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时风建议尽除诸王,徐础没有立刻回复,慢慢坐下,突然发现屋子里堆满了金银铜器,很快明白过来,这是将领们为讨好他而送来的礼物,许多器物上面粘着纸条,注明来源。
    郭时风也注意到了,摘下最近的一张纸条,笑道:“‘金炉一对、银杯十只,小的李樵儿孝敬。’他连金和铜都分不清。”
    “李樵儿是降世军。”徐础眼前隐约浮现一个模糊的形象,他现在必须尽量记住所有将领、头目的姓名与模样,这对笼络人心很有用处。
    郭时风将纸条扔到炉内,“诸将已认吴王为主,正是天赐之时,吴王务必牢牢抓住,切不可一时心软。”
    “官兵在外,我杀诸王,城中必然更乱,凭什么自保?”
    郭时风上前一步,正色道:“杀诸王就为自保,眼下形势,诸王皆有独揽大军之心,动手早晚而已,吴王若不抢先一步,莫说守住东都,怕是连自己性命也保不住。”
    “宁王、蜀王已经来过我营中,明日梁王也会来,大家都有同舟共济之意。”
    郭时风露出笑容,“吴王观人甚明,何以自观时暗昧?吴王也曾孤身进入皇宫,可是真心投靠薛六甲?”
    徐础不仅孤身进宫,还娶了薛六甲的女儿,完全取得对方的信任,若不是马维提前动手,徐础就会在一次诸王聚会中,囚禁薛六甲,夺其权位。
    事实上,薛六甲之死,与他相信徐础有着莫大的联系,轻易付出信任者,难免对近在眼前的威胁掉以轻心。
    徐础也笑了笑,很快又变得严肃,“难。”
    “吴王以为何难之有?”
    “第一难,诸王难以聚齐,若是只除一两人,惹怒另几位,反而得不偿失。”
    “此事甚易,吴王分别邀请诸王,各在不同地方见面,然后同时动手,用不着非得在同一个地方。吴王已得诸王信任,这是手中最大的优势。”
    “第二难,缺少心腹亲信,人少不济事,人多则泄密。”
    “吴兵虽少,也有数千,何言心腹太少?”
    “吴兵……有人对我说,宁抱关正通过江东河工拉拢我这边的将士,七姓还好,小姓兵卒却很难说。”
    郭时风笑道:“吴王原来在担心这件事,是刘有终说的?”
    徐础笑而不答,这话其实是沈耽告诉他的,他现在半信半疑,不信的话,怕自己被人暗害,太信的话,又怕落入沈耽的陷阱。
    “吴王之忧,正是诸王之忧啊。”
    “诸王皆有此忧?”
    “我为吴王试言之。先说宁王,此人锋芒毕露,从之者甚众,忌之者同样不少,吴王担心江东河工拉拢吴军将士,宁王何尝不担心七姓将领收买他的部下?毕竟都是江东人,比较好说话。再说晋王,率领并州精锐远至东都,后方孤悬,巢穴受冀州威胁,前方无援,与宁王势不两立,心中只会更怕。至于梁王,受人蛊惑,冒险行事,结果却成为众人之敌,若论诸王谁最不安,非梁王莫属。”
    “还有一位蜀王。”
    “嘿,蜀王是只无头苍蝇,无力自保,到处寻找新靠山,可他自己也明白,无论谁获胜,都会连他一同除掉,无它,称王便是罪过。蜀王的焦虑,来自走投无路,而且无可化解,比诸王都不利。”
    徐础沉思片刻,努力摆脱吴王的称号,当自己只是一名谋士,然后他叹了口气,“只能如此了。”
    郭时风拱手道:“尽杀诸王,镇压各军,安内以刑威,示外以兵力,然后向邺城求和,必得同意。吴王或许可以保留王号,甚至留住东都,至少可以用它交换一两州,比如秦、并两州。”
    “邺城兵强,但是没有皇帝,行事名不正言不顺。”
    “哈哈,吴王只求一时脱困,何必在意邺城正顺与否?”
    徐础打量郭时风两眼,“我欲行事,你不能留在城里。”
    “吴王怕我泄密或是不小心误事?”
    徐础摇头,“你在我身边,梁王、晋王对我的信任必少三分,难以上钩。”
    郭时风大笑两声,掩饰尴尬,“明白,吴王想得周全。我现在一心为吴王筹划,只要大事能成,我在哪里并不重要。吴王要我出城联络邺城吗?”
    “嗯,我已经派出一人,一直没有回音。你见到邺城的人之后,先不必说我的归顺之意,探其口风,得其实意,再说我的意思。”
    “吴王的意思是……”郭时风既要谈判,必须问个清楚。
    “我可以归顺,交还东都,但是不去邺城,也不放弃一兵一卒,邺城要派我去秦州平乱,如果再能得到并州或是汉州,则是郭兄之功。”
    “若不能为吴王争得两州,是我无能。”郭时风夸口道。
    徐础笑了一下,“如此甚好。”
    “吴王不要一个名头吗?西征时有用。”
    徐础叹了口气,“你看着要吧,有一个就行。名实之间若要取舍,我宁愿有实无名。”
    “而我必要让吴王名实俱得。”郭时风拱手,“我什么时候出城?”
    “我这就找人送你出去,需要什么,请郭兄开口。”
    “余物无用,我需要吴王的一封亲笔手书。”
    徐础摇头,“不妥,我派出的人迟迟未归,贸然写信,会让邺城以为我心急。”
    郭时风想说自己一开始不拿出书信,马上明白过来,吴王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于是笑道:“不写也罢,我先与邺城熟人取得联络,让吴王的人回来报信,然后吴王再送手书出城。”
    “这样很好。”
    “吴王此前派出的人是哪位?”
    “孟僧伦孟将军。”
    郭时风知道孟僧伦是吴王的心腹大将,心中最后一丝疑惑也消除了,拱手道:“邺城没理由伤害孟将军,我现在出城,孟将军明日必能回城。”
    “静候佳音。”
    徐础叫来荆州将领戴破虎,命他带郭时风从西边出城。
    徐础走出营房,寒风迎面刮来,如刀剑一般。
    七姓将领雷大钧立刻走来,“执政又要巡营吗?”
    “我要进宫去见宋将军,你派两人随我去,你留下,若有人来,说我在休息。”
    “两人是不是太少?”
    “从这里到皇宫,都是吴兵把守,不会有危险。”
    “是。”雷大钧是名听话的将领,立刻指定两名强壮的头目护送执政,自己继续守卫营房,好像吴王还在里面。
    徐础脱掉腿、臂上的甲衣,只留上半身两片,与普通士兵无异,带着两名头目,趁夜又一次进宫。
    虽然三令五申,帅印、令箭都用上了,吴军还是漏洞百出,从四王府到皇宫的道路极近,徐础一路走去,几乎没遭到盘问,至少发现三处通道无人把守。
    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了,徐础只能视而不见。
    进入皇宫之后,曹神洗布置的防卫比较完整,都是一些老吏、老宦,没认出吴王,对义军不敢得罪,派人一直送到太后寝宫附近。
    宋星裁就驻扎在这里,奉命保护太后,以防她被人夺走。
    宋星裁没想到吴王今晚还会去而返复,十分意外,迎到屋中,亲自斟酒。
    他正在烤火,因此酒是热的,喝到酣畅,连盔甲也已脱掉,以为吴王深夜来查岗,脸色通红,喃喃道:“外面天冷,我说让大家喝点酒取暖,斥候都派出去了,没有人来……”
    徐础端起碗先喝一大口,笑道:“好酒,值此寒夜,必得此物才可忍受。大家都有吗?”
    宋星裁露出喜色,急忙道:“大家轮流值夜,休息的人都有热酒。”
    两人闲聊一会,宋星裁支走兵卒,道:“执政深夜来访,是有事吧?”
    徐础点头,却没有立刻说明,又饮两口,放下酒碗,“我听到传言,诸王各有异心,想要剪除他人,独自称王。”
    宋星裁双目圆睁,“实不相瞒,我也听到这样的传言。执政,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先发制人才行啊。执政一声令下,我这就带人前往诸王营地,诸王兵多,但是散乱,我若突袭,他们肯定不敢拦阻。”
    突袭只能一次,没有第二次,况且诸王警惕,谁也不会放任几百名士兵冲到自己身边。
    徐础道:“可这只是传言而已。”
    宋星裁拍案而起,“执政,这世上没有无根之树,传言必有来源,而且我也看出来了,诸王从来就不是一条心,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早晚而已。总之我觉得,下手越早越好。”
    徐础也站起身,捧起酒坛,给宋星裁和自己倒酒,道:“我敬宋将军一碗。”
    “不敢。”宋星裁端起碗,一饮而尽,涓滴不剩。
    徐础也喝光,将空碗放下,拱手道:“汝河相遇,是我毕生之幸。”
    “吴军未亡,吴国复兴有望,皆赖执政之力,汝河相遇,乃是我等大幸。”
    “话不多说,请宋将军等我命令。”
    “刀山火海,我都要趟一趟,绝无半个不字。”
    徐础又聊一会,没有制定具体计划,告辞离去。
    外面寒风越发刺骨,徐础喝多了酒,胸腹间火热一团,心绪却出奇地冷静,他相信七姓吴军,相信宋星裁,却没有那种默契与惺惺相惜,说来说去,他们还是两类人,难以互通。
    徐础急忙压下心中多余的想法,这正是马维所谓“少思多做”的时候。
    徐础一回到大营就发现不对,已经快到五更天,营中起来的将士却明显增多,守卫森严,他得露出真面目,才能进去。
    守门将士见到吴王,个个大喜,簇拥着他往里走,七嘴八舌地说起营中的一次骚乱。
    雷大钧迎面走来,推开他人,自己守在执政身边,右手扶刀,小声道:“来了一伙刺客,有人抢先动手了。”

章节目录


谋断九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冰临神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临神下并收藏谋断九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