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801章】 冲冠之怒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801章】 冲冠之怒
【感谢:人墙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正是因为很了解李利如今的实力,以及自己和李利之间的诸多纠葛,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朱儁对李利的恶感变得越来越复杂。
每当别人提起李利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生气,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是,气愤之余,他又有种奇异的欣慰之感。毕竟李利是他眼睁睁看着成长起来的,尽管他始终站在李利的对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李利的欣赏。而这只是纯粹地长辈对晚辈的特殊情感,欣赏与喜爱,与立场无关。
对于朱儁这样为东汉尽忠大半辈子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改变,惟有心中的坚守矢志不移。虽不敢说永远也无法令其改变,但这份忠贞的信念与其生命同等重要。
内心的朱儁沉默良久,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他神色平静地轻声道:“李傕强征粮饷,大肆削减百官俸禄,这些老夫亦有所耳闻。在此之前,李稚然为出征大军筹措粮饷之事,老夫是赞成的,还为此捐出一年的俸禄和两百匹绸缎。毕竟西凉苦寒,且是百战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府库枯竭。若是没有钱粮,大军如何抵御蛮夷入侵肆虐?
因此,削减官员俸禄和筹集粮饷之事并不为过,顶多就是方法太过蛮横,稍欠妥当而已。至少李稚然没有向平民百姓强征粮饷,而我等既然有能力支持一些粮饷。就应该拿出来。说到底,钱粮不过是身外之物。能填饱肚子就行,何必过多强求!”
说到这里,朱儁扭头盯着董承,眼神中颇有审视的意味,显然对董承这种不懂兵事却又妄加指责的行为甚为不喜。不过碍于情面,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多少还给董承留些颜面,否则日后朝堂上便不好见面了。
话音稍顿后。朱儁疑声问道:“至于议郎所说李稚然对皇宫内院下手,不知此话从何说起?难道李傕胆敢效仿董卓,私自强占先帝的嫔妃不成?”
话音未落,他又接着道:“应该不至于吧?据老夫所知,李稚然的继室杨氏素来强势,已将李傕私下纳娶的几个小妾殴打致死,而李傕对此竟然不闻不问。任其横行。由此看来,若说李傕强占先帝嫔妃,未免太过牵强,实难取信于人。至少老夫是不信的,因为老夫了解李傕,他不是好色之人。”
的确。朱儁和李傕之间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他的太尉之职便是李傕举荐上位的。换言之,朱儁的太尉府之所以一直都有郡府兵看守,是因为他一直对李利抱有成见,使得李傕纵然有心帮忙。却碍于叔侄情面也不便多言。
不过,在李利率军出征之后。李傕却是对朱儁颇为照顾,平时只安排几个兵士守在太尉府外面,纯粹是做做样子。此外,在削减百官俸禄的名单中也没有朱儁和皇甫嵩,但他们二人却主动捐出不少粮草和布匹。这份守护大汉疆土的觉悟确实值得肯定,毕竟他们大半生都在为大汉征战沙场,临老了,也绝不会因为政见不合而丧失民族大义。而这也恰恰是他们二人一直与李利为敌,却始终没有被李利罢免或处死的原因所在。抛开政见和立场不谈,朱儁和皇甫嵩二人不愧为当世名将,其品行和操守堪称武将之楷模,值得尊敬。
眼见朱儁竟然对自己之前所言提出质疑,董承又恨又气又恼,却又不得不强摄心神,稳定情绪,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此来便是有求于朱儁和皇甫嵩,肩负重大使命而来,岂能事情还没谈成,先把人得罪了?
于是,董承强迫自己要保持冷静,深吸一口气后,痛心疾首地说道:“太尉有所不知,李傕老贼确实不是好色之徒,可他的手段远比董卓生前还有狠毒百倍!此贼擅自扣发宫廷所需钱粮,将宫中仅剩不多的阉宦和侍婢又再次遣散大半,以至于陛下寝宫里的十六名侍婢如今仅剩两名年过四旬的老宫女,而其他皇室宗亲的府邸上则更加严重,先后数千名扈从和侍婢被强行遣散。现如今,陛下寝宫内外宦官和侍婢加在一起不到十人,内院三千佳丽只剩下十几个年过半百的宫嫔,偌大的皇宫内外全部侍婢加起来不到五百人。
这还不算完,李傕老贼对此还不满意,口口声声宣称陛下年纪尚幼,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侍婢服侍。奈何这余下的侍婢都是入宫几十年的‘老人’,纵使遣散他们也无处可去,为此老贼恼羞成怒,严格规定皇宫所有人的每月食量,而且发放时只少不多。
时至今日,宫里的侍婢已经整整饿了三个多月,每天都吃不饱,就连陛下也是半个月都不见荤腥,饿得骨瘦如柴。一个月前,老臣得知此事后,想尽办法准备给陛下弄些酒肉,不承想被羽林禁卫发现,不由分说便是杖刑三十,而后送到司空府由李傕发落。”
说到这儿,董承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老泪横流。好在他终究是顾及自身颜面,没有当众嚎头大哭,即便如此,也是哽咽着说不话来。
而听到这番话的朱儁、皇甫嵩、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四人,顿时瞠目结舌地看着董承,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纷纷面露惊骇之色。
这一刻,原本昏昏欲睡的皇甫坚寿再无半点睡意,眼睛睁得像铜铃一般,张大嘴巴,想说什么却又感觉喉咙生涩,愣是不知从何说起。要知道,他从小身体孱弱,长大后也不见好转,一直靠参汤补药续命。是以他一向不关心朝堂政事,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经年累月都呆在府中。唯一一次前往朝堂,是因为董卓想杀掉他的父亲皇甫嵩,迫使他不得不出面向董卓求情。结果,董卓念他孝悌,且先前和他确有数面之缘,又因皇甫嵩此前确实对其有提携之恩,故而放了皇甫嵩,并赐予御史中丞之职。
这是皇甫坚寿唯一一次出现在朝堂上,此后他便一直待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他的弟弟皇甫郦实际上是他的堂弟,也就是皇甫嵩的侄子,正是因为他体弱多病,才被皇甫嵩留在身边早晚教导,是为从子。也因此,皇甫家族子嗣不旺,随之而来的便是与朝中百官牵连不多,很少有事情能把皇甫家牵连其中。
就在皇甫坚寿和皇甫郦怔怔失神之际,一直沉默寡言的皇甫嵩忽然开口问道:“偌大的皇宫仅有五百侍婢,此事未免太过荒诞,为何之前没有传出一点风声?须知堂堂大汉皇宫之内,阉宦、侍婢和嫔妃加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之数,李傕如何能够悄无声息地将这么多人遣散?议郎之言只怕是言过其实,太过耸人听闻了?”
“嗯,义真兄所言有理。”不等董承开口解释,朱儁便插话道:“李傕若想瞒过所有人的耳目,不留痕迹地遣散数千宫嫔和阉宦,除非将他们直接杀死在宫中,而后埋尸灭迹;否则,断无可能!”
话音稍顿中,朱儁脸上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话锋陡转,沉吟道:“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陛下的确是经常不上朝,大多是李傕主持朝政,很少见陛下露面。难道议郎所说、、、都是真的?”
“董某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不实,天打雷劈!”董承神情绝然地言辞凿凿道。
随即,他神情凝重地对皇甫嵩父子三人说道:“或许诸位至今都还不曾耳闻,皇宫内院从两年前开始便已经是空空荡荡,俨然是座空置的庙堂。早在长安之乱时,皇宫内院的嫔妃和侍女就被李利小贼劫走大半,就连废帝刘辩的王妃唐姬都被李利强行纳为妾室,据说去岁唐姬已为李利诞下一女。
随后李利带兵进驻皇宫时,又遣散了数千名阉宦和宫嫔,并将先帝的嫔妃和内院佳丽全部赏赐给麾下文臣武将为妻做妾。事后,除了进驻皇宫的羽林禁卫之外,皇宫内外仅有不满两千人。
那一次大遣散之所以无人知晓,是因为李利选择在混乱中进行,等到混乱平息之后,把所有罪责都被推到乱军身上,而他却可以置身事外。是故,此次李傕遣散的侍婢总共也不过一千余人,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
“少帝的弘农王妃竟被李利纳为妾室,还产下一子,此事当真?”朱儁神情惊诧地拽着董承的肩膀,急声问道。
“咳咳咳!”绷紧的领口勒得董承气息不畅,不由咳嗽起来,朱儁见状后稍稍犹豫一下,随即松手放开。
“咳!董某所说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在迁都长安后的第二年,陛下便将唐姬接回宫中,并拜为弘农王妃。却不料长安之乱时,李利夤夜领兵进宫,无意中看到唐姬貌美便起了歹心,当夜便夜宿宫廷内院,第二天便将唐姬接走。随后,世人只知李利又纳娶了几位妾室,却不知唐姬就在其中,而今唐姬已为李利产子,真正是生米做成熟饭了!唉”
耐心解释过后,董承的一声长叹,使得堂内四人心头一沉,随即五股怒气冲冠而起,同仇敌忾,同气连枝,浓烈的忿怒气息充斥着整个内堂。
————————————————
【第801章】 冲冠之怒
【第801章】 冲冠之怒
【第801章】 冲冠之怒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801章】 冲冠之怒
【感谢:人墙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正是因为很了解李利如今的实力,以及自己和李利之间的诸多纠葛,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朱儁对李利的恶感变得越来越复杂。
每当别人提起李利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生气,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是,气愤之余,他又有种奇异的欣慰之感。毕竟李利是他眼睁睁看着成长起来的,尽管他始终站在李利的对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李利的欣赏。而这只是纯粹地长辈对晚辈的特殊情感,欣赏与喜爱,与立场无关。
对于朱儁这样为东汉尽忠大半辈子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改变,惟有心中的坚守矢志不移。虽不敢说永远也无法令其改变,但这份忠贞的信念与其生命同等重要。
内心的朱儁沉默良久,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他神色平静地轻声道:“李傕强征粮饷,大肆削减百官俸禄,这些老夫亦有所耳闻。在此之前,李稚然为出征大军筹措粮饷之事,老夫是赞成的,还为此捐出一年的俸禄和两百匹绸缎。毕竟西凉苦寒,且是百战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府库枯竭。若是没有钱粮,大军如何抵御蛮夷入侵肆虐?
因此,削减官员俸禄和筹集粮饷之事并不为过,顶多就是方法太过蛮横,稍欠妥当而已。至少李稚然没有向平民百姓强征粮饷,而我等既然有能力支持一些粮饷。就应该拿出来。说到底,钱粮不过是身外之物。能填饱肚子就行,何必过多强求!”
说到这里,朱儁扭头盯着董承,眼神中颇有审视的意味,显然对董承这种不懂兵事却又妄加指责的行为甚为不喜。不过碍于情面,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多少还给董承留些颜面,否则日后朝堂上便不好见面了。
话音稍顿后。朱儁疑声问道:“至于议郎所说李稚然对皇宫内院下手,不知此话从何说起?难道李傕胆敢效仿董卓,私自强占先帝的嫔妃不成?”
话音未落,他又接着道:“应该不至于吧?据老夫所知,李稚然的继室杨氏素来强势,已将李傕私下纳娶的几个小妾殴打致死,而李傕对此竟然不闻不问。任其横行。由此看来,若说李傕强占先帝嫔妃,未免太过牵强,实难取信于人。至少老夫是不信的,因为老夫了解李傕,他不是好色之人。”
的确。朱儁和李傕之间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他的太尉之职便是李傕举荐上位的。换言之,朱儁的太尉府之所以一直都有郡府兵看守,是因为他一直对李利抱有成见,使得李傕纵然有心帮忙。却碍于叔侄情面也不便多言。
不过,在李利率军出征之后。李傕却是对朱儁颇为照顾,平时只安排几个兵士守在太尉府外面,纯粹是做做样子。此外,在削减百官俸禄的名单中也没有朱儁和皇甫嵩,但他们二人却主动捐出不少粮草和布匹。这份守护大汉疆土的觉悟确实值得肯定,毕竟他们大半生都在为大汉征战沙场,临老了,也绝不会因为政见不合而丧失民族大义。而这也恰恰是他们二人一直与李利为敌,却始终没有被李利罢免或处死的原因所在。抛开政见和立场不谈,朱儁和皇甫嵩二人不愧为当世名将,其品行和操守堪称武将之楷模,值得尊敬。
眼见朱儁竟然对自己之前所言提出质疑,董承又恨又气又恼,却又不得不强摄心神,稳定情绪,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此来便是有求于朱儁和皇甫嵩,肩负重大使命而来,岂能事情还没谈成,先把人得罪了?
于是,董承强迫自己要保持冷静,深吸一口气后,痛心疾首地说道:“太尉有所不知,李傕老贼确实不是好色之徒,可他的手段远比董卓生前还有狠毒百倍!此贼擅自扣发宫廷所需钱粮,将宫中仅剩不多的阉宦和侍婢又再次遣散大半,以至于陛下寝宫里的十六名侍婢如今仅剩两名年过四旬的老宫女,而其他皇室宗亲的府邸上则更加严重,先后数千名扈从和侍婢被强行遣散。现如今,陛下寝宫内外宦官和侍婢加在一起不到十人,内院三千佳丽只剩下十几个年过半百的宫嫔,偌大的皇宫内外全部侍婢加起来不到五百人。
这还不算完,李傕老贼对此还不满意,口口声声宣称陛下年纪尚幼,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侍婢服侍。奈何这余下的侍婢都是入宫几十年的‘老人’,纵使遣散他们也无处可去,为此老贼恼羞成怒,严格规定皇宫所有人的每月食量,而且发放时只少不多。
时至今日,宫里的侍婢已经整整饿了三个多月,每天都吃不饱,就连陛下也是半个月都不见荤腥,饿得骨瘦如柴。一个月前,老臣得知此事后,想尽办法准备给陛下弄些酒肉,不承想被羽林禁卫发现,不由分说便是杖刑三十,而后送到司空府由李傕发落。”
说到这儿,董承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老泪横流。好在他终究是顾及自身颜面,没有当众嚎头大哭,即便如此,也是哽咽着说不话来。
而听到这番话的朱儁、皇甫嵩、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四人,顿时瞠目结舌地看着董承,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纷纷面露惊骇之色。
这一刻,原本昏昏欲睡的皇甫坚寿再无半点睡意,眼睛睁得像铜铃一般,张大嘴巴,想说什么却又感觉喉咙生涩,愣是不知从何说起。要知道,他从小身体孱弱,长大后也不见好转,一直靠参汤补药续命。是以他一向不关心朝堂政事,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经年累月都呆在府中。唯一一次前往朝堂,是因为董卓想杀掉他的父亲皇甫嵩,迫使他不得不出面向董卓求情。结果,董卓念他孝悌,且先前和他确有数面之缘,又因皇甫嵩此前确实对其有提携之恩,故而放了皇甫嵩,并赐予御史中丞之职。
这是皇甫坚寿唯一一次出现在朝堂上,此后他便一直待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他的弟弟皇甫郦实际上是他的堂弟,也就是皇甫嵩的侄子,正是因为他体弱多病,才被皇甫嵩留在身边早晚教导,是为从子。也因此,皇甫家族子嗣不旺,随之而来的便是与朝中百官牵连不多,很少有事情能把皇甫家牵连其中。
就在皇甫坚寿和皇甫郦怔怔失神之际,一直沉默寡言的皇甫嵩忽然开口问道:“偌大的皇宫仅有五百侍婢,此事未免太过荒诞,为何之前没有传出一点风声?须知堂堂大汉皇宫之内,阉宦、侍婢和嫔妃加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之数,李傕如何能够悄无声息地将这么多人遣散?议郎之言只怕是言过其实,太过耸人听闻了?”
“嗯,义真兄所言有理。”不等董承开口解释,朱儁便插话道:“李傕若想瞒过所有人的耳目,不留痕迹地遣散数千宫嫔和阉宦,除非将他们直接杀死在宫中,而后埋尸灭迹;否则,断无可能!”
话音稍顿中,朱儁脸上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话锋陡转,沉吟道:“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陛下的确是经常不上朝,大多是李傕主持朝政,很少见陛下露面。难道议郎所说、、、都是真的?”
“董某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不实,天打雷劈!”董承神情绝然地言辞凿凿道。
随即,他神情凝重地对皇甫嵩父子三人说道:“或许诸位至今都还不曾耳闻,皇宫内院从两年前开始便已经是空空荡荡,俨然是座空置的庙堂。早在长安之乱时,皇宫内院的嫔妃和侍女就被李利小贼劫走大半,就连废帝刘辩的王妃唐姬都被李利强行纳为妾室,据说去岁唐姬已为李利诞下一女。
随后李利带兵进驻皇宫时,又遣散了数千名阉宦和宫嫔,并将先帝的嫔妃和内院佳丽全部赏赐给麾下文臣武将为妻做妾。事后,除了进驻皇宫的羽林禁卫之外,皇宫内外仅有不满两千人。
那一次大遣散之所以无人知晓,是因为李利选择在混乱中进行,等到混乱平息之后,把所有罪责都被推到乱军身上,而他却可以置身事外。是故,此次李傕遣散的侍婢总共也不过一千余人,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
“少帝的弘农王妃竟被李利纳为妾室,还产下一子,此事当真?”朱儁神情惊诧地拽着董承的肩膀,急声问道。
“咳咳咳!”绷紧的领口勒得董承气息不畅,不由咳嗽起来,朱儁见状后稍稍犹豫一下,随即松手放开。
“咳!董某所说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在迁都长安后的第二年,陛下便将唐姬接回宫中,并拜为弘农王妃。却不料长安之乱时,李利夤夜领兵进宫,无意中看到唐姬貌美便起了歹心,当夜便夜宿宫廷内院,第二天便将唐姬接走。随后,世人只知李利又纳娶了几位妾室,却不知唐姬就在其中,而今唐姬已为李利产子,真正是生米做成熟饭了!唉”
耐心解释过后,董承的一声长叹,使得堂内四人心头一沉,随即五股怒气冲冠而起,同仇敌忾,同气连枝,浓烈的忿怒气息充斥着整个内堂。
————————————————
【第801章】 冲冠之怒
【第801章】 冲冠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