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
“上头的命令很明确,那就是要从你们这往山里推进,设立一个新的定居点,以承接即将到来的大量东方移民。”彼得罗夫点了个烟斗,慢悠悠地说道。
“山里?哪边的山里?山里全是瓜拉尼人!要换俺俺肯定不去。”来自河南的明人生产队队长摇了摇头,说道:“孩儿们和那些瓜拉尼蛮子打了两年,虽说损伤很小,但都累了,如今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地歇着。”
“我们村不是第一批。”彼得罗夫吐出了一个乳白色的烟圈,说道:“听说是大丰堡那边先来。交建一局已经派人过来打前站了,现在那边已经有大约一千名南非劳务工过来沿河而上修建定居点了。”
“果然是沿卡马匡河而上呢,从这儿往山里面,到处都是森林,也就大河两岸能走人。”生产队队长说道:“不过那条河我们不是去探过了么?河道虽然还算宽阔,但只有丰水期能行稍微大一些的船,平常日子也就能走走十几吨的小平底船而已。而且河道中很多地方淤塞比较严重,要是派人清淤的话这工程量可就大了。”
“工程量再大也比在未经开发的森林草原上修建起一个公路或铁路来要轻松。”彼得罗夫说道,“而且,我听说前阵子从南边开过来一条挖泥船,疏浚起河道来效率很高。”
事实上正如彼得罗夫所言,现代特种船舶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新建一条1150吨级的蒸汽机帆船后没多久,就另外开工建造了一艘全新设计的挖泥船。该挖泥船通体由新华夏红檀木制成,体型胖大,长42米、宽11米、吃水16米,使用一个2立方米的抓斗挖取水底的淤泥、卵石等。
其原理是在船艏甲板上方安装一个可旋转的蒸汽吊杆——和码头上使用的蒸汽吊杆大同小异,当挖取淤泥时,将通过铰链连接在吊杆顶端滑轮上的铁制抓斗放下。抓斗由于自身重力沉入水底抓取泥土。这个时候,船上的工人将开动蒸汽绞盘,拉动固定在抓斗上的铰链。使抓斗紧闭,然后升出水面。
在抓斗被蒸汽绞盘吊出水面后,操纵蒸汽吊杆的工人将转动蒸汽吊杆到船舯部的泥舱(或随行的泥驳船)内,将淤泥倾倒进去,然后再转回挖掘地点,进行下一次挖泥工作。这种船吃水浅、效率高、适应性强,每小时可挖淤泥40立方米(约120吨)以上,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机器没有出故障的情况下),效率堪比2500-3000名挖河工人。
而为了防止船只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主要是船只侧翻,船的两侧特意建造成了斜坡状。并在里面加载了压底铁。以降低船只重心。尽量将船的侧倾幅度限制在5度以内。在这方面,东岸人可是有过教训的。
当初在这艘挖泥船之前,现代厂曾经还制造过一艘挖泥船,只不过那艘船重心过高。也无防侧倾设计,当抓斗在船只一侧挖泥时,恰逢涌浪和大风同时袭来,结果发生了船只侧翻的惨剧。交通部后来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将那艘船打捞上来,但最后也还是将那艘船拆解了事,损失可谓惨重。因此,这次在设计新船的时候,现代厂的技术人员们格外重视船只的安全摇摆性能,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在船只四个角上各安装了四个500公斤重的定位锚,以进一步稳固船身。
该船使用一台628马力的大力水手系列蒸汽机作为动力,单螺旋桨推进,航速3节,目前已经开进到了卡马匡河入湖口的大丰堡。开始进行挖泥作业。现代厂的厂长韦华、总工程师张啸也陪着交通部的几位官员们一起来观看挖泥船的工作,不过他们当然没坐在这艘被命名为“清塘军1号”的挖泥船上——他们可不想因为船只侧翻而当落汤鸡,而是坐在一艘刚刚完工没多久的1200吨级移民专用船“火箭”号上面。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现代厂在新招募了一批人员后,扩充了一个新船台,然后开工建造了第三艘这种移民专用船。前阵子刚刚完工,然后便和这条挖泥船一起拉出来到湖里进行试航。现在该厂三个船台基本上都已经满了,除了一个船台正在为某条主力战舰进行蒸汽化技改后,另外两个船台目前正在上马新的1150吨级蒸汽机帆船,差不多到5月底的时候就能完工,然后加入黑水临时派遣舰队的序列,前往东方运输移民。
“挖泥的速度还是很慢啊。”韦华看了看“清塘军1号”的抓斗在铰链的作用下死死闭紧并缓缓升出水面后,朝站在身侧的张啸说道:“我记得现代的挖泥船,同样容积的抓斗,每小时可以挖120-150立方的淤泥,速度比这个快多了啊。”
“老大,你也不看看后世那些船只用的柴油发动机功率多强。”张啸有些无奈地小声说道,“我们能以这个体积的气缸做出如此高输出功率的蒸汽机已经很不错啦,往上提高的空间真的不太多了,除非降低安全标准,或者钢厂那边干脆给我们解决气缸壁的材料难题。不然,这大力水手蒸汽机也就这样了。凑合着用吧,我看清塘军还不错,每小时能挖四五十立方米的淤泥呢,如果运行得好的话,五六十也不是没可能,这可顶好几千人的工作量呢。”
“嘭”的一声闷响,一团淤泥落在了船艏后方的泥舱内,淤泥中还有几条小鱼在不甘地跳来跳去。挖泥吊杆在卸完淤泥后,又在蒸汽机的驱动下转动到原来作业位置,然后抓斗在铰链松开的情况下依靠自重慢慢落入河水中,再次抓取淤泥。
“抓斗抓泥容积为2立方米,抓石容积为15立方米,工作半径9米,最大挖深20米,载员15人,能抵御高度不超过1米的涌浪。”张啸继续在旁边解释道,这些数据在设计的时候都不知道念过多少遍了,此时他自然是信手拈来:“一条船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能疏通从大丰堡到上游拟设立的新定居点这段河流的航道。这段下游航道本就河阔水深,其实工作量并不大。经过疏通以后,卡马匡河下游这段不到八十公里的河道内水深基本能达到3米以上,丰水期行船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枯水期,如果是目前准备大批量应用的72吨级内河平底运输船的话,走中心航道问题应该也不大。总而言之,这条挖泥船是为我们开拓内陆地区帮了大忙了。”
张啸这话也不是瞎说。按照执委会制定的开拓内陆地区计划,新移民到来后,他们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内陆地区开拓挺进。北方鸭子湖流域主要是向西面的丘陵地带开拓,而南面主要就是越过西岭,朝内格罗河方向挺进。而向内陆地区扩展,自然还是沿河设立定居点最方便了,一是因为取水灌溉方便,二也是因为有河流的话运输补给物资会更有效率一些。
现在国内需要疏浚拓宽的河流很多,比如眼前的卡马匡河、南边的小西河;北边的平安河、雅库伊河、煤河;连接两个大湖的两湖运河;梅林港入米林湖的梅林河、丘伊堡附近的丘伊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大鱼河,以及对东岸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伊河。这些河流从上游下来的河水中均携带有一定量的泥沙,使得河床逐渐抬高,这非常不利已行船。因此,定期清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以华夏东岸共和国如今窘迫的人力资源来说,这又很不现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挖泥船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船的工作效率堪比数千名河工,且挖取淤泥的时候不需要等到冬季枯水期在上游拦河设坝,任何时候都可以工作;且吃水极浅,便是一些小溪小河只要宽度足够也能开进去,绝对是为东岸人量身制作的河道、港口清淤利器,对国内在航运、防洪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果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尤其对我们来说,这话一点都不错。”交通部的一名官僚在看了半天后,欣慰地说道:“原本还想从南非征发劳工来清淤呢,现在有了清塘军,我看是没这个必要了。既然如此,往上游据点输送物资的船只我看就可以换大一点的72吨级的了,比35吨的运输效率高了一倍呢。”
韦华与张啸相视一笑,要这帮交通部的老爷们满意还真是不容易呢。现在卡马匡河上游、后世克里斯塔尔镇西北靠河的位置,已经在修建一个新的定居点了,城堡、住宅、水渠等等已经全线开工。等到新一批东方移民过来后,东岸人将首批迁移一千人过来定居拓荒,将自己的疆域范围一点点向西推进。
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
“上头的命令很明确,那就是要从你们这往山里推进,设立一个新的定居点,以承接即将到来的大量东方移民。”彼得罗夫点了个烟斗,慢悠悠地说道。
“山里?哪边的山里?山里全是瓜拉尼人!要换俺俺肯定不去。”来自河南的明人生产队队长摇了摇头,说道:“孩儿们和那些瓜拉尼蛮子打了两年,虽说损伤很小,但都累了,如今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地歇着。”
“我们村不是第一批。”彼得罗夫吐出了一个乳白色的烟圈,说道:“听说是大丰堡那边先来。交建一局已经派人过来打前站了,现在那边已经有大约一千名南非劳务工过来沿河而上修建定居点了。”
“果然是沿卡马匡河而上呢,从这儿往山里面,到处都是森林,也就大河两岸能走人。”生产队队长说道:“不过那条河我们不是去探过了么?河道虽然还算宽阔,但只有丰水期能行稍微大一些的船,平常日子也就能走走十几吨的小平底船而已。而且河道中很多地方淤塞比较严重,要是派人清淤的话这工程量可就大了。”
“工程量再大也比在未经开发的森林草原上修建起一个公路或铁路来要轻松。”彼得罗夫说道,“而且,我听说前阵子从南边开过来一条挖泥船,疏浚起河道来效率很高。”
事实上正如彼得罗夫所言,现代特种船舶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新建一条1150吨级的蒸汽机帆船后没多久,就另外开工建造了一艘全新设计的挖泥船。该挖泥船通体由新华夏红檀木制成,体型胖大,长42米、宽11米、吃水16米,使用一个2立方米的抓斗挖取水底的淤泥、卵石等。
其原理是在船艏甲板上方安装一个可旋转的蒸汽吊杆——和码头上使用的蒸汽吊杆大同小异,当挖取淤泥时,将通过铰链连接在吊杆顶端滑轮上的铁制抓斗放下。抓斗由于自身重力沉入水底抓取泥土。这个时候,船上的工人将开动蒸汽绞盘,拉动固定在抓斗上的铰链。使抓斗紧闭,然后升出水面。
在抓斗被蒸汽绞盘吊出水面后,操纵蒸汽吊杆的工人将转动蒸汽吊杆到船舯部的泥舱(或随行的泥驳船)内,将淤泥倾倒进去,然后再转回挖掘地点,进行下一次挖泥工作。这种船吃水浅、效率高、适应性强,每小时可挖淤泥40立方米(约120吨)以上,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机器没有出故障的情况下),效率堪比2500-3000名挖河工人。
而为了防止船只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主要是船只侧翻,船的两侧特意建造成了斜坡状。并在里面加载了压底铁。以降低船只重心。尽量将船的侧倾幅度限制在5度以内。在这方面,东岸人可是有过教训的。
当初在这艘挖泥船之前,现代厂曾经还制造过一艘挖泥船,只不过那艘船重心过高。也无防侧倾设计,当抓斗在船只一侧挖泥时,恰逢涌浪和大风同时袭来,结果发生了船只侧翻的惨剧。交通部后来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将那艘船打捞上来,但最后也还是将那艘船拆解了事,损失可谓惨重。因此,这次在设计新船的时候,现代厂的技术人员们格外重视船只的安全摇摆性能,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在船只四个角上各安装了四个500公斤重的定位锚,以进一步稳固船身。
该船使用一台628马力的大力水手系列蒸汽机作为动力,单螺旋桨推进,航速3节,目前已经开进到了卡马匡河入湖口的大丰堡。开始进行挖泥作业。现代厂的厂长韦华、总工程师张啸也陪着交通部的几位官员们一起来观看挖泥船的工作,不过他们当然没坐在这艘被命名为“清塘军1号”的挖泥船上——他们可不想因为船只侧翻而当落汤鸡,而是坐在一艘刚刚完工没多久的1200吨级移民专用船“火箭”号上面。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现代厂在新招募了一批人员后,扩充了一个新船台,然后开工建造了第三艘这种移民专用船。前阵子刚刚完工,然后便和这条挖泥船一起拉出来到湖里进行试航。现在该厂三个船台基本上都已经满了,除了一个船台正在为某条主力战舰进行蒸汽化技改后,另外两个船台目前正在上马新的1150吨级蒸汽机帆船,差不多到5月底的时候就能完工,然后加入黑水临时派遣舰队的序列,前往东方运输移民。
“挖泥的速度还是很慢啊。”韦华看了看“清塘军1号”的抓斗在铰链的作用下死死闭紧并缓缓升出水面后,朝站在身侧的张啸说道:“我记得现代的挖泥船,同样容积的抓斗,每小时可以挖120-150立方的淤泥,速度比这个快多了啊。”
“老大,你也不看看后世那些船只用的柴油发动机功率多强。”张啸有些无奈地小声说道,“我们能以这个体积的气缸做出如此高输出功率的蒸汽机已经很不错啦,往上提高的空间真的不太多了,除非降低安全标准,或者钢厂那边干脆给我们解决气缸壁的材料难题。不然,这大力水手蒸汽机也就这样了。凑合着用吧,我看清塘军还不错,每小时能挖四五十立方米的淤泥呢,如果运行得好的话,五六十也不是没可能,这可顶好几千人的工作量呢。”
“嘭”的一声闷响,一团淤泥落在了船艏后方的泥舱内,淤泥中还有几条小鱼在不甘地跳来跳去。挖泥吊杆在卸完淤泥后,又在蒸汽机的驱动下转动到原来作业位置,然后抓斗在铰链松开的情况下依靠自重慢慢落入河水中,再次抓取淤泥。
“抓斗抓泥容积为2立方米,抓石容积为15立方米,工作半径9米,最大挖深20米,载员15人,能抵御高度不超过1米的涌浪。”张啸继续在旁边解释道,这些数据在设计的时候都不知道念过多少遍了,此时他自然是信手拈来:“一条船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能疏通从大丰堡到上游拟设立的新定居点这段河流的航道。这段下游航道本就河阔水深,其实工作量并不大。经过疏通以后,卡马匡河下游这段不到八十公里的河道内水深基本能达到3米以上,丰水期行船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枯水期,如果是目前准备大批量应用的72吨级内河平底运输船的话,走中心航道问题应该也不大。总而言之,这条挖泥船是为我们开拓内陆地区帮了大忙了。”
张啸这话也不是瞎说。按照执委会制定的开拓内陆地区计划,新移民到来后,他们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内陆地区开拓挺进。北方鸭子湖流域主要是向西面的丘陵地带开拓,而南面主要就是越过西岭,朝内格罗河方向挺进。而向内陆地区扩展,自然还是沿河设立定居点最方便了,一是因为取水灌溉方便,二也是因为有河流的话运输补给物资会更有效率一些。
现在国内需要疏浚拓宽的河流很多,比如眼前的卡马匡河、南边的小西河;北边的平安河、雅库伊河、煤河;连接两个大湖的两湖运河;梅林港入米林湖的梅林河、丘伊堡附近的丘伊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大鱼河,以及对东岸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伊河。这些河流从上游下来的河水中均携带有一定量的泥沙,使得河床逐渐抬高,这非常不利已行船。因此,定期清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以华夏东岸共和国如今窘迫的人力资源来说,这又很不现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挖泥船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船的工作效率堪比数千名河工,且挖取淤泥的时候不需要等到冬季枯水期在上游拦河设坝,任何时候都可以工作;且吃水极浅,便是一些小溪小河只要宽度足够也能开进去,绝对是为东岸人量身制作的河道、港口清淤利器,对国内在航运、防洪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果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尤其对我们来说,这话一点都不错。”交通部的一名官僚在看了半天后,欣慰地说道:“原本还想从南非征发劳工来清淤呢,现在有了清塘军,我看是没这个必要了。既然如此,往上游据点输送物资的船只我看就可以换大一点的72吨级的了,比35吨的运输效率高了一倍呢。”
韦华与张啸相视一笑,要这帮交通部的老爷们满意还真是不容易呢。现在卡马匡河上游、后世克里斯塔尔镇西北靠河的位置,已经在修建一个新的定居点了,城堡、住宅、水渠等等已经全线开工。等到新一批东方移民过来后,东岸人将首批迁移一千人过来定居拓荒,将自己的疆域范围一点点向西推进。
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