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朱大典、高起潜和吴帆徽悉数抵达sd青州府城。

    监军高起潜是早就出发,前往青州府城等候,总兵金国奇和金国臣率领的辽东边军,已经于七月二十九日抵达sd青州,他们是从山海关直接出发,以急行军的方式,直接赶赴青州府城的,登州出现叛军之后,sd各地大量调集军队,这支五千人的队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沿途的官府都认为,他们不过是增援部队其中的一支罢了。

    sd副总兵王来聘,也抵达了青州府城,sx游击将军徐彦琦,尚在路途之中,一两日时间也可以抵达青州府城。

    在青州府衙,吴帆徽见到了监军高起潜。

    高起潜对吴帆徽的态度很是热情,这种热情让人感觉到有些过了。

    吴帆徽很适应,他知道大明太监的某些心理,因为身体的残疾,太监普遍都有自卑的心理,大明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太监对读书人同样是有着羡慕的心理,他们很愿意结交读书人,以此来抬升地位,他吴帆徽在读书人之中的地位更是不一般,殿试状元,敕封翰林修撰、文渊阁当值,现如今又被敕封为右佥都御史、詹事府左谕德,更是太监想着结交之人。

    吴帆徽可没有绝大部分读书人迂腐的想法,瞧不起太监,而且对太监深恶痛绝,总是认为太监是不详之人,他面对太监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平时一样,他不会依附太监,但是必要的时候,会利用太监,以达到某些目的。

    太监异常的敏感,高起潜也不例外,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感受到某个人对他们态度的好坏,是不是瞧得起他们,是不是表面上糊弄、内心鄙视。

    吴帆徽的态度不一样,言行举止之间,都透露出来真诚,高起潜反复观察之后,终于放心了,他觉得在京城名气很大、已经成为议论中心的吴帆徽,果然是名不虚传。

    高起潜的态度也迅速转变,不再是那么热情,说话的时候,也是看着吴帆徽,没有掩饰自身的表情了。

    寒暄的过程是很短的,接下来就是相关的作战部署。

    高起潜知兵,在太监里面是比较出名的,这可不是浪得虚名。

    吴帆徽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说起叛军情况的时候,高起潜不带任何感**彩,孔有德对前来平叛的sd大军,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依旧是牢牢围困莱州城,叫嚣当着sd援军的面拿下莱州府城,且大言不惭的说就算是十万sd兵,也绝非他的对手。

    高起潜还说及了围困莱州,驻守登州府城,以及被叛军占领的诸多城池的大致驻军情况,叛军总人数大约在两万多人左右,其中有驻守皮岛毛文龙旧部前来投奔的,有横行于渤海的海盗和海匪,大部分还是原来驻守登州的辽东汉人。

    围困莱州府城的叛军总人数在一万两千人左右,驻守登州府城的有三千人左右,被占领的城池,每个城池驻扎的叛军在千人左右。

    孔有德和耿仲明亲率大军攻打莱州府城,李九如率领三千余人驻守登州府城,其余城池则是孔有德的心腹驻守。

    高起潜最后说明,援军的第一战,很有可能在大沙河展开,叛军的气焰是非常嚣张的,所以这第一战至关重要,怕也是很惨烈。

    这一下吴帆徽对高起潜另眼相看了,来到青州府城不过两天的时间,就大致摸清楚了叛军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了这些情报,且对手还异常的嚣张,战斗获胜就有了很大的把握,看来叛军的末日真的要到来了。

    朱大典和吴帆徽听的都非常的仔细,其实此番的战斗,真正的指挥是高起潜,朱大典是不会直接参与作战的,毕竟他的职责不仅仅是剿灭叛军,还有恢复sd以及登莱等地的秩序,抚平战斗的创伤。

    高起潜说完之后,朱大典首先开口了。

    朱大典说到的是吴帆徽所承担的职责,以及面临的作战任务。

    朱大典是对着地图直接说的,故而说的很是详细。

    高起潜的脸色隐隐发白,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危险性。

    朱大典说完之后,高起潜开口了,这次说话可不是没有感**彩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吴大人,偷袭登州府城太危险了,咱家看你还是不要冒险了。”

    仅仅这一句话,说明高起潜对吴帆徽的印象是很不错的,居然敢于违背皇上的旨意,担心吴帆徽的安全。

    “监军大人,下官有过详细的思索,保证拿下登州府城,刚刚听了监军大人的说起的叛军的情况,下官就更有信心了,下官的想法和部署,朱大人全部都说了,下官补充如下。”

    “其一,叛军的气焰异常的嚣张,他们认为登州府城固若金汤,且对朝廷派遣的大军,压根是瞧不起的,绝对想不到朝廷会派遣大军直接进攻登州府城,故而不会调集更多的军士守卫登州府城,这就是下官的机会。”

    “其二,叛军主要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莱州府城与大沙河的,经历了快半年的时间,叛军一直都没有能够拿下莱州府城,他们一定是恼羞成怒的,急切的想着拿下莱州府城,甚至是屠城,朝廷大军前来驰援,叛军暂时会派遣大部分的兵力,前往大沙河,试图打败朝廷援军之后,回头继续围困和进攻莱州城,故而登州府城,暂时不会是叛军重点关注的地方。”

    “其三,叛军总兵力两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莱州与大沙河之间,登州府城与其他城池叛军的人数不是很多,孔有德、耿仲明和李九如等叛将,在登莱作战屡屡获得胜利,且朝廷好几次的增援,都以失败告终,故而短时间之内,叛军不会改变原来的部署,就算是作战初期失败,也不会想着改变原来的部署。”

    “综上所述,下官认为,出奇兵直接攻打登州府城,叛军一定是猝不及防的。”

    “不过下官也认为,想要完成突袭登州府城的作战任务,最为关键的是前方的战斗,必须死死的咬住叛军的主力,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驰援登州府城,也不会想到登州府城会出现危险,因为他们遭遇到朱大人和监军大人的打压,想到的只是逃命。”

    。。。

    吴帆徽说完之后,高起潜的眼睛里面,也出现了异样的光彩。

    对面的吴帆徽,虽然是殿试状元,可毕竟只有十七岁的年纪,高起潜也知道,吴帆徽曾经率领吴氏家族护院,打败过流寇,可这一次的对手情况完全不一样,叛军的战斗力是异常强悍的,其中的辽东汉人,更是悍不畏死,这些人绝不是流寇能够比较的。

    吴帆徽刚刚抵达青州府城,就做出了如此精确的分析,那一定是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征战厮杀可不是过家家,随时都有可能送命,不经过仔细的筹谋,那肯定是遭遇失败。

    再说吴帆徽身为右佥都御史、詹事府左谕德,完全可以在后方指挥作战,何必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

    这只能够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吴帆徽对皇上异常的忠心,不惧生死,一定要彻底剿灭叛军,其二就是吴帆徽有着不一般的筹谋,有着必胜的信心。

    “吴大人,你打算领多少的军士参与突袭登州府城的战斗。”

    “一千五百军士,这些军士必须悍不畏死,战斗力强悍。”

    高起潜看着吴帆徽,好一会才摇头开口。

    “军士人数太少了,至少两千人,咱家看这样,吴大人既然下定了决心,又有皇上的旨意,咱家也是要支持的,吴大人就率领两千山海关边军,突袭登州府城,山海关副总兵祖大弼,游击将军吴三桂,悉数跟随在你的身边。”

    高起潜的这个决定,让吴帆徽喜出望外,祖大弼和吴三桂都是悍将,不管两人今后的发展道路如何,至少如今他们都是大明少有的骁将。

    “下官谢谢朱大人和监军大人的支持了。”

    “吴大人可不要这么说,咱家与朱大人、吴大人俱为一体,皇上赋予重任,必须要彻底剿灭叛军,吴大人偷袭登州府城,获得胜利之后,叛军就将被彻底剿灭。”

    这期间,朱大典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开口了。

    “吴大人,偷袭登州府城的战斗,危险重重,本官知道你胸有成竹,可一定要小心,本官和高监军等候你的好消息。”

    “朱大人说的是,咱家也等候你的好消息。”

    吴帆徽用力的点头,没有说话,他很清楚,此番平定叛军的两万大军,以山海关五千边军为主力,高起潜抽调两千边军归他指挥,前去进攻登州府城,这是倾尽全力了,抽点这些边军,必定影响到正面推进的作战进度。

    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不管高起潜是什么想法,这个人情吴帆徽都是记下了,至于说具体部署的事宜,他心中有谱,接下来就是统一麾下将领的思想。

    还有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李勇率领的三百护院,是不是能够及时的赶到青州府城,进攻的时间定在八月初五,若是李勇等人赶不到,那就不能够参加战斗了。

章节目录


明末之成王败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风中的失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中的失落并收藏明末之成王败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