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那个老家伙真的打了胜仗?”纳希莫夫朝科尔尼洛夫问道。
科尔尼洛夫呵了一声,缓缓地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虽然带回来的战利品少得可怜,也没抓到几个俘虏,看上去不像痛击了敌人的样子。但如果真的占领巴拉克拉瓦地区的咽喉,那倒也可以称之为胜利,只不过……”
说只不过的时候科尔尼洛夫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城内狂欢游行的人群, 大部分人包括哥萨克、水兵都在载歌载舞,全都喝得醉醺醺的,看上去就跟群魔乱舞一般。
将心里话科尔尼洛夫是极不同意这么搞的,他认为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有军人的纪律,喝得醉醺醺的还怎么打仗?
但是缅什科夫不管,他认为庆祝胜利必须要有酒精, 没有酒精助兴怎么能够尽兴呢?
作为克里米亚战区的总指挥, 缅什科夫下令狂欢那就算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都不同意也没用。
好在科尔尼洛夫还能控制塞瓦斯托波尔的情况, 城防部队在他的严令下并没有全员参与这场狂欢。在塞瓦斯托波尔肆意狂欢的大部分都是缅什科夫从乌克兰带来的部队。
“英国人和法国人有什么动静吗?”科尔尼洛夫问道。
纳希莫夫摇摇头道:“不太清楚,巴拉克拉瓦之战打完后,敌人就加强了侦察,我的人想要靠近几乎不可能。而那个老家伙的部队,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忙着欢庆根本顾不上别的!”
科尔尼洛夫叹了口气,现在的状况让他感到头疼,缅什科夫带着六万援军抵达原本是好事,毕竟大大增强了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军事力量,面对联军的时候不至于捉襟见肘了。
但老太监的想法跟他和纳希莫夫完全不同,老太监认为以当前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俄军的军事力量足以跟联军一较高下,主张主动出击。
当然老太监的原话是主张一举歼灭联军,只不过在巴拉克拉瓦之战后他就不怎么提了,大概他对自己部下辣眼睛的表现心里还是有数的。
而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主张固守塞瓦斯托波尔,慢慢跟联军周旋,尽可能地消耗和杀伤联军的有生力量,到时候联军自然不战自溃只能撤退。
至于正面击败联军, 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认为难度太高,而且基于俄军当前的兵力以及装备完全不现实。
自然地,老太监和他们就谈不拢了,一番争吵后,双方谁也不服谁,干脆就各做各的了。
这里必须着重感谢尼古拉一世,感谢这位沙皇疑心病重以及帝王权术厉害。哪怕是任命缅什科夫当了克里米亚战区的总指挥,但并没有把所有的指挥权统统交给老太监。
这位沙皇将俄军主力,包括从乌克兰增援过来的六万多人和从克里米亚当地临时征召的三万多人交给了缅什科夫指挥。
而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以及海军步兵约三万六千人,以及约两万当地征召的义勇军交给了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
也就是说因为军事主官之间的分歧,克里米亚的俄军正式分成了两个集团。即以缅什科夫为首的主力进攻集团,和以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为主的防御集团。
这两大集团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将各干各的互不干扰,缅什科夫准备集中兵力乘着巴拉克拉瓦之战胜利的鼓舞一举歼灭联军。
所以在欢庆了一天的胜利后,缅什科夫果断命令部队开始向英军右翼的哥萨克山阵地进攻。
这座山呈v字形,长两千五百米,由北向南连接塞瓦斯托波尔东部和乔尔纳亚河沿岸地区。
五千名宿醉的俄军高一脚低一脚的走出了塞瓦斯托波尔在费奥多罗夫上校的指挥下向东行军,然后转向南方爬上了哥萨克山。
当时英军德莱茜.埃文斯指挥的第二师驻守在山脚正在加紧挖掘堑壕。
当时英军兵力比较分散,大部分人都在紧张施工,埃文斯能够调度的兵力大约在两千六百人左右, 好消息是英军的观察哨很给力,及时发现了俄军的动向, 而且隔着老远就用米涅步枪教训了醉醺醺的俄国人一顿。
而费奥多罗夫上校虽然人多, 但装备的依然是老式滑膛枪,既打不准而且也打不远,面对少许英军也吃了不少亏。
埃文斯的反应非常迅速,立刻就调来了十八门火炮,对准俄军就是一通猛轰,让费奥多罗夫不得不狼狈地丢下几百名死伤的士兵后仓皇撤退。
这其实是缅什科夫的试探,他就算再蠢也不至于以为五千人就能搞定英军。这次很不成功的侦察行动其实是为接下来的全面进攻做准备。
按照缅什科夫的计划,几天之后他将发起全面进攻,一举将联军赶下海!
而联军那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原因是俄军的试探实在太拙劣了,而且他们忙着修理土耳其人,暂时顾不上跟老太监掰腕子。
是的,英法对土耳其的表现很不满意,巴拉克拉瓦之战的全部糟点其实都在土耳其人那里,如果不是他们太废柴,根本就没有后面那些屁事。
英军指责土军过于怯懦是这次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控诉土军四处抢劫和偷窃,不仅在周围村庄打劫还偷窃英军骑兵的财物。
用英国人的说法就是:“土耳其人对巴拉克拉瓦周围不幸的村民施以冷血暴行,割开男人的喉管,把他们柜子里的东西洗劫一空。”
于是乎土耳其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们遭受了极为恶劣地虐待,经常被英军殴打、咒骂、吐口水和嘲讽。
在英军眼里土耳其人跟奴隶没有区别,被命令挖战壕或者在巴拉克拉瓦港到前沿阵地之间运输沉重的物资。
因为信仰的关系,大部分英军和法军士兵配给的口粮他们都不能吃,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饿着肚子给英法士兵卖命。以至于登陆巴拉克拉瓦的四千名土耳其士兵一大半都死于营养不良。
而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土军指挥官,埃及人吕斯泰姆帕夏却告诉土军士兵:“耐心服从,不要忘记英国和法国军人是伟大的苏丹的贵客,是来捍卫奥斯曼帝国尊严的勇士!千万不可以冒犯!”
科尔尼洛夫呵了一声,缓缓地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虽然带回来的战利品少得可怜,也没抓到几个俘虏,看上去不像痛击了敌人的样子。但如果真的占领巴拉克拉瓦地区的咽喉,那倒也可以称之为胜利,只不过……”
说只不过的时候科尔尼洛夫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城内狂欢游行的人群, 大部分人包括哥萨克、水兵都在载歌载舞,全都喝得醉醺醺的,看上去就跟群魔乱舞一般。
将心里话科尔尼洛夫是极不同意这么搞的,他认为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有军人的纪律,喝得醉醺醺的还怎么打仗?
但是缅什科夫不管,他认为庆祝胜利必须要有酒精, 没有酒精助兴怎么能够尽兴呢?
作为克里米亚战区的总指挥, 缅什科夫下令狂欢那就算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都不同意也没用。
好在科尔尼洛夫还能控制塞瓦斯托波尔的情况, 城防部队在他的严令下并没有全员参与这场狂欢。在塞瓦斯托波尔肆意狂欢的大部分都是缅什科夫从乌克兰带来的部队。
“英国人和法国人有什么动静吗?”科尔尼洛夫问道。
纳希莫夫摇摇头道:“不太清楚,巴拉克拉瓦之战打完后,敌人就加强了侦察,我的人想要靠近几乎不可能。而那个老家伙的部队,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忙着欢庆根本顾不上别的!”
科尔尼洛夫叹了口气,现在的状况让他感到头疼,缅什科夫带着六万援军抵达原本是好事,毕竟大大增强了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军事力量,面对联军的时候不至于捉襟见肘了。
但老太监的想法跟他和纳希莫夫完全不同,老太监认为以当前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俄军的军事力量足以跟联军一较高下,主张主动出击。
当然老太监的原话是主张一举歼灭联军,只不过在巴拉克拉瓦之战后他就不怎么提了,大概他对自己部下辣眼睛的表现心里还是有数的。
而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主张固守塞瓦斯托波尔,慢慢跟联军周旋,尽可能地消耗和杀伤联军的有生力量,到时候联军自然不战自溃只能撤退。
至于正面击败联军, 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认为难度太高,而且基于俄军当前的兵力以及装备完全不现实。
自然地,老太监和他们就谈不拢了,一番争吵后,双方谁也不服谁,干脆就各做各的了。
这里必须着重感谢尼古拉一世,感谢这位沙皇疑心病重以及帝王权术厉害。哪怕是任命缅什科夫当了克里米亚战区的总指挥,但并没有把所有的指挥权统统交给老太监。
这位沙皇将俄军主力,包括从乌克兰增援过来的六万多人和从克里米亚当地临时征召的三万多人交给了缅什科夫指挥。
而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以及海军步兵约三万六千人,以及约两万当地征召的义勇军交给了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
也就是说因为军事主官之间的分歧,克里米亚的俄军正式分成了两个集团。即以缅什科夫为首的主力进攻集团,和以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为主的防御集团。
这两大集团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将各干各的互不干扰,缅什科夫准备集中兵力乘着巴拉克拉瓦之战胜利的鼓舞一举歼灭联军。
所以在欢庆了一天的胜利后,缅什科夫果断命令部队开始向英军右翼的哥萨克山阵地进攻。
这座山呈v字形,长两千五百米,由北向南连接塞瓦斯托波尔东部和乔尔纳亚河沿岸地区。
五千名宿醉的俄军高一脚低一脚的走出了塞瓦斯托波尔在费奥多罗夫上校的指挥下向东行军,然后转向南方爬上了哥萨克山。
当时英军德莱茜.埃文斯指挥的第二师驻守在山脚正在加紧挖掘堑壕。
当时英军兵力比较分散,大部分人都在紧张施工,埃文斯能够调度的兵力大约在两千六百人左右, 好消息是英军的观察哨很给力,及时发现了俄军的动向, 而且隔着老远就用米涅步枪教训了醉醺醺的俄国人一顿。
而费奥多罗夫上校虽然人多, 但装备的依然是老式滑膛枪,既打不准而且也打不远,面对少许英军也吃了不少亏。
埃文斯的反应非常迅速,立刻就调来了十八门火炮,对准俄军就是一通猛轰,让费奥多罗夫不得不狼狈地丢下几百名死伤的士兵后仓皇撤退。
这其实是缅什科夫的试探,他就算再蠢也不至于以为五千人就能搞定英军。这次很不成功的侦察行动其实是为接下来的全面进攻做准备。
按照缅什科夫的计划,几天之后他将发起全面进攻,一举将联军赶下海!
而联军那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原因是俄军的试探实在太拙劣了,而且他们忙着修理土耳其人,暂时顾不上跟老太监掰腕子。
是的,英法对土耳其的表现很不满意,巴拉克拉瓦之战的全部糟点其实都在土耳其人那里,如果不是他们太废柴,根本就没有后面那些屁事。
英军指责土军过于怯懦是这次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控诉土军四处抢劫和偷窃,不仅在周围村庄打劫还偷窃英军骑兵的财物。
用英国人的说法就是:“土耳其人对巴拉克拉瓦周围不幸的村民施以冷血暴行,割开男人的喉管,把他们柜子里的东西洗劫一空。”
于是乎土耳其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们遭受了极为恶劣地虐待,经常被英军殴打、咒骂、吐口水和嘲讽。
在英军眼里土耳其人跟奴隶没有区别,被命令挖战壕或者在巴拉克拉瓦港到前沿阵地之间运输沉重的物资。
因为信仰的关系,大部分英军和法军士兵配给的口粮他们都不能吃,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饿着肚子给英法士兵卖命。以至于登陆巴拉克拉瓦的四千名土耳其士兵一大半都死于营养不良。
而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土军指挥官,埃及人吕斯泰姆帕夏却告诉土军士兵:“耐心服从,不要忘记英国和法国军人是伟大的苏丹的贵客,是来捍卫奥斯曼帝国尊严的勇士!千万不可以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