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求生记 作者:他来自江湖
本书“钱”观
水浒求生记 作者:他来自江湖
本书“钱”观
1上山好汉每人要发一千贯那么多安家费吗?
答:这个问题不好答,毕竟怎么定都可以,水浒原著中好像还没有这一说法。本书参照的是林教头买刀时轻轻松松就拿出这一千贯钱(都不用回家跟媳妇商量的哈),根据原著中描写出林冲那种中级军官的意境(北宋教头地位很低),这钱对于一般出身不错的好汉根本算不上多大数目,王太尉曾要花三万贯钱买徐宁宝甲,徐宁这个御前金枪班中级军官硬是不动心,还有柴进营救卢俊义时,轻松就对蔡家兄弟出手一千两黄金(一万贯钱),这还只是托蔡福在大牢里看觑卢俊义,并没叫他放人,毕竟老蔡生在大城市做监狱长,上面婆婆太多,远不如小地方管营行私方便,比如施恩父子。但这个数目对于出身较低的好汉来说,确实就是天文数字了,主角这时将出钱来,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而且凑齐一百单八好汉,也只要花费十万零八千贯,劫一次生辰纲就够了,很划算的。
2小喽啰们工资太高啦!这样下去就要破产啦!
答:小喽啰们是没有工资的,有的也只是奖金。原著中描写数个不同山寨每次打劫后的分成都是一般,一半归公,一班头领与小喽啰平分另一半,也就是各占25。
本书呢,一次借粮后,有七成入库,剩下的30里面头领占半成,也就是5,下山战兵15,守寨官兵与后勤10,小喽啰们的赏赐在本书里应该没超过原著吧?同样都是25。
至于主角在东京每人花五十贯钱拉拢一般工匠,是特殊情况下拉拢急需人才,并不是每个上山的普通一员都有五十贯安家费的。而且小喽啰们是没有固定工资的,收入来源于每次缴获,而他们每次得了25的赏金,必有70的收获入库。
3抚恤金太高了,竟然有一百贯,搞不起啊,山寨又要破产了!
答:假设一万人阵亡,需要一百万贯的抚恤金。原著中每次攻州破府也没见死这么多人啊,就是花一万人的代价打破一座州府,凑不出一百万贯钱来?
假设牺牲一百万人的代价解放整个大宋,泱泱中华凑不出一亿贯钱来?
这一百贯钱看着很多,却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省吃省喝省穿省用也不能省这个钱的。
4主角花钱太大方,十足败家子啊,还每家每户发十石粮食,早晚把底子败光!
答:本书主角身为山大王,不能用其他书中身份不同的主角行事风格、花钱作风来硬套,毕竟是跟大宋朝廷对着干的角色,仅凭大义如何招得那么多人来?我记得《上海皇帝》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当然这不能作为论据,只是说出来大家一笑,当时杜月笙的师爷说钱入不敷出了,能不能省着点花,杜月笙说:“现在已经够省了,再省人家就会说,杜先生不如以前了,这样信用立马就会下降”(大意)
至于每家每户发多少粮食,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说干脆不发,不骚扰他们就不错了,嗯,都有道理!只是要看发粮的人抱着什么目的,宋江假仁假义,一家一户发一石算不错了,他又没指望人家举家来投,搞个根据地什么的,为日后谋划打基础,落个嘴巴上的名誉就好了。所以宋江发粮的数目跟他的目的相合,所以不显得突凸。但主角目的明显跟宋江不一样,他心中的想法想必各位读者肚子里明镜似得,我就不再多说了。
5一贯钱到底是多少?相当于现如今多少钱的购买力?
答:这个宋史专家都没有定论,只能从当时留下的古籍中推算,故而有人说一贯钱相当如现如今1000块甚至更多的购买力,还有人说没那么多,也就一两百块人民币啦,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作者觉得大家可以看看下文,很有见解。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北宋一贯钱大部分时间都不是1000文整,根据铜钱成色、朝廷政策总是变来变去,故而本书约定俗成为770文。
转: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作者:无斋主人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将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宋史有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这是因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价飞涨、铜钱贬值的缘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国土沦陷、税基减小,产铜量也下降,而同时政府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宋政府财务紧张,钱币也开始粗制滥造(含铜量大幅降低),造成了币制崩坏和通货膨胀。到了南宋后,1贯铜钱的购买力远不如北宋。宋史上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的一两银子可换3贯300文。不过无斋主人认为,北宋在金兵入侵前,银铜兑换率为1两兑1贯仍然是合理的。
要讨论货币的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1两银子今天价值的两个不同数字。吴思先生似乎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到底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网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祐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约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前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相反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的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4500多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从而我们得到下面的基本换算公式: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万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待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被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时,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合1500元人民币,似乎有点离谱。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宋代酒类是政府垄断专营的暴利行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酒价本身就很贵。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酿15斤酒就要被杀头,后来规制放松,但私酿到一定数量仍是死罪。另据宋史,神宗元丰2年(1079年),东京的酒价是“斤直钱二百五十”,白胜的一桶酒差不多应该有20斤,所以5贯也算合理,当然黄泥岗的物价肯定要比东京便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高价的吧。
本书“钱”观
本书“钱”观
本书“钱”观
水浒求生记 作者:他来自江湖
本书“钱”观
1上山好汉每人要发一千贯那么多安家费吗?
答:这个问题不好答,毕竟怎么定都可以,水浒原著中好像还没有这一说法。本书参照的是林教头买刀时轻轻松松就拿出这一千贯钱(都不用回家跟媳妇商量的哈),根据原著中描写出林冲那种中级军官的意境(北宋教头地位很低),这钱对于一般出身不错的好汉根本算不上多大数目,王太尉曾要花三万贯钱买徐宁宝甲,徐宁这个御前金枪班中级军官硬是不动心,还有柴进营救卢俊义时,轻松就对蔡家兄弟出手一千两黄金(一万贯钱),这还只是托蔡福在大牢里看觑卢俊义,并没叫他放人,毕竟老蔡生在大城市做监狱长,上面婆婆太多,远不如小地方管营行私方便,比如施恩父子。但这个数目对于出身较低的好汉来说,确实就是天文数字了,主角这时将出钱来,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而且凑齐一百单八好汉,也只要花费十万零八千贯,劫一次生辰纲就够了,很划算的。
2小喽啰们工资太高啦!这样下去就要破产啦!
答:小喽啰们是没有工资的,有的也只是奖金。原著中描写数个不同山寨每次打劫后的分成都是一般,一半归公,一班头领与小喽啰平分另一半,也就是各占25。
本书呢,一次借粮后,有七成入库,剩下的30里面头领占半成,也就是5,下山战兵15,守寨官兵与后勤10,小喽啰们的赏赐在本书里应该没超过原著吧?同样都是25。
至于主角在东京每人花五十贯钱拉拢一般工匠,是特殊情况下拉拢急需人才,并不是每个上山的普通一员都有五十贯安家费的。而且小喽啰们是没有固定工资的,收入来源于每次缴获,而他们每次得了25的赏金,必有70的收获入库。
3抚恤金太高了,竟然有一百贯,搞不起啊,山寨又要破产了!
答:假设一万人阵亡,需要一百万贯的抚恤金。原著中每次攻州破府也没见死这么多人啊,就是花一万人的代价打破一座州府,凑不出一百万贯钱来?
假设牺牲一百万人的代价解放整个大宋,泱泱中华凑不出一亿贯钱来?
这一百贯钱看着很多,却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省吃省喝省穿省用也不能省这个钱的。
4主角花钱太大方,十足败家子啊,还每家每户发十石粮食,早晚把底子败光!
答:本书主角身为山大王,不能用其他书中身份不同的主角行事风格、花钱作风来硬套,毕竟是跟大宋朝廷对着干的角色,仅凭大义如何招得那么多人来?我记得《上海皇帝》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当然这不能作为论据,只是说出来大家一笑,当时杜月笙的师爷说钱入不敷出了,能不能省着点花,杜月笙说:“现在已经够省了,再省人家就会说,杜先生不如以前了,这样信用立马就会下降”(大意)
至于每家每户发多少粮食,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说干脆不发,不骚扰他们就不错了,嗯,都有道理!只是要看发粮的人抱着什么目的,宋江假仁假义,一家一户发一石算不错了,他又没指望人家举家来投,搞个根据地什么的,为日后谋划打基础,落个嘴巴上的名誉就好了。所以宋江发粮的数目跟他的目的相合,所以不显得突凸。但主角目的明显跟宋江不一样,他心中的想法想必各位读者肚子里明镜似得,我就不再多说了。
5一贯钱到底是多少?相当于现如今多少钱的购买力?
答:这个宋史专家都没有定论,只能从当时留下的古籍中推算,故而有人说一贯钱相当如现如今1000块甚至更多的购买力,还有人说没那么多,也就一两百块人民币啦,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作者觉得大家可以看看下文,很有见解。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北宋一贯钱大部分时间都不是1000文整,根据铜钱成色、朝廷政策总是变来变去,故而本书约定俗成为770文。
转: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作者:无斋主人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将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宋史有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这是因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价飞涨、铜钱贬值的缘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国土沦陷、税基减小,产铜量也下降,而同时政府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宋政府财务紧张,钱币也开始粗制滥造(含铜量大幅降低),造成了币制崩坏和通货膨胀。到了南宋后,1贯铜钱的购买力远不如北宋。宋史上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的一两银子可换3贯300文。不过无斋主人认为,北宋在金兵入侵前,银铜兑换率为1两兑1贯仍然是合理的。
要讨论货币的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1两银子今天价值的两个不同数字。吴思先生似乎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到底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网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祐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约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前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相反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的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4500多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从而我们得到下面的基本换算公式: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万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待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被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时,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合1500元人民币,似乎有点离谱。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宋代酒类是政府垄断专营的暴利行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酒价本身就很贵。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酿15斤酒就要被杀头,后来规制放松,但私酿到一定数量仍是死罪。另据宋史,神宗元丰2年(1079年),东京的酒价是“斤直钱二百五十”,白胜的一桶酒差不多应该有20斤,所以5贯也算合理,当然黄泥岗的物价肯定要比东京便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高价的吧。
本书“钱”观
本书“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