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喝上咖啡,即便工作到明日太阳升起也完全没问题。
这个时代,也就美军士兵能一直享受这个!
吃罢了饭,杨明志和他的研究员们,一股脑的钻进设计局的办公室内。
他拍这手大声命令道:“同志们,赶紧把桌案清理干净!波波夫,你负责把最初我们搞小口径火箭的资料,火箭助推式榴弹的资料,统统找出来!”
波波夫有个小习惯,便是完成了一个武器的研发后,相关资料必定整理完毕,很快的一个木箱被抬上桌案。
“长官,如你所见,这就是你要的资料。”
杨明志有些吃惊,这个人把文件整理的非常好。“很好,这样就省却了我们很多的时间。那么你现在把无后坐力炮和最初的那些小口径火箭的资料都翻出来。”
最终,三个木箱被摆在桌案,杨明志简单的瞧了瞧,这里面一堆大小参差不齐、有些发黄、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居然就是几个月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因为更多的心思用于指挥作战,他差一点都忘了,这些资料有些是自己亲自书写。
不过那些连续熬夜加紧研发武器的经历,一直刻印在脑海里。
其实即便没有这些资料,大口径的火箭炮还是可以搞出来的。如今,之前的研究资料完好无损,接下来的重头戏,自然是整理资料。
杨明志令大家稍安勿躁,找到木凳整齐的做好。接着站起身就像是一个老师,敲着桌子,说明这三箱文件的重要性。
原来,在他的计划着,新的火箭炮需要参考无后坐力炮、火箭助推式榴弹和最初的窜天猴。
其实单兵火箭炮武器早就搞出来了,奈何受制于材料,其口径很小,威力也就相当于一个进攻手榴弹罢了,杀伤方式还停留在破片单纯性物理撞击的低级层次。
杨明志解释道:“去年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火箭武器,因为后来我们又成功复刻了火箭助推式榴弹,前者因为停止研发。如今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可以理解成将火箭武器的项目重新上马。”
提到几个月前的那些火箭,在坐的里固施科夫深有感触,他不得不倡言:“在坐的一些同志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些火箭武器的点火模式还是二百多年前的方式,当时我们的条件太糟糕,即便如此还是造出了火箭,就是其威力和射程太差劲了!它的出现,只是勉强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至少帮助我军度过了几个月的危险期。”
“我们的兵工厂厂长说的没错!”杨明志肯定道,“我们现在依旧在生产无后坐力炮,炮弹也是在量产的。可能会有人质疑,既然我军已经不是去年的糟糕处境了,依靠现在的军备,战斗力已经很强。如此把很多材料用于新武器研发,是否非常必要。我说这很必要!因为我们要搞的是一款战术武器,更是一款战略武器。”
牛吹的大一点,好让这房间里的年轻人更加亢奋。
什么叫做战略武器?有次武器,能打破敌我双方战略之平衡的武器!杨明志提到这个词汇,大家神采奕奕。
“很好!现在大家都安静,各自把笔记本拿出来,牢记住我的要求!”
在这之前,关于火箭炮和其配套系统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已经说明,杨明志继续补充一些内容。
很多时候,仅靠一张嘴来描述,是不能把细节说明白的。在武器研发方面,几乎都是靠图说话。
所以,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一处空白页,用铅笔画着理想中的草图。
……
穿越到这个战争时代,杨明志已经认同了这种命运,如何活下来不仅仅需要运气,还在于自己依靠知识去拼。
那个位面的自己曾是某机动部队的军人,本来自己有保有学历,又经历了军营的磨砺,对武器研发也有了自己一套看法。当时,“绝对快相对准,战斗靠火力说话”的理念已经开始普及,因此部队已经全面装备了不占编制的火箭筒。
其中最为凶残的正是那120毫米的大管子。
虽然说口径就是正义,这管子里装填的飞弹,它才是破敌制胜的关键。其中最为凶残还不违背国际法的、能够以非人道的方式大规模杀敌的飞弹,正是云爆弹。
这种武器杨明志当然操作过,而且打出去的火箭弹不少于十发,其他种类的也有不少。其残酷的爆燃能轻松的依靠强大压力,粉碎靶场上的传统砖木民房,更不说压碎敌人的身体组织。
图纸已经花完了,杨明志也说了很多。
在人们面前展示的草图,是一个粗管子安置在三脚架上的模样,不止一人在说,这构造和部队先有的无后坐力炮很像。
随着杨明志讲解的深入,这管子的构造并不复杂,它本身就是一个火箭炮的导管。
这导管的内径足有120毫米,已经堪称大口径了,不过它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单兵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关键,还在于飞弹。
对于火箭弹的构造,杨明志深知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障碍,只要不会影响性能,飞弹简陋一些没什么不好的。
只见草图上画着一副飞弹的剖面图,其构造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在场的人们已经先入为主的将其和喀秋莎火箭炮联系起来。
毕竟直接参考借鉴喀秋莎的现有成果,是迅速完成研发和制造诺夫戈梅利自己的大口径火箭炮之关键。
但两者必然有着巨大的不同,那就是战斗部装填的东西堪称奇葩。
经过这番讲解,大家的心中也少了很多疑问。
杨明志总结性的说道:“我们仿造已经投入作战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结构,其战斗部装填硝酸肼这种高能燃料,推进部主体是黑火药,为了增大射程必须掺入化肥增强推力。
如此,我们真正面临的技术难点有三个,一个是保证那些危险的硝酸肼能安全的填入,二是最好使用撞击式点火模式,三是保证推进部足够结实,即便导管式的发射方式不考虑膛压,我们也得考虑推进部内部的强大压力。
我们最终的目标,正是只要单兵肩膀扛着发射管,亦或者安装在三脚架上,瞄准喷出火舌的设计口扣动扳机,就等着火箭炮安全飞过去,把敌人轰杀至渣!”
三个需要注意的火箭炮系统的结构性难点,里固施科夫和波波夫已经详细的记在本子上。这些固然是困难,没有人临阵退缩,在杨明志的命令下,整个设计局开始了攻坚研发新型火箭炮的“战役”。
这个时代,也就美军士兵能一直享受这个!
吃罢了饭,杨明志和他的研究员们,一股脑的钻进设计局的办公室内。
他拍这手大声命令道:“同志们,赶紧把桌案清理干净!波波夫,你负责把最初我们搞小口径火箭的资料,火箭助推式榴弹的资料,统统找出来!”
波波夫有个小习惯,便是完成了一个武器的研发后,相关资料必定整理完毕,很快的一个木箱被抬上桌案。
“长官,如你所见,这就是你要的资料。”
杨明志有些吃惊,这个人把文件整理的非常好。“很好,这样就省却了我们很多的时间。那么你现在把无后坐力炮和最初的那些小口径火箭的资料都翻出来。”
最终,三个木箱被摆在桌案,杨明志简单的瞧了瞧,这里面一堆大小参差不齐、有些发黄、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居然就是几个月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因为更多的心思用于指挥作战,他差一点都忘了,这些资料有些是自己亲自书写。
不过那些连续熬夜加紧研发武器的经历,一直刻印在脑海里。
其实即便没有这些资料,大口径的火箭炮还是可以搞出来的。如今,之前的研究资料完好无损,接下来的重头戏,自然是整理资料。
杨明志令大家稍安勿躁,找到木凳整齐的做好。接着站起身就像是一个老师,敲着桌子,说明这三箱文件的重要性。
原来,在他的计划着,新的火箭炮需要参考无后坐力炮、火箭助推式榴弹和最初的窜天猴。
其实单兵火箭炮武器早就搞出来了,奈何受制于材料,其口径很小,威力也就相当于一个进攻手榴弹罢了,杀伤方式还停留在破片单纯性物理撞击的低级层次。
杨明志解释道:“去年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火箭武器,因为后来我们又成功复刻了火箭助推式榴弹,前者因为停止研发。如今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可以理解成将火箭武器的项目重新上马。”
提到几个月前的那些火箭,在坐的里固施科夫深有感触,他不得不倡言:“在坐的一些同志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些火箭武器的点火模式还是二百多年前的方式,当时我们的条件太糟糕,即便如此还是造出了火箭,就是其威力和射程太差劲了!它的出现,只是勉强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至少帮助我军度过了几个月的危险期。”
“我们的兵工厂厂长说的没错!”杨明志肯定道,“我们现在依旧在生产无后坐力炮,炮弹也是在量产的。可能会有人质疑,既然我军已经不是去年的糟糕处境了,依靠现在的军备,战斗力已经很强。如此把很多材料用于新武器研发,是否非常必要。我说这很必要!因为我们要搞的是一款战术武器,更是一款战略武器。”
牛吹的大一点,好让这房间里的年轻人更加亢奋。
什么叫做战略武器?有次武器,能打破敌我双方战略之平衡的武器!杨明志提到这个词汇,大家神采奕奕。
“很好!现在大家都安静,各自把笔记本拿出来,牢记住我的要求!”
在这之前,关于火箭炮和其配套系统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已经说明,杨明志继续补充一些内容。
很多时候,仅靠一张嘴来描述,是不能把细节说明白的。在武器研发方面,几乎都是靠图说话。
所以,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一处空白页,用铅笔画着理想中的草图。
……
穿越到这个战争时代,杨明志已经认同了这种命运,如何活下来不仅仅需要运气,还在于自己依靠知识去拼。
那个位面的自己曾是某机动部队的军人,本来自己有保有学历,又经历了军营的磨砺,对武器研发也有了自己一套看法。当时,“绝对快相对准,战斗靠火力说话”的理念已经开始普及,因此部队已经全面装备了不占编制的火箭筒。
其中最为凶残的正是那120毫米的大管子。
虽然说口径就是正义,这管子里装填的飞弹,它才是破敌制胜的关键。其中最为凶残还不违背国际法的、能够以非人道的方式大规模杀敌的飞弹,正是云爆弹。
这种武器杨明志当然操作过,而且打出去的火箭弹不少于十发,其他种类的也有不少。其残酷的爆燃能轻松的依靠强大压力,粉碎靶场上的传统砖木民房,更不说压碎敌人的身体组织。
图纸已经花完了,杨明志也说了很多。
在人们面前展示的草图,是一个粗管子安置在三脚架上的模样,不止一人在说,这构造和部队先有的无后坐力炮很像。
随着杨明志讲解的深入,这管子的构造并不复杂,它本身就是一个火箭炮的导管。
这导管的内径足有120毫米,已经堪称大口径了,不过它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单兵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关键,还在于飞弹。
对于火箭弹的构造,杨明志深知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障碍,只要不会影响性能,飞弹简陋一些没什么不好的。
只见草图上画着一副飞弹的剖面图,其构造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在场的人们已经先入为主的将其和喀秋莎火箭炮联系起来。
毕竟直接参考借鉴喀秋莎的现有成果,是迅速完成研发和制造诺夫戈梅利自己的大口径火箭炮之关键。
但两者必然有着巨大的不同,那就是战斗部装填的东西堪称奇葩。
经过这番讲解,大家的心中也少了很多疑问。
杨明志总结性的说道:“我们仿造已经投入作战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结构,其战斗部装填硝酸肼这种高能燃料,推进部主体是黑火药,为了增大射程必须掺入化肥增强推力。
如此,我们真正面临的技术难点有三个,一个是保证那些危险的硝酸肼能安全的填入,二是最好使用撞击式点火模式,三是保证推进部足够结实,即便导管式的发射方式不考虑膛压,我们也得考虑推进部内部的强大压力。
我们最终的目标,正是只要单兵肩膀扛着发射管,亦或者安装在三脚架上,瞄准喷出火舌的设计口扣动扳机,就等着火箭炮安全飞过去,把敌人轰杀至渣!”
三个需要注意的火箭炮系统的结构性难点,里固施科夫和波波夫已经详细的记在本子上。这些固然是困难,没有人临阵退缩,在杨明志的命令下,整个设计局开始了攻坚研发新型火箭炮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