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肾,先照顾哪一个?
不存在先照顾哪一个。
在脾这里,它们都是子女,都得到了平等的照顾。
世间或有偏心之父母,但于造化而言,没有什么偏心不偏心。
如果硬要说偏心,那造化也确实偏心,偏心于造化之下的一切造物!
五藏窍中,叶小叶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原因是肺部直接和外界作能量交换,而从绝灵仙海中走出来的这个身体,又在日夜不停地自主汲取着微量灵气。
从哪里汲取?
就是通过呼吸,从肺部汲取。
或者整个身体都有汲取,但肺部无疑是最主要的通道。
也因此,在五藏窍的修炼中,叶小叶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
非由自主,造化使然。
如果他不是出身绝灵仙海,那最先打开的也可能是其它的窍,心肝肾都有可能。
唯一不太可能的是脾。
造化确实不偏心,但是脾自己偏心。
作为父母,它偏心于它的四个子女,真要完全按它的意思来,估计只有等四个子女全部都照顾到了,才轮得到照顾它自己。
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许广陵也偏心了。
偏心于先照顾它。
这个更高的高度,其实也并不太高,至少,没有越过造化,而依然是秉持造化之意。
这也就是修炼里的复杂。
有的时候,需要“顺其自然”。
这就是五藏窍里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
那个时候,最先打开的是哪一窍都有可能,当然最大可能的确是肺心窍,不过许广陵并不能100%地确定。
有的时候,需要“顺由造化”。
这个时候就不能继续顺其自然了,如果还是顺其自然,那第二个窍应该打开的,很可能是心、肾两者里面的一个。
但许广陵的旨意越过了它们,而把目标锁定在脾心窍。
生灵,由生开始,一步一步地衰朽,然后走向死亡。
这叫“顺其自然”。
生灵,秉承着造化赋予的意识和能力,在生长的过程中,在本应衰朽的过程中,升华着自己的意识,增长着自己的能力,然后利用种种方法,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延缓甚至倒转衰朽的过程。
这叫“顺由造化”。
顺其自然也好,顺由造化也好,都是大道之下的正常演绎。
而站在这个高度来看,所谓的人类文明,所谓的人类文明史,就是某些时候“顺其自然”、某些时候又“顺由造化”的历史。
如果始终“顺其自然”,那就是最初什么样,最终仍旧什么样。
整个的人类是这样。
单个的人,也是这样。
而身为生灵,人或人类的目标,最终,也就是由“造化”来代替或者说支配“自然”。
这个道理,哪怕辗转三世,之前,许广陵也没有彻底厘得明白。
这般的概念,他是早就有了,但也仅仅只是大体的概念而已,其中的核心以及种种细节,都很不完善,整体而言如同雾里看花。
但这一年多的时间,在五藏窍的修炼过程中,这个道理,他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一下子,从里到外,完完全全的豁然开朗。
这也是修行的奥妙或者说乐趣之一,很多时候,你修的明明是“身”,但得到更大益处的,却是“识”。
种种之识,经常无中生有,又或破空而至,呈现在你的面前。
当然究其根本,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造化通过“身”,经由身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凝聚成识。
所以自第一世开始,许广陵所建立的修行体系中,便确定了“身心”这个基本概念。
身不离心,心不离身。
身可转心,心可转身。
二者相互缠绕,相互旋转,相互依循,相互化生。
离开了心,身不成为身,只是一段和泥土石块一般无二的死物。
离开了身,心也不成为心,同样只是一份承载着某些固定信息的死物。
一旦分离,两者都死了。
而所谓生,所谓生灵,就是身与心两者的聚合。
这也是一对阴阳。
身是阴,是起始,也是承载。
心是阳,是发展,也是推动。
草木同为生灵,其逊于人的地方,就是身心两方面都有差距。
其身的复杂度或者说高度不如人,所以其能够承载的“心”的层次,也就比不上人。
但如果以其灵识为推动,是可以一步一步地发展其身的,然后其身也反过来一步一步地蕴养其识,如此双向地循环发展……
最终,华夏古代传说中的草木成精,并非神话。
“花仙子”、“花妖”什么的,也并不仅仅只是幻想。
只是,那个演化过程想必很漫长。
就算是在此世的这样一个灵气相当丰富的世界,而且也是修行文明相当盛行的世界,许广陵目前为止,也没有听到这般类似的说法。
又或者,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绝灵仙海中的那个存在……
只是,如果那个存在真是草木成精的话,那也和他印象中的“花仙子”、“花妖”的形象,差距太大了。
大到通过本能,根本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华夏古代传说中那般的花仙子花妖,以许广陵目前的认知,倾向于,是有的。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在漫漫宇宙又或者说无垠时空之中,许广陵倾向于相信,有那么一个世界,在那里。
花仙子翩翩起舞。
花妖则如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餐清露,啜流霞,行居于山间。
而如果那个世界也存在修行文明,不必是人类。
其中很多的生灵,想必刚一出生,就是“凝元境”、“真一境”,甚至直接就是地仙天仙什么的了。
可惜小天现在不在身边。
不然真想问问它,是不是确有那么一个世界。
如果它不知道,那就到了他可以大肆嘲笑的时间了。
往事忆来唯唏嘘。
这一年多静修的日子,大量空余的时间。
叶小叶一天一次的修炼,一天一次的泡澡,一天三次的吃饭,一天两次或三次的院中漫步,一天大概一次的清净经诵读,以及,一天一次的下午长睡。
而除此之外,就是许广陵的时间了。
推演修行。
感受造化。
然后,思念,也像种子,在心间慢慢地发芽。
都说太上忘情,许广陵目前只是大宗师,可能还不是“太上”,也可能就算真的到太上了,也还是忘不了情。
忘不了生命自出生开始,辗转至今,这一路上的那些亲,那些友,那些故人。
在第一世的时候,许广陵还会谱谱曲。
而到了这一世,则只是思念。
那思念既不成歌,也不成调,只是如院里的那些小草一般,在青石缝间,默默地萌生着。
有些太闲的日子,比如又巧好下起了雨。
许广陵有时就会纵容它们一下。
让它们像院内的那些小草一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既不拔除之,也不培育之。
只是闲闲淡淡地看着。
也不失为听风听雨观云观月的过程,一种不错的调济。
不过那样的时候终究不多。
总体而言,只能称得上“偶尔”。
最多的时候,许广陵还是推演修行。
才一个破大宗师,连“神”都不是,有什么资格沉湎旧事不思前行。
对吧?
就像美食。
种种“美食”,都是好的。
但是日常生活,最好还是豆浆包子,豆花泡馍,小米粥咸菜,银耳莲子羹,小锅米线,豌杂小面,疙瘩汤胡辣汤……
到了中午晚上,再来些其它的正餐。
一日三餐,不必有多“美”。
只要适合,就是美了。
比西施都美。
不存在先照顾哪一个。
在脾这里,它们都是子女,都得到了平等的照顾。
世间或有偏心之父母,但于造化而言,没有什么偏心不偏心。
如果硬要说偏心,那造化也确实偏心,偏心于造化之下的一切造物!
五藏窍中,叶小叶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原因是肺部直接和外界作能量交换,而从绝灵仙海中走出来的这个身体,又在日夜不停地自主汲取着微量灵气。
从哪里汲取?
就是通过呼吸,从肺部汲取。
或者整个身体都有汲取,但肺部无疑是最主要的通道。
也因此,在五藏窍的修炼中,叶小叶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
非由自主,造化使然。
如果他不是出身绝灵仙海,那最先打开的也可能是其它的窍,心肝肾都有可能。
唯一不太可能的是脾。
造化确实不偏心,但是脾自己偏心。
作为父母,它偏心于它的四个子女,真要完全按它的意思来,估计只有等四个子女全部都照顾到了,才轮得到照顾它自己。
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许广陵也偏心了。
偏心于先照顾它。
这个更高的高度,其实也并不太高,至少,没有越过造化,而依然是秉持造化之意。
这也就是修炼里的复杂。
有的时候,需要“顺其自然”。
这就是五藏窍里最先打开的是肺心窍。
那个时候,最先打开的是哪一窍都有可能,当然最大可能的确是肺心窍,不过许广陵并不能100%地确定。
有的时候,需要“顺由造化”。
这个时候就不能继续顺其自然了,如果还是顺其自然,那第二个窍应该打开的,很可能是心、肾两者里面的一个。
但许广陵的旨意越过了它们,而把目标锁定在脾心窍。
生灵,由生开始,一步一步地衰朽,然后走向死亡。
这叫“顺其自然”。
生灵,秉承着造化赋予的意识和能力,在生长的过程中,在本应衰朽的过程中,升华着自己的意识,增长着自己的能力,然后利用种种方法,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延缓甚至倒转衰朽的过程。
这叫“顺由造化”。
顺其自然也好,顺由造化也好,都是大道之下的正常演绎。
而站在这个高度来看,所谓的人类文明,所谓的人类文明史,就是某些时候“顺其自然”、某些时候又“顺由造化”的历史。
如果始终“顺其自然”,那就是最初什么样,最终仍旧什么样。
整个的人类是这样。
单个的人,也是这样。
而身为生灵,人或人类的目标,最终,也就是由“造化”来代替或者说支配“自然”。
这个道理,哪怕辗转三世,之前,许广陵也没有彻底厘得明白。
这般的概念,他是早就有了,但也仅仅只是大体的概念而已,其中的核心以及种种细节,都很不完善,整体而言如同雾里看花。
但这一年多的时间,在五藏窍的修炼过程中,这个道理,他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一下子,从里到外,完完全全的豁然开朗。
这也是修行的奥妙或者说乐趣之一,很多时候,你修的明明是“身”,但得到更大益处的,却是“识”。
种种之识,经常无中生有,又或破空而至,呈现在你的面前。
当然究其根本,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造化通过“身”,经由身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凝聚成识。
所以自第一世开始,许广陵所建立的修行体系中,便确定了“身心”这个基本概念。
身不离心,心不离身。
身可转心,心可转身。
二者相互缠绕,相互旋转,相互依循,相互化生。
离开了心,身不成为身,只是一段和泥土石块一般无二的死物。
离开了身,心也不成为心,同样只是一份承载着某些固定信息的死物。
一旦分离,两者都死了。
而所谓生,所谓生灵,就是身与心两者的聚合。
这也是一对阴阳。
身是阴,是起始,也是承载。
心是阳,是发展,也是推动。
草木同为生灵,其逊于人的地方,就是身心两方面都有差距。
其身的复杂度或者说高度不如人,所以其能够承载的“心”的层次,也就比不上人。
但如果以其灵识为推动,是可以一步一步地发展其身的,然后其身也反过来一步一步地蕴养其识,如此双向地循环发展……
最终,华夏古代传说中的草木成精,并非神话。
“花仙子”、“花妖”什么的,也并不仅仅只是幻想。
只是,那个演化过程想必很漫长。
就算是在此世的这样一个灵气相当丰富的世界,而且也是修行文明相当盛行的世界,许广陵目前为止,也没有听到这般类似的说法。
又或者,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绝灵仙海中的那个存在……
只是,如果那个存在真是草木成精的话,那也和他印象中的“花仙子”、“花妖”的形象,差距太大了。
大到通过本能,根本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华夏古代传说中那般的花仙子花妖,以许广陵目前的认知,倾向于,是有的。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在漫漫宇宙又或者说无垠时空之中,许广陵倾向于相信,有那么一个世界,在那里。
花仙子翩翩起舞。
花妖则如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餐清露,啜流霞,行居于山间。
而如果那个世界也存在修行文明,不必是人类。
其中很多的生灵,想必刚一出生,就是“凝元境”、“真一境”,甚至直接就是地仙天仙什么的了。
可惜小天现在不在身边。
不然真想问问它,是不是确有那么一个世界。
如果它不知道,那就到了他可以大肆嘲笑的时间了。
往事忆来唯唏嘘。
这一年多静修的日子,大量空余的时间。
叶小叶一天一次的修炼,一天一次的泡澡,一天三次的吃饭,一天两次或三次的院中漫步,一天大概一次的清净经诵读,以及,一天一次的下午长睡。
而除此之外,就是许广陵的时间了。
推演修行。
感受造化。
然后,思念,也像种子,在心间慢慢地发芽。
都说太上忘情,许广陵目前只是大宗师,可能还不是“太上”,也可能就算真的到太上了,也还是忘不了情。
忘不了生命自出生开始,辗转至今,这一路上的那些亲,那些友,那些故人。
在第一世的时候,许广陵还会谱谱曲。
而到了这一世,则只是思念。
那思念既不成歌,也不成调,只是如院里的那些小草一般,在青石缝间,默默地萌生着。
有些太闲的日子,比如又巧好下起了雨。
许广陵有时就会纵容它们一下。
让它们像院内的那些小草一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既不拔除之,也不培育之。
只是闲闲淡淡地看着。
也不失为听风听雨观云观月的过程,一种不错的调济。
不过那样的时候终究不多。
总体而言,只能称得上“偶尔”。
最多的时候,许广陵还是推演修行。
才一个破大宗师,连“神”都不是,有什么资格沉湎旧事不思前行。
对吧?
就像美食。
种种“美食”,都是好的。
但是日常生活,最好还是豆浆包子,豆花泡馍,小米粥咸菜,银耳莲子羹,小锅米线,豌杂小面,疙瘩汤胡辣汤……
到了中午晚上,再来些其它的正餐。
一日三餐,不必有多“美”。
只要适合,就是美了。
比西施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