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缘起。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局部冲突”会成为旧世界毁灭的原因。
直到那一年之前,在一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断断续续的军事冲突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之久,参战的几方在各自的幕后黑手的支持下不断以人命为原料为黑手们的军事科技研究添砖加瓦。在那块被诅咒的土地上,每年总有一两次肺炎鼠疫之类的流行病爆发且难以治愈,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颗中子弹emp之类的“清洁核武器”照亮天空,来源神秘功能不详的药品四处流传。。。文明世界的媒体从最初的兴奋莫名到例行公事再到最后的熟视无睹,而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熟视无睹间,不知是上帝的愤怒还是魔鬼的低笑,一种奇特的病毒悄然诞生随后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传播到这个星球的每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角落。
在旧世界的最后几年中,它被称为“神罚”。
而在新世界,它被称为“潘多拉”——灾难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但不论如何总还有希望在。
机理。
“潘多拉”的致病机理非常奇特。
类似于曾经在旧世界引起过巨大恐慌的疯牛病,“潘多拉”病毒实际上并没有一般病毒必备的rna,它的结构简单到只有一团蛋白质而已。而它的功能也简单到只有3项:侵入细胞、自我复制以及分解dna。
“潘多拉”并不会把dna完全分解成单分子状态。它只会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强制使其解旋,生成的单链非常容易被扯碎成不同的小段。被扯碎的基因片段仍然具有正常的自我复制和制造蛋白质的功能,因此在被潘多拉感染的初期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的异常症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方面原本“正确”基因片段因为没有了稳定的双螺旋保护而变得很容易发生突变;另一方面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基因残渣”也会突破限制重新发挥作用,导致潘多拉的感染者大概在3个月到半年后会出现身体组织上的明显变异——比如长出尾巴和鳞片。事实上,潘多拉对人类的打击更多体现在身体变异后的精神压力,直接致死的人数出乎意料的少。
如果仅止于此,潘多拉不过是一种奇特的“有趣”病毒而已,说不上多凶残,也谈不上有多致命——说不定还有人觉得长出猫耳朵什么的会很可爱。它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被扯碎之后的基因片段“偶尔”会穿过细胞膜。
有出就有进,正是这个看似无害的功能毁灭了旧世界的文明。
潘多拉的感染体全身上下,不论是组织液还是分泌物中,都会含有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当他们和其他个体接触——不论是啊呜一口吃掉还是彼此拥抱着滚床单,甚至简单的抚摸乃至近距离的呼吸(只要时间足够的长)都会导致感染者之间出现遗传基因的交换。
简单的说,吃5成熟的牛排就会长出牛角,被蚊子叮咬会长出复眼,抱着家里的猫猫狗狗洗澡会长出猫尾狗耳——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在潘多拉大泛滥的情况下,即使是家养的猫狗其基因也不再纯粹,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会包含多少种莫名其妙的基因。
而潘多拉的威力不仅仅限于动物。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变异最终导致了潘多拉问题的无解。首先是淘个米都会淘到身体长出稻草——这还是小事,因为至少还可以使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触。而通过煮熟的方式也可以保证安全。但当一望无际原本应该是金灿灿的稻田突然变得五颜六色,有毒的无毒的,砍一刀会流血的,踩一脚会吱吱叫的。。。。面对着这样的情景就算神经再怎么大条也不敢下口了吧?
旧世界的毁灭。
当“潘多拉”的致病机理被发现后,人们近乎疯狂的扑杀视线内的一切动物——可惜收效甚微。在这个过程中,鸟类,特别是鸽子充当了战略攻击者的角色——它们把“潘多拉”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变异基因以极快的速度散布到全世界。又名“哀木梯”的老鼠们则顶住了人类五花八门的化学武器顽强的将“火种”保存了下来。而执行战术攻击任务的蚊子以其犀利的注射式dps输出终结了人类所有的抵抗努力。
但所有一切都抵不上粮食作物被大规模感染带来的打击。绝大部分人类开始自暴自弃。在种种常见的末日暴行之外,基督徒们成群结队的整日聚集在教堂中祈祷。末日教派大行其道,时不时搞出些集体自杀的把戏。军队近乎徒劳的试图维持秩序。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家谱,以落叶归根的心态走回自己祖先曾经居住的村落等死。
技术发达的国家试图建设全封闭的生态体系来对抗四处蔓延的“神罚”,其设计大体一致:厚重的多重透明顶棚,外围则是电网和水泥墙,探测装置无处不在,进出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这些生态圈大约有四分之三达成了设计目的,另外四分之一则毁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的种种意外——比如挖透3米厚水泥地基的穿山甲、能腐蚀玻璃的鸟群等等。
但生态圈的运营所需要的资源是个天文数字——完全封闭是不可能的,再怎么样也必须每天派出人手巡逻以驱散附近的变异生物,否则天知道这些生物会把基地的防御体系破坏到什么程度。于是进进出出的检疫消毒就成了每个基地都头疼的问题。而随着变异生物的能力逐渐进化,基地防御体系的被迫扩建和因作战损失的人手的补充都成大问题。
最大的危险则来源于基地外那些以嫉妒的眼光注视着基地的人类同胞,他们不仅有变异带来的强大能力,还有使用这些能力的智慧——绝大部分的生态圈都毁于变异人的逆袭。最终能够坚持到新时代初期的基地全世界也不足一百。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地最终成为新时代权贵们炫耀实力的奢侈品,主要用于提供外界已经绝迹了的旧时代的食物,偶尔也会被新时代的学者用于研究。
唯一的例外在南极大陆。在旧世界毁灭之前的最后时刻,已经认识到事不可为的各国政府破天荒的团结合作了一次——他们在南极大陆连企鹅都没有的内陆地区建立了规模最大的生态圈,命名为“最后的伊甸”。
进驻这个生态圈的主要是旧世界最后一批“纯粹”人种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和军人。有趣的是,这些进入“最后的伊甸”的政府领导者中少有出现各部门的一把手——他们基本上都被感染了。而军人则主要出自各国半封闭的战略战备基地。同时进入基地的还有从这些因为封闭而幸存下来的基地中的各种物资——足以让这些旧世界最后的幸存者在南极支撑上200年。
这个试图借助南极地区特殊地理环境来抵抗“潘多拉”侵袭的计划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来评价。从计划的具体执行来说,他们原本计划用一百年时间等待地球生物圈的生态体系重组并研究出抵抗“潘多拉”的治疗方案,而实际上只用了50年科学家们就拿出了完整的地球生物圈拯救方案——远超最初的想象,不是“抵挡”而是完完全全将潘多拉从地球上消灭掉。
但从计划的最初目的来说,当他们从乌龟壳中钻出来试图说“i‘mback”的时候,新世界的人类文明已经从旧时代毁灭的混乱中浴火重生,并掌握了比他们强大无数倍的军事力量。于是刚刚完成的“地球生物圈拯救方案”就此束之高阁,成为旧时代核武器那样的战略威慑,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保证了南极基地没有被新时代的强人们彻底摧毁。但当初的人类文明火种也成了被新时代遗弃的孤儿。
——新时代流传最广的俗语中,原本的“黄瓜菜都凉了”被“南极乌龟都出头了”取代,成为对“十年不晚”的君子们的嘲讽。但那些南极遗族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吧?
新时代的曙光。
在旧时代的最后时刻,最顶尖的精英们去了南极,次一级的精英们挤进了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生态圈基地,而那些不幸被感染得比较早的精英以及其他进不了避难所的非精英们则陷入了困境。
“潘多拉”本身并不是致命的病毒,即使基因混杂后外形会变得奇形怪状,但90%的人都不会因此丧命。但活下来之后,如何食物成了最大的问题。绝大部分的人口损失都是在灾难最初的几年中因为食物缺乏导致自相残杀。其次则是在饥饿的驱使下吃了有毒的食物。真正饿死的人实际上比病死的人还要少。
旧时代崩溃而新时代的秩序还没形成的日子,被称为“混乱年代”。
进入山林试图捕猎动物的人络绎不绝,但实际上山里也没多少吃的——更何况野兽也不好对付,越到后来,那些没有被“自然选择”掉的动物们的力量和智慧都比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更何况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不同种类的特异能力:酸液和毒素都还好对付,电击什么的就比较棘手,如果碰到了自爆之类的能力就算是最老练的猎人也只有自认倒霉的份。
啃食植物充饥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新时代的人可以长出像牛马一样能够很好的消化植物纤维的消化器官,但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植物也不是过去的老样子。在新时代,“狡猾卑鄙残忍的杀人树”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非过去的幻想种,而今天啃了一个果子没被毒死也不能保证明天再啃的时候人家还没进化出对付你的毒素。
自己进行光合作用是个好方法,有一段时间绿皮们大行其道,但人体皮肤表面积毕竟有限,结果是新时代的街道上常常见到有人头顶树冠招摇过市。如果门口立着的老树突然开口跟你打招呼也不必太过惊奇——新时代很流行雇佣树人做门房的。
只是愿意头顶一片绿油油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又有人开源不成转向节流。南方温暖地区常见到这些变温人种,只是冷血带来的副作用是大脑发育不足。向这个方向进化的最成功的蜥人已经沦为纯粹的蛮族——蛮族这个词是新时代的产物,指大体保持了人类外观但实际上已经不具备人类智慧的种群,标准是能否以自己的理解正确的表述《智慧种族大联盟公约》。
真正解决食物问题的是“圣·以利亚(elias)”神父,新时代第一个得到全世界公认的圣徒。
这个在德国南部一个小村子里传了一辈子教的老神父在旧时代默默无闻。当末日来临,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带着他的羔羊向他的主祈祷。村子里的食物储备一天天的减少,然后忽然有一天,他把祈祷的地点从教堂里改成了教堂门外。接下来的第一个月,他的脚下开始生根;第二个月他的身体开始木质化,同时从肩部开始长出枝条;到第五个月的时候他开始结出果实,果实外层富含淀粉,中层富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被中层包裹的内部是含有矿物质和少量糖份的果汁。第六个月的一天,他反复颂唱祷文:我们在天的父!
愿你的名被为圣,愿你的国来临。
愿你的旨意承行于地,如在天上一样!
我们的日用粮,求你今天赐给我们。
宽免我们的罪债,如同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
不要让我们陷入**,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
。。。。。
。。。。
直到深夜。之后因身体严重的木质化丧失了语言能力。
新时代下的等级体系。
(了解自己,控制自己,超越自己————新时代基因修炼体系奠基人、武术家、造物主王超)。
旧时代人们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心跳、肠胃蠕动,乃至可以做出种种在旧时代人看来不可意思的行为。而在新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潘多拉”使得自己希望的基因被表现出来。
普通人。
普通人只能大致控制自己的进化方向,比如当他同时拥有猎豹、猩猩的肌肉发育基因和电鳗的发电器官基因时,他可以控制自己不产生电鳗的器官而只在肌肉方向进化,但具体是倾向于猎豹还是猩猩就只能靠运气了。
天选者。
大概十分之一的人会有足够的天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准确的控制自己的基因表达。也就是说如果他想要狗耳狗眼就绝对不会搞成猫耳狗眼。他们通常会为了追逐更好的遗传基因片段而辛苦奔波,大多数处于这一状态的人都是强大的战士。通常自认为相对于普通人他们更适合新时代的进化方向,自称“天选者”,后来演变成这一类人群的代称。
调节者。
有些天赋强大的人可以更进一步,他们可以在已有的基因基础上做出修改。但在那之前必须通过大量的学习以掌握各种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基因片段的意义和用途。相对于忙碌的天选者,他们有更多时间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长期从事基因调整工作的经验也使得他们对遗传基因的了解比天选者要深入的多。
调节者往往会优化自身基因,删除其中的冗余部分,调整显性基因使得不同的基因片段间产生“联动”效果——这使得调节者的细胞分裂速度大大加快,是普通人和天选者的数十倍,这使得他们的自愈能力变得非常强大。
调节者很少会受真正的致命伤——每个调节者从成为调节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优化自身基因,而往往他们的第一项优化项目就是如何在原本必死的伤害下保存自己的生命。
尽管也有战士在冒险生活的过程中觉醒调节者能力,但调节者的生存方式更倾向于研究者而非战士。调节者习惯于把战斗之类的琐事交给自己的手下——在这个每时每刻都有新基因出现的世界上,用于研究的时间总是显得太少。一个老练的调节者通常可以很容易的从渴望强大的天选者中招募到几十乃至上百人的手下。
不过,如果就此小看调节者的战斗力就大错特错了。调节者往往会随身带有一些特殊的攻击性基因试剂,基本上都是针对流行的基因片段而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对手基因崩溃。而越是经验丰富的调节者手头的试剂品种就越多,效果也千差万别。调节者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基本上总能在被干掉之前把这些危险的液体散播出去——散播方式从防狼喷雾到麻醉枪多种多样。
新时代的人们不受细胞端粒长度的限制,因此不存在细胞老化极限的问题。但普通人和天选者会因为每天不断接触的变异基因而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最终导致身体崩溃。实际上,新时代的人很少能活得比旧时代的人更长,只是他们在由于基因崩溃挂掉之前基本能一直保持健康。
理论上调节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身基因的方式避免基因崩溃的到来,但有一句老话从旧时代流传到新时代——夜路走多终见鬼。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调节者因为吸收了什么莫名其妙的基因(调节者的工作方式就是先吸收外来基因,感知、分析后作出修正然后将调整后基因输出到专用的保存基质中)扰乱了自身原本的基因体系而挂掉——一般情况下调节者都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应付紊乱,顶多卧床一段时间,但总有来不及处理或者挺不过去的时候——通常是生成毒素之类的危险基因,偶尔是巧合下导致的基因体系大崩溃。
因此虽然调节者的理论寿命可以高至无限,但实际上世界上的调节者总数从来不曾超过万人。
造物主。
调节者再怎么说还属于人类范畴,但造物主的能力已经近乎于神话。他们几乎完全参透了遗传基因的奥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凭空设计(而不是像调节者那样还需要已有的基因进行参照)自己需要的基因组合。换句话说只要他们想做,就可以从自己身上取一个细胞下来丢进培养皿中,培养出他们想要的生物。
之前提到的圣·以利亚神父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造物主,至于他怎么在完全没有相关的遗传知识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基因做出程度如此之大的改动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人愿意相信这是真正的圣迹。
造物主的寿命理论上同样是无限,但会不会和调节者一样碰到无法处理的基因问题还不清楚。世界上仅有的3位调节者中除了自我牺牲的圣·以利亚神父之外,其余两人至少已经活蹦乱跳了一百年,从没有出现过因为严重的基因问题而不得不卧床休息的状况。
(金手指开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编织一个有意思的世界了。现在的末世文千篇一律的往奇幻方向跑。。。想象力都到哪去了?
新时代社会演进。
以南极生态基地的建立为标志,属于旧时代的势力缩进了他们自己建造的堡垒中——虽然这些避难所基本上没有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但并非所有的旧世界力量都选择了缩卵,相当数量的旧世界精英在被“潘多拉”感染的绝望中,仍然坚持为人类文明存续而尽自己最后的力量。
普罗米修斯的天火。
旧世界的传说中,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交给了人类,开启了人类文明。而在混乱年代的头几年,当那些因为已经被感染而无法进入避难基地的旧时代精英们决定为人类存亡而做点什么的时候,他们决定将文明的火种放到天上。
旧世界毁灭前最顶尖的技术被不计成本的应用到243颗卫星上——虽然原计划的数量只有区区36颗,但在混乱年代初始几年的绝望情绪驱动下,以中、美、欧三地的火箭发射基地为中心,这个计划的参与者们几乎将剩余的全部资源都用来制造并发射这一型号的卫星。顺带一提的是,拥有最多数量的研究者的南极基地由于忙于在南极开荒而对这个计划的贡献微乎其微,反倒是散落在世界各地避难所中的“次等精英”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贡献。
普罗米修斯型卫星有厚重的外壳以抵抗可能出现的太阳风暴的打击,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能源。卫星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存放各种替换材料以及数量充足的纳米机器人以修复其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可能出现的损害。每颗卫星上至少会携带一种对地探测仪器,可能是红外遥感装置、高精度相机、雷达、激光测距仪乃至高精度重力梯度仪、光谱分析仪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记录的内容会被整个卫星网络共享并记录于每一颗卫星的存储区中。
任意数量的卫星间可以组成网络,进行相互间的资料(主要是对地观测资料)共享并相互校验以防止储存的资料出错。任何一颗卫星上都完整的保存有旧时代所有的科技资料——这些资料从卫星制造之时起就被以物理手段固化在存储区,无法以任何手段修改。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听到相关教程并据此制作出足以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装置——哪怕这些装置简陋到只能显示一点点文字信息(参考20年前的bp机),但设计者的想法是:只要能成功的与卫星建立联系,在卫星的技术支持下这些装置的技术含量就可以很快的得到提升。
任意两个能够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间都可以通过卫星上自带的服务器功能进行文字和语音交流,如果他们的装置足够先进,还可以相互传送有限流量的视频资料。如果那时候卫星还有足够的数量来组成网络,理论上其通讯范围可以覆盖全球。
以最悲观的预测为基础,这些卫星被设计为足以在同步轨道上无故障运行200年以上,至少有一小半的卫星能持续工作超过500年,设计者希望哪怕1000年后也还有至少一颗卫星能够运行,但那只能靠运气。
如果始终没人能开启卫星的信息交互功能,同时卫星的运行时间超过500年,卫星会启动备用程序。这个备用程序的功能是当卫星的电子系统无法工作之后,启动备用推进器将卫星主动“砸”到地球上,预设的目标点是目前地球上的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以使其有较大的概率被智慧生命所发现——卫星内自带信息读取装置。
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卫星会从早8点到晚8点,以半年为周期通过无线电循环播放相当于目前高中为止的语音教程。而另外的时间则是教人如何手工建造一个能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完全按照教程制作的话,你会得到一套包括手摇发电机以及储点装置、占地达6平方米以上的电路板(具体大小取决于你自己的手艺)和一个由小灯泡排列而成的简易点阵式显示器。顺便,你还可以学会如何在夜晚用自制手摇发电机点亮爱迪生白炽灯(就是用竹炭做灯丝的那种)。
(就算再过一千年中国人也能看懂汉语,但一千年后的美国人还能看懂现在的英文吗?————普罗米修斯计划中国区首席设计师张一鸣)
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卫星中所有的资料都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进行存储。在设计之初出于节约存储空间的考虑,占多数的美国人提出只用一种语言——英语进行资料的存储。当大部分的参与者迫于技术局限勉强同意这一意见时,张一鸣作为当时的中国方的首席代表,则以英语词汇古今变化太大为由,力主使用汉语做为唯一的信息记录语言。
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几乎全部的音频资料(除音乐和双语广播外)被删除,视频中的语音解说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汉语文字资料和中英双语字幕。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在整个混乱时代,汉语的使用频度一直在不断升高。而正如张一鸣所预计的那样,百年后的人们在学习“古”英语或者汉语二选一的时候,即使是“美国人”也大多选择了汉语。汉语花了大概150年时间成为真正的世界通用语,但实际上在混乱年代结束之前的那段时间,大多数人已经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首选。
与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悲观预期完全不同——这并不是因为做预测的科学家们太过愚蠢,而是他们只能从最坏的可能出发来进行工作,实际上对“潘多拉”持乐观预期的人从来都不少——人类文明从来都不曾断绝过。
最初几年的混乱中,人类以貌取人的劣根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即使在情况最好的中国,以宗族为纽带聚集起来的村落中,也有80%的村庄组织会驱逐外貌差距过大的个体,而其他地区这些外貌不同的个体的遭遇则更加凄惨。
被驱逐的个体进入山野田间(这一时期大量的原有粮田被放弃),与其他一开始就在这里的个体一样,根据各自外形的近似度逐渐组合成一个个小团体,进而为了食物开始了党同伐异的过程。
绝大部分的人口损失发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人以群体为单位被“优胜劣汰”,剩余的优胜者们形成了大致几种在后来的新时代广泛出现的“人种”。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单调。。。。实际上,不论是“人种”还是“生物多样性”这些旧时代的词汇在新时代都是一个笑话。从本质上说,新时代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在潘多拉的作用下,从基因的角度上看,每个个体都是如此的类似又是如此的不同。
在新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看作“地球生物”这个大基因库中的一个子库,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性状又只是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库中的一部分基因的显性表达。在新时代,两个外貌一样的个体的内脏器官可能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某些实用性强的基因可能会在被创造(自然突变、调节者或者造物主的创意都有可能)出来之后的几个月内就传遍全世界。
新时代的种群一词用于指代那些大致保持了相同外形并相互聚居的群体。人们小心翼翼彼此保持着大致类似的外形——一半是习惯,一半是出于不想被驱逐的恐惧。
在自然环境类似的地区内选择了合适进化方向的群体成为了各自所在地区的霸主——这个过程大概用了10年时间。而人们开始恢复相互间贸易的时间还要更早。
(ps:在我原来的设想中,这个时间点附近切入的话可以写出一个与辐射1有点类似的故事。一个从参与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基地中走出的侦察兵,在混乱年代的大地上四处流浪,通过卫星网络接收指令但又有相当的自由度,观察并报告一切上面认为有用的关于世界变化的信息。恩,就是这样,走过千山万水,跟各个不同的种群打交道,中间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类的袭击,还可以通过卫星网络和其他的侦查员交流情报。。。。。。应该会是个有趣的故事吧?
贸易和商队。
但直到混乱年**始30年之后,贸易的规模才逐渐开始增大。原因是在新时代,原本出于被动挨打地位的动物们开始强势反弹。当人类还在“保持相似度”和“变得更强”之间纠结的时候,没有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的动物们在拿来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那些智慧程度大大增加后变得更狡诈的动物一贯将出门在外的人类视作美味佳肴。
一方面则是新时代的个体之间由于其千差万别的差异导致其需求也千差万别,除了食物和矿石是硬通货外,任何一种特定的工业制品都很难有太大的市场需求,反倒是量身订制方面的生意红红火火。
另一方面则是混乱年代早期的人口减少,再加上种群分化,最终剩下的市场大小也就始终不能尽如人意。
稀少的交易数量导致利润总量很难满足旧世界那种大工业的发展需求,新时代的生产者大多定居于自己的群落——那些地方通常有完好的旧时代生产设备,但也有听了卫星广播自己diy出来的——他们等待客户上门多于主动推销,交易量有限所以价格高昂——这又进一步阻碍了交易的扩大。
但即便如此,交易始终存在——旧时代的遗民们就算长出了毛茸茸的尾巴,也还是会怀念卫生纸柔软的触感。
在度过混乱年代头几年的食物匮乏时期之后不久,大地上就出现了四处游走的商人队伍。他们会在遇到的任何一个可以交流沟通的群落驻地短暂停留,展示他们从其他群落获得的物品,进行交易同时也接受预订——尽管他们再次来到同一个地方可能需要数月乃至更久。对这些商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各个聚居点的信息:在五花八门的求购者面前,判断哪些东西要在那里制作,并规划好路线图是商队首领们最重要的工作。
在混乱年代的早期,商队的日子相当不好过,他们要应付路途上层出不穷的袭击、要跟交易的群落勾心斗角更要防止被人黑吃黑。而最大的麻烦在于糟糕的道路状况和运输手段(汽油车辆早就开不动了),人人都爱的粮食和矿石很难搬运,好搬运的精细商品又很难让客户都满意——有人觉得需要一把好刀,而另一些人只需要磨光自己的爪子;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自己毛茸茸的面部,另一些人却还是觉得需要一把刮胡刀。
通常会在社会秩序混乱时期大行其道的军火生意在混乱年代的早期近乎无人问津:旧时代的枪械威力相对于新时代体质大大提升了的生物而言实在不够给力,最重要的是弹药的补给问题没法解决——甚至保养用的枪油都成问题。
但走南闯北的商队成员往往拥有数百公里内最犀利的装备和最彪悍的基因组合,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保护下商队终究还是跌跌撞撞的撑过来了。
从混乱年代的第5个年头到第30年左右,托这些商队的福,旧时代的技工们总算没有因无人问津而忘光了自己的手艺。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最初分散在各个群落的生产者们逐渐在交通方便的地区——通常是旧时代的交通枢纽——聚集起来,形成新的交易和生产中心——还谈不上城市。光顾这些地方的人主要是来去匆匆的商队,没有组织的旅行者很难穿过危机重重的荒野地带。但不管怎么说,以此为基础,科技研发工作总算走上了轨道——首先被改进的就是武器。
这之后撑过了最困难岁月的商队们的日子逐渐好过了起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武器开始普及——这使得旅途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同时武器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群落的安全性大大改善,这带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于是扩大了的市场又带动了生产和研发的进行,文明的发展总算重新走上了轨道。
天火网络、私密频道和联盟。
天火网络。
混乱年代早期几年的文明衰退使得普罗米修斯计划的设计师们对未来做出了非常悲观的预测,但实际情况却要好得多。在渡过了最初几年的食物危机后,渐渐稳定下来的各个族群开始考虑对外界联络的问题——危机后的人类不论是出于崇高的种族责任感还是单纯的饱食后幸灾乐祸,都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
从旧世界崩溃前一直贯穿整个混乱年代(chaosdays以下缩写为cd,用于年代记录——打字实在太麻烦了)早期,一直有旧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尝试呼叫全世界。到cd7年左右世界上新冒出来的无线电台迅速增多,cd7年到8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新人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打招呼。而从旧世界保留下来的单纯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则是电台数量的数十倍以上。
很自然的,这些新时代的无线电爱好者们注意到了刚刚上天没几年的普罗米修斯卫星——一个每天24小时不停播放的无线电信号源实在是很难不被注意到。随后,最幸运的人使用旧时代留下来的通讯装置,最不幸的人必须自己从金属熔炼开始diy,大概到cd10年左右,卫星网络上的交流频道就已经热闹的让人无法忍受——“一天二十四小时就看到一行行的文字跳出来,中文的,英文的,德文、法文、意大利语、还有我不认识的阿拉伯语,偶尔还有日语,没等看清楚就被后面的信息刷没了”。
这个说法是大大的夸张了,那个时候世界上的卫星通信使用者绝不会多到那种程度。
于是,各种各样的私密频道被建立起来(这是卫星本身的预设功能之一),与卫星公共频道一起,所有这些频道被使用者称作“天火网络”。在那个时期,一个强大族群的标志就是能有一套卫星通信设备,这使得这些族群的成员往往以轻蔑的眼光藐视周围——“他们?连天火网络都不会用”,语气和表情类似于玛雅城邦的成员评论那些没有金字塔的部落(不懂的去看《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借助天火网络,强大的族群之间——特别是离得近的强大族群之间——相互交换信息:数量最多的情报是关于周围的生物的,其次是武器制作技术的,偶尔有时候也会讨论一点比较严肃的“政治问题”——比如“东边那群食人族越来越嚣张了要不要咱们联手把他们灭了”之类。商队的首领们也会通过天火网络交流各地的物产信息以及附近族群的消息——特别是信誉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某些比较严肃专业的频道后来逐渐开始对成员的加入设置门槛,成员人数较多、利用价值较高的那些后来往往要求成员捐献资源作为会费,其中经营最成功的那些最终发展为现实中的大型组织,成为线上线下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庞然大物,比如华夏区的族群事物交流频道后来演变成华夏共同防御联盟;商队领袖们的商业情报交流频道后来发展为世界商业联盟。
新世界绝大多数的巨型机构都可以追溯到天火网络上的私密聊天频道。这些后来的庞然巨物们在那个时候可能只有区区一两百成员,每人每天还有10m的总流量限制——天火网络允许每个参与者之间平等的使用文字、音频和视频进行信息交互,但在所有频道中每人每天最多只能上传10m数据。
智慧生命大联盟。
(人类,人!人!我要的是人,那些披毛带角的、茹毛饮血的、话都不会说只会嗷呜嗷呜叫的,能他妈算人吗?————普罗米修斯计划中国区首席设计师张一鸣)。
(以基因中所含有的旧时代人类基因的比例计算,四条腿着地的我和两只脚走路的你,到底谁的人类成分更多呢?————狮王莱昂·菲尔斯)
本质上说,最早可以追溯到cd3年的智慧生命大联盟也是由天火网络上数量众多的私密聊天频道发展而来的跨地域机构中的一个,只是它后来发展的太大太成功,以至于在它成立半个世纪后很少有人将它和其他的机构相提并论。
大联盟的核心宗旨只有一条:任何有足够的智慧可以相互沟通的生物个体,均平等的享有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意志不被侵犯。而所谓“足够的智慧”的认定则需要在随机抽取的7名大联盟现存成员面前以自己的理解对大联盟的宗旨进行描述,并被其中5人以上承认描述者拥有足以相互沟通的智慧。
大联盟从来不是一个拥有真正“强制力”的组织,对于严重违反联盟宗旨的行为——比如攻击其他成员、误导和欺诈交易等等——大联盟自始至终也只有“将其除名”这唯一一个看上去更像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而已。
由于加入后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而规则又执行得颇为严苛,在创立之初的那段时间大联盟曾经沦落到活跃成员不足50人的地步。但大联盟的管理者们始终坚持着严厉的“犯规即除名”的零容忍方针,这使得早期的联盟在天火网络上以“苛刻到**”而出名。
最先发现大联盟价值的是商人们——在混乱年代早期那个10个人里面至少9个半都习惯于打劫的年代,一群遵纪守法(至少是表面上还没被人抓住过)的好好先生们显然是非常让人放心的交易对象。到cd10年前后,新生代的小商人们已经有人打出了只和大联盟成员交易的旗号;而那些有些年头的、兵精将勇、装备犀利、专精反黑的大商会也往往愿意给大联盟成员一个折扣价。
大联盟对于成员的管理一直饱受诟病,由于新时代物种的不稳定,经常出现吃干抹净后消失几个月,然后改头换面重新申请的情况。有鉴于此,大联盟在cd15年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将成员根据加入时间分为不同等级。在大联盟成立半个世纪后的cd53年,一般认为,加入时间在1年以下的预备成员和不足5年的初级成员几乎没有信誉可言,而5~15年的中级成员也只是一般水平而已。15~30年的高级成员才是被普遍认可的良民。有些商家会给45年以上的元老成员一些特别的优惠,但对联盟高等级成员来说,被社会认可的无形资产才是最大的好处所在。
即便如此,仍有相当多的智慧生命没有加入大联盟——即使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智慧。这些人包括匪徒、盗贼、黑市商人、做黑活的佣兵以及某些势力的专业打手。所有军事组织的成员的加入申请也不会被批准——这点始终都有争论,但大联盟依然我行我素。此外,相当数量的由旧时代非人生命发展而来的智慧个体也不认为自己有加入什么“莫名其妙的软蛋组织”的必要。绝大多数的深海生物从来不使用天火网络,因而也不会加入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大联盟的创始人身份始终保持神秘,各种传言都有。从“3、5个蛋疼的青年”到“超大型聚合智慧生命体”(这个概念会在物种中稍后说明)乃至外星人和人工智能。很多人相信大联盟的建立和南极方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传说中的幕后黑手。
在新世界的传说中,南极基地总是扮演着幕后黑手的角色。对这种猜测,各大势力总是嗤之以鼻——cd30年后,随便找上10几家稍稍上点档次的势力(大概是一城之主的等级)联手就可以打破南极遗族的乌龟壳。而如果换成那些跨地域的大型组织,甚至都不需要做战争动员。
但另一方面,很多势力也承认在他们的发展初期从南极基地得到了技术援助。大部分势力也不讳言它们一直与南极方面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南极方面小心翼翼的周璇在各个势力间尽量保持着中立。但真正让它免于被摧毁的,是传说中的《地球生物圈拯救计划》:大概原理是投放针对“潘多拉”的特制病毒进行反制,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清除“潘多拉”同时让地球生物重新形成稳定的双螺旋。南极方面展示了部分试验成果,但这些实验使用的温室环境与整个地球相比实在是小的可怜,所以连南极方面自己都不敢确定所谓的“潘多拉拯救病毒”会不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某些更可怕的变异。
另一方面,南极方面接收了旧世界崩溃时各国因处于巡航状态而幸免遇难的战略核潜艇部队,相对于南极方面自己都不放心的病毒武器,至少20艘以上满载战略武器的核潜艇才是更可靠的威慑力量。
南极方面在cd30年前后正式与逐渐恢复的新文明建立了交易渠道,最初的主打产品是作为《拯救计划》的副产品的基因稳定药剂。长期服用基因稳定药剂使其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的话的确能促使基因重新形成稳定的链状结构,但对于新世界而言,这种药剂的效果让人十分纠结。
服用药剂后在基因变得稳定的同时会失去原本拥有“以个人意志影响基因”的能力——对调节者而言这意味着失业。对于普通人和天选者而言,服用药剂后原本被放弃的基因片段可能会重新其作用——举例来说,原本一个人可能拥有“牙齿不停生长”这一基因,但他因为不需要这种功能所以没有让这段基因产生效果,但在药剂作用下这段原本被放弃的基因可能会重新发挥作用,并且取代他原本选择的基因组合。
而服药的好处是,当基因稳定之后,通常5、60岁就会死于基因崩溃的人往往能活到寿终正寝。于是cd30年之后,天火网络上关于要不要**、多少岁的时候**的讨论比比皆是,成为又一个著名的月经话题。
关于对待新世界的态度,南极基地内部自己也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总的来说,在南极基地出生的新生代们对于基地外面的人可以自选外形的能力比较羡慕;而老人通常看不惯。不论年纪,都有一些“为了科学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但每次基地内搞公投,数量最多的看法总是“就这么打酱油也不错”。
新生年代(risingdays缩写为rd)。
很难找到一个结束混乱的标志性事件。新时代的各大组织往往都是很早的时候从天火网络上开始起步,以至于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标志性的时间点。常用的几个时间点如下:cd37年老黑山争夺战:老黑山和旧世界的黑山共和国没有任何关系。“老黑山”是一个囊括了旧时代大小兴安岭以及其北方接近大半个西伯利亚大小的“超大型聚合智慧生命体”,从它第一次出现在天火网络上开始就以“老黑山”自称。这场战争直接催生了“华夏共同防御联盟”和“新欧盟”两个新时代的庞然大物,而两个联盟的形成随后又刺激了形成后来新时代地缘政治版图的几个组织的诞生。
cd42年洛杉矶生态圈基地主动申请加入“神佑美利坚”组织,一般认为这是新旧时代人类间的隔膜开始溶解的标志。
cd46年长期徘徊于东京湾附近袭击船只的巨型触手怪“黑日”被击碎核心。
直到cd76年,由智慧生命大联盟提议,各方势力都有参与,为替换被陨石意外击中的普罗米修斯154号卫星,人类(姑且这么叫吧)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航天领域。以此为标志,人类基本消化了天火网络上保存的天火网络上的技术资料,科研工作从简单的再实现和小修小改开始转向为旧时代机械科技精华和新时代生物科技的融合创新。从此,虽然方向有所转变,但人类文明总算开始了继续向前的脚步,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新生年代元年,缩写为rd1年。
也正因如此,那之前的75年被通称为混乱年代,尽管实际上混乱结束的要早得多。[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局部冲突”会成为旧世界毁灭的原因。
直到那一年之前,在一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断断续续的军事冲突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之久,参战的几方在各自的幕后黑手的支持下不断以人命为原料为黑手们的军事科技研究添砖加瓦。在那块被诅咒的土地上,每年总有一两次肺炎鼠疫之类的流行病爆发且难以治愈,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颗中子弹emp之类的“清洁核武器”照亮天空,来源神秘功能不详的药品四处流传。。。文明世界的媒体从最初的兴奋莫名到例行公事再到最后的熟视无睹,而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熟视无睹间,不知是上帝的愤怒还是魔鬼的低笑,一种奇特的病毒悄然诞生随后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传播到这个星球的每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角落。
在旧世界的最后几年中,它被称为“神罚”。
而在新世界,它被称为“潘多拉”——灾难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但不论如何总还有希望在。
机理。
“潘多拉”的致病机理非常奇特。
类似于曾经在旧世界引起过巨大恐慌的疯牛病,“潘多拉”病毒实际上并没有一般病毒必备的rna,它的结构简单到只有一团蛋白质而已。而它的功能也简单到只有3项:侵入细胞、自我复制以及分解dna。
“潘多拉”并不会把dna完全分解成单分子状态。它只会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强制使其解旋,生成的单链非常容易被扯碎成不同的小段。被扯碎的基因片段仍然具有正常的自我复制和制造蛋白质的功能,因此在被潘多拉感染的初期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的异常症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方面原本“正确”基因片段因为没有了稳定的双螺旋保护而变得很容易发生突变;另一方面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基因残渣”也会突破限制重新发挥作用,导致潘多拉的感染者大概在3个月到半年后会出现身体组织上的明显变异——比如长出尾巴和鳞片。事实上,潘多拉对人类的打击更多体现在身体变异后的精神压力,直接致死的人数出乎意料的少。
如果仅止于此,潘多拉不过是一种奇特的“有趣”病毒而已,说不上多凶残,也谈不上有多致命——说不定还有人觉得长出猫耳朵什么的会很可爱。它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被扯碎之后的基因片段“偶尔”会穿过细胞膜。
有出就有进,正是这个看似无害的功能毁灭了旧世界的文明。
潘多拉的感染体全身上下,不论是组织液还是分泌物中,都会含有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当他们和其他个体接触——不论是啊呜一口吃掉还是彼此拥抱着滚床单,甚至简单的抚摸乃至近距离的呼吸(只要时间足够的长)都会导致感染者之间出现遗传基因的交换。
简单的说,吃5成熟的牛排就会长出牛角,被蚊子叮咬会长出复眼,抱着家里的猫猫狗狗洗澡会长出猫尾狗耳——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在潘多拉大泛滥的情况下,即使是家养的猫狗其基因也不再纯粹,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会包含多少种莫名其妙的基因。
而潘多拉的威力不仅仅限于动物。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变异最终导致了潘多拉问题的无解。首先是淘个米都会淘到身体长出稻草——这还是小事,因为至少还可以使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触。而通过煮熟的方式也可以保证安全。但当一望无际原本应该是金灿灿的稻田突然变得五颜六色,有毒的无毒的,砍一刀会流血的,踩一脚会吱吱叫的。。。。面对着这样的情景就算神经再怎么大条也不敢下口了吧?
旧世界的毁灭。
当“潘多拉”的致病机理被发现后,人们近乎疯狂的扑杀视线内的一切动物——可惜收效甚微。在这个过程中,鸟类,特别是鸽子充当了战略攻击者的角色——它们把“潘多拉”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变异基因以极快的速度散布到全世界。又名“哀木梯”的老鼠们则顶住了人类五花八门的化学武器顽强的将“火种”保存了下来。而执行战术攻击任务的蚊子以其犀利的注射式dps输出终结了人类所有的抵抗努力。
但所有一切都抵不上粮食作物被大规模感染带来的打击。绝大部分人类开始自暴自弃。在种种常见的末日暴行之外,基督徒们成群结队的整日聚集在教堂中祈祷。末日教派大行其道,时不时搞出些集体自杀的把戏。军队近乎徒劳的试图维持秩序。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家谱,以落叶归根的心态走回自己祖先曾经居住的村落等死。
技术发达的国家试图建设全封闭的生态体系来对抗四处蔓延的“神罚”,其设计大体一致:厚重的多重透明顶棚,外围则是电网和水泥墙,探测装置无处不在,进出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这些生态圈大约有四分之三达成了设计目的,另外四分之一则毁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的种种意外——比如挖透3米厚水泥地基的穿山甲、能腐蚀玻璃的鸟群等等。
但生态圈的运营所需要的资源是个天文数字——完全封闭是不可能的,再怎么样也必须每天派出人手巡逻以驱散附近的变异生物,否则天知道这些生物会把基地的防御体系破坏到什么程度。于是进进出出的检疫消毒就成了每个基地都头疼的问题。而随着变异生物的能力逐渐进化,基地防御体系的被迫扩建和因作战损失的人手的补充都成大问题。
最大的危险则来源于基地外那些以嫉妒的眼光注视着基地的人类同胞,他们不仅有变异带来的强大能力,还有使用这些能力的智慧——绝大部分的生态圈都毁于变异人的逆袭。最终能够坚持到新时代初期的基地全世界也不足一百。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地最终成为新时代权贵们炫耀实力的奢侈品,主要用于提供外界已经绝迹了的旧时代的食物,偶尔也会被新时代的学者用于研究。
唯一的例外在南极大陆。在旧世界毁灭之前的最后时刻,已经认识到事不可为的各国政府破天荒的团结合作了一次——他们在南极大陆连企鹅都没有的内陆地区建立了规模最大的生态圈,命名为“最后的伊甸”。
进驻这个生态圈的主要是旧世界最后一批“纯粹”人种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和军人。有趣的是,这些进入“最后的伊甸”的政府领导者中少有出现各部门的一把手——他们基本上都被感染了。而军人则主要出自各国半封闭的战略战备基地。同时进入基地的还有从这些因为封闭而幸存下来的基地中的各种物资——足以让这些旧世界最后的幸存者在南极支撑上200年。
这个试图借助南极地区特殊地理环境来抵抗“潘多拉”侵袭的计划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来评价。从计划的具体执行来说,他们原本计划用一百年时间等待地球生物圈的生态体系重组并研究出抵抗“潘多拉”的治疗方案,而实际上只用了50年科学家们就拿出了完整的地球生物圈拯救方案——远超最初的想象,不是“抵挡”而是完完全全将潘多拉从地球上消灭掉。
但从计划的最初目的来说,当他们从乌龟壳中钻出来试图说“i‘mback”的时候,新世界的人类文明已经从旧时代毁灭的混乱中浴火重生,并掌握了比他们强大无数倍的军事力量。于是刚刚完成的“地球生物圈拯救方案”就此束之高阁,成为旧时代核武器那样的战略威慑,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保证了南极基地没有被新时代的强人们彻底摧毁。但当初的人类文明火种也成了被新时代遗弃的孤儿。
——新时代流传最广的俗语中,原本的“黄瓜菜都凉了”被“南极乌龟都出头了”取代,成为对“十年不晚”的君子们的嘲讽。但那些南极遗族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吧?
新时代的曙光。
在旧时代的最后时刻,最顶尖的精英们去了南极,次一级的精英们挤进了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生态圈基地,而那些不幸被感染得比较早的精英以及其他进不了避难所的非精英们则陷入了困境。
“潘多拉”本身并不是致命的病毒,即使基因混杂后外形会变得奇形怪状,但90%的人都不会因此丧命。但活下来之后,如何食物成了最大的问题。绝大部分的人口损失都是在灾难最初的几年中因为食物缺乏导致自相残杀。其次则是在饥饿的驱使下吃了有毒的食物。真正饿死的人实际上比病死的人还要少。
旧时代崩溃而新时代的秩序还没形成的日子,被称为“混乱年代”。
进入山林试图捕猎动物的人络绎不绝,但实际上山里也没多少吃的——更何况野兽也不好对付,越到后来,那些没有被“自然选择”掉的动物们的力量和智慧都比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更何况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不同种类的特异能力:酸液和毒素都还好对付,电击什么的就比较棘手,如果碰到了自爆之类的能力就算是最老练的猎人也只有自认倒霉的份。
啃食植物充饥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新时代的人可以长出像牛马一样能够很好的消化植物纤维的消化器官,但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植物也不是过去的老样子。在新时代,“狡猾卑鄙残忍的杀人树”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非过去的幻想种,而今天啃了一个果子没被毒死也不能保证明天再啃的时候人家还没进化出对付你的毒素。
自己进行光合作用是个好方法,有一段时间绿皮们大行其道,但人体皮肤表面积毕竟有限,结果是新时代的街道上常常见到有人头顶树冠招摇过市。如果门口立着的老树突然开口跟你打招呼也不必太过惊奇——新时代很流行雇佣树人做门房的。
只是愿意头顶一片绿油油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又有人开源不成转向节流。南方温暖地区常见到这些变温人种,只是冷血带来的副作用是大脑发育不足。向这个方向进化的最成功的蜥人已经沦为纯粹的蛮族——蛮族这个词是新时代的产物,指大体保持了人类外观但实际上已经不具备人类智慧的种群,标准是能否以自己的理解正确的表述《智慧种族大联盟公约》。
真正解决食物问题的是“圣·以利亚(elias)”神父,新时代第一个得到全世界公认的圣徒。
这个在德国南部一个小村子里传了一辈子教的老神父在旧时代默默无闻。当末日来临,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带着他的羔羊向他的主祈祷。村子里的食物储备一天天的减少,然后忽然有一天,他把祈祷的地点从教堂里改成了教堂门外。接下来的第一个月,他的脚下开始生根;第二个月他的身体开始木质化,同时从肩部开始长出枝条;到第五个月的时候他开始结出果实,果实外层富含淀粉,中层富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被中层包裹的内部是含有矿物质和少量糖份的果汁。第六个月的一天,他反复颂唱祷文:我们在天的父!
愿你的名被为圣,愿你的国来临。
愿你的旨意承行于地,如在天上一样!
我们的日用粮,求你今天赐给我们。
宽免我们的罪债,如同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
不要让我们陷入**,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
。。。。。
。。。。
直到深夜。之后因身体严重的木质化丧失了语言能力。
新时代下的等级体系。
(了解自己,控制自己,超越自己————新时代基因修炼体系奠基人、武术家、造物主王超)。
旧时代人们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心跳、肠胃蠕动,乃至可以做出种种在旧时代人看来不可意思的行为。而在新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潘多拉”使得自己希望的基因被表现出来。
普通人。
普通人只能大致控制自己的进化方向,比如当他同时拥有猎豹、猩猩的肌肉发育基因和电鳗的发电器官基因时,他可以控制自己不产生电鳗的器官而只在肌肉方向进化,但具体是倾向于猎豹还是猩猩就只能靠运气了。
天选者。
大概十分之一的人会有足够的天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准确的控制自己的基因表达。也就是说如果他想要狗耳狗眼就绝对不会搞成猫耳狗眼。他们通常会为了追逐更好的遗传基因片段而辛苦奔波,大多数处于这一状态的人都是强大的战士。通常自认为相对于普通人他们更适合新时代的进化方向,自称“天选者”,后来演变成这一类人群的代称。
调节者。
有些天赋强大的人可以更进一步,他们可以在已有的基因基础上做出修改。但在那之前必须通过大量的学习以掌握各种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基因片段的意义和用途。相对于忙碌的天选者,他们有更多时间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长期从事基因调整工作的经验也使得他们对遗传基因的了解比天选者要深入的多。
调节者往往会优化自身基因,删除其中的冗余部分,调整显性基因使得不同的基因片段间产生“联动”效果——这使得调节者的细胞分裂速度大大加快,是普通人和天选者的数十倍,这使得他们的自愈能力变得非常强大。
调节者很少会受真正的致命伤——每个调节者从成为调节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优化自身基因,而往往他们的第一项优化项目就是如何在原本必死的伤害下保存自己的生命。
尽管也有战士在冒险生活的过程中觉醒调节者能力,但调节者的生存方式更倾向于研究者而非战士。调节者习惯于把战斗之类的琐事交给自己的手下——在这个每时每刻都有新基因出现的世界上,用于研究的时间总是显得太少。一个老练的调节者通常可以很容易的从渴望强大的天选者中招募到几十乃至上百人的手下。
不过,如果就此小看调节者的战斗力就大错特错了。调节者往往会随身带有一些特殊的攻击性基因试剂,基本上都是针对流行的基因片段而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对手基因崩溃。而越是经验丰富的调节者手头的试剂品种就越多,效果也千差万别。调节者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基本上总能在被干掉之前把这些危险的液体散播出去——散播方式从防狼喷雾到麻醉枪多种多样。
新时代的人们不受细胞端粒长度的限制,因此不存在细胞老化极限的问题。但普通人和天选者会因为每天不断接触的变异基因而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最终导致身体崩溃。实际上,新时代的人很少能活得比旧时代的人更长,只是他们在由于基因崩溃挂掉之前基本能一直保持健康。
理论上调节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身基因的方式避免基因崩溃的到来,但有一句老话从旧时代流传到新时代——夜路走多终见鬼。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调节者因为吸收了什么莫名其妙的基因(调节者的工作方式就是先吸收外来基因,感知、分析后作出修正然后将调整后基因输出到专用的保存基质中)扰乱了自身原本的基因体系而挂掉——一般情况下调节者都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应付紊乱,顶多卧床一段时间,但总有来不及处理或者挺不过去的时候——通常是生成毒素之类的危险基因,偶尔是巧合下导致的基因体系大崩溃。
因此虽然调节者的理论寿命可以高至无限,但实际上世界上的调节者总数从来不曾超过万人。
造物主。
调节者再怎么说还属于人类范畴,但造物主的能力已经近乎于神话。他们几乎完全参透了遗传基因的奥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凭空设计(而不是像调节者那样还需要已有的基因进行参照)自己需要的基因组合。换句话说只要他们想做,就可以从自己身上取一个细胞下来丢进培养皿中,培养出他们想要的生物。
之前提到的圣·以利亚神父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造物主,至于他怎么在完全没有相关的遗传知识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基因做出程度如此之大的改动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人愿意相信这是真正的圣迹。
造物主的寿命理论上同样是无限,但会不会和调节者一样碰到无法处理的基因问题还不清楚。世界上仅有的3位调节者中除了自我牺牲的圣·以利亚神父之外,其余两人至少已经活蹦乱跳了一百年,从没有出现过因为严重的基因问题而不得不卧床休息的状况。
(金手指开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编织一个有意思的世界了。现在的末世文千篇一律的往奇幻方向跑。。。想象力都到哪去了?
新时代社会演进。
以南极生态基地的建立为标志,属于旧时代的势力缩进了他们自己建造的堡垒中——虽然这些避难所基本上没有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但并非所有的旧世界力量都选择了缩卵,相当数量的旧世界精英在被“潘多拉”感染的绝望中,仍然坚持为人类文明存续而尽自己最后的力量。
普罗米修斯的天火。
旧世界的传说中,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交给了人类,开启了人类文明。而在混乱年代的头几年,当那些因为已经被感染而无法进入避难基地的旧时代精英们决定为人类存亡而做点什么的时候,他们决定将文明的火种放到天上。
旧世界毁灭前最顶尖的技术被不计成本的应用到243颗卫星上——虽然原计划的数量只有区区36颗,但在混乱年代初始几年的绝望情绪驱动下,以中、美、欧三地的火箭发射基地为中心,这个计划的参与者们几乎将剩余的全部资源都用来制造并发射这一型号的卫星。顺带一提的是,拥有最多数量的研究者的南极基地由于忙于在南极开荒而对这个计划的贡献微乎其微,反倒是散落在世界各地避难所中的“次等精英”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贡献。
普罗米修斯型卫星有厚重的外壳以抵抗可能出现的太阳风暴的打击,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能源。卫星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存放各种替换材料以及数量充足的纳米机器人以修复其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可能出现的损害。每颗卫星上至少会携带一种对地探测仪器,可能是红外遥感装置、高精度相机、雷达、激光测距仪乃至高精度重力梯度仪、光谱分析仪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记录的内容会被整个卫星网络共享并记录于每一颗卫星的存储区中。
任意数量的卫星间可以组成网络,进行相互间的资料(主要是对地观测资料)共享并相互校验以防止储存的资料出错。任何一颗卫星上都完整的保存有旧时代所有的科技资料——这些资料从卫星制造之时起就被以物理手段固化在存储区,无法以任何手段修改。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听到相关教程并据此制作出足以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装置——哪怕这些装置简陋到只能显示一点点文字信息(参考20年前的bp机),但设计者的想法是:只要能成功的与卫星建立联系,在卫星的技术支持下这些装置的技术含量就可以很快的得到提升。
任意两个能够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间都可以通过卫星上自带的服务器功能进行文字和语音交流,如果他们的装置足够先进,还可以相互传送有限流量的视频资料。如果那时候卫星还有足够的数量来组成网络,理论上其通讯范围可以覆盖全球。
以最悲观的预测为基础,这些卫星被设计为足以在同步轨道上无故障运行200年以上,至少有一小半的卫星能持续工作超过500年,设计者希望哪怕1000年后也还有至少一颗卫星能够运行,但那只能靠运气。
如果始终没人能开启卫星的信息交互功能,同时卫星的运行时间超过500年,卫星会启动备用程序。这个备用程序的功能是当卫星的电子系统无法工作之后,启动备用推进器将卫星主动“砸”到地球上,预设的目标点是目前地球上的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以使其有较大的概率被智慧生命所发现——卫星内自带信息读取装置。
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卫星会从早8点到晚8点,以半年为周期通过无线电循环播放相当于目前高中为止的语音教程。而另外的时间则是教人如何手工建造一个能和卫星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完全按照教程制作的话,你会得到一套包括手摇发电机以及储点装置、占地达6平方米以上的电路板(具体大小取决于你自己的手艺)和一个由小灯泡排列而成的简易点阵式显示器。顺便,你还可以学会如何在夜晚用自制手摇发电机点亮爱迪生白炽灯(就是用竹炭做灯丝的那种)。
(就算再过一千年中国人也能看懂汉语,但一千年后的美国人还能看懂现在的英文吗?————普罗米修斯计划中国区首席设计师张一鸣)
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卫星中所有的资料都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进行存储。在设计之初出于节约存储空间的考虑,占多数的美国人提出只用一种语言——英语进行资料的存储。当大部分的参与者迫于技术局限勉强同意这一意见时,张一鸣作为当时的中国方的首席代表,则以英语词汇古今变化太大为由,力主使用汉语做为唯一的信息记录语言。
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几乎全部的音频资料(除音乐和双语广播外)被删除,视频中的语音解说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汉语文字资料和中英双语字幕。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在整个混乱时代,汉语的使用频度一直在不断升高。而正如张一鸣所预计的那样,百年后的人们在学习“古”英语或者汉语二选一的时候,即使是“美国人”也大多选择了汉语。汉语花了大概150年时间成为真正的世界通用语,但实际上在混乱年代结束之前的那段时间,大多数人已经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首选。
与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悲观预期完全不同——这并不是因为做预测的科学家们太过愚蠢,而是他们只能从最坏的可能出发来进行工作,实际上对“潘多拉”持乐观预期的人从来都不少——人类文明从来都不曾断绝过。
最初几年的混乱中,人类以貌取人的劣根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即使在情况最好的中国,以宗族为纽带聚集起来的村落中,也有80%的村庄组织会驱逐外貌差距过大的个体,而其他地区这些外貌不同的个体的遭遇则更加凄惨。
被驱逐的个体进入山野田间(这一时期大量的原有粮田被放弃),与其他一开始就在这里的个体一样,根据各自外形的近似度逐渐组合成一个个小团体,进而为了食物开始了党同伐异的过程。
绝大部分的人口损失发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人以群体为单位被“优胜劣汰”,剩余的优胜者们形成了大致几种在后来的新时代广泛出现的“人种”。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单调。。。。实际上,不论是“人种”还是“生物多样性”这些旧时代的词汇在新时代都是一个笑话。从本质上说,新时代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在潘多拉的作用下,从基因的角度上看,每个个体都是如此的类似又是如此的不同。
在新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看作“地球生物”这个大基因库中的一个子库,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性状又只是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库中的一部分基因的显性表达。在新时代,两个外貌一样的个体的内脏器官可能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某些实用性强的基因可能会在被创造(自然突变、调节者或者造物主的创意都有可能)出来之后的几个月内就传遍全世界。
新时代的种群一词用于指代那些大致保持了相同外形并相互聚居的群体。人们小心翼翼彼此保持着大致类似的外形——一半是习惯,一半是出于不想被驱逐的恐惧。
在自然环境类似的地区内选择了合适进化方向的群体成为了各自所在地区的霸主——这个过程大概用了10年时间。而人们开始恢复相互间贸易的时间还要更早。
(ps:在我原来的设想中,这个时间点附近切入的话可以写出一个与辐射1有点类似的故事。一个从参与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基地中走出的侦察兵,在混乱年代的大地上四处流浪,通过卫星网络接收指令但又有相当的自由度,观察并报告一切上面认为有用的关于世界变化的信息。恩,就是这样,走过千山万水,跟各个不同的种群打交道,中间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类的袭击,还可以通过卫星网络和其他的侦查员交流情报。。。。。。应该会是个有趣的故事吧?
贸易和商队。
但直到混乱年**始30年之后,贸易的规模才逐渐开始增大。原因是在新时代,原本出于被动挨打地位的动物们开始强势反弹。当人类还在“保持相似度”和“变得更强”之间纠结的时候,没有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的动物们在拿来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那些智慧程度大大增加后变得更狡诈的动物一贯将出门在外的人类视作美味佳肴。
一方面则是新时代的个体之间由于其千差万别的差异导致其需求也千差万别,除了食物和矿石是硬通货外,任何一种特定的工业制品都很难有太大的市场需求,反倒是量身订制方面的生意红红火火。
另一方面则是混乱年代早期的人口减少,再加上种群分化,最终剩下的市场大小也就始终不能尽如人意。
稀少的交易数量导致利润总量很难满足旧世界那种大工业的发展需求,新时代的生产者大多定居于自己的群落——那些地方通常有完好的旧时代生产设备,但也有听了卫星广播自己diy出来的——他们等待客户上门多于主动推销,交易量有限所以价格高昂——这又进一步阻碍了交易的扩大。
但即便如此,交易始终存在——旧时代的遗民们就算长出了毛茸茸的尾巴,也还是会怀念卫生纸柔软的触感。
在度过混乱年代头几年的食物匮乏时期之后不久,大地上就出现了四处游走的商人队伍。他们会在遇到的任何一个可以交流沟通的群落驻地短暂停留,展示他们从其他群落获得的物品,进行交易同时也接受预订——尽管他们再次来到同一个地方可能需要数月乃至更久。对这些商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各个聚居点的信息:在五花八门的求购者面前,判断哪些东西要在那里制作,并规划好路线图是商队首领们最重要的工作。
在混乱年代的早期,商队的日子相当不好过,他们要应付路途上层出不穷的袭击、要跟交易的群落勾心斗角更要防止被人黑吃黑。而最大的麻烦在于糟糕的道路状况和运输手段(汽油车辆早就开不动了),人人都爱的粮食和矿石很难搬运,好搬运的精细商品又很难让客户都满意——有人觉得需要一把好刀,而另一些人只需要磨光自己的爪子;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自己毛茸茸的面部,另一些人却还是觉得需要一把刮胡刀。
通常会在社会秩序混乱时期大行其道的军火生意在混乱年代的早期近乎无人问津:旧时代的枪械威力相对于新时代体质大大提升了的生物而言实在不够给力,最重要的是弹药的补给问题没法解决——甚至保养用的枪油都成问题。
但走南闯北的商队成员往往拥有数百公里内最犀利的装备和最彪悍的基因组合,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保护下商队终究还是跌跌撞撞的撑过来了。
从混乱年代的第5个年头到第30年左右,托这些商队的福,旧时代的技工们总算没有因无人问津而忘光了自己的手艺。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最初分散在各个群落的生产者们逐渐在交通方便的地区——通常是旧时代的交通枢纽——聚集起来,形成新的交易和生产中心——还谈不上城市。光顾这些地方的人主要是来去匆匆的商队,没有组织的旅行者很难穿过危机重重的荒野地带。但不管怎么说,以此为基础,科技研发工作总算走上了轨道——首先被改进的就是武器。
这之后撑过了最困难岁月的商队们的日子逐渐好过了起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武器开始普及——这使得旅途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同时武器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群落的安全性大大改善,这带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于是扩大了的市场又带动了生产和研发的进行,文明的发展总算重新走上了轨道。
天火网络、私密频道和联盟。
天火网络。
混乱年代早期几年的文明衰退使得普罗米修斯计划的设计师们对未来做出了非常悲观的预测,但实际情况却要好得多。在渡过了最初几年的食物危机后,渐渐稳定下来的各个族群开始考虑对外界联络的问题——危机后的人类不论是出于崇高的种族责任感还是单纯的饱食后幸灾乐祸,都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
从旧世界崩溃前一直贯穿整个混乱年代(chaosdays以下缩写为cd,用于年代记录——打字实在太麻烦了)早期,一直有旧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尝试呼叫全世界。到cd7年左右世界上新冒出来的无线电台迅速增多,cd7年到8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新人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打招呼。而从旧世界保留下来的单纯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则是电台数量的数十倍以上。
很自然的,这些新时代的无线电爱好者们注意到了刚刚上天没几年的普罗米修斯卫星——一个每天24小时不停播放的无线电信号源实在是很难不被注意到。随后,最幸运的人使用旧时代留下来的通讯装置,最不幸的人必须自己从金属熔炼开始diy,大概到cd10年左右,卫星网络上的交流频道就已经热闹的让人无法忍受——“一天二十四小时就看到一行行的文字跳出来,中文的,英文的,德文、法文、意大利语、还有我不认识的阿拉伯语,偶尔还有日语,没等看清楚就被后面的信息刷没了”。
这个说法是大大的夸张了,那个时候世界上的卫星通信使用者绝不会多到那种程度。
于是,各种各样的私密频道被建立起来(这是卫星本身的预设功能之一),与卫星公共频道一起,所有这些频道被使用者称作“天火网络”。在那个时期,一个强大族群的标志就是能有一套卫星通信设备,这使得这些族群的成员往往以轻蔑的眼光藐视周围——“他们?连天火网络都不会用”,语气和表情类似于玛雅城邦的成员评论那些没有金字塔的部落(不懂的去看《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借助天火网络,强大的族群之间——特别是离得近的强大族群之间——相互交换信息:数量最多的情报是关于周围的生物的,其次是武器制作技术的,偶尔有时候也会讨论一点比较严肃的“政治问题”——比如“东边那群食人族越来越嚣张了要不要咱们联手把他们灭了”之类。商队的首领们也会通过天火网络交流各地的物产信息以及附近族群的消息——特别是信誉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某些比较严肃专业的频道后来逐渐开始对成员的加入设置门槛,成员人数较多、利用价值较高的那些后来往往要求成员捐献资源作为会费,其中经营最成功的那些最终发展为现实中的大型组织,成为线上线下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庞然大物,比如华夏区的族群事物交流频道后来演变成华夏共同防御联盟;商队领袖们的商业情报交流频道后来发展为世界商业联盟。
新世界绝大多数的巨型机构都可以追溯到天火网络上的私密聊天频道。这些后来的庞然巨物们在那个时候可能只有区区一两百成员,每人每天还有10m的总流量限制——天火网络允许每个参与者之间平等的使用文字、音频和视频进行信息交互,但在所有频道中每人每天最多只能上传10m数据。
智慧生命大联盟。
(人类,人!人!我要的是人,那些披毛带角的、茹毛饮血的、话都不会说只会嗷呜嗷呜叫的,能他妈算人吗?————普罗米修斯计划中国区首席设计师张一鸣)。
(以基因中所含有的旧时代人类基因的比例计算,四条腿着地的我和两只脚走路的你,到底谁的人类成分更多呢?————狮王莱昂·菲尔斯)
本质上说,最早可以追溯到cd3年的智慧生命大联盟也是由天火网络上数量众多的私密聊天频道发展而来的跨地域机构中的一个,只是它后来发展的太大太成功,以至于在它成立半个世纪后很少有人将它和其他的机构相提并论。
大联盟的核心宗旨只有一条:任何有足够的智慧可以相互沟通的生物个体,均平等的享有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意志不被侵犯。而所谓“足够的智慧”的认定则需要在随机抽取的7名大联盟现存成员面前以自己的理解对大联盟的宗旨进行描述,并被其中5人以上承认描述者拥有足以相互沟通的智慧。
大联盟从来不是一个拥有真正“强制力”的组织,对于严重违反联盟宗旨的行为——比如攻击其他成员、误导和欺诈交易等等——大联盟自始至终也只有“将其除名”这唯一一个看上去更像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而已。
由于加入后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而规则又执行得颇为严苛,在创立之初的那段时间大联盟曾经沦落到活跃成员不足50人的地步。但大联盟的管理者们始终坚持着严厉的“犯规即除名”的零容忍方针,这使得早期的联盟在天火网络上以“苛刻到**”而出名。
最先发现大联盟价值的是商人们——在混乱年代早期那个10个人里面至少9个半都习惯于打劫的年代,一群遵纪守法(至少是表面上还没被人抓住过)的好好先生们显然是非常让人放心的交易对象。到cd10年前后,新生代的小商人们已经有人打出了只和大联盟成员交易的旗号;而那些有些年头的、兵精将勇、装备犀利、专精反黑的大商会也往往愿意给大联盟成员一个折扣价。
大联盟对于成员的管理一直饱受诟病,由于新时代物种的不稳定,经常出现吃干抹净后消失几个月,然后改头换面重新申请的情况。有鉴于此,大联盟在cd15年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将成员根据加入时间分为不同等级。在大联盟成立半个世纪后的cd53年,一般认为,加入时间在1年以下的预备成员和不足5年的初级成员几乎没有信誉可言,而5~15年的中级成员也只是一般水平而已。15~30年的高级成员才是被普遍认可的良民。有些商家会给45年以上的元老成员一些特别的优惠,但对联盟高等级成员来说,被社会认可的无形资产才是最大的好处所在。
即便如此,仍有相当多的智慧生命没有加入大联盟——即使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智慧。这些人包括匪徒、盗贼、黑市商人、做黑活的佣兵以及某些势力的专业打手。所有军事组织的成员的加入申请也不会被批准——这点始终都有争论,但大联盟依然我行我素。此外,相当数量的由旧时代非人生命发展而来的智慧个体也不认为自己有加入什么“莫名其妙的软蛋组织”的必要。绝大多数的深海生物从来不使用天火网络,因而也不会加入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大联盟的创始人身份始终保持神秘,各种传言都有。从“3、5个蛋疼的青年”到“超大型聚合智慧生命体”(这个概念会在物种中稍后说明)乃至外星人和人工智能。很多人相信大联盟的建立和南极方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传说中的幕后黑手。
在新世界的传说中,南极基地总是扮演着幕后黑手的角色。对这种猜测,各大势力总是嗤之以鼻——cd30年后,随便找上10几家稍稍上点档次的势力(大概是一城之主的等级)联手就可以打破南极遗族的乌龟壳。而如果换成那些跨地域的大型组织,甚至都不需要做战争动员。
但另一方面,很多势力也承认在他们的发展初期从南极基地得到了技术援助。大部分势力也不讳言它们一直与南极方面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南极方面小心翼翼的周璇在各个势力间尽量保持着中立。但真正让它免于被摧毁的,是传说中的《地球生物圈拯救计划》:大概原理是投放针对“潘多拉”的特制病毒进行反制,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清除“潘多拉”同时让地球生物重新形成稳定的双螺旋。南极方面展示了部分试验成果,但这些实验使用的温室环境与整个地球相比实在是小的可怜,所以连南极方面自己都不敢确定所谓的“潘多拉拯救病毒”会不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某些更可怕的变异。
另一方面,南极方面接收了旧世界崩溃时各国因处于巡航状态而幸免遇难的战略核潜艇部队,相对于南极方面自己都不放心的病毒武器,至少20艘以上满载战略武器的核潜艇才是更可靠的威慑力量。
南极方面在cd30年前后正式与逐渐恢复的新文明建立了交易渠道,最初的主打产品是作为《拯救计划》的副产品的基因稳定药剂。长期服用基因稳定药剂使其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的话的确能促使基因重新形成稳定的链状结构,但对于新世界而言,这种药剂的效果让人十分纠结。
服用药剂后在基因变得稳定的同时会失去原本拥有“以个人意志影响基因”的能力——对调节者而言这意味着失业。对于普通人和天选者而言,服用药剂后原本被放弃的基因片段可能会重新其作用——举例来说,原本一个人可能拥有“牙齿不停生长”这一基因,但他因为不需要这种功能所以没有让这段基因产生效果,但在药剂作用下这段原本被放弃的基因可能会重新发挥作用,并且取代他原本选择的基因组合。
而服药的好处是,当基因稳定之后,通常5、60岁就会死于基因崩溃的人往往能活到寿终正寝。于是cd30年之后,天火网络上关于要不要**、多少岁的时候**的讨论比比皆是,成为又一个著名的月经话题。
关于对待新世界的态度,南极基地内部自己也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总的来说,在南极基地出生的新生代们对于基地外面的人可以自选外形的能力比较羡慕;而老人通常看不惯。不论年纪,都有一些“为了科学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但每次基地内搞公投,数量最多的看法总是“就这么打酱油也不错”。
新生年代(risingdays缩写为rd)。
很难找到一个结束混乱的标志性事件。新时代的各大组织往往都是很早的时候从天火网络上开始起步,以至于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标志性的时间点。常用的几个时间点如下:cd37年老黑山争夺战:老黑山和旧世界的黑山共和国没有任何关系。“老黑山”是一个囊括了旧时代大小兴安岭以及其北方接近大半个西伯利亚大小的“超大型聚合智慧生命体”,从它第一次出现在天火网络上开始就以“老黑山”自称。这场战争直接催生了“华夏共同防御联盟”和“新欧盟”两个新时代的庞然大物,而两个联盟的形成随后又刺激了形成后来新时代地缘政治版图的几个组织的诞生。
cd42年洛杉矶生态圈基地主动申请加入“神佑美利坚”组织,一般认为这是新旧时代人类间的隔膜开始溶解的标志。
cd46年长期徘徊于东京湾附近袭击船只的巨型触手怪“黑日”被击碎核心。
直到cd76年,由智慧生命大联盟提议,各方势力都有参与,为替换被陨石意外击中的普罗米修斯154号卫星,人类(姑且这么叫吧)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航天领域。以此为标志,人类基本消化了天火网络上保存的天火网络上的技术资料,科研工作从简单的再实现和小修小改开始转向为旧时代机械科技精华和新时代生物科技的融合创新。从此,虽然方向有所转变,但人类文明总算开始了继续向前的脚步,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新生年代元年,缩写为rd1年。
也正因如此,那之前的75年被通称为混乱年代,尽管实际上混乱结束的要早得多。[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