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十月,秦华上书称凉州地广人稀,有大片良田为开垦,加之为了抵御鲜卑军力不足,希望朝廷能够迁徙人口进入凉州。

    因为之前黄巾之乱的原因,现在大汉各郡都有大量流民,有的以黄巾自称,占山为王,有的直接成为了强盗土匪,还有一些只能四处游荡,以乞讨为生。

    但是无论如何,流民多了就会引起治安问题,各地郡守州牧也非常头疼。

    因为秦华的重礼,这个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相比于朝廷对此不是很在乎,凉州周围的各级官吏却是非常感谢秦华的要求。

    有些官员甚至还会送一些粮食给流民,以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到达凉州。

    很多落草为寇,或者成为黄巾的人知道这件事后也纷纷向着凉州走去。

    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不想背井离乡的,但是得知凉州有田给他们种,就毅然决然的踏上旅程。

    在他们心目中,只有有地在,就不会饿死,哪怕这些田地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因为交通不便,能够前往凉州的只有附近州府的流民,但即使如此,等到中平五年三月的时候,秦华已经接收了近二十万流民。

    这么多人口,只是那些世家的田地显然不够分,于是秦华就开始四处垦荒开地。

    所有新开荒的田地全部免去三年租金,并且他们每年还能获得一小袋的粮食种子,这让那些原本只求温饱的流民万分欣喜。

    并且秦华还宣布之后耕作获得的粮食,官府只收十三的税,也就是说每次收获粮食需要交纳三成作为税收。

    与其说是税收,还不如说是租金,因为他们的土地都是属于凉州牧府的,他们只是租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才会对秦华感恩戴德。

    如果只是普通佃户,租种世家土地的话,他们需要交纳六成,甚至七八成的收获,即使是大丰收,他们也就勉强吃饱而已。

    秦华的政策让世家非常不满,因为这条屯田政策不光是针对流民的,凉州本地的居民也能从牧府那里租种土地,这样就导致世家手中的土地渐渐的都无人耕种了。

    但是摄于秦华的威严,他们又不敢直接和秦华说这事,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两个人。

    其一自然是秦华的父亲秦煌,秦家也是武威郡的老牌世家,所以和秦煌交好的世家也不少,于是凉州各大世家就委托他们来向秦煌求情。

    秦煌以前的确只是一个普通的世家之主,但是在秦华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后,他已经开始摆脱了世家的身份,而是真正将自己当成了始皇帝的后人,并不屑于与这些世家平等交谈,而且他也非常信任秦华,虽然答应会向秦华提出世家们的看法,但是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而他们所求的另一人就是秦华两大谋士之一的荀攸。

    荀家在颍川也是一个大世家,荀家有八位俊才,号称八龙。

    荀攸虽然不是荀家八龙这一脉的,但怎么说也是荀家的人,所有世家们都把他认为是自己人。

    而且他们也打听过荀攸在之前处理世家问题上的看法,更加认同了这一点。

    只是他们在与荀攸的交谈中,却发现此人似乎并不是很想为凉州世家说话的意思,甚至连他们准备的礼物都退了回来。

    “诸位耐心等候,关于这个问题主公很快就会做出答复。”

    在秦华整治凉州事物的这段期间,由贾诩和荀攸带头,秦华那些心腹们都已经正式拜秦华为主公了。

    这也意味着他们以后就是秦华的家臣,而不是同事之间的关系。

    本来秦华并没有想到这一点,虽然他记得书里还有电视里面,这些将领应该都是称呼他们的君主为主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张辽等人一直都是称呼自己为大人的,直到贾诩告知自己,秦华才明白过来。

    一旦他们称呼秦华为主公,那么就相当于绑在了秦华的战车上,一旦离开就是背叛,在汉朝这个注重名望的年代,背叛的代价可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他们只是称呼秦华为大人,说明他们只是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某一天他们背叛,虽然也会有影响,但是比起前者要小的多。

    时间来到了五月,秦华终于完成了对军队的改制,现在凉州军队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

    不过其中有三万青羊军需要守卫青羊城,平时不好调动。

    其余还需两万驻守各大关隘和边塞,真正能调用的也只有五万。

    不过这五万军队的相比于普通军队要强大的多少。

    除了长期严格的训练外,秦华还为他们全部换上了新式铠甲,而不用像普通军队那样只有一柄武器加上一件皮甲就算全部军备了。

    五万军队中有三万是步兵,除了秦华最自豪的三千陷阵营外,其余部队也非常出色。

    在整治军队这段期间,秦华将原先军队中那些老弱全部替换成了青壮,所有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前军队的俸禄只够士兵自己吃饱,秦华改制后,士兵们就有了粮饷,除了自己吃用外,他们还能将自己的军饷带给家人。

    而且军队还有完善的军功制度以及抚恤制度。

    军功制度很简单,就是杀敌,杀敌越多奖励越多,有点类似秦朝的军功爵制,但是又不一样。

    军功爵制能够通过杀敌获取爵位,但是秦华这边却只能获得钱币的奖励,即使是升官也只能升到千夫长的级别,想要成为将领就需要有足够的军事知识。

    这一点会有专门的人进行考核。

    而抚恤制度就简单多了,意思是在战场上死去的士卒他们的家人就能获得抚恤。

    和以前的抚恤机制不一样的是,秦华所给的抚恤非常多,战死士兵的家人能够获得两千钱的抚恤金。

    不过这并不是一次性发放的,秦华会按每年一百的标准发放,同时还是送上一些肉食、布匹之类的。

    而且战死的士卒家人可以免去三年赋税,家里的孩子也能进秦华刚刚开办的公塾读书。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加入军队的原因,如果不是秦华有意控制人数,他的军队规模可以达到十五万,甚至更多。

    但是秦华信奉的是精兵政策,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从王国叛军的表现就能看出。

    剩下两万是骑兵,其中有八千铁鹰骑兵,这是一支用来骚扰以及追敌的轻装弓骑兵。除此以外剩下的都是穿上了铁甲,用来冲锋陷阵的铁甲骑兵。

    不过这些铁甲并不是特别重,算不上重骑兵。

    其实秦华也考虑过建立一支重骑兵的,他知道重骑兵能够给敌军带来怎么样的杀伤力。

    但是碍于重骑兵的局限性,以及那高昂的造价,秦华并没有建立重骑兵队伍。

    至于前面所说的公塾,其实就是公立学校。

    现在条件不是很成熟,秦华只能先在各城建立一座公塾,他也没有能力全面开展免费教育,所有来这些公塾上学的大多是一些富户,以及那些战死士卒的孩子。

    世家子弟大多在自家学习,来公塾的并不多。

    接管整个凉州后,秦华才感觉到钱根本不够用,以前他自认为根本不用担心财务的问题,现在就开始后悔以前的大手大脚了。

    “当初送给何进和十常侍的礼物应该少一点的。”

    这是秦华最近最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秦华决定开展贸易。

    而他的交易对象就是北方的鲜卑人,西面的羌人部落,以及西域各国。

章节目录


三国之秦华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书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麟并收藏三国之秦华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