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眼皮是个酒鬼。
酒鬼的世界正常人不能理解,只有真正的酒鬼才能理解。
“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这种高雅的酒国境界他是没有的,只是为了喝酒而喝酒,只是为了解决酒瘾而喝酒。
常年喝酒,让他落下了打手颤的毛病,可也怪了,只要一口酒下肚,手也不颤了,身子也不抖了。
为了这口酒,他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有空就喝。
喝酒能让他快乐,同时,也让他家徒四壁——俸禄喝没了,老婆喝跑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让他当完了,就剩一处祖宅还勉强留下,没有被他卖掉。若不是有人给他五十两银子,等到哪天无钱买酒时,这处祖宅怕是也得卖了。
给五十两银子,只为给犯人行个方便,这样的好事,烂眼皮哪有不办的道理?让他这种人分出轻重,明白“给钦犯行方便,无异于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道理,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就算他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会放着五十两银子不拿。
酒,对于他的吸引力,比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威胁大多了。
今日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大祸临——烂眼皮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运气还不错,等着要他命的人没有等到他回家,半路上,就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锦衣卫不要他的命,只要他的口供。
抓到烂眼皮,毕可兴自杀案就算破了,凭锦衣卫的手段,顺藤摸瓜,周中兴、洪祖烈、李永茂、孙国楠这一串都给牵出来了。
案子是破了,但如何结案,吕大器和黄宗羲却是意见相左。
吕大器认为,胳膊折了在袖里最好,此案应到毕可兴为止,孙国楠和李永茂暗中处置,这样做,可以保留朝廷的脸面,尤其孙国楠和李永茂曾经有功于国,曾经是天子信臣,若是按律斩了他们,也有伤皇上识人之明。
黄宗羲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功是功,过是过,他们犯的罪,按律当斩,杀十回头都够了,不能因为曾经有功而免,那样有损朝廷的公正性。况且,新政推行和整治吏治腐败正需要这么一个案子来打开缺口,给朝廷度一口正气。
两人各执己见,最后不得已,将案情和各自意见上奏。
奏折在内阁先进行了讨论,大学士们的意见泾渭分明,吴炳、陈子壮支持黄宗羲,瞿式耜、陈邦彦、杨乔然则支持吕大器。
意见不能统一,无奈,吴炳将两种观点汇总,连同案情一块报给皇上裁决。
朱由榔将奏折压了两天,因为他有些犹豫不决。
对于腐败,他是从骨子里痛恨的。
因为实质上他并不是真正的皇帝,在一个皇帝的外壳里,还藏着一个平民的心。
作为曾经的平民,他更能理解平民百姓对于贪官污吏的痛恨,因为有了他们这些特权阶级的存在,制造了很多社会不公平。
当官的吃香喝辣,百姓却为一顿饱饭日夜奔波;当官的一句话甚至于不说话就能解决的事,百姓却无计可施对天长叹;当官的能凌驾法律之上,百姓却倍受官府的压榨和捕快衙役们的欺凌;穷苦百姓娶个媳妇都难,可当官的三妻四妾不说,竟还占了很多稀有的美女资源。
最最让人生气的是,这些贪官污吏还经常出来显摆。偷着乐就是了,显摆什么呀?还不是显摆自己的优越感,这不更打击百姓那颗深感不平的心吗?
今世当了皇帝,他却没有受过帝王之术的教育,作决定时,很多时候不是帝王思维,依然是平民思维,有时候耍耍二百五性子,也是性格使然。
他之所以压了两天,是因为李永茂。
当初免李永茂的职,朱由榔并没有想一棍子打死,毕竟这人在史上是个忠臣。只是思想极度守旧,跟不上自己的节奏。朱由榔想晾晾他,等他悔悟过来,还得再用他。
所以,命他不得出广州,在家自省。
所以邸报什么的,也一直让人给他送着。
没想到,他不但没有理解自己推行新政的目的,没有理解自己的苦心,竟然与孙国楠同流合污,给他大开方便之门,杀了毕可兴。
这件事上说明,李永茂骨子里有阴险毒辣的性格因子,这种性格,尤其让朱由榔不喜。当然,也有目光短浅,不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的缺点。
毋庸置疑,为了新政的推开,为了整治吏治,为了维护法制,为了给建立在腐朽基础上的朝廷吹进一股新鲜空气,开创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大开杀戒是有利的。尤其这是办的第一桩贪脏枉法的案件。
杀掉李永茂和孙国楠,相信朝野上下就会振动,相信在一段时间内,大家能看到自己的态度,风气肯定会焕然一新。
可是,李永茂是史上有名的忠臣啊,忠臣也能做出这等事来?这怎么理解啊?
再说,忠臣能杀吗?
还有一个原因让他犹豫,那就是瞿式耜、吕大器、陈邦彦和杨乔然的态度。
无疑,这三个人都是从龙老臣,都是自己在肇庆带过来的,他们和吴炳、陈子壮、黄宗羲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肇庆帮嘛,自己这个皇帝是他们拥立的,当初都是立了汗马功劳的,就算有个差迟,皇上念在这个情分上,也会原谅一二的。
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就会维护这种优越感,就会维护这个小圈子的人。
怎么办?
要不对李永茂网开一面?杀他还真是下不去手啊。更何况,还有瞿式耜、陈邦彦、吕大器和杨乔然的脸面在。
朱由榔想了两天,最后他还是下定了决心:“自己既然当了皇帝,就应该为天下负责,不能因为个人情分坏了国事。如果杀一个李永茂,能换来吏治的清明,也算李永茂给朝廷做了贡献了。”
去了这个心魔,朱由榔再不犹豫:“人不狠站不稳。既然决定要做,就做狠一点,让他们看看,我,永历皇帝,对贪官污吏的态度!”
酒鬼的世界正常人不能理解,只有真正的酒鬼才能理解。
“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这种高雅的酒国境界他是没有的,只是为了喝酒而喝酒,只是为了解决酒瘾而喝酒。
常年喝酒,让他落下了打手颤的毛病,可也怪了,只要一口酒下肚,手也不颤了,身子也不抖了。
为了这口酒,他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有空就喝。
喝酒能让他快乐,同时,也让他家徒四壁——俸禄喝没了,老婆喝跑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让他当完了,就剩一处祖宅还勉强留下,没有被他卖掉。若不是有人给他五十两银子,等到哪天无钱买酒时,这处祖宅怕是也得卖了。
给五十两银子,只为给犯人行个方便,这样的好事,烂眼皮哪有不办的道理?让他这种人分出轻重,明白“给钦犯行方便,无异于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道理,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就算他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会放着五十两银子不拿。
酒,对于他的吸引力,比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威胁大多了。
今日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大祸临——烂眼皮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运气还不错,等着要他命的人没有等到他回家,半路上,就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锦衣卫不要他的命,只要他的口供。
抓到烂眼皮,毕可兴自杀案就算破了,凭锦衣卫的手段,顺藤摸瓜,周中兴、洪祖烈、李永茂、孙国楠这一串都给牵出来了。
案子是破了,但如何结案,吕大器和黄宗羲却是意见相左。
吕大器认为,胳膊折了在袖里最好,此案应到毕可兴为止,孙国楠和李永茂暗中处置,这样做,可以保留朝廷的脸面,尤其孙国楠和李永茂曾经有功于国,曾经是天子信臣,若是按律斩了他们,也有伤皇上识人之明。
黄宗羲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功是功,过是过,他们犯的罪,按律当斩,杀十回头都够了,不能因为曾经有功而免,那样有损朝廷的公正性。况且,新政推行和整治吏治腐败正需要这么一个案子来打开缺口,给朝廷度一口正气。
两人各执己见,最后不得已,将案情和各自意见上奏。
奏折在内阁先进行了讨论,大学士们的意见泾渭分明,吴炳、陈子壮支持黄宗羲,瞿式耜、陈邦彦、杨乔然则支持吕大器。
意见不能统一,无奈,吴炳将两种观点汇总,连同案情一块报给皇上裁决。
朱由榔将奏折压了两天,因为他有些犹豫不决。
对于腐败,他是从骨子里痛恨的。
因为实质上他并不是真正的皇帝,在一个皇帝的外壳里,还藏着一个平民的心。
作为曾经的平民,他更能理解平民百姓对于贪官污吏的痛恨,因为有了他们这些特权阶级的存在,制造了很多社会不公平。
当官的吃香喝辣,百姓却为一顿饱饭日夜奔波;当官的一句话甚至于不说话就能解决的事,百姓却无计可施对天长叹;当官的能凌驾法律之上,百姓却倍受官府的压榨和捕快衙役们的欺凌;穷苦百姓娶个媳妇都难,可当官的三妻四妾不说,竟还占了很多稀有的美女资源。
最最让人生气的是,这些贪官污吏还经常出来显摆。偷着乐就是了,显摆什么呀?还不是显摆自己的优越感,这不更打击百姓那颗深感不平的心吗?
今世当了皇帝,他却没有受过帝王之术的教育,作决定时,很多时候不是帝王思维,依然是平民思维,有时候耍耍二百五性子,也是性格使然。
他之所以压了两天,是因为李永茂。
当初免李永茂的职,朱由榔并没有想一棍子打死,毕竟这人在史上是个忠臣。只是思想极度守旧,跟不上自己的节奏。朱由榔想晾晾他,等他悔悟过来,还得再用他。
所以,命他不得出广州,在家自省。
所以邸报什么的,也一直让人给他送着。
没想到,他不但没有理解自己推行新政的目的,没有理解自己的苦心,竟然与孙国楠同流合污,给他大开方便之门,杀了毕可兴。
这件事上说明,李永茂骨子里有阴险毒辣的性格因子,这种性格,尤其让朱由榔不喜。当然,也有目光短浅,不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的缺点。
毋庸置疑,为了新政的推开,为了整治吏治,为了维护法制,为了给建立在腐朽基础上的朝廷吹进一股新鲜空气,开创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大开杀戒是有利的。尤其这是办的第一桩贪脏枉法的案件。
杀掉李永茂和孙国楠,相信朝野上下就会振动,相信在一段时间内,大家能看到自己的态度,风气肯定会焕然一新。
可是,李永茂是史上有名的忠臣啊,忠臣也能做出这等事来?这怎么理解啊?
再说,忠臣能杀吗?
还有一个原因让他犹豫,那就是瞿式耜、吕大器、陈邦彦和杨乔然的态度。
无疑,这三个人都是从龙老臣,都是自己在肇庆带过来的,他们和吴炳、陈子壮、黄宗羲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肇庆帮嘛,自己这个皇帝是他们拥立的,当初都是立了汗马功劳的,就算有个差迟,皇上念在这个情分上,也会原谅一二的。
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就会维护这种优越感,就会维护这个小圈子的人。
怎么办?
要不对李永茂网开一面?杀他还真是下不去手啊。更何况,还有瞿式耜、陈邦彦、吕大器和杨乔然的脸面在。
朱由榔想了两天,最后他还是下定了决心:“自己既然当了皇帝,就应该为天下负责,不能因为个人情分坏了国事。如果杀一个李永茂,能换来吏治的清明,也算李永茂给朝廷做了贡献了。”
去了这个心魔,朱由榔再不犹豫:“人不狠站不稳。既然决定要做,就做狠一点,让他们看看,我,永历皇帝,对贪官污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