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灯笼能把我这个当过兵的大男人吓的屁股滚尿流,听上去似乎很滑稽。

    可关键问题是我不光当过兵,我还是个厨子,是一个和老班长学过正统中国厨艺的厨子。

    这灯笼上的规矩,我懂一点儿。

    什么规矩呢?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除了卖灯笼的,似乎只有餐饮业最爱挂灯笼吧,特别是红灯笼!

    进一步稍加留意,我们还会发现,但凡是稍微上些讲究的中餐管子,至少会在门头上挂两个灯笼。而且饭店挂灯笼的习惯还很特殊,别的行当最多是逢年过节挂出来,可饭店往往是只要开张就开始挂着,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没学艺之前,我只以为这种爱挂灯笼的习惯是图个吉利,为了醒目。

    可是当了厨子之后我却知道,这其中的原由没那么简单。

    当年,我的老班长还给我详细的讲过这饭店挂灯笼的“讲究”。

    那是在我即将退伍的日子里……

    当时,我们师改编裁军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但是谁走谁留,没有一个定论。我们这些当兵的在忐忑中难免说些玩笑话,都爱吹牛说自己早不想在部队干了,退伍之后想干点啥啥啥的,总之,大家是牛逼哄哄,好像全都在军营里屈才了一般。

    其实现在想想,当时的话,更多的是对自己内心忐忑不安的掩盖。真到我们退伍的时候,可没有一个人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也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开自己流过血汗的训练场。

    我甚至还记得,当年全连撤编的命令下发时,整个连队在操场上那嗡鸣的哭泣声,以及战友们拼命昂起的头颅,那是作为一个军人最后的尊严!

    就在连队解散的前半个月,我问过我的老班长一个问题,说你退役之后,想干些什么呢?

    老班长当时愣了,他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要离开部队的事情。被我这么一问,反倒是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考虑了许久之后,老班长才慢吞吞,却又精神紧张的告诉我说:“我以后要开一个鲁菜管,挂两个红灯笼的那种。”

    当时我就笑了,为了缓和老班长紧张的情绪,我调侃他说:他是师里炊事班的老大,不会让他提前退伍的。而且你开个菜馆为啥非挂俩红灯笼呢?现在的年轻人爱标新立异,你不如挂几个南瓜灯,挂几个蝙蝠灯,这样可以招揽客源,与时代接轨……

    我的话,让老班长有奈无奈的笑着。

    随后,老班长挥手打断了我的调侃。

    他告诉我说,厨师行当过去有个规矩,灯笼可不是能够乱挂出来的东西,在过去,它的作用甚至比饭店的招牌还要大。是万万不能随便更改的“标志”!

    我一听这话,当即来了兴致,于是又像老班长请教起这饭店挂灯笼的规矩来。

    老班长告诉我说,这灯笼在过去叫“明灯”,属火德。是至阳之物。古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重大节日的夜晚挂起花灯,为了就是利用它的火德来驱赶黑夜里的污秽之物。是吉祥的象征。

    而灯笼在饭店行业中,它还有特殊的隐喻。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代替着“门神”的作用。

    在过去,人们家家户户贴门神,是为了防鬼镇凶,但是唯独饮食行当不能贴这个门神。

    因为按照老迷信,门神不光能档鬼,还能挡人。挡什么人呢?自然是小人,恶人,坏人。

    可饭店的掌柜却认为,“挡住人”,却不是个好的兆头。

    那个时候的人很迷信,厨子行当普遍认为,饭店酒楼是开店吃‘客官饭’的,自然客人就是财路,是衣食父母,不管什么人等,都不能挡。把人挡住了算怎么回事呢,也让来客心里膈应呀!?所以不但不能贴门神,还得常年开着门,以表示“开门纳吉”。

    再后来,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谁人想出来的折中主意,在饭店里,门神的地位就被灯笼替代了。因为灯笼属火,既能挡住鬼魅,也能给夜里打尖的客人照亮明路,一举两得。

    也因此,饭店门口挂灯笼的习俗渐渐流传开来,随着地域和饮食文化的不同,这门口挂的灯笼也都不尽相同。

    懂行的人,甚至不用进店,仅仅看着灯笼,就知道这饭馆里经营的是什么彩色,对应的什么人等。

    一般来说,挂一个白纸灯笼的是野店小摊,小本经营,那一盏小灯叫“暖心阁子”。挂红灯笼的则多是面向工薪的大路菜馆,那两盏红灯预示着“红火热辣”。挂八面宫灯的多为南方菜馆和私房菜色,意欲着“八面来财,制作精细”!

    说道这里,老班长打开了话匣子,他还告诉我:“除此之外,灯笼上描绘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比如,灯上绘制着龙凤图形的饭店多有宫廷背景,祖师爷多半是御厨出身,灯笼上写着字号的则是百年老店,至少也得是三代经营……

    当时,我听的是茅塞顿开,心想这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仅仅是饭店门口的一盏灯笼都有这么多的讲究。哎,现在的人呀,估计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像老班长这样的老厨子,恐怕也没几个了吧……

    想到这里时,我无意中问了一句:“班长!那如果饭店的门口什么都没挂着,是怎么个讲究呢?”

    当时,我也就是好奇。必定,现在饭馆儿不挂灯笼的多了去了,就算是挂着的,恐怕也没几个明白其中的含义,也都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这时候,老班长咯咯的笑了几声,冲我说道:“第一,古代娼妓酒楼不挂灯笼。他们的灯笼一旦挂起来,就表示妓女正在‘工作’,让大家先行回避,至于这第二吗……”

    我看着老板长的脸色,感觉他有什么话说不出口。

    不过,他越是不说,我就越是好奇。最后,他在我的一再催问之下,才告诉我道:

    “门口什么都没有的饭店,是黑店!”

    “哦?!”我有些不解,心想这黑店不都是怕人知道的么?可为什么还留个“尾巴”,拐着弯儿的告诉别人他们是黑店?

    老班长很快回答了我的疑问。

    他告我,黑店不挂灯笼算是一种“广告”,因为当时的社会世道比较乱,江湖上的人比较多,黑店的店主想挣黑钱,可又怕杀错了人得罪那路英雄,引得报复,所以想出了这么一个“广而告之”。

    他们这么做,既向江湖上的兄弟通道们亮明身份,同时也避免无端的遭人报复,一举两得。

    我恍然大悟间,不住的点头道:“这灯笼里的老规矩,可真是凶险。不懂的还能丢命呀!”

    这个时候,老班长笑了笑道:“黑店自然不好,不过只要你懂得黑店里的规矩,进去吃个饭也没有什么性命之忧,可要说道真正的黑暗凶险……它还排不上号!”

    我听老班长的意思,似乎这个世界上有比黑店还恐怖的“餐馆”存在。

    “比黑店还黑的店?啥呀!”我不住问道。

    这个时候,我的老班长压低了嗓子告诉我道:“比黑店还凶险的有两种!一个是挂着青灯的阴店,另一个则是挂着黑灯笼,专门为精怪野鬼开的‘鬼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阴店”这个词汇。当时我的心境,除了惊异,就是好奇。

    “这阴店是干啥的?鬼店又是个啥?”我迫不及待的问道。

    老班长微微摇头告诉我:

    鬼店压根就不是人开的。他也没见过,估计是哪个封建迷信的说书人胡乱编出来的。不过这阴店倒是确有其事,而且在清末时,阴店害人的故事时常发生,甚至一度沸沸扬扬。

    那种店非常特殊,往往开在隐蔽的地方,没有店面匾额。但是一定会在夜里点起一盏青绿色的灯笼,悬挂在门头,而且只在半夜开张。

    老班长特别强调说,这种店铺十分霸道!他们的青灯就像毒蛇的芯子一样是一种警告!警告懂行的人,离这里远点儿。不管是哪路的神仙,一旦进了阴店,都要扒你三层皮,直到把你的钱财甚至性命榨干,才成。

    至于里边的手段,则多涉及神鬼毒蛊之法门,更不是一般黑店所能比拟的。

    阴店的手段有多恨呢,老班长给我举列子道:寻常黑店所用的蒙汗药和人肉包子,在阴店那里连小儿科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餐前开胃的点心而已......

    老班长最后总结道:“那阴店,是黑店中的黑店!就算你能从阴店中拣回一条命,也会被那里的食物搞得不人不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班长当时和我说完这一切之后,我的后背都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凉意。

    那一盏青色的孤灯,也就这样深深的扎进了我的心底。

    当时,我对老班长的话并不完全明白,甚至不完全信。

    而且我总是想,现在是新社会了,那些几十甚至几百年前的事情,恐怕没人会再干了吧,所谓的阴店,恐怕也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垃圾堆中了吧......

    直到我遇见这盏青灯,我彻底明白了。明白了那阴店的阴损。

    贤红叶的病,不就是老班长嘴里所说的“不人不鬼,生不如死”么?!

    这间“真味私房菜馆”,是不折不扣的阴店呀!

    它不光谋财害命,而且吃人不吐骨头!

章节目录


食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蟋与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蟋与蝉并收藏食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