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潜移默化
    这是另一项功课,两人鬼鬼祟祟地躲在车里朝外边偷窥,通过观察商铺的进货,水牌上的价格,店铺经营品类的变化,商贾与顾客之间的讨价还价,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看出其反映出来的很多朝政问题。
    比如在徐州铁钱冶取消,盐榷彻底取消后,京中盐价偷偷降了两文,然后又偷偷涨了回去。
    比如经过老李家米店的时候,苏油告诉赵煦因为四年丰积,老李家米店第一年中经营惨淡,到了第二年才缓过起来,第三年第四年规模扩大,生意红火赚了不少。
    为什么大丰收第一年米商吃了大亏?这就是库存进价和年后出货价的关系了。
    很多事情,凭空想象,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如果朝廷认为粮食大丰收,就认为粮商当年一定会变肥,因而加大对粮食商人的苛剥,制定出对米商加税的策略,结果必然就是米商雪上加霜,一定会关张不少,导致第二年的粮食流通更加不畅。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应该赶紧出台政策鼓励行商,帮助他们度过粮价下跌带来的第一年亏损,鼓励农民积蓄粮食,用利益引诱大家加入到存粮运粮食卖粮的行当里边去。
    看起来,朝廷吃亏了,大量的粮食没有收入国库,还要补贴粮商,降低粮食商品税,以鼓励民间贸易和存量。
    但是实际上,这些举措却能减少朝廷为稳定粮价花费的大笔银钱,降低了紧急增加仓房的建设压力,以及国家漕运的运输压力,更重要的,是保住和扩大了流通渠道,为来年打好基础。
    很多事情都来自市井中的举例,然后经过苏油的分析,让赵煦大开眼界,不再从事物的表面,而是从其下面的运行规律,从其本质看问题。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需要一个知识面非常宽广的教师,赵煦也充满了兴趣和钻研精神,这方面的进展,远比在十三经上的进展快得多。
    换句话说,小赵同学,开始有点偏科了。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己巳,苏油上书,京师大学堂建设粗备,请求去中牟坐镇。
    这是大事,高滔滔立刻批准。
    ……
    中牟,留雁湖畔,一个学区建造了起来。
    学区依托一个叫李家集的小镇,从去年到现在,在小镇边缘的湖边,修造起了几条街道,一个巨大的集镇,以及很多高大宏伟的建筑。
    整个集镇最终由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与小镇分离了出来,小河上另外修造了四座石桥。
    当地的居民们对小河对岸的房屋非常羡慕,那种房子非常漂亮,窗户很大,还用了玻璃。
    最开心的,是这里建造起了一座高高尖顶的红砖钟楼。全镇都能看到。
    这些天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身份不一,有的一看就是书生,有的却像商贾,还有农人、牧人、军人、工匠、和尚、道士……
    甚至还有好几位朱袍绿袍的官员!
    最大一座桥叫文津桥,桥前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上是楷体大书绿漆文字——京师大学堂。
    几个大字出自如今大宋声誉最高的文臣,司马学士之手,牌坊两侧还有苏司徒已经名闻天下的那幅楹联。
    率性修道致中和,人情之趋,即为天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民心所向,便是纲常。
    这一天,又是一行车马过来,当先马上的是一名紫袍大员,然而却是年轻得异常,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
    苏油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遍洒下了英雄帖,诚邀各路学阀来京师大学堂当然讲师。
    士大夫功名,立德、立功、立言。
    立功需要倚仗仕途才容易得到,不过立德,立言不需要!
    在苏油给他们的信里边,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大宋文萃之地,各位大佬赶紧来抢地盘啊!
    位置很多,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数学院、天文学院、地理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
    身有官职的那一帮子还在犹豫,但是很多打酱油的小官和一般身份的平民一点压力都没有,毕竟学院属于皇家,一个研究员,工资都给得比州官还高。
    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不好弄,因为这三路大佬,一般都还是高官,苏油采用在京官员客座轮流讲学制。
    除此之外还有在民间卓有声誉的学者和词人常驻,比如唐淹、贺铸、晏几道。
    文学院的院长是苏轼。
    这个真不是苏油特意安排,真是出于照顾民间呼声的不得已。
    苏轼已经成了中书舍人,仍赐金紫,而且是免试入职。
    按故事,凡是文事优长的人才,才能选进中书舍人,而且必须通过舍人试。
    熙宁元年,苏油进中书舍人,虽然只是贴职,仅仅是为了在赵顼需要参谋时有“职责在身”,都经历了严格的考试,交了二十几篇呈文,走了一通过场才得到。
    这个职位非常紧要,属于天子近臣,是天子储备宰相人才的地方。
    其职责看是秉承皇帝和中书的意见写写文章,其实要负责对皇帝解释学问、政务,引导皇帝与政事堂达成一致意见,参与制定国策,最后将国策大略,即“词头”,变成华美文字即“敕诰”,颁布天下。
    神宗朝起,中书舍人也具备了封还词头的权力。
    因此这个职位对政治素养和文学修为的要求,非常高。
    到了苏轼这里,太皇太后看到司马光拟进的中书舍人待考人才,就问了一句:“苏轼也需要考试吗?”
    司马光想起了这娃“三杀三宥”的前科,自问文学修为差了欧阳修不止一帽子,看了看吕公著:“要不,就不考了吧?”
    吕公著想了下改卷难度,也点头:“老臣也觉得,苏轼这样的人才,已经用不着考试了。”
    于是苏轼打破了有宋一朝成例,直接免试成了中书舍人。
    这要是换做别人,见狗乱撒尿都要弹劾一把的台谏早就闹开了,然而这次,愣是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
    大苏进中书舍人了?好好好,咱整首诗贺一贺吧!
    实在没天理,但是牛人之所以叫牛人,就是牛得没天理。
    古文用典非常繁多,哪怕是中书舍人,也记不完全部典故,因此中书舍人赴任,一般都要携带典故辞典,韵部词典等工具书籍。
    苏轼不用,直接带了一盒“诸葛笔”就上任了,因为他认为官家提供的纸墨都是上乘,就毛笔不尽人意,需要自带。
    但是人家大苏真的没有装逼,而是真实的不需要,出手文章就可观。
    人还是一样的耿直,还是一样喜爱调笑,五年放逐的年月,竟然都被狗吃了。
    恃才放旷,曾经对朋友门生说道:“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与主盟,则其道不坠。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
    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与某,故不敢不勉。
    异时文章盟主,责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意思是说,文林盟主以前是欧阳修,欧阳修曾经将盟主托付给他,他希望朋友门生们继续精进,以后也能如他不负欧阳修所托那样,完成传续大业。
    就算是事实,也未免有点嚣张。
    秦观的词可以说算是有宋一代最顶级的,苏轼也评价其气格不足,曾经对他说道:“不意别后却学柳七做词。”
    秦观回答:“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苏轼说道:“‘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然后还自己做了一副对联,引用秦观和柳永名句,叫“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祈是苏轼妻族,官至大夫,曾经对大苏说道:“平生写竹,唯两句最得意。”
    大苏问是哪两句,王祈说:“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大苏说道:“好是极好,但是算下来,则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
    王禹锡也是王家秀才,太皇太后和赵煦乞雨成功,小王童鞋做的贺雨诗里有“打叶雨拳随手重,吹凉风口逐人来”。
    当时自以为得意。
    大苏看了问道:“十六郎啊,你作诗怎么如此不入规矩?”
    王禹锡大窘:“这是醉时所作。”
    隔了几天,王禹锡又拿着一首得意之作来见大苏,大苏看过之后问道:“你……又醉了?”
    大苏进入了他的黄金岁月,然而另一个人却苦逼了。
    吕惠卿。
    吕慧卿在给朝廷的谢表中过于嚣张,引发众怒。
    连章惇都开始反省变法时期的错误,吕惠卿还在坚持,曾经与门客议论:“苏子瞻文辞如何?”
    门客应和吕惠卿的意思:“似苏秦张仪。”
    吕惠卿笑道:“苏秦的文才很厉害的,张仪比不上,苏轼一样比不上。”
    然后取出自己的上表,缓缓念道:“面折马光于讲筵,廷辩韩琦之疏奏。”
    在表中还有一句:“自省于己,莫知其端。”
    吕慧卿这是见势不可免,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家族在南海已经捞足,准备回家养老,好歹捞一点“坚持己见,不屈时议”的名声。

章节目录


苏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苏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