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中医和气功同源,二学构成了庞大的易经生命学体系,对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机理与功能、现象与本质、病疗与养生等生命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论述。
中医用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生命现象─—疾病与伤患,气功用经络和精气神理论论述了生命功能─—养生。易学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理论在气功和中医中都有较细致的论述,尤其在气功学著作里论述得更为具体,因为气功是使精气神相互转化的技术,就是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特殊技术。中医认为:“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肾、肺、心、肝、脾”泛指五脏和五行经络,而人们往往只当作五脏论。易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三才理论,用之于质点物质得到了八卦理论,用之于生物结构则形成了精气神理论。
精气神理论是对生物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功能、生成转化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效应(即形成的生命现象)进行论述的学问。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由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这类物质结构而成的。炁学理论指出,先是由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类非生物物质)和炁体构成细胞个体(自由细胞,形成体液),然后是自由细胞和炁体结构形成细胞团体(结构细胞,形成骨肉)。
在骨肉细胞网络之间充满了体液和炁体。体液网络属阳,如血管、毛细血管,炁体网络属阴,就是俗称的经络,所以炁体又称为经络物质。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体液和炁体两大网络的阴阳作用,即体液和炁体的抗衡,形成了生命活动,实现了生命功能,造成了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
根据炁学理论,任何质点(自然包含了骨肉体液这类细胞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产生能流的活动。在易学里就把细胞、炁流(能量)、经络物质炁体三者分别称之为精、气、神,用三才理论表述为地才、人才、天才共三才物质。以上是狭义的精气神分类,适用于生物。广义上的精气神泛指任何质点物质、能量、炁体三类物质,适用于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如图示。
口之饮食为生物体提供了水(溶剂)和食物(溶质,营养物质)。食物均为生物类,是细胞类物质,而分子级物质(如食盐、味精等非生物物质)通常只作为调味料使用,或作为药物(如西药)使用。
中药以生物(细胞级物质)为药,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疗法,西药以非生物(分子级物质)为药,故副作用大、后遗症难免。食物就是后天精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分解并重组成新的细胞─—先天精物质。先后天精是一对相对性概念,对甲而言是先天精,当它作为乙的食物时,即成为了乙的后天精。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就叫后天气。
鼻之呼吸为生物体提供了氧气和炁体。氧气提供的氧化能(o2+c=co2+热)也是后天气,炁体通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经络,成为先天元气(即元神)。天人一气即指此炁(炁体),人之经络和大气中的炁体(天气)是连成一体、没有断隔的。
皮肤与耳目三类感官接受的外界能量(信息)也是后天气物质。
以上是后天精气通过五官进入经络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情形。
生物细胞吞吐炁体产生能流,这里的细胞、能流、经络炁体分别称之为先天精、先天气、先天元气(元神、神、真气)三类物质。
先后天二气在经络里循环流动,精气神相互转化,从而对生物发生作用,引起了生命现象,即各种身心活动,此即生命的能量作用原理。易学精气神理论就是对这些生命现象的不同见解。精是生命动力机,其能源就是经络炁体,产生的能量(炁流)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
实际上,精气神三物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炁(炁体)这种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而已,我们不要被种类繁杂又零乱的各种气的名称所迷惑。气凝聚(极化、点燃)则成精(质点物质),精瓦解则成气(非质点物质),这就是“气聚成形,散则无影。无生有。气凝为人。气聚而有象。气生精。气聚为万物”的意思。
在这里,易学里的无与有分别指虚物和实物,虚物就是非质点物质炁(炁体,包括神和气),实物就是质点物质精,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物质定义。我们现在的科学把物质分为物质和能量(或意识、精神),分别对应于易学的物质定义精和气,有与无。精有量子、原子、分子万物,即固液气体和射线等质点物质。
由于无之为物是非质点物质,没有质点功能可供观测,无影无踪,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迟迟不能发现气(炁体)的原因。人们认识到了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但一直没有发现它们,成了科学悬案,直到最近通过人们才发现了炁体,终于证实了气(古又作“炁”字)的存在。
二、经络穴位理论和风水理论经络穴位和风水理论是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风水就是经络中的元气物质。风水,风水,就是形成风(气,能量)的物质,也就是虚物炁体。
经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正确地反映了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
经络理论对中医实践(医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医书中说的:“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术诸疗法都与经络穴位有关,如中药讲药物归经,针灸、点穴、按摩、气功诸更是直接与之接触。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就是经络学,它以经络性质(阴阳五行之气)论病,通过经络现象诊病,利用经络功能治病。中药讲气味归经,不讲药物成分,通过药物气味(药性─—气之阴阳五行,炁流性质)进入经络从而达到消除病患的目的。
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充分地证实了经络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完善性、实用性,对中医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和气功实践更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经络穴位现象和实在性及应用经络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经络论撮要经络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统、科学、全面、具体的论述。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知识。
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2经络论的研究现状经络论也是神秘文化现象之一,并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终于在十几年前拍摄到了经络图,上有穴位点,与经络理论完全吻合,从而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实在性。那么经络穴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近20年来,为了探明经络穴位的本质,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开展了全面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摘几则如下:解剖学研究成果显示:穴区组织中都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丛。可见经络穴位与神经紧密相关。但是研究又显示,经络和神经各有不同的走向、现象与功能,是不同的物质系统。
针刺实验结果:神经干以麻为主,血管以痛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胀为主,经络则兼而有之。气感现象表明,气是一种具有力学性质的实在物质,而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名词,气是在经络中存在的。同时也说明了,气不是气体,而是某种未知的物质,因为气和气体的功能与产生的现象明显不符(附注:气就是最近发现的炁体,是能量物质、非质点物质)。
穴位电位实验: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升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组织损坏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降低,甚至为零。
穴位辐射效应实验:在相应的脏腑有暖流感觉,相应经络有感传效应。
3经络揭密根据炁学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常识,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固态骨肉、液态体液、气态呼哨消化道和炁态的炁管共四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四态齐全才能构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态才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关键系统,没有了炁态系统就成了死亡的生物,只是尸首躯壳而已。
在细胞(精体)构成生物体的骨肉固态系统的时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各种大小形态的管道空隙,里面充满了液体、气体或炁体,于是构成了液态、气态、炁态三大系统,炁态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经络是由炁体构成的炁体管道网络系统,里面流动着炁流,从而实现生命功能。用易学语言表达为,经络是由精结构形成的,充满了神(炁体)和气(炁流)的管道系统。根据气功等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经络物质炁体(神)就是生命物质(决定生命活动的物质)、意识物质(形成意识、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
穴位就是经络管道上形成的炁体节点或经络的分叉处,是炁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是经络上的薄弱点、敏感点、功能点。穴位就象吹胶管时,在薄弱处形成的突起处。通过穴位控制经络功能,这就是点穴术。
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内外二气在经络里流动,冲击脏腑神经等器官,使生物体实现生命功能,形成各种生命现象。外气外精通过感官进入人体经络,内气由内精(细胞)泵动神(炁体)形成。
炁体和体液占据着相同的管道,所以有“经络主行气血,是气血的通道”之称。经络空间由体液占据时为血脉,由炁体(神)占据时为气脉,行气则在气脉和血脉内流动。广义上的经络指的就是除了质点之外的所有空间部分(非质点物质占据的部分),狭义上的经络仅指炁体系统,不含液体和气体的系统。经络中神气和体液之精相互对抗,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神气、体液分别称为阴、**质,其中神和气又分别称为阴气(水气)、阳气(火气)。中医即以阴阳平衡论病,病是阴阳失调的生命现象。
根据广义精气神和经络理论,天人地三界都各有其精气神和经络系统。天之精气神分别是诸天体、天体辐射能和引力能、太空物质炁体,地之精气神分别是土石等化学物质、地球引力能和辐射能、风水(地里炁体)。炁体形成的通道就是经络,炁体较集中的地方为穴位。显然,经络是联系天地人三才物体的纽带,经络物质炁体(神气)是三才共享的物质,故易学有:“天地人一气、人为小天地、天人合一”等话语,“一气”就是共同享用的炁体,简称为炁。
4经络理论的科学本质经络理论是关于经络穴位的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运动规律等的学问,经络技术(中医术)是经络理论和经络功能的实际具体应用。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因此经络理论是生命的动力学理论。根据经络理论和构成经络的精气神理论,即可阐述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5结论精体是以炁体为能源的永动炁泵(简称炁机),精所产生的炁流(气,能量)总是沿着由神(炁体)和气(炁流)构成的通道经络(炁道)运行的,其运行规律遵循能级化和能级简并两大能量定律。炁流导致了物体运动,气是使脏腑等器官活动(泵送体液)的动力源泉,脏腑是体液泵。神是使精得以活动的能源,是产生气的源泉,故有元气之称。
神经是生命的功能系统,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精气神理论阐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气的产生起源,经络理论阐述了气的作用规律,脏腑理论是和络理论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脏腑是精的特殊形态物质。
生物的生老病死均与神气(炁体)有关。在炁场(神力)的作用下,细胞之精才能正常活动。体液之精起到密闭经络管道,使炁体(神气)不致乱行或外泄的作用。炁流作用导致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产生**等欲望。从气功现象可知,当经络物质神气增加时,将会把经络管道中的体液挤出体外,出现津液增加的现象,汗水也是一样排出体外的。
三、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易卜的理论基础,易经占卜就是利用阴阳五行理论进行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的。中医也离不开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阴阳五行理论由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共六大易经力学理论组成,阐述了经络中气的来源、阴阳五行性能、运动变化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等问题。
其中:阴阳和五行为力的方向和大小。精生气,气的方向和大小就是引力能和斥力能,用阴阳五行表示,阴阳为力的方向,五行为力的大小。气流向精体为阴气为引力能,用阴爻--表示,反之为阳气为斥力能为辐射能,用阳爻—表示,因此阴阳代表了力的方向。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五气,分别为炁体的稳流、面流、紊流、线流、粒流等五类炁流形态,反映了炁流强度的大小,其特例为场能(电场、磁场、引力场)、波能(声波、超声波、电磁波)、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这五类能量现象,其能级序为(hz):声波?~105,电磁波105~1012,光1012~1016,射线1016~?,热能在热光段(红外光和热性可见光)。
易学指出:“水润下,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反映了炁流的基本特征,例如,水气(场能)象水润物一样一直湿润下去,木气(波能)既弯曲向旁展开又一直向前面传播,火气(热能)是炎热者冲向前去,土气(光能)是使作物生长(光合作用),金气(射线能)为量子流,是被裹束在一起的气,光能同时具有其他四气的性能。
天干、地支为天地二气(日月星天体和地球产生之气─—引力能和斥力能)的干扰、支配作用,反映了天地二气的来源和阴阳五行性能,是对空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例如:太阳风、地磁场分别是太阳和地球产生的斥力能,万有引力更是人人皆知的能量形式。天之元气充满整个太空空间,日月星地等天体产生的各种阴阳五行之气(干支二气)行满了整个宇宙空间,空中都是干支二气,并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作用。
易学(尤其是易卜、中医)实践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同非生物一样,人(泛指生物)在没有成仙了道成为神仙之前,都要受到干支二气的影响作用。但是,当人通过修仙了道之术成为神仙之后,就能够超乎五行作用之外,不再受到干支作用了,就能够躲过六道轮回,不生不灭,不老长生,跳出轮回网,从生死簿上除名,不再受阎王老子管辖了,就能够和天地山川齐寿,与日月同光了。
这是古人根据易学理论得出的结论,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中阐述得较为精彩。干支二气(行气)行满了整个宇宙空间,正是干支二气支持了天体的运行和变化,并对各种事物产生影响作用。如果没有干支二气作用,星球天体就会在太空中乱飞乱舞。例如我们已经知道,日气(太阳产生之阴阳五行之气,就是各种太阳能)对地球物质(水系、气候、物质变化、生物)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甲子是对时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年、月、日、时四柱代表了太阳、地球、月球、地上某点在银河系内的宇宙空间位置(日轨、地轨、月轨、物轨。物轨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反映了银河系内星、日、月、地四天体产生之气的运动作用规律(星气、日气、月气、地气)。干支和甲子理论揭示了时空的物质性本质(气)和统一性原理(干支结合成甲子,时间反映了空间变化规律),揭示了时空的运动作用规律(阴阳五行理论)。易学时空是物质的时空,具有能量性质,很显然比现学时空观(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更接近时空真理。
八卦是对组子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组子(原子分子物体)是由阴阳子和炁子(阴子、阳子和电磁场)三物组成的,例如原子由阴阳量子(原子核和电子)和电磁场组成;分子由原子靠原子间力(引力和斥力)结合在一起,引力和斥力形成电磁场,原子分为阴阳二类;物体由分子靠分子间力结合在一起,引力和斥力形成电磁场,分子分为阴阳二类。
每一物都有阴阳二态(都在产生引力能和斥力能,阴阳二气),三物共有八类组子,用阴阳符号(爻)表示就是八卦,代表了所有组子的合力性能(阴阳五行)。组子产生之气叫做“卦气”,卦气使八卦相互作用,共有六十四种作用关系,这就是六十四卦,代表了所有组子之间两两作用关系。八卦分类理论同原子分类理论是一致的:三爻对原子的三层结构(核子、电子、电磁场),八卦对八族元素,六爻对六个稳定周期(第七周期全部是放射性元素),六十四卦对六十四类元素性质(六十三类稳定元素性质,放射性元素统为一类性质。第八类副族同周期三个元素同一类性质)。[bookid=2871585,bookname=《灵时代》]
;
中医用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生命现象─—疾病与伤患,气功用经络和精气神理论论述了生命功能─—养生。易学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理论在气功和中医中都有较细致的论述,尤其在气功学著作里论述得更为具体,因为气功是使精气神相互转化的技术,就是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特殊技术。中医认为:“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肾、肺、心、肝、脾”泛指五脏和五行经络,而人们往往只当作五脏论。易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三才理论,用之于质点物质得到了八卦理论,用之于生物结构则形成了精气神理论。
精气神理论是对生物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功能、生成转化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效应(即形成的生命现象)进行论述的学问。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由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这类物质结构而成的。炁学理论指出,先是由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类非生物物质)和炁体构成细胞个体(自由细胞,形成体液),然后是自由细胞和炁体结构形成细胞团体(结构细胞,形成骨肉)。
在骨肉细胞网络之间充满了体液和炁体。体液网络属阳,如血管、毛细血管,炁体网络属阴,就是俗称的经络,所以炁体又称为经络物质。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体液和炁体两大网络的阴阳作用,即体液和炁体的抗衡,形成了生命活动,实现了生命功能,造成了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
根据炁学理论,任何质点(自然包含了骨肉体液这类细胞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产生能流的活动。在易学里就把细胞、炁流(能量)、经络物质炁体三者分别称之为精、气、神,用三才理论表述为地才、人才、天才共三才物质。以上是狭义的精气神分类,适用于生物。广义上的精气神泛指任何质点物质、能量、炁体三类物质,适用于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如图示。
口之饮食为生物体提供了水(溶剂)和食物(溶质,营养物质)。食物均为生物类,是细胞类物质,而分子级物质(如食盐、味精等非生物物质)通常只作为调味料使用,或作为药物(如西药)使用。
中药以生物(细胞级物质)为药,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疗法,西药以非生物(分子级物质)为药,故副作用大、后遗症难免。食物就是后天精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分解并重组成新的细胞─—先天精物质。先后天精是一对相对性概念,对甲而言是先天精,当它作为乙的食物时,即成为了乙的后天精。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就叫后天气。
鼻之呼吸为生物体提供了氧气和炁体。氧气提供的氧化能(o2+c=co2+热)也是后天气,炁体通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经络,成为先天元气(即元神)。天人一气即指此炁(炁体),人之经络和大气中的炁体(天气)是连成一体、没有断隔的。
皮肤与耳目三类感官接受的外界能量(信息)也是后天气物质。
以上是后天精气通过五官进入经络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情形。
生物细胞吞吐炁体产生能流,这里的细胞、能流、经络炁体分别称之为先天精、先天气、先天元气(元神、神、真气)三类物质。
先后天二气在经络里循环流动,精气神相互转化,从而对生物发生作用,引起了生命现象,即各种身心活动,此即生命的能量作用原理。易学精气神理论就是对这些生命现象的不同见解。精是生命动力机,其能源就是经络炁体,产生的能量(炁流)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
实际上,精气神三物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炁(炁体)这种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而已,我们不要被种类繁杂又零乱的各种气的名称所迷惑。气凝聚(极化、点燃)则成精(质点物质),精瓦解则成气(非质点物质),这就是“气聚成形,散则无影。无生有。气凝为人。气聚而有象。气生精。气聚为万物”的意思。
在这里,易学里的无与有分别指虚物和实物,虚物就是非质点物质炁(炁体,包括神和气),实物就是质点物质精,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物质定义。我们现在的科学把物质分为物质和能量(或意识、精神),分别对应于易学的物质定义精和气,有与无。精有量子、原子、分子万物,即固液气体和射线等质点物质。
由于无之为物是非质点物质,没有质点功能可供观测,无影无踪,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迟迟不能发现气(炁体)的原因。人们认识到了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但一直没有发现它们,成了科学悬案,直到最近通过人们才发现了炁体,终于证实了气(古又作“炁”字)的存在。
二、经络穴位理论和风水理论经络穴位和风水理论是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风水就是经络中的元气物质。风水,风水,就是形成风(气,能量)的物质,也就是虚物炁体。
经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正确地反映了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
经络理论对中医实践(医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医书中说的:“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术诸疗法都与经络穴位有关,如中药讲药物归经,针灸、点穴、按摩、气功诸更是直接与之接触。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就是经络学,它以经络性质(阴阳五行之气)论病,通过经络现象诊病,利用经络功能治病。中药讲气味归经,不讲药物成分,通过药物气味(药性─—气之阴阳五行,炁流性质)进入经络从而达到消除病患的目的。
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充分地证实了经络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完善性、实用性,对中医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和气功实践更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经络穴位现象和实在性及应用经络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经络论撮要经络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统、科学、全面、具体的论述。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知识。
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2经络论的研究现状经络论也是神秘文化现象之一,并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终于在十几年前拍摄到了经络图,上有穴位点,与经络理论完全吻合,从而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实在性。那么经络穴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近20年来,为了探明经络穴位的本质,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开展了全面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摘几则如下:解剖学研究成果显示:穴区组织中都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丛。可见经络穴位与神经紧密相关。但是研究又显示,经络和神经各有不同的走向、现象与功能,是不同的物质系统。
针刺实验结果:神经干以麻为主,血管以痛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胀为主,经络则兼而有之。气感现象表明,气是一种具有力学性质的实在物质,而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名词,气是在经络中存在的。同时也说明了,气不是气体,而是某种未知的物质,因为气和气体的功能与产生的现象明显不符(附注:气就是最近发现的炁体,是能量物质、非质点物质)。
穴位电位实验: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升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组织损坏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降低,甚至为零。
穴位辐射效应实验:在相应的脏腑有暖流感觉,相应经络有感传效应。
3经络揭密根据炁学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常识,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固态骨肉、液态体液、气态呼哨消化道和炁态的炁管共四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四态齐全才能构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态才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关键系统,没有了炁态系统就成了死亡的生物,只是尸首躯壳而已。
在细胞(精体)构成生物体的骨肉固态系统的时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各种大小形态的管道空隙,里面充满了液体、气体或炁体,于是构成了液态、气态、炁态三大系统,炁态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经络是由炁体构成的炁体管道网络系统,里面流动着炁流,从而实现生命功能。用易学语言表达为,经络是由精结构形成的,充满了神(炁体)和气(炁流)的管道系统。根据气功等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经络物质炁体(神)就是生命物质(决定生命活动的物质)、意识物质(形成意识、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
穴位就是经络管道上形成的炁体节点或经络的分叉处,是炁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是经络上的薄弱点、敏感点、功能点。穴位就象吹胶管时,在薄弱处形成的突起处。通过穴位控制经络功能,这就是点穴术。
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内外二气在经络里流动,冲击脏腑神经等器官,使生物体实现生命功能,形成各种生命现象。外气外精通过感官进入人体经络,内气由内精(细胞)泵动神(炁体)形成。
炁体和体液占据着相同的管道,所以有“经络主行气血,是气血的通道”之称。经络空间由体液占据时为血脉,由炁体(神)占据时为气脉,行气则在气脉和血脉内流动。广义上的经络指的就是除了质点之外的所有空间部分(非质点物质占据的部分),狭义上的经络仅指炁体系统,不含液体和气体的系统。经络中神气和体液之精相互对抗,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神气、体液分别称为阴、**质,其中神和气又分别称为阴气(水气)、阳气(火气)。中医即以阴阳平衡论病,病是阴阳失调的生命现象。
根据广义精气神和经络理论,天人地三界都各有其精气神和经络系统。天之精气神分别是诸天体、天体辐射能和引力能、太空物质炁体,地之精气神分别是土石等化学物质、地球引力能和辐射能、风水(地里炁体)。炁体形成的通道就是经络,炁体较集中的地方为穴位。显然,经络是联系天地人三才物体的纽带,经络物质炁体(神气)是三才共享的物质,故易学有:“天地人一气、人为小天地、天人合一”等话语,“一气”就是共同享用的炁体,简称为炁。
4经络理论的科学本质经络理论是关于经络穴位的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运动规律等的学问,经络技术(中医术)是经络理论和经络功能的实际具体应用。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因此经络理论是生命的动力学理论。根据经络理论和构成经络的精气神理论,即可阐述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5结论精体是以炁体为能源的永动炁泵(简称炁机),精所产生的炁流(气,能量)总是沿着由神(炁体)和气(炁流)构成的通道经络(炁道)运行的,其运行规律遵循能级化和能级简并两大能量定律。炁流导致了物体运动,气是使脏腑等器官活动(泵送体液)的动力源泉,脏腑是体液泵。神是使精得以活动的能源,是产生气的源泉,故有元气之称。
神经是生命的功能系统,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精气神理论阐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气的产生起源,经络理论阐述了气的作用规律,脏腑理论是和络理论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脏腑是精的特殊形态物质。
生物的生老病死均与神气(炁体)有关。在炁场(神力)的作用下,细胞之精才能正常活动。体液之精起到密闭经络管道,使炁体(神气)不致乱行或外泄的作用。炁流作用导致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产生**等欲望。从气功现象可知,当经络物质神气增加时,将会把经络管道中的体液挤出体外,出现津液增加的现象,汗水也是一样排出体外的。
三、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易卜的理论基础,易经占卜就是利用阴阳五行理论进行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的。中医也离不开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阴阳五行理论由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共六大易经力学理论组成,阐述了经络中气的来源、阴阳五行性能、运动变化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等问题。
其中:阴阳和五行为力的方向和大小。精生气,气的方向和大小就是引力能和斥力能,用阴阳五行表示,阴阳为力的方向,五行为力的大小。气流向精体为阴气为引力能,用阴爻--表示,反之为阳气为斥力能为辐射能,用阳爻—表示,因此阴阳代表了力的方向。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五气,分别为炁体的稳流、面流、紊流、线流、粒流等五类炁流形态,反映了炁流强度的大小,其特例为场能(电场、磁场、引力场)、波能(声波、超声波、电磁波)、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这五类能量现象,其能级序为(hz):声波?~105,电磁波105~1012,光1012~1016,射线1016~?,热能在热光段(红外光和热性可见光)。
易学指出:“水润下,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反映了炁流的基本特征,例如,水气(场能)象水润物一样一直湿润下去,木气(波能)既弯曲向旁展开又一直向前面传播,火气(热能)是炎热者冲向前去,土气(光能)是使作物生长(光合作用),金气(射线能)为量子流,是被裹束在一起的气,光能同时具有其他四气的性能。
天干、地支为天地二气(日月星天体和地球产生之气─—引力能和斥力能)的干扰、支配作用,反映了天地二气的来源和阴阳五行性能,是对空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例如:太阳风、地磁场分别是太阳和地球产生的斥力能,万有引力更是人人皆知的能量形式。天之元气充满整个太空空间,日月星地等天体产生的各种阴阳五行之气(干支二气)行满了整个宇宙空间,空中都是干支二气,并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作用。
易学(尤其是易卜、中医)实践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同非生物一样,人(泛指生物)在没有成仙了道成为神仙之前,都要受到干支二气的影响作用。但是,当人通过修仙了道之术成为神仙之后,就能够超乎五行作用之外,不再受到干支作用了,就能够躲过六道轮回,不生不灭,不老长生,跳出轮回网,从生死簿上除名,不再受阎王老子管辖了,就能够和天地山川齐寿,与日月同光了。
这是古人根据易学理论得出的结论,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中阐述得较为精彩。干支二气(行气)行满了整个宇宙空间,正是干支二气支持了天体的运行和变化,并对各种事物产生影响作用。如果没有干支二气作用,星球天体就会在太空中乱飞乱舞。例如我们已经知道,日气(太阳产生之阴阳五行之气,就是各种太阳能)对地球物质(水系、气候、物质变化、生物)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甲子是对时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年、月、日、时四柱代表了太阳、地球、月球、地上某点在银河系内的宇宙空间位置(日轨、地轨、月轨、物轨。物轨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反映了银河系内星、日、月、地四天体产生之气的运动作用规律(星气、日气、月气、地气)。干支和甲子理论揭示了时空的物质性本质(气)和统一性原理(干支结合成甲子,时间反映了空间变化规律),揭示了时空的运动作用规律(阴阳五行理论)。易学时空是物质的时空,具有能量性质,很显然比现学时空观(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更接近时空真理。
八卦是对组子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组子(原子分子物体)是由阴阳子和炁子(阴子、阳子和电磁场)三物组成的,例如原子由阴阳量子(原子核和电子)和电磁场组成;分子由原子靠原子间力(引力和斥力)结合在一起,引力和斥力形成电磁场,原子分为阴阳二类;物体由分子靠分子间力结合在一起,引力和斥力形成电磁场,分子分为阴阳二类。
每一物都有阴阳二态(都在产生引力能和斥力能,阴阳二气),三物共有八类组子,用阴阳符号(爻)表示就是八卦,代表了所有组子的合力性能(阴阳五行)。组子产生之气叫做“卦气”,卦气使八卦相互作用,共有六十四种作用关系,这就是六十四卦,代表了所有组子之间两两作用关系。八卦分类理论同原子分类理论是一致的:三爻对原子的三层结构(核子、电子、电磁场),八卦对八族元素,六爻对六个稳定周期(第七周期全部是放射性元素),六十四卦对六十四类元素性质(六十三类稳定元素性质,放射性元素统为一类性质。第八类副族同周期三个元素同一类性质)。[bookid=2871585,bookname=《灵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