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月票。)
    汝南城不大不小,依河而建,自从乱兵四起,立刻闭城自守,派人向朝廷求救,等候上头的命令。
    命令来过不少,全是要兵要粮,对于汝南城只以空言相慰,声称援兵很快会到,可这些天里,城中官民看到的全是叛军来来去去的身影,靠着城墙坚厚以及上下一心,才保住城池不失。
    这天上午,天亮没有多久,一小队人马踩着路上的薄雪疾驰而至,城楼上的官兵立刻发出警报,待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人群,发出第二次警报。
    前面的一小队人先到,一辆马车,十五六名骑士,节杖、旗帜俱全,身上穿的也都是官服,当先一人向城头大声道:“开门迎接钦差!快些,叛军就要追来了!”
    追兵不远,守门的军官稍一犹豫,自做决定,下令打开城门,放进钦差。
    就这样,徐础带人进入汝南城,喊话者是江东的宋星裁,其他随从全是徐础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壮兵卒,至于节杖、旗帜、官服全是现成之物。
    军官从城楼上跑下来,拦住“钦差”,“请上差稍待,我去请鲍三爷过来,马上就到。”
    守城之人不是郡守、县令,就该是总管、县尉,何以被称为“三爷”,而不是“大人”?徐础心中疑惑,脸上却不显露,冷淡地说:“快去快回,城门关好了?”
    “关好了,上差放心,叛军攻不进来。”军官匆匆跑去。
    徐础乘坐的是一辆华盖车,前方没有遮挡,可以左右观望。
    街上空空荡荡,只在城门附近排列着近百名士兵,严陈以待,戒备的目标不是钦差,而是城外的叛军。
    城楼上时不时传来锣鼓的响声,地面上的兵卒明白其中含义,立刻向远处喊出叛军的位置与人数,不知何处有人将信息传递下去,很快整座城都能了解情况。
    徐础与宋星裁互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取消第一个计划。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原准备进城之后立即抢夺城门,放入外面的吴军,现在看来,夺门很难,守门更难,吴军尚在数里之外,凭他们这十几人,绝非官兵的对手。
    徐础看惯了散乱的官兵,对汝南城的严谨感到意外。
    好在他们还有第二个计划,可以择机挟持城中守将,甚至劝说守将加入吴军。
    汝南守将就是军官口中的“鲍三爷”了。
    鲍三爷已经接到消息,没过多久骑马跑来,向钦差点下头,迈步登上城楼,观察形势,备战守城。
    徐础又是一愣,这位鲍三爷身形微胖,须发茂盛,穿着一身锦袍,没有盔甲,没有官帽,完全是副财主的模样,更怪的是面对朝廷钦差居然毫无敬意,点下头而已,好像他们是互相厌恶的亲戚,不得不见面时随便应付一下。
    城上城下的锣鼓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两刻钟之后才渐渐弱下来。
    城外的吴军见城门未开,没有发起进攻。
    鲍三爷下楼,来至车前,拱手笑道:“不知上差到来,草民有失远迎,万望海涵。”
    徐础不能再装糊涂了,故意摆出倨傲的神态,“城里的官儿呢?”
    “跑了,上差没看到我们送到东都的信吗?”
    “我奉命巡游洛州诸城,出来的早。”徐础含糊过去。
    鲍三爷相信了,笑道:“原来如此,请上差先去府中休息,待我将守城之事安排妥当之后,再去拜见。”
    鲍三爷说罢,也不等钦差允许,又迈步登上城楼。
    守城军官带钦差前往郡守府。
    街上空空荡荡,郡守府里人却不少,全是拖家带口的百姓,占据了几乎所有房间,只有一间公堂没人居住。
    听说朝廷派来钦差,百姓呼拉围上来,全是说鲍三爷的好话。
    “没有鲍三爷,我们不知要死几回……”
    “朝廷要封鲍三爷多大的官啊?”
    徐础停在院中,安抚百姓,然后挤过人群,进入公堂。
    军官忙前忙后,有问必答,介绍城中的情况。
    原来城中有文臣郡守和武将总管,官兵在孟津大败的消息传来,两人连夜逃亡,带走了上千兵卒,声称是去援护东都,其实是逃往冀州。
    城中官吏能跑的都跟着跑了,留下一座无兵守卫的城池,以及从附近跑来避难的成千上万百姓。
    危急时刻,一个叫鲍敦的人站出来,说起此人,在汝南颇有些名望,祖上几辈经商,他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赚来的钱都用来买田置地,三十岁起再不外出,一心务农,聘请武师与教书先生,带领族中子弟学武习文。
    鲍敦在城外有庄园,城内也有住宅,乱兵一起,他带领族人进城,地方官吏看重他的名望,对他颇为礼敬,逃亡时也曾邀他一同离去,鲍敦断然拒绝,以为故地难离,百姓无辜,更不可轻易放弃。
    郡守大人赞赏他的勇气,留下一些兵甲器杖以及无法随军带走的粮草,鲍敦先从族人当中选出数十健卒,登上城楼,召集全城百姓,分析利弊,号召大家自保。
    “有城、有人、有粮,凭此三样,汝南城十年不破!城外千军万马随他来去!”鲍敦激起了众人的热情,当场就有上千人从军。
    鲍敦先给所有避难百姓安排住处,城中空屋一律征用,以免除将士的后顾之忧,然后订籍造册,方便分配粮食与衣物。
    临时拼凑的军队不堪大用,鲍敦于是定下死守城池的策略,将兵卒分为若干队,每两队专守一段,轮番值卫,他自己则率领几队人四处协防。
    在吴军到来之前,汝南城就已遭守过几次乱兵的进攻,规模有大有小,全被击退,兵民士气因此大盛,配合得也越来越熟练,许多号令都是鲍敦临时创制,颇为好用。
    军官是极少数留下来的官兵之一,对鲍敦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郡守大人临走时曾任命鲍三爷为团练使,但是鲍三爷说未得朝廷任命,不敢私接官职,只允许我们称他为‘三爷’。上差一来,鲍三爷就能名正言顺地当官,守城更加便利。”
    外面的锣鼓声又变得急切,军官告辞,“我得去守城,请上差喝茶稍待。”
    不少百姓在门口探头探脑,军官驱人,将大门关上。
    城中情景与徐础预料得没有半点相似,向宋星裁道:“你们不知道守城的是一群百姓?”
    宋星裁脸红,“不知道啊,看他们守城的架势,与官兵无异……”
    “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城中没有官吏,看不出咱们的破绽,全城皆奉一人为首,只要挟持住鲍敦,汝南立时可下。”徐础笑道,不愿令宋星裁难堪。
    唐为天开口道:“听上去这位鲍三爷是个大大的好人,咱们真要杀他啊?”
    徐础摇头道:“杀之无益,反而激起民愤,待会我还是以劝说为主,劝说不成,你们听我命令,活捉鲍敦,万不可伤他分毫。”
    众人称是,站到两边,等候城主鲍敦。
    “险些坏事!”徐础突然察觉到自己的失误,向宋星裁道:“你去请鲍敦来,言辞要严厉些,记住你的身份是朝廷派来的公差,鲍敦只是一介平民。”
    宋星裁立时明白,匆匆跑去找鲍敦。
    唐为天想了一会才醒悟,笑道:“可不,老老实实等在这里,哪像是当官的派头?我也出去吆喝吆喝。”
    “你会摆官架子?”徐础问道。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装大人我是装不来,装欺压百姓的公差,我会,还有谁愿意陪我一块去?”
    立刻有三人应声,他们身材比较高大,更有官差的威风。
    四人出堂,外面很快传来斥责叫骂声,徐础担心他们做得过头,结果唐为天等人很快回来,端来酒、果、肉脯。
    “原来好东西不少,都被藏起来,让咱们喝淡茶。”唐为天一见到食物就一切不管不顾。
    宋星裁带着鲍敦回来,唐为天等人急忙收起酒肉,走到门口拦住其他人,只准鲍敦一人入堂。
    “叛军临城,本城对上差招待不周……”鲍敦前趋,待要跪拜,徐础急忙起身,上前扶起,笑道:“鲍公客气,我知道守城事大,但是急务在身,不得不请鲍公过来一趟。”
    “叛军暂时倒是没有攻城之意。”鲍敦对钦差的客气有些意外。
    徐础向堂外望了一眼,看到二三十名健卒站在庭院里,他向宋星裁点下头,示意关门,然后转身向鲍敦拱手行礼。
    鲍敦急忙还礼,“上差这是为何?”
    “东都即将失守,天下纷纷,不知所从,鲍公有何见解。”
    “啊?”鲍敦一脸困惑,“这个……草民哪懂这些事情,唯上差之命是从。”
    徐础从怀中取出一枚印,双手奉上,“既然如此,请鲍公接下此印,从此做一名郡守。”
    鲍敦心中对官职颇有期望,原先嫌团练使太小,因此婉拒,指望朝廷能封更大一些的官职,可一郡之守却在期望以外,实在太大了些。
    “是朝廷……”鲍敦接过宝印,愣住了,那分明是一块空印,上面没有任何字样。
    徐础道:“朝廷无力自保,早将外面的郡县弃之不顾,如何肯封官职?鲍公一呼百应,当为一方枭雄,何必专心念念于天成朝的官职?若能振臂再呼,郡守亦是小官,将相王侯近在咫尺。”
    鲍敦这才明白,原来他接进来的是一位假钦差,心中稍一犹疑,纵声大呼:“来人!”

章节目录


谋断九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冰临神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临神下并收藏谋断九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