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石秀、朱武、朱富……”孙途看着手中这份附在捷报之后的被俘梁山头领的名单,口中轻轻地报出了这些人的名字来,而当念到:“柴进、韩滔”两人的姓名后,他脸上的喜色是又重了几分。
这次于青州和东平接连击败梁山军,这对青州军士气的提升必然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青州那边还是以少胜多,几乎全歼了来犯之敌,还夺取了梁山军营里的大量辎重粮草,这自然算得上是一场少有的大胜了。但对孙途来说,某种意义上,这两场大胜还比不了青州那边俘获的两人来得关键。
从战报细节来看,这个韩滔确实要比其他梁山头领更懂得带兵用兵,虽然正是他破坏了黄文炳他们布下的全歼梁山军的计划,可孙途却并没有仇视他的意思,甚至生出了将他收于麾下的念头来,因为他正是孙途如今所亟需的人才。
青州军在孙途和手下将士的操练下确实堪称大宋朝中首屈一指的精锐,但即便是再精锐的军队也是需要合格的将领指挥才能发挥出他们真正的战力来的。而像林冲、杨志、武松、鲁达他们这样的将领虽然能做到让将士遵从军令,自身武艺也极为高强,但真放到两军阵前,他们的作用就明显比不了武艺平平的齐得胜了。
因为后者才是精通指挥之道的帅才,很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发挥出手下兵马的绝对战斗力来。
倘若孙途只安于现状,只想守着青州城,打打境内的山贼土匪,这支青州军自然是足够应付一切问题。但他却很清楚,这终究只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他和青州军必然将面对辽国、西夏,甚至是女真金国的威胁,在与这等强敌作战时,只凭现在这点指挥技巧显然是不够了,他更需要智勇双全,能真正独当一面的将才归于麾下。
董平便是因为这一考虑才会被孙途极力拉到自己麾下,但只有他一人显然还不够,而百胜将韩滔就显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虽然他在梁山诸头领中并不醒目,但只从他能及时察觉有异,并在关键时刻果断带人出击,从而救出卢俊义他们的表现,就可推知此人是难得的将才。若能得其归心,对青州军来说便是一大增强。
而柴进所以会让孙途大感兴趣自然就是因为他的身份了。这位柴大官人不但在江湖中声名远播,无数绿林中人都受过他的资助与恩惠,而且还是后周柴氏一族的后人,家中还藏有可免死的丹书铁券,其地位可就相当特殊了。就是朝中重臣在面对他时都得仔细掂量一下之后的影响。
要知道老赵家能得这天下就是因为郭威柴荣先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乎消灭了五代十国以来割据各地的小股势力,然后赵匡胤才趁着柴荣早死,人家孤儿寡母的时候突然兵变夺取了皇位。也正因为自知理亏,赵匡胤对柴家也是一向优容,甚至还赐下了少有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现在孙途将这位拿捏在手上,就可以做出不少文章来了。所以对他来说,其他俘虏还在其次,韩滔和柴进却是他必须收服,让他们能为自己所用的重要人物。
在拿定了主意后,孙途即刻写下首领,让人急速送回青州,使黄文炳他们一定要看好了这些俘虏,绝不能让他们在牢狱中出什么状况。而后,等到次日天亮,他才把青州大捷的喜讯告于全军,也再次惹得出征的将士们欢呼不止。说实在的,之前出征离城,大家心里还是颇为挂念自己家园的,现在得知青州无碍,还大破梁山军,自然又大大鼓舞了全军士气。
随着捷报传来,东平城内的善后工作也进入到了尾声,孙途觉着也是时候带兵回归青州了。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先逼着程万里把引咎辞官的奏疏写就,派人快马送去了汴京城,并与新婚得意的董平约定好了一两月内将他调往青州的相关事宜后,方才真正率军回程。
青州军的离开立马就惊动了东平的满城百姓,这天中午,几乎全城百姓都出门送别这支救自家于危难之际的英勇军队,甚至有不少年轻人竟直接提出要加入青州军当兵。
对于这样的要求,孙途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让青州军的数量又得到了不少的弥补,虽然比不得来时的兵力,但这点损伤与取得的胜利比起来却已经不值一提了。
与此同时,青州军于两地接连大胜梁山贼寇的消息也已迅速传遍了整个山东,这对各地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了,因为这证明了当地官军还是有能力守护百姓的,再不用为梁山贼寇的不断强大而担惊受怕了,但对许多州府官员来说,这又是另一番感想了。
比如临近东平,不过百里,但在东平受到梁山军围困却只作不知的淄州府的一些官员就有些不安起来,他们实在担心将从这里经过的孙途会拿此事大作文章,寻自家的不是啊,尤其是本地都监段虞更是惶恐不安,几次找到知府沈大年,向他求计自保。
今日一大早,这位看着就没有武将模样的淄州兵马都监就再度求见沈知府,苦着张脸道:“府台,这次你可得帮下官说话啊,不然那孙阎王真要追究起来,下官可就承受不起了。”
“你慌什么?他孙途虽然有些名头,但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难道他还敢在我淄州境内胡来不成?你不就是没有出兵救东平吗?现在东平也保住了,没死几个百姓,他就更不好拿此事来对付你了!”沈大年实在是被他闹得有些烦了,当下就虎起脸来呵斥道:“你也是一地都监,我城中更有上千兵马,难道还会怕了他一个孙途不成?”
“可是……府台你是有所不知啊,当日东平还有人前来求援,结果也被下官给挡了回去,这见死不救的罪名可是不小。而且,之前孙途还曾派人照会下官,要我带兵去青州操练,结果也被府台您给拦了下来,他要是借这两件事情发难,下官可真就百口莫辩了。”这才是能让段都监如此惶恐的症结所在,不救东平还能说是为了确保本地安全,但不遵孙都监的号令,人家真要追究起来他可就扛不住了,尤其是当孙途挟大胜归来,这气势就更不是他一个州府都监能顶得住了。
明白过来的沈知府有些不满地低哼一声:“当时本官也就这么一说,是你自己觉着一旦带兵去了青州自己即便不被问罪也必然丢失兵权,这才不作理会的。”
说到这儿,见段虞脸色很不好看,他又安慰道:“其实你也不必如此忧心,你这淄州都监可是朝廷所封,即便孙途是京东路兵马都监,也不能随意处置了你,到时本官自会为你说话。而且,倘若他真率军到来,我们也可以借口担心城中出了乱子不让他进来,难道他还真敢攻城不成?好啦,万事有本官在呢,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说实在的,对于段虞的如此表现沈大年是很瞧不上的,这哪里有一点为将者的气度啊,怪不得淄州乡军会羸弱不堪,也幸亏境内没有什么盗匪作乱,不然天知道这里会成什么模样。
但转念一想,若是淄州都监换成了孙途这样的强势人物,只怕自己也没这么舒坦,没看到青州在短短两三年间就已接连死了两位知府了吗?他沈大年可不想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人给弄死呢。
段虞见他作出了保证,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忙道:“那下官这就去安排一下,这两日便守紧城门,不让任何人随意进出。”
“去吧去吧,看把你吓的。”沈大年无奈苦笑,摆手便欲将之打发走。却不料一名亲信却在此时神色怪异地来到了房门前,小声禀报道:“府台,衙门外有青州孙都监的人前来拜见,说是想请段都监出城一叙!”
本来两个官员刚都端起了茶碗打算喝口茶的,一听这话,段虞手一抖,那一碗茶汤竟全泼在了自己的身上手上,烫得他连声惊呼,只是看他的神色,除了痛感外,更多还有恐惧之意了。谁能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孙途居然真就已经出现在了淄州城外。
沈大年的手也轻轻地颤抖了一下,但他的表现要比段虞要强得多了,很快又镇定下来,当即问道:“青州军竟已陈兵我淄州城外了吗?他孙途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朝廷命官?”
这话倒是给了段虞一些勇气,他当即道:“不,不错,他孙途岂敢如此?我可不会与他同流合污,你就让那人自己回去吧!”他才刚有一点勇气,可一听青州军已出现在城外后,便又迅速消散了。
还没等那亲信回话呢,外头突然已响起了一个颇具威严的声音:“既然段都监架子这么大,那本官就亲自来见你吧!”话音未落,一个集英气霸气于一身的青年在十多名亲兵的扈从下大步来到了房门前……
这次于青州和东平接连击败梁山军,这对青州军士气的提升必然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青州那边还是以少胜多,几乎全歼了来犯之敌,还夺取了梁山军营里的大量辎重粮草,这自然算得上是一场少有的大胜了。但对孙途来说,某种意义上,这两场大胜还比不了青州那边俘获的两人来得关键。
从战报细节来看,这个韩滔确实要比其他梁山头领更懂得带兵用兵,虽然正是他破坏了黄文炳他们布下的全歼梁山军的计划,可孙途却并没有仇视他的意思,甚至生出了将他收于麾下的念头来,因为他正是孙途如今所亟需的人才。
青州军在孙途和手下将士的操练下确实堪称大宋朝中首屈一指的精锐,但即便是再精锐的军队也是需要合格的将领指挥才能发挥出他们真正的战力来的。而像林冲、杨志、武松、鲁达他们这样的将领虽然能做到让将士遵从军令,自身武艺也极为高强,但真放到两军阵前,他们的作用就明显比不了武艺平平的齐得胜了。
因为后者才是精通指挥之道的帅才,很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发挥出手下兵马的绝对战斗力来。
倘若孙途只安于现状,只想守着青州城,打打境内的山贼土匪,这支青州军自然是足够应付一切问题。但他却很清楚,这终究只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他和青州军必然将面对辽国、西夏,甚至是女真金国的威胁,在与这等强敌作战时,只凭现在这点指挥技巧显然是不够了,他更需要智勇双全,能真正独当一面的将才归于麾下。
董平便是因为这一考虑才会被孙途极力拉到自己麾下,但只有他一人显然还不够,而百胜将韩滔就显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虽然他在梁山诸头领中并不醒目,但只从他能及时察觉有异,并在关键时刻果断带人出击,从而救出卢俊义他们的表现,就可推知此人是难得的将才。若能得其归心,对青州军来说便是一大增强。
而柴进所以会让孙途大感兴趣自然就是因为他的身份了。这位柴大官人不但在江湖中声名远播,无数绿林中人都受过他的资助与恩惠,而且还是后周柴氏一族的后人,家中还藏有可免死的丹书铁券,其地位可就相当特殊了。就是朝中重臣在面对他时都得仔细掂量一下之后的影响。
要知道老赵家能得这天下就是因为郭威柴荣先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乎消灭了五代十国以来割据各地的小股势力,然后赵匡胤才趁着柴荣早死,人家孤儿寡母的时候突然兵变夺取了皇位。也正因为自知理亏,赵匡胤对柴家也是一向优容,甚至还赐下了少有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现在孙途将这位拿捏在手上,就可以做出不少文章来了。所以对他来说,其他俘虏还在其次,韩滔和柴进却是他必须收服,让他们能为自己所用的重要人物。
在拿定了主意后,孙途即刻写下首领,让人急速送回青州,使黄文炳他们一定要看好了这些俘虏,绝不能让他们在牢狱中出什么状况。而后,等到次日天亮,他才把青州大捷的喜讯告于全军,也再次惹得出征的将士们欢呼不止。说实在的,之前出征离城,大家心里还是颇为挂念自己家园的,现在得知青州无碍,还大破梁山军,自然又大大鼓舞了全军士气。
随着捷报传来,东平城内的善后工作也进入到了尾声,孙途觉着也是时候带兵回归青州了。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先逼着程万里把引咎辞官的奏疏写就,派人快马送去了汴京城,并与新婚得意的董平约定好了一两月内将他调往青州的相关事宜后,方才真正率军回程。
青州军的离开立马就惊动了东平的满城百姓,这天中午,几乎全城百姓都出门送别这支救自家于危难之际的英勇军队,甚至有不少年轻人竟直接提出要加入青州军当兵。
对于这样的要求,孙途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让青州军的数量又得到了不少的弥补,虽然比不得来时的兵力,但这点损伤与取得的胜利比起来却已经不值一提了。
与此同时,青州军于两地接连大胜梁山贼寇的消息也已迅速传遍了整个山东,这对各地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了,因为这证明了当地官军还是有能力守护百姓的,再不用为梁山贼寇的不断强大而担惊受怕了,但对许多州府官员来说,这又是另一番感想了。
比如临近东平,不过百里,但在东平受到梁山军围困却只作不知的淄州府的一些官员就有些不安起来,他们实在担心将从这里经过的孙途会拿此事大作文章,寻自家的不是啊,尤其是本地都监段虞更是惶恐不安,几次找到知府沈大年,向他求计自保。
今日一大早,这位看着就没有武将模样的淄州兵马都监就再度求见沈知府,苦着张脸道:“府台,这次你可得帮下官说话啊,不然那孙阎王真要追究起来,下官可就承受不起了。”
“你慌什么?他孙途虽然有些名头,但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难道他还敢在我淄州境内胡来不成?你不就是没有出兵救东平吗?现在东平也保住了,没死几个百姓,他就更不好拿此事来对付你了!”沈大年实在是被他闹得有些烦了,当下就虎起脸来呵斥道:“你也是一地都监,我城中更有上千兵马,难道还会怕了他一个孙途不成?”
“可是……府台你是有所不知啊,当日东平还有人前来求援,结果也被下官给挡了回去,这见死不救的罪名可是不小。而且,之前孙途还曾派人照会下官,要我带兵去青州操练,结果也被府台您给拦了下来,他要是借这两件事情发难,下官可真就百口莫辩了。”这才是能让段都监如此惶恐的症结所在,不救东平还能说是为了确保本地安全,但不遵孙都监的号令,人家真要追究起来他可就扛不住了,尤其是当孙途挟大胜归来,这气势就更不是他一个州府都监能顶得住了。
明白过来的沈知府有些不满地低哼一声:“当时本官也就这么一说,是你自己觉着一旦带兵去了青州自己即便不被问罪也必然丢失兵权,这才不作理会的。”
说到这儿,见段虞脸色很不好看,他又安慰道:“其实你也不必如此忧心,你这淄州都监可是朝廷所封,即便孙途是京东路兵马都监,也不能随意处置了你,到时本官自会为你说话。而且,倘若他真率军到来,我们也可以借口担心城中出了乱子不让他进来,难道他还真敢攻城不成?好啦,万事有本官在呢,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说实在的,对于段虞的如此表现沈大年是很瞧不上的,这哪里有一点为将者的气度啊,怪不得淄州乡军会羸弱不堪,也幸亏境内没有什么盗匪作乱,不然天知道这里会成什么模样。
但转念一想,若是淄州都监换成了孙途这样的强势人物,只怕自己也没这么舒坦,没看到青州在短短两三年间就已接连死了两位知府了吗?他沈大年可不想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人给弄死呢。
段虞见他作出了保证,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忙道:“那下官这就去安排一下,这两日便守紧城门,不让任何人随意进出。”
“去吧去吧,看把你吓的。”沈大年无奈苦笑,摆手便欲将之打发走。却不料一名亲信却在此时神色怪异地来到了房门前,小声禀报道:“府台,衙门外有青州孙都监的人前来拜见,说是想请段都监出城一叙!”
本来两个官员刚都端起了茶碗打算喝口茶的,一听这话,段虞手一抖,那一碗茶汤竟全泼在了自己的身上手上,烫得他连声惊呼,只是看他的神色,除了痛感外,更多还有恐惧之意了。谁能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孙途居然真就已经出现在了淄州城外。
沈大年的手也轻轻地颤抖了一下,但他的表现要比段虞要强得多了,很快又镇定下来,当即问道:“青州军竟已陈兵我淄州城外了吗?他孙途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朝廷命官?”
这话倒是给了段虞一些勇气,他当即道:“不,不错,他孙途岂敢如此?我可不会与他同流合污,你就让那人自己回去吧!”他才刚有一点勇气,可一听青州军已出现在城外后,便又迅速消散了。
还没等那亲信回话呢,外头突然已响起了一个颇具威严的声音:“既然段都监架子这么大,那本官就亲自来见你吧!”话音未落,一个集英气霸气于一身的青年在十多名亲兵的扈从下大步来到了房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