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217章 【响遏行云】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217章 【响遏行云】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世事无常,十年风雨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时隔十二年之后,长安南郊再次迎来空前盛事。

    放眼望去,旷野上人山人海,旌旗密布,铁甲林立,兵戈森森。

    参与此次登基大典的观礼使团和周边百姓约计二十余万,西凉军相继出动骑兵、步军和水军共计三十一万。

    三十余万大军和二十多万百姓共襄盛举,如此规模虽不敢说空前绝后,但至少也是旷古烁今,首屈一指的大事件。

    纵观此前的朝代更迭,且不说夏商西周等远古时期,单说秦皇汉武时代,也没有如此壮观的登基仪式。

    这是自汉代建国至今四百余年的第一大盛事。

    上一次南郊盛事还要追溯到十二年前的南郊之战。是役,异军崛起的李利率领十四万武威军与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等西凉宿将率领的十七万西凉军展开对决。大战持续两天两夜,近二十万战骑正面冲阵厮杀,十余万步军辅助攻击,双方得打昏天暗地,血流成河。那是决定西凉归属的大决战,亦是老牌西凉军与后起之秀的正面碰撞,也是权力更迭的殊死较量。一战决生死,一战定西凉,一战赌江山。

    对于此刻登基称帝的李利来说,他对南郊有着难以言表的特殊感情,意义重大。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直接决定着他能否跻身强者之林。能否站稳脚跟的处女地;是他真正崛起的标志,是放飞梦想的处女地。

    回首过去的十二年,从南郊之战开始。李利艰难取胜,赢得了西凉军的掌控权。自此以后。李利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疆域上,从最初的西域四郡之地发展到占据西凉二州,而后进取中原,直到今日的半壁江山。军事上,从最初两三千人的队伍发展到三十万大军。司隶大战后兵马扩充到五十万,益州之战结束后兵马再次壮大,拥兵百万。

    相比之下,对于骁勇善战的西凉军而言,军事上的显赫战绩和疆域地盘的不断扩张,并不为奇,算不上真正的成就。真正决定西凉军命运和成就的是,政务农事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是西凉军的命脉所在,也是所有成就的基础。

    自汉朝建国以来。先后历经东、西两汉四百余年的统治,西凉一直都是久战之地,战祸不断。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顿,生计艰难。李利接手西凉之时,除了最初半年迅速平定西凉二州之外,整整两年多时间足不出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改善治下百姓的生计,恢复民生,全力发展农耕。为了支持农耕发展,他的妻妾子女都跟着他紧衣缩食。所需的开支用度一减再减、一降再降,衣食住行都必须精打细算。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浪费。而这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于是李利把军权下放至各营将领。将整个西凉军化整为零,自谋生路,自力更生。为此,为了压缩粮草开支,减轻供给压力,三十余万大军足足打了三年的游击战,自行筹集粮草,自行开疆扩土,自行发展壮大。

    为期三年的修养生息对西凉军随后进取中原奠定了基础,其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大,无法估量。时至今日,西凉二州、朔州、并州和司隶等地,已经整整十年没有战事,让治下数百万百姓在乱世之中得以安享太平。再加上,李利大力发展作坊工业,扶持商业发展,鼓励商贾们与西域诸国通商。十余年下来,李利治下的农业和商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业从无到有,农业从弱到强,两条腿走路,并驾齐驱,成绩喜人。这才是西凉独占鳌头的根本所在。

    放眼天下,如今李利治下的州郡或许还算不上最富庶的州郡,但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方面,绝对在北魏和南汉之上,完全称得上是安居乐业,物质富足。所以李利治下的百姓对他的认可度极高,拥有高度归属感,对战无不胜的西凉军有着近乎狂热的崇拜。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李利下令扩军,三个月内便可再次招募三十万以上的新兵队伍。

    人心所向,大业即成。于是,当南郊圜丘修建之时,长安城及周边百姓闻讯赶来自愿出工出力,使得高达三丈有余(九米),上下三层的偌大圜丘祭坛,只有两个月便建成了。随着登基大典的日期日益临近,三辅百姓纷纷提前赶到南郊,在祭坛外围三里处搭建营帐,等候登基大典的到来,希望亲眼见证大将军李利登基称帝的神圣时刻。

    这是李利十余年辛劳所取得的成果,既是一份莫大荣耀,也是他必须担负的重大使命。而长安南郊这块土地则承载着他的所有梦想,记录着他的最初梦想,也见证了他梦想成真的辉煌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郊就是李利的宿命之地。从最初跌跌撞撞的梦想起步,到如今霸业已成雏形的登基称帝,南郊这块土地见证了他的整个成长历程。

    “嗵嗵”的脚步声响拉开了登基大典的序幕,而原本祭坛周围的战马长嘶、人声鼎沸的喧嚣声响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战马衔枚、所有人屏息噤声,目送身穿大裘、内着衮服的李利龙行虎步的一步步登上圜丘祭坛,从第一层圆形祭坛上迈步登上第二层。随即,李利立于圜丘东南侧面朝西方,头上没有龙冕,手上也没有镇圭,唯有腰间插着大圭,昂首而立,目视西方天空中飘浮的多多白云,沉默不语。

    这时,西凉第一重臣李玄登上祭坛,站在第一层祭坛上,摊开手中的锦帛祭天文告,神色肃然地朗声宣读道:“天地伊始,本为混沌,有盘古氏成道,开天辟地,遂有神州”一份冗长的祭天祭文在李玄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娓娓道来,从盘古开天到女蜗造人,从炎黄二圣护佑苍生到昊天上帝立天庭,而后三皇五帝治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朝代更迭,直至汉末乱世,悉数出现在祭文之中。

    足足一刻钟才读完这些内容,而这只是整篇祭文的开头,接下来陈述李利的丰功伟绩才是重点。在详细陈述李利的功绩之时,李玄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语气随着一个个文字而变动,神情随之变化,真正是声情并茂,俨然将李利的功绩说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纵观古今神圣和历代帝王,都无法与李利相提并论。概括起来,这份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即昊天上帝执掌天庭,掌管仙班神祗,而李利就是秉承昊天上帝的尘世化身,乃天命所归的人间帝王,功盖先贤,泽被苍生,承天应命,民心所向。

    冗长的祭天文告之后,李玄移步站在底层祭坛的西北侧,身姿挺拔,肃然而立。紧接着,西凉军首席军师贾诩出现在圜丘祭坛对面的方形祭坛上,那是一座地下凿出的三层祭坛,这是祭祀后土神祗的祭地祭坛,越往下越高贵。贾诩站在顶层,即祭地祭坛的第一层,所站的位置与刚刚李玄所在的位置相对称。不同之处在于,李玄站在天坛上,高高在上;而贾诩则站在地坛之中,地势很低,比天坛整整低了一丈有余。但是即便如此,贾诩所在的位置仍然比祭坛外围的观摩人群所在的地势高得多,因为天坛和地坛的选址在土坡上,地势颇高,加之地坛不深,每层相距三尺,最底层离地面刚好九尺。

    贾诩宣读的是祭祀后土的祭文,行文与李玄宣读的祭文如出一辙,开头部分仍是宣扬后土圣母的功德,核心部分还是为李利歌功颂德,洋洋洒洒上千言,足足宣读了两刻钟。

    贾诩读完祭文之后,缓步离开地坛,走到对面的天坛,登上第一层祭坛,站在李玄身边。紧随他们二人之后的就是右军师郭嘉,他既不入地坛,也不上天坛,而是站在两座祭坛中间的祭台上,宣读祭祀五方帝的祭文,再次为李利平定四方、征服周边蛮夷的战绩歌功颂德,给予无以伦比的崇高赞誉。好在郭嘉手里的祭文并不长,前后一刻钟就读完了,而后移步走上天坛,与李玄、贾诩二人捧着手中祭文,恭请李利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应和番外诸国所请,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至此,祭天、祭地和祭五方帝的祭祀仪式全部完成,祭拜天地之后才是重头戏,即李利秉承天地之意,顺应人心,加冕称帝,即位人间帝王。

    当李玄、郭嘉三人高举祭文跪拜恭请李利即位九五之尊之时,祭坛外围三十余万将士和二十余万百姓齐声叩拜:“恭请大将军承天应命,登基为帝!”五十多万人齐刷刷的跪拜叩请,声音之响亮瞬间洞穿长空,响遏行云,直入苍穹,端是震天撼地。

    ——————未完待续——————————————————

    ps:【衷心感谢:“中草药0318”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217章 【响遏行云】

    第217章 【响遏行云】

章节目录


骁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虎贲中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虎贲中郎并收藏骁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