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没想到顺治皇帝这次叫他来是讨论华夏军的县咨询局的事情,不由的叹息一声,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简直就不是事情,任何制度,任何施政举措在国家将亡的时候,永远不是核心,核心是怎么消灭敌人。
顺治皇帝道:“这种制度据探子汇报上来的情况看,很是能收买民心,这简直就是动摇根本,他们把那些投靠过去的,被俘虏的没有杀掉的清军官员和武将送到这样一个衙门里面,即便是废物利用,也能增强华夏军的实力,洪爱卿,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能不能阻止他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陛下,老臣不认为有什么事情能大过战事的,这事情华夏军怎么搞对我们都没有用,而我们无论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也无法破坏他们的这些,华夏军对于边境的控制太严,探子来回一趟都要损失不少,所以我劝陛下将探子的精力放在对抗华夏军和大金国上面来。多打探一些军事情报才行,否则,我们的兵力可是越打越少,敌人却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长,敌人越来越强大,我们越来越弱小。”
“嗯,好吧,洪爱卿,你对吴三桂的求援有什么看法?”顺治皇帝见洪承畴不搭理他,转变了话题问道。
洪承畴考虑了一会儿道:“这个倒是能答应他,虽然我们和吴三桂中间隔着一个大金国,可毕竟吴三桂还是向着我们这一方比较多一些,承认我们是朝廷正朔,所以臣以为,我们可以派人去四山传旨,给吴三桂多一些兵力帮助,让那些依然认同我们的清军将领带兵向云贵靠拢,由吴三桂领兵抵抗华夏军,华夏军在哪里投入的兵力越多,咱们在河南州的战斗越轻松,能延长华夏军全面攻打我们的时间。”
顺治托着下巴想了想,“可行,准奏,等会儿我让人拟旨,封吴三桂为两省总督,全面负责对华夏军的战事,”
洪承畴想了想道:“陛下可以加一条,如果实在打不过华夏军允许他带兵攻打大金国后背,占领陕甘,这能对我们全局战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早日击溃豪格的大金国对于我们以后集中兵力对抗华夏军更有利。”
顺治一拍书案,“太好了,这才是朕想要的,如果打入陕甘,那么大金国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到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倒戈,击败他们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封吴三桂为三省剿灭叛逆总督,让他进攻陕甘,从背后攻击大金军,消灭大金国,给我活捉豪格。”
顺治皇帝的旨意通过秘密通道辗转到云贵的时候,吴三桂已经集中了七八万兵力在他的周围,由于抽调了四山州的三股清军兵力,近万人的部队,所以四山州的清军势力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四山州近万割据的前明和清军小军阀,土司的加入,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人。
这样使得四山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何腾蛟部在摆脱大金国的纠缠以后,开始只不过万人的部队,后来不断的大败当地的土匪和土司部队,收编扩充了不少兵力,兵力又恢复了三万人,同清军的战斗中俘虏了大约一万人的清军,收编了大约五千绿营部队,四山州的形势对他们有利,吴三桂的重金聘请拉走了近万人,四山州其实到现在已经没有清军的势力存在了,有也是一些类似土匪性质的逃兵了。
这样他们迅速的拿下了重庆府,获得了宝贵的地盘和喘息的时机,而尚可喜去了成都等地开辟地盘,同炮哥等帮会战斗,同前明势力战斗,也开辟了不少战场和地盘,接到了清军的旨意以后,尚可喜联络了吴三桂以后,却不想回去了,在诈了吴三桂的一批礼物,粮草和布匹和武器装备以后,尚可喜从康定往更西的地方逃走了。
尚可喜算是看透了,他觉得华夏军实在太厉害了,呆在华夏大明的地盘上实在不保险,因此他深入了大明更加西的地方,不过却在新军月余之后,碰到了不断扩张的叶尔羌部落,双发大打出手,发生了不少次战斗。
但这基本上和华夏军,和吴三桂没有什么关系了,吴三桂在接到顺治的旨意以后,迅速带着部队从榆林等地杀入陕甘,把大金国留在这里的守备部队打的落花流水,对于陕甘的地形,吴三桂是很熟悉的,毕竟在这里同李自成大顺军,同流寇军打了不少年的战,以前还镇守过这里。
华夏军没有想到吴三桂不战而逃,打入陕甘去了,尚可喜逃到了更远的地方,等情报回到了中枢,四山州已经大部分落入了永历明军之手,少部分落入了原先永历明军文安之的手里,主要是大顺军余部刘体纯等人的手里。
原先并肩作战的两支永历明军队伍此刻却一支还是永历明军,一支却成了南明明军,双方在四山州对峙。
而云贵则成了一片真空地带,很多地方没有人守卫。
知道这样的情报以后,张强急忙通过飞鸽传书下令附近各军马上调兵力进入云贵州,接防,同时清剿残余的兵匪,土匪,前南明军将军阀,前大清军将军阀。
于是原本要支援河南府作战的部队,民兵部队,守备部队,还有第二十二野战旅,第三骑兵旅,总兵力十万多人,纷纷从各个方向进入云贵州,而李定国部也被指派派遣至少一万人进入云贵帮助占领地盘,清剿匪徒。
张强想了想把钱秉镫派出去主持云贵州,任云贵州巡抚。
这可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清军会如此脑残,或者说如此动作,将所有部队都撤出了云贵州,还得准备砸大石头的华夏军一锤子下去,砸了空,差点闪了腰。
各军全力赶路,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到达云贵州边缘,又用了半个月时间通过守备团占领的地盘,然后跟着守备团的向导扑向各自的目标,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才全面占领了云贵州。
这时候令人想不到的变化来了,南明国皇帝朱聿健向华夏军递上降表,希望归顺华夏军。
这下连张强也愣住了。
(本章完)
顺治皇帝道:“这种制度据探子汇报上来的情况看,很是能收买民心,这简直就是动摇根本,他们把那些投靠过去的,被俘虏的没有杀掉的清军官员和武将送到这样一个衙门里面,即便是废物利用,也能增强华夏军的实力,洪爱卿,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能不能阻止他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陛下,老臣不认为有什么事情能大过战事的,这事情华夏军怎么搞对我们都没有用,而我们无论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也无法破坏他们的这些,华夏军对于边境的控制太严,探子来回一趟都要损失不少,所以我劝陛下将探子的精力放在对抗华夏军和大金国上面来。多打探一些军事情报才行,否则,我们的兵力可是越打越少,敌人却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长,敌人越来越强大,我们越来越弱小。”
“嗯,好吧,洪爱卿,你对吴三桂的求援有什么看法?”顺治皇帝见洪承畴不搭理他,转变了话题问道。
洪承畴考虑了一会儿道:“这个倒是能答应他,虽然我们和吴三桂中间隔着一个大金国,可毕竟吴三桂还是向着我们这一方比较多一些,承认我们是朝廷正朔,所以臣以为,我们可以派人去四山传旨,给吴三桂多一些兵力帮助,让那些依然认同我们的清军将领带兵向云贵靠拢,由吴三桂领兵抵抗华夏军,华夏军在哪里投入的兵力越多,咱们在河南州的战斗越轻松,能延长华夏军全面攻打我们的时间。”
顺治托着下巴想了想,“可行,准奏,等会儿我让人拟旨,封吴三桂为两省总督,全面负责对华夏军的战事,”
洪承畴想了想道:“陛下可以加一条,如果实在打不过华夏军允许他带兵攻打大金国后背,占领陕甘,这能对我们全局战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早日击溃豪格的大金国对于我们以后集中兵力对抗华夏军更有利。”
顺治一拍书案,“太好了,这才是朕想要的,如果打入陕甘,那么大金国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到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倒戈,击败他们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封吴三桂为三省剿灭叛逆总督,让他进攻陕甘,从背后攻击大金军,消灭大金国,给我活捉豪格。”
顺治皇帝的旨意通过秘密通道辗转到云贵的时候,吴三桂已经集中了七八万兵力在他的周围,由于抽调了四山州的三股清军兵力,近万人的部队,所以四山州的清军势力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四山州近万割据的前明和清军小军阀,土司的加入,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人。
这样使得四山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何腾蛟部在摆脱大金国的纠缠以后,开始只不过万人的部队,后来不断的大败当地的土匪和土司部队,收编扩充了不少兵力,兵力又恢复了三万人,同清军的战斗中俘虏了大约一万人的清军,收编了大约五千绿营部队,四山州的形势对他们有利,吴三桂的重金聘请拉走了近万人,四山州其实到现在已经没有清军的势力存在了,有也是一些类似土匪性质的逃兵了。
这样他们迅速的拿下了重庆府,获得了宝贵的地盘和喘息的时机,而尚可喜去了成都等地开辟地盘,同炮哥等帮会战斗,同前明势力战斗,也开辟了不少战场和地盘,接到了清军的旨意以后,尚可喜联络了吴三桂以后,却不想回去了,在诈了吴三桂的一批礼物,粮草和布匹和武器装备以后,尚可喜从康定往更西的地方逃走了。
尚可喜算是看透了,他觉得华夏军实在太厉害了,呆在华夏大明的地盘上实在不保险,因此他深入了大明更加西的地方,不过却在新军月余之后,碰到了不断扩张的叶尔羌部落,双发大打出手,发生了不少次战斗。
但这基本上和华夏军,和吴三桂没有什么关系了,吴三桂在接到顺治的旨意以后,迅速带着部队从榆林等地杀入陕甘,把大金国留在这里的守备部队打的落花流水,对于陕甘的地形,吴三桂是很熟悉的,毕竟在这里同李自成大顺军,同流寇军打了不少年的战,以前还镇守过这里。
华夏军没有想到吴三桂不战而逃,打入陕甘去了,尚可喜逃到了更远的地方,等情报回到了中枢,四山州已经大部分落入了永历明军之手,少部分落入了原先永历明军文安之的手里,主要是大顺军余部刘体纯等人的手里。
原先并肩作战的两支永历明军队伍此刻却一支还是永历明军,一支却成了南明明军,双方在四山州对峙。
而云贵则成了一片真空地带,很多地方没有人守卫。
知道这样的情报以后,张强急忙通过飞鸽传书下令附近各军马上调兵力进入云贵州,接防,同时清剿残余的兵匪,土匪,前南明军将军阀,前大清军将军阀。
于是原本要支援河南府作战的部队,民兵部队,守备部队,还有第二十二野战旅,第三骑兵旅,总兵力十万多人,纷纷从各个方向进入云贵州,而李定国部也被指派派遣至少一万人进入云贵帮助占领地盘,清剿匪徒。
张强想了想把钱秉镫派出去主持云贵州,任云贵州巡抚。
这可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清军会如此脑残,或者说如此动作,将所有部队都撤出了云贵州,还得准备砸大石头的华夏军一锤子下去,砸了空,差点闪了腰。
各军全力赶路,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到达云贵州边缘,又用了半个月时间通过守备团占领的地盘,然后跟着守备团的向导扑向各自的目标,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才全面占领了云贵州。
这时候令人想不到的变化来了,南明国皇帝朱聿健向华夏军递上降表,希望归顺华夏军。
这下连张强也愣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