沈溪领兵在西南平叛,若交趾犯边,他总领六省兵马,自然要请旨迎击,将犯边的蛮夷驱逐出境,完全可以理解。但若他领兵越境作战,情况又有所不同,怕是要劳民伤财!”
刘大夏颔首不已:“我也正是如此思虑。沈家郎刚解决粮草问题,调度的乃是闽粤之地的新作物粮食,虽不知他从何途径得到,但料想花销不小。以目前情况,若他出兵交趾,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多半会铩羽而归,交趾兵马没了顾忌,会进一步侵吞我大明疆土,实为不智!”
谢迁一怔,他没料到在阻止沈溪出兵这件事上,朝廷上下出奇地一致。
就连以前喜欢跟他唱反调的几位,也都不想沈溪出兵。
谢迁自己顾虑的是沈溪多年累积的战功一朝丧尽,刘大夏和马文升则担心粮草补给问题,而内阁刘健、李东阳考虑的则是不让沈溪趁机建功立业……
各方都没有沈溪出兵交趾的打算。
谢迁问道:“那以二位尚书之意,要阻止沈溪出兵交趾?以你们对沈溪的了解,认为他会遵从朝廷的旨意,完全不理会交趾犯边一事?”
马文升笑了笑,摇头道:“我可没说让沈溪不理会交趾犯边,交趾犯我大明疆土,杀我百姓,夺我州郡,自然不能轻饶,但不宜大动干戈,相信沈溪自己也如此想。我大明在经历西北战乱后,急需休养生息,此时不宜将战事规模扩大,相信朝中诸位同僚也是如此思虑!”
刘大夏道:“我看,最好还是让沈家郎从一开始就别牵扯进交趾犯边的事情!”
在朝中,刘大夏属于坚决不侵犯藩属国利益的大臣。
刘大夏最厌恶的乃是红毛、金毛洋夷,不赞同跟西方人贸易,主张闭关锁国,因而也不赞同朝廷下西洋或者是跟朝鲜、交趾等藩属国交战。
谢迁道:“既然两位尚书如此认为,那老夫放心多了,到了朝议时,希望两位能出面阻止!”
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