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七宝莲花
汉译佛经中对七种莲花的总称。印度梵文及巴利文佛典中莲花的含义是广义的,对今天的科学分类不同,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实际上“七宝莲华”中只有两种现在分类的莲花,即红莲与白莲,其余五种指睡莲。莲花与睡莲的显著区别是:莲花的花与叶高出水面,睡莲的花与叶浮在水面。
人华
佛教中以花瓣多少所分的莲花品种,此指花瓣仅十余瓣的莲花。
天华
佛教中指花瓣达数百片的莲花。菩萨华佛教中指花瓣多达数千的莲花。这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即所谓佛国莲华,也就是佛的象征。
优钵罗
梵语音译莲花的佛教名称,简称优钵,作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刺。意译为青莲花、黛华、红莲花,又为低俗作品请删除之一。
千叶白莲
即多瓣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又名“百叶华”。佛经说:此花生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稀有之花”。佛祖释迦牟尼称它为“人中好华”。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的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道金交化作一朵千叶白莲花,每朵白莲花坐着一位盘脚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所以千叶白莲便是佛的象征。宋苏辙《千叶白莲花》诗:“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临池见千叶,谪堕问何故?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所。清泉养芳洁,为我三日住。蔫然落宝床,应返梵天去。”现在我国花瓣超过百叶的白莲花,有“白千叶”、“白雪公主”、“云蕾”、“玉碗”等多种。
青莲花
因色青而得名。梵文音译为‘优体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形似眼睛,佛教以其象征菩萨佛眼,故称佛与菩萨的眼睛为“莲眼”。梁简文帝《佛像铭》:“满月为面,青莲在眸。”即是以青莲喻佛眼。佛教又以其作僧和寺的代称,唐代陈子昂《酬晖上人夏日林泉》诗云:“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即是以青莲喻佛寺。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便是以青莲喻僧人。青莲花在我国唐代已经出现。唐柳宗元《礼部贺白龙并青莲花**莲子黄瓜等表》言:“伏见今月日内出……又出西内定礼池中青莲花。”
碧莲
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校注》卷37“藕花”注7:“碧莲—碧莲花,为荷花品种之一,花被呈白绿色。”《花镜》:“碧莲花千瓣丛生,香浓而藕胜。”此品种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刘宋颜延之《碧芙蓉颂》:“泽芝芳艳,擅奇水属。”现在所见碧莲品种中有“嵊县碧功”,花重瓣,白色,碗状,花瓣103片左右,内轮花瓣之尖绿色,花径16至20厘米,能结实,但结实率低。
红莲
红色莲花。我国文字记载最早,品种最多,诗家吟咏也最多。《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金莲花
又名金芙蓉、旱地莲。始见于辽。《辽史·营卫志中》:“道宗每岁先幸黑山,拜圣宗、兴宗陵,赏金莲,乃幸子河避暑。”清《帝京岁时纪盛》载:“六月六日,避者山庄金莲映日处,广庭数亩,金莲万本,天下无二。”《广群芳谱》载:出山西五台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黄,七瓣两层,花心亦黄色,碎蕊,平正有尖,小长狭,黄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烂然,至秋花干不落,结子如粟米而黑,其叶绿色,瘦小而长,五尖或七尖。《五台山志》:“山有旱金莲,如真金,挺生陆地,相传是文殊圣迹。”查慎行《人海记》:“旱金莲花五台山,瓣如池莲较小,色如真金,曝干可致远,骨分饷者以点茶,一瓯置一朵,花开沸扬中,新鲜可爱,后扈从出古北口外,塞外多有之,开花在五六月间,一入秋茎株俱萎矣。”
金边
即金边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八:“金边与锦边通。锦;这莲为荷花品种之一。花被边缘呈紫红色,而其它部分呈白色。”《群芳谱》:“金边莲周围一线色微黄。”《花镜》:“锦边白色,每边上有一线红晕或黄晕。”清蒲松龄《赞锦边莲》诗云:“雅淡妆成照眼新,宿酲初解带余春。慵妆一线红生肉,画黛连山绿效颦。”
低光荷
莲花品种之一。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前汉下》载:“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饰佩。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
夜舒荷
一种月出叶展的荷花。晋王嘉《拾遗记》载:反汉灵帝西园,“渠中植莲大如盖,长一丈,南国所献。其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曰‘夜舒荷’。”又载晋武帝司马炎“太(泰)始十年,有浮支国献望舒草,其色红,叶如荷。近望则如卷荷,远望则如舒荷,团团似盖。亦云月出则荷舒,月没则叶卷。植于宫中,因穿池广百步,名曰‘望舒荷池’。愍(晋愍帝司马邺)之末,移入湖,胡人将种还胡中,至今绝矣,池亦填塞。”
并头
即头莲,亦称并蒂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三:“花头瓣化,并分离成两个头,而似一梗上生两朵花然”。《群芳谱》:“并头莲,晋泰和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今所在有之,最易生,能伤别种,宜独种。”《宋书·荷瑞志》载:“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七月乙酉,建康名页檐湖二莲一蒂。”
并蒂莲
即头莲。因形似一枝荷梗上并头生两朵莲花,故名并蒂。人们用来比喻恩爱夫妻或友好姐妹。王勃《采莲曲》:“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比喻男女爱情的亲密缠绵和恩爱夫妻的形影不离。宋代邵雍《并蒂莲》诗:“汉室婵娟双姊妹,天台缥缈两神仙,当时尽有**过,谪问人间作瑞莲。”借用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二仙之事,将并蒂莲比作一双姊妹。
**
即**莲,也说是并蒂莲。人们用以比作恩爱夫妻或姊妹。唐韦庄《**莲花》:“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同心莲
即并头莲,又称同心芙蓉。南朝乐府歌《子夜四时歌·夏歌》:“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同心莲。”梁朱超《咏同心芙蓉》:“未及清池上,红渠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唐徐彦伯《咏同心莲》:“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玉珑腕
藕的别称。藕白嫩如腕,故名。
玉臂
藕莲的一个品种,产湖南省汉寿县城郊的西湖洼里,色白如玉,状如臂,因名玉臂藕。其特点是洁白、脆嫩、鲜美、清甜、被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
雨草
藕的别称。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34“果萝”。
玉节
藕的别称。藕为莲花的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故名。
莲须
即莲花之花蕊。《本草纲目》:“六七月开花……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即莲须。
佛座须
即莲花蕊。《本草纲目》“莲蕊须”释名:“佛座须”。
莲房
1、即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杜甫《秋兴》诗:“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司马光《房莲》诗:“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2、指僧人的居室。明张羽《寄述古道上人》诗:“闻师剩有藏书在,拟借莲房未有缘。”
莲蓬
即莲房。莲子所居之蓬壳。宋黄庭坚《清人怨戏效徐瘐慢体诗》之一:“试烦春笋手,聊为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茄房
莲蓬。因莲荷有茄之称,故莲蓬亦称茄房。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莲子
莲花所结之实。因莲与“怜”谐音,人们又用以喻意怜爱。如乐府《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以莲子隐喻“爱怜”,以“莲子清如水”表示爱情的纯洁。
莲实
即莲子。《本经》称为“藕实”。《尔雅》谓之“藋”、“薂”(音吸)。
藕实
即莲子。《本草纲目》载弘景云:“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抟破之。”
菂
或作的,即莲子。《尔雅》:“荷……其中的,莲中子也。”郭云:“即莲实,是即的也。攒簇房中,皮青子白的,故曰的也。”《实逮记》引《诗义疏》曰:“的,五月中生,生啖脆,至秋,表皮黑,的成可食,或可磨以为饭,如粟饭,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又可为糜。”晋夏侯湛《芙蓉赋》:“若乃用回荣外散,菡萏内离,的出艳发,叶恢花披。”晋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垂的。”唐袁允《清露点荷珠赋》:“映翠带状莲的这剖开,对青霄仰星文之乱点。”
紫菂
莲子,也作“紫的”。烃代王广考(延寿)《鲁灵光殿赋》:“绿房紫菂,窟咤垂珠。”南朝宋·鲍照《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螺。”宋代欧阳修《荷花赋》:“坠紫菂以欹烟,敛红芳而向夕。”
黄螺
即莲子。嫩时色黄,形如螺,故名。晋夏侯湛《芙蓉赋》:“叶恢花披,绿房翠蒂,紫饰红敷,黄螺圆出。”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绿,素实兮黄螺。”唐王勃《采莲赋》:“风低绿干,水溅黄螺。”
玉蛹
莲子别称。又称白玉蛹,山蜂子。莲子色白如玉,形似蜂蛹,故名。《本草纲目》:“莲子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古无名氏《莲子》诗云:“不是荷花窠里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故莲子又拥退鬃髌非肷境蛹之称。
湖目
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故名。唐代皮日休《夏景冲澹诗》:“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石莲子
即莲子。《本草纲目》:“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台石,谓之石莲子。”苏颂《图经本草》云:“其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陈藏器《本草拾遗》曰:“经秋正黑石莲子,入水必沉,……此物居山海间,经百年不坏,人得食之,令发黑不老。”孟诜《食疗本草》云:“诸鸟猿猴取得不食,藏之石室内,人得三百食之,永不老也。双雁食之,粪于田野山岩之中,不逢阴雨,经久不坏,人得之,每旦空服食十枚,身轻,能登高涉远也。”石莲子能入药,言食之不老,乃夸大之辞。
莲肉
莲子去壳后之肉体。《本草纲目》:“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
莲心
莲实中的胚芽,有苦味。因莲与“怜”谐音,人们又以其喻爱怜人心。如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便是以“莲心”喻“怜爱之心”,“彻底红”便是相爱之深。唐李群玉《寄人》诗:“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亦有双关意。
薏
莲子中这绿色胚芽,即莲子心。《尔雅》:“荷……的中薏。中心苦。”李巡曰:“薏,中心苦者也。”陆机疏云:“的中有青为薏,味甚苦。故里语云:‘苦如薏是也。’”《尔雅义疏》按:“薏是其萌芽。薏者,意也。”《本草纲目》云:“薏犹意也,含苦在内也。古诗云:‘食子心无弃,苦心生意存’是也。”
瑞莲
即并头莲,并蒂莲。唐代以此花为祥瑞之兆,百官上表祝贺,故称“瑞莲”。如崔融《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称:“非常之贶,旷古未闻。特殊之珍,历代一见。”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神龙寺渠中瑞莲表》称颂并蒂莲开是皇上“仁圣感通,宏被生植。”明代申时行《瑞莲赋》称:“望舒生于汉圃,**产于唐池。……熙时之上瑞,馨德之贞符。”宋代赵以夫《双瑞莲》诗:“千机云锦重,看并蒂新房,骈头芳蕊,清标艳态,两两翠霞袂,似是商量心事。”
嘉莲
视为嘉祥征兆之莲花。即并蒂莲、品字莲等稀有品种。《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莲一茎三花乐游苑。”唐张仲泰《贺西内嘉莲表》,称颂并头莲,谙:“明圣有作,天人合应,既彰化本,必降祥符。”明申时行《瑞莲赋并序》:“大孝潜孚,灵贶昭若,乃有嘉莲献异,重台发祥,万乘临观,六宫燕喜。”也有认为只是偶然出现的一个莲花品种不足为瑞的,如唐姚合《咏南池嘉莲》:“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工化出碧泉。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明代胡侍更直接地指出不足为瑞。他在《真珠船·双头莲》诗序中说:“双头莲,即**莲,一名嘉莲,一名同心莲,自是一种,不足为瑞。”
重台莲
花之复瓣者曰重台。重台莲即重瓣莲花。《长物志》“藕花”注四:“花托末瓣化,雌蕊已瓣化。”《花镜》:“花放后,房中眼内复吐花,无子。”
品字莲
即一梗三花之莲花。《长物志》“藕花”注五:“花头瓣化为三个头,作品字形排列。”《群芳谱》:“‘一品莲’,一本生三萼。”《花镜》:“一蒂三花,开如口字,不能结实。”我国品字莲梁时已见。《梁书·武帝本纪》:“开监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莲一茎三花生乐游苑。”
四面观音
即四面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六:“花头瓣化成四个头。”《群芳谱》:“四面莲周围共四萼”。《花镜》:“四面莲色红,一蒂千瓣如球,四面皆吐黄心。”
省事三
莲藕品种之一。藕只三孔。宋代陶谷《清异录》载:“北戎莲,实(莲子)狭长少味,出藕颇佳,然止三孔。用汉语转译其名,‘省事三’。”
茄
莲花之地上茎,即荷梗,又指荷。《尔雅》:“荷、芙蕖,其茎茄。”《说文》:“茄者,芙蕖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茄,音加,加于密上也。”以上作茎解。《诗正义》引樊光注引诗:“‘有蒲与茄’,盖在诗‘荷’作‘茄’也。”《汉书·扬雄传》:“衿芰茄之绿兮,被夫盖容之朱裳。”注:“茄亦作荷字也。见张揖《古今字谱》。”
密
今称莲鞭,即藕节上初发之细小如鞭者。《尔雅》:“荷,芙蕖……其本密。”郭璞注云:“乃茎下白荪在泥中者。”《说文》云:“夫渠本系。”《系传》云:“藕节上初生茎时萌牙壳也在泥中者。”《本草纲目》云:“密乃嫩弱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花成不居,可谓退藏于密矣,故谓之密。”又云:“藕芽种乾最宜发,其芽穿泥或白荪,即密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辞海》:“根茎最初细瘦如指,称为密(莲鞭),上有节,节再生密,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
藕
莲花横生于淤泥中的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尔雅》:“荷……其根藕。”《韵会》:“,产芙蕖引根如竹鞭,节生一叶一花,花叶常偶,故古时谓之藕。”《说文》作藕,云:“夫渠根。”《本草纲目》:“花叶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也……”古人对植物的观察有时不尽科学,藕为莲之地下茎,产东根,古人误作根。
灵根
藕的别称。晋夏侯湛《芙蓉赋》:“临清池以游览,观芙蓉之丽华。潜灵藕于玄泉,擢修茎乎清波。”唐李德裕《白芙蓉赋并序》:“且谓降玄实于瑶池,徒灵根于天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无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实坚,居下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碧藕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优质藕。晋王嘉《拾遗录》卷三“周穆王”载:“三十六年,王东巡大骑之谷,指春宵宫,集诸方士仙术之要……西王母体乘翠凤之辇而来……进万岁冰桃,千常碧藕。”又载:“水郁在磅石唐山东,其水小流,在大陂之下,所谓‘沉流’,亦名‘重泉’,生碧藕,长千常,七尺为常也。”宋晏几道:《小山词·鹧鸪天》之十:“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bookid=2871585,bookname=《灵时代》]
;
汉译佛经中对七种莲花的总称。印度梵文及巴利文佛典中莲花的含义是广义的,对今天的科学分类不同,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实际上“七宝莲华”中只有两种现在分类的莲花,即红莲与白莲,其余五种指睡莲。莲花与睡莲的显著区别是:莲花的花与叶高出水面,睡莲的花与叶浮在水面。
人华
佛教中以花瓣多少所分的莲花品种,此指花瓣仅十余瓣的莲花。
天华
佛教中指花瓣达数百片的莲花。菩萨华佛教中指花瓣多达数千的莲花。这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即所谓佛国莲华,也就是佛的象征。
优钵罗
梵语音译莲花的佛教名称,简称优钵,作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刺。意译为青莲花、黛华、红莲花,又为低俗作品请删除之一。
千叶白莲
即多瓣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又名“百叶华”。佛经说:此花生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稀有之花”。佛祖释迦牟尼称它为“人中好华”。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的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道金交化作一朵千叶白莲花,每朵白莲花坐着一位盘脚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所以千叶白莲便是佛的象征。宋苏辙《千叶白莲花》诗:“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临池见千叶,谪堕问何故?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所。清泉养芳洁,为我三日住。蔫然落宝床,应返梵天去。”现在我国花瓣超过百叶的白莲花,有“白千叶”、“白雪公主”、“云蕾”、“玉碗”等多种。
青莲花
因色青而得名。梵文音译为‘优体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形似眼睛,佛教以其象征菩萨佛眼,故称佛与菩萨的眼睛为“莲眼”。梁简文帝《佛像铭》:“满月为面,青莲在眸。”即是以青莲喻佛眼。佛教又以其作僧和寺的代称,唐代陈子昂《酬晖上人夏日林泉》诗云:“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即是以青莲喻佛寺。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便是以青莲喻僧人。青莲花在我国唐代已经出现。唐柳宗元《礼部贺白龙并青莲花**莲子黄瓜等表》言:“伏见今月日内出……又出西内定礼池中青莲花。”
碧莲
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校注》卷37“藕花”注7:“碧莲—碧莲花,为荷花品种之一,花被呈白绿色。”《花镜》:“碧莲花千瓣丛生,香浓而藕胜。”此品种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刘宋颜延之《碧芙蓉颂》:“泽芝芳艳,擅奇水属。”现在所见碧莲品种中有“嵊县碧功”,花重瓣,白色,碗状,花瓣103片左右,内轮花瓣之尖绿色,花径16至20厘米,能结实,但结实率低。
红莲
红色莲花。我国文字记载最早,品种最多,诗家吟咏也最多。《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金莲花
又名金芙蓉、旱地莲。始见于辽。《辽史·营卫志中》:“道宗每岁先幸黑山,拜圣宗、兴宗陵,赏金莲,乃幸子河避暑。”清《帝京岁时纪盛》载:“六月六日,避者山庄金莲映日处,广庭数亩,金莲万本,天下无二。”《广群芳谱》载:出山西五台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黄,七瓣两层,花心亦黄色,碎蕊,平正有尖,小长狭,黄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烂然,至秋花干不落,结子如粟米而黑,其叶绿色,瘦小而长,五尖或七尖。《五台山志》:“山有旱金莲,如真金,挺生陆地,相传是文殊圣迹。”查慎行《人海记》:“旱金莲花五台山,瓣如池莲较小,色如真金,曝干可致远,骨分饷者以点茶,一瓯置一朵,花开沸扬中,新鲜可爱,后扈从出古北口外,塞外多有之,开花在五六月间,一入秋茎株俱萎矣。”
金边
即金边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八:“金边与锦边通。锦;这莲为荷花品种之一。花被边缘呈紫红色,而其它部分呈白色。”《群芳谱》:“金边莲周围一线色微黄。”《花镜》:“锦边白色,每边上有一线红晕或黄晕。”清蒲松龄《赞锦边莲》诗云:“雅淡妆成照眼新,宿酲初解带余春。慵妆一线红生肉,画黛连山绿效颦。”
低光荷
莲花品种之一。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前汉下》载:“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饰佩。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
夜舒荷
一种月出叶展的荷花。晋王嘉《拾遗记》载:反汉灵帝西园,“渠中植莲大如盖,长一丈,南国所献。其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曰‘夜舒荷’。”又载晋武帝司马炎“太(泰)始十年,有浮支国献望舒草,其色红,叶如荷。近望则如卷荷,远望则如舒荷,团团似盖。亦云月出则荷舒,月没则叶卷。植于宫中,因穿池广百步,名曰‘望舒荷池’。愍(晋愍帝司马邺)之末,移入湖,胡人将种还胡中,至今绝矣,池亦填塞。”
并头
即头莲,亦称并蒂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三:“花头瓣化,并分离成两个头,而似一梗上生两朵花然”。《群芳谱》:“并头莲,晋泰和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今所在有之,最易生,能伤别种,宜独种。”《宋书·荷瑞志》载:“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七月乙酉,建康名页檐湖二莲一蒂。”
并蒂莲
即头莲。因形似一枝荷梗上并头生两朵莲花,故名并蒂。人们用来比喻恩爱夫妻或友好姐妹。王勃《采莲曲》:“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比喻男女爱情的亲密缠绵和恩爱夫妻的形影不离。宋代邵雍《并蒂莲》诗:“汉室婵娟双姊妹,天台缥缈两神仙,当时尽有**过,谪问人间作瑞莲。”借用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二仙之事,将并蒂莲比作一双姊妹。
**
即**莲,也说是并蒂莲。人们用以比作恩爱夫妻或姊妹。唐韦庄《**莲花》:“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同心莲
即并头莲,又称同心芙蓉。南朝乐府歌《子夜四时歌·夏歌》:“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同心莲。”梁朱超《咏同心芙蓉》:“未及清池上,红渠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唐徐彦伯《咏同心莲》:“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玉珑腕
藕的别称。藕白嫩如腕,故名。
玉臂
藕莲的一个品种,产湖南省汉寿县城郊的西湖洼里,色白如玉,状如臂,因名玉臂藕。其特点是洁白、脆嫩、鲜美、清甜、被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
雨草
藕的别称。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34“果萝”。
玉节
藕的别称。藕为莲花的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故名。
莲须
即莲花之花蕊。《本草纲目》:“六七月开花……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即莲须。
佛座须
即莲花蕊。《本草纲目》“莲蕊须”释名:“佛座须”。
莲房
1、即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杜甫《秋兴》诗:“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司马光《房莲》诗:“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2、指僧人的居室。明张羽《寄述古道上人》诗:“闻师剩有藏书在,拟借莲房未有缘。”
莲蓬
即莲房。莲子所居之蓬壳。宋黄庭坚《清人怨戏效徐瘐慢体诗》之一:“试烦春笋手,聊为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茄房
莲蓬。因莲荷有茄之称,故莲蓬亦称茄房。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莲子
莲花所结之实。因莲与“怜”谐音,人们又用以喻意怜爱。如乐府《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以莲子隐喻“爱怜”,以“莲子清如水”表示爱情的纯洁。
莲实
即莲子。《本经》称为“藕实”。《尔雅》谓之“藋”、“薂”(音吸)。
藕实
即莲子。《本草纲目》载弘景云:“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抟破之。”
菂
或作的,即莲子。《尔雅》:“荷……其中的,莲中子也。”郭云:“即莲实,是即的也。攒簇房中,皮青子白的,故曰的也。”《实逮记》引《诗义疏》曰:“的,五月中生,生啖脆,至秋,表皮黑,的成可食,或可磨以为饭,如粟饭,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又可为糜。”晋夏侯湛《芙蓉赋》:“若乃用回荣外散,菡萏内离,的出艳发,叶恢花披。”晋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垂的。”唐袁允《清露点荷珠赋》:“映翠带状莲的这剖开,对青霄仰星文之乱点。”
紫菂
莲子,也作“紫的”。烃代王广考(延寿)《鲁灵光殿赋》:“绿房紫菂,窟咤垂珠。”南朝宋·鲍照《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螺。”宋代欧阳修《荷花赋》:“坠紫菂以欹烟,敛红芳而向夕。”
黄螺
即莲子。嫩时色黄,形如螺,故名。晋夏侯湛《芙蓉赋》:“叶恢花披,绿房翠蒂,紫饰红敷,黄螺圆出。”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绿,素实兮黄螺。”唐王勃《采莲赋》:“风低绿干,水溅黄螺。”
玉蛹
莲子别称。又称白玉蛹,山蜂子。莲子色白如玉,形似蜂蛹,故名。《本草纲目》:“莲子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古无名氏《莲子》诗云:“不是荷花窠里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故莲子又拥退鬃髌非肷境蛹之称。
湖目
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故名。唐代皮日休《夏景冲澹诗》:“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石莲子
即莲子。《本草纲目》:“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台石,谓之石莲子。”苏颂《图经本草》云:“其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陈藏器《本草拾遗》曰:“经秋正黑石莲子,入水必沉,……此物居山海间,经百年不坏,人得食之,令发黑不老。”孟诜《食疗本草》云:“诸鸟猿猴取得不食,藏之石室内,人得三百食之,永不老也。双雁食之,粪于田野山岩之中,不逢阴雨,经久不坏,人得之,每旦空服食十枚,身轻,能登高涉远也。”石莲子能入药,言食之不老,乃夸大之辞。
莲肉
莲子去壳后之肉体。《本草纲目》:“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
莲心
莲实中的胚芽,有苦味。因莲与“怜”谐音,人们又以其喻爱怜人心。如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便是以“莲心”喻“怜爱之心”,“彻底红”便是相爱之深。唐李群玉《寄人》诗:“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亦有双关意。
薏
莲子中这绿色胚芽,即莲子心。《尔雅》:“荷……的中薏。中心苦。”李巡曰:“薏,中心苦者也。”陆机疏云:“的中有青为薏,味甚苦。故里语云:‘苦如薏是也。’”《尔雅义疏》按:“薏是其萌芽。薏者,意也。”《本草纲目》云:“薏犹意也,含苦在内也。古诗云:‘食子心无弃,苦心生意存’是也。”
瑞莲
即并头莲,并蒂莲。唐代以此花为祥瑞之兆,百官上表祝贺,故称“瑞莲”。如崔融《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称:“非常之贶,旷古未闻。特殊之珍,历代一见。”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神龙寺渠中瑞莲表》称颂并蒂莲开是皇上“仁圣感通,宏被生植。”明代申时行《瑞莲赋》称:“望舒生于汉圃,**产于唐池。……熙时之上瑞,馨德之贞符。”宋代赵以夫《双瑞莲》诗:“千机云锦重,看并蒂新房,骈头芳蕊,清标艳态,两两翠霞袂,似是商量心事。”
嘉莲
视为嘉祥征兆之莲花。即并蒂莲、品字莲等稀有品种。《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莲一茎三花乐游苑。”唐张仲泰《贺西内嘉莲表》,称颂并头莲,谙:“明圣有作,天人合应,既彰化本,必降祥符。”明申时行《瑞莲赋并序》:“大孝潜孚,灵贶昭若,乃有嘉莲献异,重台发祥,万乘临观,六宫燕喜。”也有认为只是偶然出现的一个莲花品种不足为瑞的,如唐姚合《咏南池嘉莲》:“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工化出碧泉。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明代胡侍更直接地指出不足为瑞。他在《真珠船·双头莲》诗序中说:“双头莲,即**莲,一名嘉莲,一名同心莲,自是一种,不足为瑞。”
重台莲
花之复瓣者曰重台。重台莲即重瓣莲花。《长物志》“藕花”注四:“花托末瓣化,雌蕊已瓣化。”《花镜》:“花放后,房中眼内复吐花,无子。”
品字莲
即一梗三花之莲花。《长物志》“藕花”注五:“花头瓣化为三个头,作品字形排列。”《群芳谱》:“‘一品莲’,一本生三萼。”《花镜》:“一蒂三花,开如口字,不能结实。”我国品字莲梁时已见。《梁书·武帝本纪》:“开监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莲一茎三花生乐游苑。”
四面观音
即四面莲,莲花品种之一。《长物志》‘藕花’注六:“花头瓣化成四个头。”《群芳谱》:“四面莲周围共四萼”。《花镜》:“四面莲色红,一蒂千瓣如球,四面皆吐黄心。”
省事三
莲藕品种之一。藕只三孔。宋代陶谷《清异录》载:“北戎莲,实(莲子)狭长少味,出藕颇佳,然止三孔。用汉语转译其名,‘省事三’。”
茄
莲花之地上茎,即荷梗,又指荷。《尔雅》:“荷、芙蕖,其茎茄。”《说文》:“茄者,芙蕖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茄,音加,加于密上也。”以上作茎解。《诗正义》引樊光注引诗:“‘有蒲与茄’,盖在诗‘荷’作‘茄’也。”《汉书·扬雄传》:“衿芰茄之绿兮,被夫盖容之朱裳。”注:“茄亦作荷字也。见张揖《古今字谱》。”
密
今称莲鞭,即藕节上初发之细小如鞭者。《尔雅》:“荷,芙蕖……其本密。”郭璞注云:“乃茎下白荪在泥中者。”《说文》云:“夫渠本系。”《系传》云:“藕节上初生茎时萌牙壳也在泥中者。”《本草纲目》云:“密乃嫩弱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花成不居,可谓退藏于密矣,故谓之密。”又云:“藕芽种乾最宜发,其芽穿泥或白荪,即密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辞海》:“根茎最初细瘦如指,称为密(莲鞭),上有节,节再生密,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
藕
莲花横生于淤泥中的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尔雅》:“荷……其根藕。”《韵会》:“,产芙蕖引根如竹鞭,节生一叶一花,花叶常偶,故古时谓之藕。”《说文》作藕,云:“夫渠根。”《本草纲目》:“花叶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也……”古人对植物的观察有时不尽科学,藕为莲之地下茎,产东根,古人误作根。
灵根
藕的别称。晋夏侯湛《芙蓉赋》:“临清池以游览,观芙蓉之丽华。潜灵藕于玄泉,擢修茎乎清波。”唐李德裕《白芙蓉赋并序》:“且谓降玄实于瑶池,徒灵根于天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无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实坚,居下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碧藕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优质藕。晋王嘉《拾遗录》卷三“周穆王”载:“三十六年,王东巡大骑之谷,指春宵宫,集诸方士仙术之要……西王母体乘翠凤之辇而来……进万岁冰桃,千常碧藕。”又载:“水郁在磅石唐山东,其水小流,在大陂之下,所谓‘沉流’,亦名‘重泉’,生碧藕,长千常,七尺为常也。”宋晏几道:《小山词·鹧鸪天》之十:“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bookid=2871585,bookname=《灵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