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说:“当初宋国出兵是因为公子冯在郑国,现在的情况不同,他不会直接来兵。不过我们可以求他一求。鲁国是大国,没有周王的命令鲁侯是不能出兵的。当初是州吁贿赂公子翚,公子翚私自出兵去打郑国,这样的事情不能再有第二次。剩下陈国和蔡国都是小国,派几个兵来也顶不了大事。”
宣公着急了:“这么说,我们卫国不是很危险了吗?”
石碏说:“大军压境是很危险,不过还不是没有退敌的办法,我们可以向燕国求救。从武王开始,燕召公就位列三公,最初周公和召公东西分治,召公是首辅大臣,召公代代是朝廷重臣。东周以来,郑伯专政,周公召公靠边,他们心中不服。燕国是个大国,实力是郑国的几倍,历来看不惯郑伯的专横。现在,郑伯不上朝,虢公代理他的上卿职务,燕国更不怕他。趁着郑兵还没有逼近国都,我们可以多出一些费用,请燕国出兵解围。老臣可以去燕国搬兵。同时,可以派人通知宋国,请他帮忙解围。不过,在燕国和宋国没有动作之前,我们一定要死守城池。”
宣公说:“好,就按国老的意见办。”
郑庄公在牧邑扎下大营,看一看卫、陈、蔡、宋、鲁并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发现卫国迎敌的兵马。他准备向前推进,狠狠教训一下卫国,叫他知道郑国的厉害。他刚刚集合好队伍,就看见一骑飞速来到辕门,一个通讯兵滚鞍下马,急忙来到庄公面前:“启禀主公,燕国的兵马已经深入郑国境地,再有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达新郑,世子让火速报告主公。”
“有多少人?”
“有兵车上千乘。”
郑庄公大吃一惊,不容多想,立即驱兵赶回新郑。庄公的兵车走了半天的时间回到了新郑,燕国的兵马已经在距离新郑三十多里处休整,并没有安营扎寨。世子忽吓得满头大汗。郑庄公马不停蹄,立即迎敌。命令祭足、原繁、洩驾各自带来一路兵马先行迎敌。
燕兵看见郑国的主力部队出现,并不接战,而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离郑军二里地就往回走。郑军快追,燕军快退;郑军慢追,燕军慢退;郑军停下,燕军也停下。郑军一直追到燕国边界。燕国兵马退到本国地界不再后退,而是摆开反攻迎敌的架势。
郑国的兵马从卫国返回新郑,又追到燕国境地,十分疲劳,士兵没有心思打仗。没有办法,军马在边境驻扎修整。
出兵卫国没有打多少仗,但是没有少走路,郑庄公也劳累了,本想好好休息一阵。只睡了一夜的好觉,第二天天刚亮,公子吕就来报告:“宋国占领了邾国的地盘,邾子来信求救。”随即呈上邾子的书信。
邾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国都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一带,国君的爵位是子,相当于现在的县团级,国君邾子姓曹。古帝颛顼(zhuanxu)的玄孙陆终的五儿子名字叫做“安”,大禹赐曹姓,是邾子的祖先,也是曹姓的祖先。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和郑国的关系密切。邾国有难,郑国必然帮助解救。
郑庄公一看,非常气愤,我想打你正没有理由呢,马上下达命令:“以朝廷王师的名义讨伐宋国。”
“领命!”公子吕领命而去。
郑国以朝廷王师的名义攻打宋国,并且邀请鲁国出兵助阵,鲁国认为这是郑国和宋国两国之间的事,与鲁国没有关系,拒绝出兵。郑国的兵马到了宋国,宋国早有准备,立即从邾国撤兵。在宋国城外两军对垒,郑军几天来连续长途行军,极端疲劳。宋军去到邾国占领地盘也没有消耗兵力,大部分兵马在宋国本地没动,以逸待劳,占领邾国地盘只是为了给卫国解围,没有想到燕国进攻郑国。在宋国城外几场战斗不分胜负,公子吕想,教训一下宋国就行了。两天后就撤兵回转,顺便占领了宋国的郛邑。宋国并没有去夺回郛邑,而是占领了郑国的长葛。
攻卫、驱燕、伐宋,郑国的兵马来回奔跑,耗兵伤财,郑庄公非常烦恼。祭足建议说:“主公是不是想树立郑国作为朝廷方伯之国的权威,镇服各国,特别想制服宋国?如果是这样,现在这种做法欠妥。周边诸侯国卫、陈、蔡、宋、鲁刚刚形成联盟,一致对付郑国。我们打其中的谁,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围,使我们徒劳。怎么办呢?”祭足停顿一下,看了看庄公。
庄公点点头:“继续说。”
祭足接着说:“首先应该拆散他们的联盟。主要是切断几个小国同宋国的联系,孤立宋国。鲁国是个大国,向来尊崇周王,同宋国关系并不密切。至于小国之间卫、陈、蔡,互相之间友好也不妨碍大局。卫国,已经教训了一次,如果我们和鲁国、陈国结为友好,宋国就会孤立起来。讨伐宋国之前,主公应该去朝见周王。朝王回来马上用一个恰当的理由打着朝廷讨伐的大旗攻打宋国,要求鲁国、齐国出兵一同替朝廷问罪,这两个最大的诸侯国也会出兵。这就等于齐鲁都听我们的号令,其他小国都会对郑国服气。只要鲁国出兵参加讨伐宋国,宋鲁的关系就破裂了,宋国就孤立了,收拾他就容易多了。我们讨伐一地,不要把占领的地方自己都留下来,把一些地方分给出兵助战的齐国鲁国,他们就会佩服郑国。大国和我们结成盟友,主公就会威震诸侯,成为真正的方伯。”
这一席话,使得郑庄公心里明亮起来,他首先派使者到鲁国,约鲁隐公在渝平相会互通和睦之意。
鲁隐公说:“多少年来鲁国和郑国一直和平相处,上次误听卫国州吁的胡言乱语,兵发郑国东门。”
郑庄公已经知道上次卫国请鲁国出兵,是公子翚接受了卫国重贿强行做主的结果,不是鲁隐公的本意。就对鲁隐公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再说,东门之战,鲁国只是观战助威,并没有与郑国交兵,今后这件事情就不要提了。”
鲁隐公说:“难得郑伯这样大度,今后两国和好,不能互相动用刀兵。”
郑庄公说:“君侯说得对,今后两国是盟友,不仅不能互相动用刀兵,而且要互相支持。”
(新书,请求支持,需要推荐票,请投票,请点击“加入书架”收藏)
;
宣公着急了:“这么说,我们卫国不是很危险了吗?”
石碏说:“大军压境是很危险,不过还不是没有退敌的办法,我们可以向燕国求救。从武王开始,燕召公就位列三公,最初周公和召公东西分治,召公是首辅大臣,召公代代是朝廷重臣。东周以来,郑伯专政,周公召公靠边,他们心中不服。燕国是个大国,实力是郑国的几倍,历来看不惯郑伯的专横。现在,郑伯不上朝,虢公代理他的上卿职务,燕国更不怕他。趁着郑兵还没有逼近国都,我们可以多出一些费用,请燕国出兵解围。老臣可以去燕国搬兵。同时,可以派人通知宋国,请他帮忙解围。不过,在燕国和宋国没有动作之前,我们一定要死守城池。”
宣公说:“好,就按国老的意见办。”
郑庄公在牧邑扎下大营,看一看卫、陈、蔡、宋、鲁并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发现卫国迎敌的兵马。他准备向前推进,狠狠教训一下卫国,叫他知道郑国的厉害。他刚刚集合好队伍,就看见一骑飞速来到辕门,一个通讯兵滚鞍下马,急忙来到庄公面前:“启禀主公,燕国的兵马已经深入郑国境地,再有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达新郑,世子让火速报告主公。”
“有多少人?”
“有兵车上千乘。”
郑庄公大吃一惊,不容多想,立即驱兵赶回新郑。庄公的兵车走了半天的时间回到了新郑,燕国的兵马已经在距离新郑三十多里处休整,并没有安营扎寨。世子忽吓得满头大汗。郑庄公马不停蹄,立即迎敌。命令祭足、原繁、洩驾各自带来一路兵马先行迎敌。
燕兵看见郑国的主力部队出现,并不接战,而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离郑军二里地就往回走。郑军快追,燕军快退;郑军慢追,燕军慢退;郑军停下,燕军也停下。郑军一直追到燕国边界。燕国兵马退到本国地界不再后退,而是摆开反攻迎敌的架势。
郑国的兵马从卫国返回新郑,又追到燕国境地,十分疲劳,士兵没有心思打仗。没有办法,军马在边境驻扎修整。
出兵卫国没有打多少仗,但是没有少走路,郑庄公也劳累了,本想好好休息一阵。只睡了一夜的好觉,第二天天刚亮,公子吕就来报告:“宋国占领了邾国的地盘,邾子来信求救。”随即呈上邾子的书信。
邾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国都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一带,国君的爵位是子,相当于现在的县团级,国君邾子姓曹。古帝颛顼(zhuanxu)的玄孙陆终的五儿子名字叫做“安”,大禹赐曹姓,是邾子的祖先,也是曹姓的祖先。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和郑国的关系密切。邾国有难,郑国必然帮助解救。
郑庄公一看,非常气愤,我想打你正没有理由呢,马上下达命令:“以朝廷王师的名义讨伐宋国。”
“领命!”公子吕领命而去。
郑国以朝廷王师的名义攻打宋国,并且邀请鲁国出兵助阵,鲁国认为这是郑国和宋国两国之间的事,与鲁国没有关系,拒绝出兵。郑国的兵马到了宋国,宋国早有准备,立即从邾国撤兵。在宋国城外两军对垒,郑军几天来连续长途行军,极端疲劳。宋军去到邾国占领地盘也没有消耗兵力,大部分兵马在宋国本地没动,以逸待劳,占领邾国地盘只是为了给卫国解围,没有想到燕国进攻郑国。在宋国城外几场战斗不分胜负,公子吕想,教训一下宋国就行了。两天后就撤兵回转,顺便占领了宋国的郛邑。宋国并没有去夺回郛邑,而是占领了郑国的长葛。
攻卫、驱燕、伐宋,郑国的兵马来回奔跑,耗兵伤财,郑庄公非常烦恼。祭足建议说:“主公是不是想树立郑国作为朝廷方伯之国的权威,镇服各国,特别想制服宋国?如果是这样,现在这种做法欠妥。周边诸侯国卫、陈、蔡、宋、鲁刚刚形成联盟,一致对付郑国。我们打其中的谁,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围,使我们徒劳。怎么办呢?”祭足停顿一下,看了看庄公。
庄公点点头:“继续说。”
祭足接着说:“首先应该拆散他们的联盟。主要是切断几个小国同宋国的联系,孤立宋国。鲁国是个大国,向来尊崇周王,同宋国关系并不密切。至于小国之间卫、陈、蔡,互相之间友好也不妨碍大局。卫国,已经教训了一次,如果我们和鲁国、陈国结为友好,宋国就会孤立起来。讨伐宋国之前,主公应该去朝见周王。朝王回来马上用一个恰当的理由打着朝廷讨伐的大旗攻打宋国,要求鲁国、齐国出兵一同替朝廷问罪,这两个最大的诸侯国也会出兵。这就等于齐鲁都听我们的号令,其他小国都会对郑国服气。只要鲁国出兵参加讨伐宋国,宋鲁的关系就破裂了,宋国就孤立了,收拾他就容易多了。我们讨伐一地,不要把占领的地方自己都留下来,把一些地方分给出兵助战的齐国鲁国,他们就会佩服郑国。大国和我们结成盟友,主公就会威震诸侯,成为真正的方伯。”
这一席话,使得郑庄公心里明亮起来,他首先派使者到鲁国,约鲁隐公在渝平相会互通和睦之意。
鲁隐公说:“多少年来鲁国和郑国一直和平相处,上次误听卫国州吁的胡言乱语,兵发郑国东门。”
郑庄公已经知道上次卫国请鲁国出兵,是公子翚接受了卫国重贿强行做主的结果,不是鲁隐公的本意。就对鲁隐公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再说,东门之战,鲁国只是观战助威,并没有与郑国交兵,今后这件事情就不要提了。”
鲁隐公说:“难得郑伯这样大度,今后两国和好,不能互相动用刀兵。”
郑庄公说:“君侯说得对,今后两国是盟友,不仅不能互相动用刀兵,而且要互相支持。”
(新书,请求支持,需要推荐票,请投票,请点击“加入书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