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作者:雅玩居士
第32章 顿悟
深吸口气,调整好状态,开始拼瓷。
想起王家先祖曾经挑战过缝合三十九片碎瓷,达到天衣无缝,触之无痕境界,已经算是锔瓷巅峰之作。
鲁善工扪心自问,现在他的手艺还达不到那种水平,如果用金丝缝瓷技巧,估计自己的极限差不多二十片,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四片。
差距在于两点,一是拉丝手艺,毕竟不如对方几十年精深,金丝粗细决定缝瓷的最终成功率,还是有所欠缺。
二是选择锔孔的经验不足,平心而论现在自己打孔水平已经跟前辈相差无几,毕竟从小练习,基础牢固。加上吸收爷爷的毕生经验,已经达到极高水平。
可眼光和经验还是略差一筹,如果是几片碎片,那这种问题基本无伤大雅。可是三十九片?那每一个孔都至关重要,可谓生死攸关。
位置不对,角度差别,都能导致最后缝合失败。就好像用针线缝补衣服,想要把三十多片碎布缝起来,还要求美观大方,这不是一般裁缝能做到的水平。
更何况布是软的,瓷是硬的,两者难度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王家三代被尊称为锔瓷第一把交椅的底蕴。
原本鲁善工也是把王家先祖当成两年之内超越的目标,不是妄自菲薄,最多两年,必然能超越前人,把锔瓷水平推向更高峰。
可现在居然得到一项金缮秘方?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缝瓷不行?那漆缮会不会……”
鲁善工飞快的开始找茬对缝,先把四十九片碎瓷全部拼起来,做到心理有数。然后拿出细砂纸,开始打磨毛边,清理碎渣。
“最大难度应该在最后几片,成败在此一举!”
鲁善工冷静评估着,之所以要打磨毛边,一是为粘合更牢固,更重要是为漆缮留下一线生机!
和缝瓷不同,前者有锔孔,所以毛边反而不用打磨,越完整越好,才能达到触之无痕的效果。
可漆缮不同,如果不打磨干净,不但粘合力不强,而且最后几片肯定会因为空间不足,导致无法镶嵌归位,必然失败。
别小看薄薄一层的漆,几片不明显,十几片?二十几片?三十几片?
这可是四十九片!
每个误差0.1毫米,最后一片就是5毫米,足以导致失败。
鲁善工全神贯注打磨毛边,先清理碎渣,再估算漆的厚度。也就是他,换成其他人,别说修复,能把四十几片捧起来都是个难题。
锔瓷号称无所不修,那也是有个极限,给你五十片碎瓷,比绿豆还小,换成王家先祖也抓瞎!
所以指甲盖已经是极限挑战,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四十片,王家镇宅之宝已经算是巅峰之作。
现在鲁善工其实想另辟蹊径,既然水平暂时达不到缝合三十九片,那换一种手艺尝试,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当然成功与否,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还要考虑漆面团的粘合力能否承担如此多的压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整整三个多小时用来打磨毛边,通过手感体会漆的预留厚度,太厚会失败,太薄不牢固,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找到合适厚度。
“开始!”
鲁善工细心调和漆面团,几百次揉压让其没有一丝颗粒,深吸口气,开始挑战极限。
拿起最大一片,用木刀涂抹均匀,这点很关键,必须达到统一厚度,才能让所有碎片最终全部复原。
“两片”
“六片”
“十二片”
“十八片”
“二十二片”
越往后,越如履薄冰,成败只在毫厘之间。
鲁善工脑海一片空白,眼中全是香炉,精神力高度集中,手指仿佛能感觉到漆和瓷的每次接触,滑动之间,犹如神助,仿佛清风拂面,蜻蜓点水,精准之极。
“顿悟!”
如果身边有其他手艺人,肯定会羡慕不已,这种状态千载难逢,只有手艺和机缘达到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出现。
匠人如同修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三天不练,一年白费。
三月不动,终生残废。
特别是黄金时期,也就是童子功,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不是小时候背的课文,印象最深刻?
严格说起来鲁善工天资平庸,虽然出身世家,可没有用心练习,早就错过学习最佳时段,这也是为什么三年苦练进步很慢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得到金手指,估计这辈子就算天天练习,最多也就是达到爷爷的八成水平。已经算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偷着乐喽!
不过好处就是让鲁善工时时刻刻有种急迫感,感受过无助和悲痛,才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
要抓紧每时每刻,把偶然得到的技能尽快转化成自己的手艺,艺不压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才是最安心的做法。
没想到这次挑战居然能让自己进入顿悟之境,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双手被隐藏在身体里,尚未消化的记忆控制,逐渐吸收几位前辈遗留下来的最后宝藏,让水平再次提升。
“最后三片!”
鲁善工拿起第四十七片,刮刀如羚羊挂角,浑然天成。漆薄如蝉翼,肉眼基本已经无法看见,最后三片准备用挤压力代替粘合力,成败在此一举。
“四十八!”
倒数第二片,手指如闪电般一伸,一缩,好像有种引力般,把碎片自行吸入位置,妙不可言。
“四十九!”
第32章 顿悟
-
第32章 顿悟
深吸口气,调整好状态,开始拼瓷。
想起王家先祖曾经挑战过缝合三十九片碎瓷,达到天衣无缝,触之无痕境界,已经算是锔瓷巅峰之作。
鲁善工扪心自问,现在他的手艺还达不到那种水平,如果用金丝缝瓷技巧,估计自己的极限差不多二十片,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四片。
差距在于两点,一是拉丝手艺,毕竟不如对方几十年精深,金丝粗细决定缝瓷的最终成功率,还是有所欠缺。
二是选择锔孔的经验不足,平心而论现在自己打孔水平已经跟前辈相差无几,毕竟从小练习,基础牢固。加上吸收爷爷的毕生经验,已经达到极高水平。
可眼光和经验还是略差一筹,如果是几片碎片,那这种问题基本无伤大雅。可是三十九片?那每一个孔都至关重要,可谓生死攸关。
位置不对,角度差别,都能导致最后缝合失败。就好像用针线缝补衣服,想要把三十多片碎布缝起来,还要求美观大方,这不是一般裁缝能做到的水平。
更何况布是软的,瓷是硬的,两者难度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王家三代被尊称为锔瓷第一把交椅的底蕴。
原本鲁善工也是把王家先祖当成两年之内超越的目标,不是妄自菲薄,最多两年,必然能超越前人,把锔瓷水平推向更高峰。
可现在居然得到一项金缮秘方?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缝瓷不行?那漆缮会不会……”
鲁善工飞快的开始找茬对缝,先把四十九片碎瓷全部拼起来,做到心理有数。然后拿出细砂纸,开始打磨毛边,清理碎渣。
“最大难度应该在最后几片,成败在此一举!”
鲁善工冷静评估着,之所以要打磨毛边,一是为粘合更牢固,更重要是为漆缮留下一线生机!
和缝瓷不同,前者有锔孔,所以毛边反而不用打磨,越完整越好,才能达到触之无痕的效果。
可漆缮不同,如果不打磨干净,不但粘合力不强,而且最后几片肯定会因为空间不足,导致无法镶嵌归位,必然失败。
别小看薄薄一层的漆,几片不明显,十几片?二十几片?三十几片?
这可是四十九片!
每个误差0.1毫米,最后一片就是5毫米,足以导致失败。
鲁善工全神贯注打磨毛边,先清理碎渣,再估算漆的厚度。也就是他,换成其他人,别说修复,能把四十几片捧起来都是个难题。
锔瓷号称无所不修,那也是有个极限,给你五十片碎瓷,比绿豆还小,换成王家先祖也抓瞎!
所以指甲盖已经是极限挑战,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四十片,王家镇宅之宝已经算是巅峰之作。
现在鲁善工其实想另辟蹊径,既然水平暂时达不到缝合三十九片,那换一种手艺尝试,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当然成功与否,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还要考虑漆面团的粘合力能否承担如此多的压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整整三个多小时用来打磨毛边,通过手感体会漆的预留厚度,太厚会失败,太薄不牢固,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找到合适厚度。
“开始!”
鲁善工细心调和漆面团,几百次揉压让其没有一丝颗粒,深吸口气,开始挑战极限。
拿起最大一片,用木刀涂抹均匀,这点很关键,必须达到统一厚度,才能让所有碎片最终全部复原。
“两片”
“六片”
“十二片”
“十八片”
“二十二片”
越往后,越如履薄冰,成败只在毫厘之间。
鲁善工脑海一片空白,眼中全是香炉,精神力高度集中,手指仿佛能感觉到漆和瓷的每次接触,滑动之间,犹如神助,仿佛清风拂面,蜻蜓点水,精准之极。
“顿悟!”
如果身边有其他手艺人,肯定会羡慕不已,这种状态千载难逢,只有手艺和机缘达到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出现。
匠人如同修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三天不练,一年白费。
三月不动,终生残废。
特别是黄金时期,也就是童子功,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不是小时候背的课文,印象最深刻?
严格说起来鲁善工天资平庸,虽然出身世家,可没有用心练习,早就错过学习最佳时段,这也是为什么三年苦练进步很慢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得到金手指,估计这辈子就算天天练习,最多也就是达到爷爷的八成水平。已经算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偷着乐喽!
不过好处就是让鲁善工时时刻刻有种急迫感,感受过无助和悲痛,才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
要抓紧每时每刻,把偶然得到的技能尽快转化成自己的手艺,艺不压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才是最安心的做法。
没想到这次挑战居然能让自己进入顿悟之境,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双手被隐藏在身体里,尚未消化的记忆控制,逐渐吸收几位前辈遗留下来的最后宝藏,让水平再次提升。
“最后三片!”
鲁善工拿起第四十七片,刮刀如羚羊挂角,浑然天成。漆薄如蝉翼,肉眼基本已经无法看见,最后三片准备用挤压力代替粘合力,成败在此一举。
“四十八!”
倒数第二片,手指如闪电般一伸,一缩,好像有种引力般,把碎片自行吸入位置,妙不可言。
“四十九!”
第32章 顿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