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三千大千世界: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含容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此为一佛土,即一佛化境,号为娑婆世界。娑婆义为,此世界六道众生杂处故。又堪忍义,此界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意称忍。《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烦恼义。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一、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即八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二十八,加八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
鬼:鬼类中饿鬼最多,五趣中鬼就在饿鬼说。常受**名饿,恐怯多畏名鬼。
畜生:又云傍生傍行之生类,背负天,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
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有四洲之别。中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由有情业力,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次起金藏云遍布虚空,大洪雨降注风轮上,结为水轮。次起风,击此水,令结成金,为金地轮,于金轮上有九山,须弥山(译云妙高)处中而住,出水八万由旬,入水亦然。此高山外有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七重金山围绕之,是为一小世界。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内海。七山外有咸海以铁围山为限,此为外海。外海即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一)南赡部洲,此洲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二)东胜身洲,身形胜故。
(三)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四)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六欲天。
天是指住上界之生类,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名为天。六天有欲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有东持国天、西广目天、南增长天、北多闻天。
(二)忉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是帝释天。
(三)夜摩天,译云时分,彼天处时时多分快乐。
(四)睹史多天,译云兜率即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生喜足心。
(五)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六)他化自在天:于他化诸妙欲境中,自在受乐。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魔者,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四魔是:(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
(二)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
(三)死魔:死能断人命根。
(四)他化自在天魔:能害人善事。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宫,魔王波旬(恶者)居之,非他化天王。
六天中,四王、忉利、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余四依空而居,名空居天、帝释是四王、忉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二、色界。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无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界。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一)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二)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三)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有三天。
(一)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二)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三)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三)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一)无云天:前诸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二)福生天:有胜福力。
(三)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四)无烦天:无烦杂。
(五)无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六)善见天:见极清彻。
(七)善现天:果德易彰。
(八)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三、无色界。
此界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正报唯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无有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以识心住深妙之禅定。无色故不能定其方处,因果报胜前,在色界上,此界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禅定寿命胜劣有殊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天:厌色而作空无边际之观解。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思内识无边际之观解。
(三)无所有处天:厌识而思无所有之观解。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心胜妙,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思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
阿修罗:译云非天,果报最胜,而无天德,故名非天。有大神力,或居海底海岸,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好斗战。
三界又称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为有。三界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为三途,或三恶道,以杀盗淫为因,招感此三恶道之果报。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合上三途为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四圣,六道四圣称为十法界。
三界又分定散二地,地依处也。欲界名散地,因心散乱粗动,不能注一境。色无色界能住深妙之禅定,定心微细寂静,能专注一境故名定地。
四、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五趣杂居地: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
(二)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离欲界之欲及恶不善法,生喜乐之受。
(三)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离初禅寻伺,禅定转胜,由定所生之喜乐。
(四)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二禅欲,又离二禅粗动有分别之喜,住静妙无分别之乐受,离喜之乐。
(五)舍念清净地:即四禅天,离三禅之欲,有乐故有动转,离乐及寻伺心平等正直,心无动转而能安住名舍念清净,虽离喜乐寻伺而心不忘失,了了分明舍念清净。因离喜乐受住清净之舍受名舍念清净。
(六)空无边处地:厌患身体质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与空相应。
(七)识无边处地:厌患虚空,泯除空相,转心缘内识。
(八)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胜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色界摄;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界。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界果报。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诸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教中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欲界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韧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则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
帝释天——梵文为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一般译为帝释天或帝释。相传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山顶的善见城即为帝释天统领诸天之住所。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称三十三天。帝释就是三十三天之主。因为帝释并不断低俗作品请删除,所以曾为求美女而与阿修罗王大战。最后讲和,修罗王送美女给帝释,而帝释以甘露回报。
大梵天——梵文为摩诃婆罗贺摩,意即清静,离欲。本来是印度神话中的创造神兼毁灭神。在佛教中,他居住于色界的初禅天,故又称为大梵天王。同时他又是释迦的护法天王。
摩利支天——梵文是摩利支提婆。即‘阳焰’和‘威光’之意。本来是印度的光明女神。相传她是帝释的随从。据佛经记载,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无人能见,能知,能害,能欺骗,能责罚。因此特别被武士所信奉,成为武士的守护神。
吉祥天——福德女神,是毗湿奴的妻子。因为专门司掌福德,所以又称‘功德天’。是鬼子母的女儿。
韦驮天——私建陀提婆,直译为‘阴天’。相传释迦生前曾答应帝释,自己去世后就给帝释一颗佛牙以便供养。当释迦去世后帝释持七彩宝瓶准备拿取佛牙,却被罗刹鬼所盗走。韦驮天即奋起追赶,抢回佛牙,并因而得到诸天众王的称赞。
大自在天——居住于色界之顶,为三千低俗作品请删除之主。即印度的湿婆。是毁灭,苦行,舞蹈之神。五首,三眼,四手。第三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
鬼子母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又称为欢喜母或爱子母。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
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阿修罗——又称阿须伦,阿素罗。含意有三:一为非天,因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二为无端正,因阿修罗丑陋无比。三为无酒,阿修罗不饮酒。阿修罗是六道之一,又是‘八部众’之一。生性多疑好怒,争强好胜,常与诸天争战。阿修罗王名叫‘罗呵’,居住于须弥山北大海之底。因见帝释由海面经过,认为帝释无礼,因而发兵大战诸天,互有胜负。最后帝释得佛帮助而战胜,阿修罗也从此皈依佛法,成为八部众之一。
金刚,一般所说的金刚,即指四大天王。他们各自率领八大神将守护四方天下。住于须弥山腰的犍陀罗山。
毗沙门天王——毗沙门是梵文,直译为‘多闻天王’。因传说他常去听释迦说法,所以称‘多闻’。率领夜叉、罗刹等守护着北方郁单越洲。他与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话中又是施福护财的善神。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门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国家,后来误解为刀八,又进一步误解为八支刀。因此多闻天王在日本就成为了镇守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
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居住在须弥山黄金埵,率领诸毗舍阇(颠狂鬼)主守东方弗提婆洲。青衣,紫发,红甲,手持大刀。
增长天王——梵文为‘毗流驮迦’。率领鸠盘荼(雍形鬼)守护南方阎浮提洲。因据说此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故名。穿紫衣,显忿怒相,持金刚杵。
广目天王——‘毗留博叉’。据说能以清静天眼观察守护世界,故名‘广目’。居住于须弥山白银埵。能率领诸龙族及富单那(饿臭鬼),守护西方瞿耶尼洲。臂挂黑丝,手持赤索,身穿红衣,身上缠绕一龙。
观音又名观自在,观世音,光世音。传说观音能显现各种化身,应不同的人变化不同外貌和身份说法救度众生,所以观音有多个化身。[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一、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即八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二十八,加八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
鬼:鬼类中饿鬼最多,五趣中鬼就在饿鬼说。常受**名饿,恐怯多畏名鬼。
畜生:又云傍生傍行之生类,背负天,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
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有四洲之别。中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由有情业力,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次起金藏云遍布虚空,大洪雨降注风轮上,结为水轮。次起风,击此水,令结成金,为金地轮,于金轮上有九山,须弥山(译云妙高)处中而住,出水八万由旬,入水亦然。此高山外有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七重金山围绕之,是为一小世界。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内海。七山外有咸海以铁围山为限,此为外海。外海即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一)南赡部洲,此洲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二)东胜身洲,身形胜故。
(三)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四)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六欲天。
天是指住上界之生类,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名为天。六天有欲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有东持国天、西广目天、南增长天、北多闻天。
(二)忉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是帝释天。
(三)夜摩天,译云时分,彼天处时时多分快乐。
(四)睹史多天,译云兜率即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生喜足心。
(五)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六)他化自在天:于他化诸妙欲境中,自在受乐。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魔者,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四魔是:(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
(二)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
(三)死魔:死能断人命根。
(四)他化自在天魔:能害人善事。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宫,魔王波旬(恶者)居之,非他化天王。
六天中,四王、忉利、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余四依空而居,名空居天、帝释是四王、忉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二、色界。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无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界。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一)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二)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三)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有三天。
(一)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二)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三)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三)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一)无云天:前诸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二)福生天:有胜福力。
(三)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四)无烦天:无烦杂。
(五)无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六)善见天:见极清彻。
(七)善现天:果德易彰。
(八)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三、无色界。
此界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正报唯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无有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以识心住深妙之禅定。无色故不能定其方处,因果报胜前,在色界上,此界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禅定寿命胜劣有殊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天:厌色而作空无边际之观解。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思内识无边际之观解。
(三)无所有处天:厌识而思无所有之观解。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心胜妙,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思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
阿修罗:译云非天,果报最胜,而无天德,故名非天。有大神力,或居海底海岸,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好斗战。
三界又称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为有。三界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为三途,或三恶道,以杀盗淫为因,招感此三恶道之果报。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合上三途为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四圣,六道四圣称为十法界。
三界又分定散二地,地依处也。欲界名散地,因心散乱粗动,不能注一境。色无色界能住深妙之禅定,定心微细寂静,能专注一境故名定地。
四、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五趣杂居地: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
(二)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离欲界之欲及恶不善法,生喜乐之受。
(三)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离初禅寻伺,禅定转胜,由定所生之喜乐。
(四)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二禅欲,又离二禅粗动有分别之喜,住静妙无分别之乐受,离喜之乐。
(五)舍念清净地:即四禅天,离三禅之欲,有乐故有动转,离乐及寻伺心平等正直,心无动转而能安住名舍念清净,虽离喜乐寻伺而心不忘失,了了分明舍念清净。因离喜乐受住清净之舍受名舍念清净。
(六)空无边处地:厌患身体质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与空相应。
(七)识无边处地:厌患虚空,泯除空相,转心缘内识。
(八)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胜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色界摄;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界。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界果报。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诸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教中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欲界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韧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则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
帝释天——梵文为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一般译为帝释天或帝释。相传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山顶的善见城即为帝释天统领诸天之住所。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称三十三天。帝释就是三十三天之主。因为帝释并不断低俗作品请删除,所以曾为求美女而与阿修罗王大战。最后讲和,修罗王送美女给帝释,而帝释以甘露回报。
大梵天——梵文为摩诃婆罗贺摩,意即清静,离欲。本来是印度神话中的创造神兼毁灭神。在佛教中,他居住于色界的初禅天,故又称为大梵天王。同时他又是释迦的护法天王。
摩利支天——梵文是摩利支提婆。即‘阳焰’和‘威光’之意。本来是印度的光明女神。相传她是帝释的随从。据佛经记载,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无人能见,能知,能害,能欺骗,能责罚。因此特别被武士所信奉,成为武士的守护神。
吉祥天——福德女神,是毗湿奴的妻子。因为专门司掌福德,所以又称‘功德天’。是鬼子母的女儿。
韦驮天——私建陀提婆,直译为‘阴天’。相传释迦生前曾答应帝释,自己去世后就给帝释一颗佛牙以便供养。当释迦去世后帝释持七彩宝瓶准备拿取佛牙,却被罗刹鬼所盗走。韦驮天即奋起追赶,抢回佛牙,并因而得到诸天众王的称赞。
大自在天——居住于色界之顶,为三千低俗作品请删除之主。即印度的湿婆。是毁灭,苦行,舞蹈之神。五首,三眼,四手。第三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
鬼子母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又称为欢喜母或爱子母。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
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阿修罗——又称阿须伦,阿素罗。含意有三:一为非天,因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二为无端正,因阿修罗丑陋无比。三为无酒,阿修罗不饮酒。阿修罗是六道之一,又是‘八部众’之一。生性多疑好怒,争强好胜,常与诸天争战。阿修罗王名叫‘罗呵’,居住于须弥山北大海之底。因见帝释由海面经过,认为帝释无礼,因而发兵大战诸天,互有胜负。最后帝释得佛帮助而战胜,阿修罗也从此皈依佛法,成为八部众之一。
金刚,一般所说的金刚,即指四大天王。他们各自率领八大神将守护四方天下。住于须弥山腰的犍陀罗山。
毗沙门天王——毗沙门是梵文,直译为‘多闻天王’。因传说他常去听释迦说法,所以称‘多闻’。率领夜叉、罗刹等守护着北方郁单越洲。他与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话中又是施福护财的善神。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门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国家,后来误解为刀八,又进一步误解为八支刀。因此多闻天王在日本就成为了镇守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
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居住在须弥山黄金埵,率领诸毗舍阇(颠狂鬼)主守东方弗提婆洲。青衣,紫发,红甲,手持大刀。
增长天王——梵文为‘毗流驮迦’。率领鸠盘荼(雍形鬼)守护南方阎浮提洲。因据说此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故名。穿紫衣,显忿怒相,持金刚杵。
广目天王——‘毗留博叉’。据说能以清静天眼观察守护世界,故名‘广目’。居住于须弥山白银埵。能率领诸龙族及富单那(饿臭鬼),守护西方瞿耶尼洲。臂挂黑丝,手持赤索,身穿红衣,身上缠绕一龙。
观音又名观自在,观世音,光世音。传说观音能显现各种化身,应不同的人变化不同外貌和身份说法救度众生,所以观音有多个化身。[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