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务保障部队在广大海面部署了十几个移动目标,使用了五六条报废的百八十吨重的铁质报废渔船模拟水面船只,很是下了一番工夫。
分配给李战的有三个目标,其余的全部要留到夜里进行夜间实弹射击训练,李战要从十几个海面移动目标里找到指定的三个,而且三个目标当中只有一个是百吨级的铁质报废渔船,其他两个都是非常小的目标,难度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而且李战必须要自东向西搜索,也就是说他需要在逆光的环境下对海面进行搜索。这是要求,李战不能做任何改变。
时间走到了下午的16时30分,前前后后已经滞空一个小时了,好在挂载了三具副油箱,不然留给李战的燃油真不多了。大航程战机的优势此时就凸显了出来,于成林那架歼11BS根本不用在意油耗。
塔台指挥员根据实弹射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给李战下达了展开实弹射击训练的指令。
李战马上就打开了机载雷达从五千米高空以很小的角度让机头斜向下,这样可以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的准确度。歼10A用的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功能比不上歼10B的,差距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李战发现如果采取小角度慢速度俯冲姿态对海搜索的话,可以提高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准确度。
这个小技巧也就在他所工作过的部队里推广开来了,此前李战开老飞豹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是有的,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么做限制了战机的飞行姿态。
于成林敏锐地察觉到了17号歼10A的小动作变化,暗暗记了下来,同时密切关注17号歼10A的搜索进程。他知道李战这么做肯定是有用意的,但是他没有往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准确度这方面想,而是以为李战心里很有把握,在搜索的时候提前做好了俯冲射击的准备。
李战不是神,他也是有短板的,比如使用歼10系列战机的时间就相对较短,他的歼10系列战机飞行小时算起来仅有几十个,这还是当年在大红鹰师进行歼10A改装训练的时候累计起来的。
所以究竟能打成什么样,他心里是没底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歼10是他的梦想战机,他参军的动机是因为歼10的首飞,航校毕业后他最想飞的是歼10。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飞歼10的机会,好不容易逮着了改装歼10的机会,结果在改装的时候来了一次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差点挂在山上。后面也还短暂接触过歼10,但是这个战机就像是他眷恋已久却得不到的独角兽一样,每一次他一触碰她就会出事,像是形成了固定的化学反应一样。
无可奈何花落去,苦练数千小时却求之不得,冤孽也不过如此了。
从起飞升空的那一刻起,李战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个人和歼10A之间那一段痛苦的帕拉图式恋爱。
李战瞪大了眼睛观察海面,别说靶子了,连个鬼影都没一个。机载雷达收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反射信号,李战判断那是跃出水面的大型海洋动物。
鲨鱼、海豚之类的海洋动物很喜欢跃出水面,成群结队的此类海洋动物是可以在水面形成较为明显的雷达发射信号的。先进的机载雷达对海搜索时会敏锐地判断出来同时视为杂波排除掉,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歼10A的机载雷达在对海搜索的时候还做不到这样的智能程度,不过李战经验丰富,他能够很迅速的做出判断。
李战还是想要依靠目视搜索,然而逆光的情况下哪怕有防炫目镜,也很难看清楚两三千米下的海面。靶子是没有动力,意味着不会留下显眼的白色航迹,目视搜索的难度骤然上升。
接近傍晚的时间里,太阳在西边挂着,位置恰好是能够直接影响李战视野的。李战完全可以肯定,这个实弹射击环节是故意这么设置的,没准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尽管是老部队,可毕竟不是二师的兵了,于成林心里存点小心思很正常,比如出点难题考验考验李战,称一称他的斤两。如果能难住李战当然是最好的,这可以侧面说明二师的战斗力是到了一个程度的。
各个部队已经把李战视为评判部队战斗力的黄金标准了。
李战是有办法解决逆光问题的,并且当他意识到依靠机载雷达去发现海面上很小的目标不现实的时候,决定采取他的独门绝技了。
首要问题是解决逆光的影响。
于成林在一边伴随飞行时刻关注着,非常的期待李战能够拿出一些新的办法来。寻常人整个飞行生涯中能够发明出新的招数,那已经是足以享用一生的荣誉财富了,像李战这种不断能够出创新的战斗飞行员,那简直是旷世奇才一般难得的人。
说他是现代空军郭兴福也不为过。
李战来了,他开始表演了。
他的解决办法简直丧心病狂!
当于成林看到李战把战机倒过来飞的时候,一道灵光打在了他的脑袋上,全都想通了。
堂堂副师长居然爆粗口:“我靠!他妈的这小子厉害啊!”
李战解决逆光问题的办法居然是倒飞!
倒飞之后飞行员面朝夕阳的就是下巴了,因为飞行员要昂着头去观察海面,而且还有机身作为遮挡!
李战采取倒飞的办法把整个视野颠倒过来了!
“真娘的天才啊!”于成林啧啧称奇。
其他飞行员不会倒飞吗?可以这么说,任何一名战斗飞行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战机倒飞。可是会倒飞是一回事,把倒飞运用到实战中是另一回事。不但倒飞的把握要求更高,对战术运用的目的也必须要有清晰的概念。
战机倒飞,意味着放弃了全部的上部视野,同时战机的姿态也是处于一个不理想的情况中。这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成林绝对不相信李战会为了攻击海面目标而放弃空中主动权,所以他敢肯定李战一定还有后招。
倒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长时间保持,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倒飞状态下飞行员整个人是天地颠倒的,又是在海面上,非常的容易引起视觉错觉,稍有不慎就会坠机。
航空史上发生过多次类似的空难,常常在坠毁后飞行员都没有跳伞,那是因为人的正常视觉没有恢复,非常的惨烈。
李战自然是有把握的,否则他不会冒这个险。人一辈子不可能获得所有的成功,偶尔一两次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在战斗飞行员的字典里没有这句话,因为一旦失败意味着的是死亡!
17号歼10A倒着飞,高度慢慢降低,机腹朝天,航空火箭发射器朝天,进气口那里的几根加强筋也朝着天,以这种奇怪的姿态在海面上数百米的高度四处的游荡,像是倒立行走的杂技演员那样。
二师也装备了空中实时监控系统,于成林开的歼11BS通过摄像头拍摄训练画面,实时地传输到塔台,塔台指挥员可以随时知道部队的训练情况。
此时大家看到17号歼10A倒飞了起来,一个比一个吃惊,好多人都搞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塔台指挥员第一时间就急声询问了,“幺拐!飞机什么情况?完毕!”
“一切正常,我做的机动,完毕。”李战回答。
坐镇塔台的参谋长笑着说,“你们都没看出来,他这么做是为了解决逆光的影响,很有效很聪明也很危险的一种做法。”
好一阵子大家才想明白,那个惊讶之色更甚了。
这还是人啊,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平时除了飞行表演谁用过倒飞这种动作,更别说用在作战中了。这一次他们算是开了眼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赫赫有名的拉杆小王子到底厉害在哪。
他们是完全看不到李战的水平到底到了哪里的。
使用了绝技之后,李战的情况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视野一下子变得很好,而这种颠倒的姿势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可是承受过十个G过载的男人。
他很快的就发现三公里多的西南方海面的波光有些不一样,立马催动战机加速飞过去,同时迅速滚筒恢复平飞。确定了距离和方向就没很大问题了。而且他心里面对倒飞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忌讳的。
飞Su27SK的时候他遭遇过一次很奇葩的险情——飞控失灵飞机倒飞,他是切断了飞控总线改为手动控制才化险为夷的。
发现的目标是不是自己要打的目标还需要确认,李战降低飞行高度慢速飞过去,竭力的观察海面的情况。
他很顺利地发现了目标,好几个目标,分散在一公里范围内的海面上,而且全都是移动目标。八成是海流的作用下这些分散部署的移动目标慢慢的聚在了一起。
让他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他要打的目标。
李战不甘心,再一次数了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移动目标的数量和实弹射击计划里的是一致的,但是没有自己的目标。
那特么的老子打什么?
玩呢!
分配给李战的有三个目标,其余的全部要留到夜里进行夜间实弹射击训练,李战要从十几个海面移动目标里找到指定的三个,而且三个目标当中只有一个是百吨级的铁质报废渔船,其他两个都是非常小的目标,难度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而且李战必须要自东向西搜索,也就是说他需要在逆光的环境下对海面进行搜索。这是要求,李战不能做任何改变。
时间走到了下午的16时30分,前前后后已经滞空一个小时了,好在挂载了三具副油箱,不然留给李战的燃油真不多了。大航程战机的优势此时就凸显了出来,于成林那架歼11BS根本不用在意油耗。
塔台指挥员根据实弹射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给李战下达了展开实弹射击训练的指令。
李战马上就打开了机载雷达从五千米高空以很小的角度让机头斜向下,这样可以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的准确度。歼10A用的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功能比不上歼10B的,差距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李战发现如果采取小角度慢速度俯冲姿态对海搜索的话,可以提高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准确度。
这个小技巧也就在他所工作过的部队里推广开来了,此前李战开老飞豹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是有的,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么做限制了战机的飞行姿态。
于成林敏锐地察觉到了17号歼10A的小动作变化,暗暗记了下来,同时密切关注17号歼10A的搜索进程。他知道李战这么做肯定是有用意的,但是他没有往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准确度这方面想,而是以为李战心里很有把握,在搜索的时候提前做好了俯冲射击的准备。
李战不是神,他也是有短板的,比如使用歼10系列战机的时间就相对较短,他的歼10系列战机飞行小时算起来仅有几十个,这还是当年在大红鹰师进行歼10A改装训练的时候累计起来的。
所以究竟能打成什么样,他心里是没底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歼10是他的梦想战机,他参军的动机是因为歼10的首飞,航校毕业后他最想飞的是歼10。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飞歼10的机会,好不容易逮着了改装歼10的机会,结果在改装的时候来了一次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差点挂在山上。后面也还短暂接触过歼10,但是这个战机就像是他眷恋已久却得不到的独角兽一样,每一次他一触碰她就会出事,像是形成了固定的化学反应一样。
无可奈何花落去,苦练数千小时却求之不得,冤孽也不过如此了。
从起飞升空的那一刻起,李战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个人和歼10A之间那一段痛苦的帕拉图式恋爱。
李战瞪大了眼睛观察海面,别说靶子了,连个鬼影都没一个。机载雷达收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反射信号,李战判断那是跃出水面的大型海洋动物。
鲨鱼、海豚之类的海洋动物很喜欢跃出水面,成群结队的此类海洋动物是可以在水面形成较为明显的雷达发射信号的。先进的机载雷达对海搜索时会敏锐地判断出来同时视为杂波排除掉,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歼10A的机载雷达在对海搜索的时候还做不到这样的智能程度,不过李战经验丰富,他能够很迅速的做出判断。
李战还是想要依靠目视搜索,然而逆光的情况下哪怕有防炫目镜,也很难看清楚两三千米下的海面。靶子是没有动力,意味着不会留下显眼的白色航迹,目视搜索的难度骤然上升。
接近傍晚的时间里,太阳在西边挂着,位置恰好是能够直接影响李战视野的。李战完全可以肯定,这个实弹射击环节是故意这么设置的,没准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尽管是老部队,可毕竟不是二师的兵了,于成林心里存点小心思很正常,比如出点难题考验考验李战,称一称他的斤两。如果能难住李战当然是最好的,这可以侧面说明二师的战斗力是到了一个程度的。
各个部队已经把李战视为评判部队战斗力的黄金标准了。
李战是有办法解决逆光问题的,并且当他意识到依靠机载雷达去发现海面上很小的目标不现实的时候,决定采取他的独门绝技了。
首要问题是解决逆光的影响。
于成林在一边伴随飞行时刻关注着,非常的期待李战能够拿出一些新的办法来。寻常人整个飞行生涯中能够发明出新的招数,那已经是足以享用一生的荣誉财富了,像李战这种不断能够出创新的战斗飞行员,那简直是旷世奇才一般难得的人。
说他是现代空军郭兴福也不为过。
李战来了,他开始表演了。
他的解决办法简直丧心病狂!
当于成林看到李战把战机倒过来飞的时候,一道灵光打在了他的脑袋上,全都想通了。
堂堂副师长居然爆粗口:“我靠!他妈的这小子厉害啊!”
李战解决逆光问题的办法居然是倒飞!
倒飞之后飞行员面朝夕阳的就是下巴了,因为飞行员要昂着头去观察海面,而且还有机身作为遮挡!
李战采取倒飞的办法把整个视野颠倒过来了!
“真娘的天才啊!”于成林啧啧称奇。
其他飞行员不会倒飞吗?可以这么说,任何一名战斗飞行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战机倒飞。可是会倒飞是一回事,把倒飞运用到实战中是另一回事。不但倒飞的把握要求更高,对战术运用的目的也必须要有清晰的概念。
战机倒飞,意味着放弃了全部的上部视野,同时战机的姿态也是处于一个不理想的情况中。这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成林绝对不相信李战会为了攻击海面目标而放弃空中主动权,所以他敢肯定李战一定还有后招。
倒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长时间保持,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倒飞状态下飞行员整个人是天地颠倒的,又是在海面上,非常的容易引起视觉错觉,稍有不慎就会坠机。
航空史上发生过多次类似的空难,常常在坠毁后飞行员都没有跳伞,那是因为人的正常视觉没有恢复,非常的惨烈。
李战自然是有把握的,否则他不会冒这个险。人一辈子不可能获得所有的成功,偶尔一两次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在战斗飞行员的字典里没有这句话,因为一旦失败意味着的是死亡!
17号歼10A倒着飞,高度慢慢降低,机腹朝天,航空火箭发射器朝天,进气口那里的几根加强筋也朝着天,以这种奇怪的姿态在海面上数百米的高度四处的游荡,像是倒立行走的杂技演员那样。
二师也装备了空中实时监控系统,于成林开的歼11BS通过摄像头拍摄训练画面,实时地传输到塔台,塔台指挥员可以随时知道部队的训练情况。
此时大家看到17号歼10A倒飞了起来,一个比一个吃惊,好多人都搞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塔台指挥员第一时间就急声询问了,“幺拐!飞机什么情况?完毕!”
“一切正常,我做的机动,完毕。”李战回答。
坐镇塔台的参谋长笑着说,“你们都没看出来,他这么做是为了解决逆光的影响,很有效很聪明也很危险的一种做法。”
好一阵子大家才想明白,那个惊讶之色更甚了。
这还是人啊,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平时除了飞行表演谁用过倒飞这种动作,更别说用在作战中了。这一次他们算是开了眼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赫赫有名的拉杆小王子到底厉害在哪。
他们是完全看不到李战的水平到底到了哪里的。
使用了绝技之后,李战的情况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视野一下子变得很好,而这种颠倒的姿势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可是承受过十个G过载的男人。
他很快的就发现三公里多的西南方海面的波光有些不一样,立马催动战机加速飞过去,同时迅速滚筒恢复平飞。确定了距离和方向就没很大问题了。而且他心里面对倒飞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忌讳的。
飞Su27SK的时候他遭遇过一次很奇葩的险情——飞控失灵飞机倒飞,他是切断了飞控总线改为手动控制才化险为夷的。
发现的目标是不是自己要打的目标还需要确认,李战降低飞行高度慢速飞过去,竭力的观察海面的情况。
他很顺利地发现了目标,好几个目标,分散在一公里范围内的海面上,而且全都是移动目标。八成是海流的作用下这些分散部署的移动目标慢慢的聚在了一起。
让他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他要打的目标。
李战不甘心,再一次数了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移动目标的数量和实弹射击计划里的是一致的,但是没有自己的目标。
那特么的老子打什么?
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