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了一下人事,华夏王国继续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进。
    不过一项新的改革开始进行,民兵部队全部转为守备军或者纠察部队,衙役和捕快合并进去,各地成立纠察部门,维持地方治安,归各地官府管理,纠察部队以团级别成立,一个府一个团,下面各县设立营级纠察部队,镇设立连级单位,大村设立班级单位,州府设立旅级单位,一个大的州最多一个半旅。
    防务由守备旅负责,维持治安由纠察部队负责,守备旅以后参加野战军的作战行动,民兵大队将成为历史,地方的账册民兵转为守备旅预备役部队,平时不动用,只有国土被敌人入侵或者要调动人口去其他地方的时候才会调动这些账册民兵预备部队去。
    当然调动肯定不会是那些老的走不动的,或者伤残的不便的,调动是调动那些退役回来的士兵,那些已经从兵转为百姓的人手。
    这些人手很可能全家都会变成移民,移去那些新占领的地方。
    这些是被新兵训练营或者守备旅淘汰下来的,或者从第一线因为伤残,年龄大了,或者自己想要退役的老兵们组成。
    那些新兵训练完毕,服役两年的,成绩或者心理素质实在不过关的人就不会分在守备旅了,只能是退役回家。
    守备旅的兵服役到了年限的,三年时间,如果没有成绩,或者没有被选上,不突出的就被退役,这些人可以拥有分配工作的权利,最直接的是去了纠察大队,纠察大队相当于一份工作,吃上公家饭了。
    但这个代价是你在新兵营里面表现优异,到了守备旅完美服役完三年的,没有服役完三年的也得直接退役回家。
    这些人可以选择去开荒,虽然现在可以供开荒的地方不多了,也就云贵州,四山州,还有新打下来的陕甘州三个地方了。
    如果在哪里表现出色,有可能重新加入哪里的纠察大队或者更好一些进入守备旅,然后在哪里的守备旅退役,那样的话,他们就能回去纠察大队或者惩戒营大队担任一些职务。
    这样整顿以后,部队又变得精简了,起码不用民兵普通大队,民兵精锐大队的叫了,而且把民兵部队解放了出来,不用他们去前线劳心劳力还付出生命,直接把打战交给了正规军,野战军和守备军,还有近卫军,三个正规军军种。
    上次陕甘州和山西州的战役就让张强感到自己还是在用以前落后的人海战方式打战,这种方法能害死很多没有打战经验的新兵和壮丁,减少自己王国的人口,用正规军攻坚都比用这些兵损失小一些,付出的当然少一些,他发现自己的思想应该转变了。
    这么一调整,连守备军都不用怎么上战场了,更加节约了兵力,节约了物资补给,用精锐的野战军去打战,近卫军配合或者独立攻坚,锻炼两支正规军部队才是正事。
    民兵部队的转业,退役虽然增加了地方官府的负担,可也减轻了地方官府的治安压力,让地方官府手头有兵力可以梳理一些罪犯和一些不满份子,直接动用守备旅的兵力,看起来是杀鸡用宰牛刀,大材小用了,只有起义或者被有组织的大规模袭击发生的时候才能动用守备部队,否则就会造成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压力很大。
    之后张强发现沿用明朝和清朝的一些官吏名称有些不符合华夏王国的制度,有点不伦不类了,于是他开始先从军队着手,先改变大家的军衔。
    因为有同泰西人接触的历史,大家也打过很多战,于是提出了用泰西人的军衔和办法来管理军队。
    于是张强就把后世的军衔制度搬了过来。
    新兵营一年叫新兵,两年叫列兵,这有点和后世的不一样,但因为新兵到成为正规军士兵还有很多路要走,至少要五年才行,总不能一个守备旅百户连长到了野战旅却只能当个小兵吧,于是就从军衔制度想办法。
    新兵营等于是后世的预备役部队,其实就等于是大学军训的百姓,训练三个月,之后这些新兵就是学习和竞争,会服从命令,会队列,会开两枪就行了,所以他们当两年兵就只能到列兵了,其实还是相当于受过基本军训的百姓,退役以后还是百姓,等于锻炼身体,然后顺便替正规军储备兵力。
    乘机突出者去了守备旅,于是就是个三等兵,第一年三等兵,第二年二等兵,第三年上等兵,等于说他们还是兵,不过是比新兵训练好一些了,他们学会了开枪,战术动作,保养枪支,会骑马,会进行一些运输工具的使用,比如骡子,战马,马车驾驶,同时还会维修枪械,维修马车,会打铁,识字,会打算盘,这样他们即便退役,出去也能有一门技术。
    因为随着战争的推进,华夏王国几乎没有什么战可打了,他们基本上算是正式预备役,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百姓行列里面的。
    当然不可能五年了还是个士兵,很多人能在训练的时候获得提拔,第一年照例,谁都是三等兵,第二年成绩优异者能提升到上等兵,第三年成绩优异者能提升到下士。
    提升到下士了,就有很多选择,可以学习其他的东西,学习技术,有的成为技术方面的士兵,有的成为指挥方面的士兵。
    不过去野战旅可不是说下士去的,而是直接从野战旅整营,整营的补充,看情况而定,整个营去了,营里面的军官们是得留下的,士兵去了直接补充战损的或者退役士兵多的营。
    或者把士兵分散开来补充到其他部队。
    当然这补充肯定是第一年兵不能去的,第二年兵才能去,也不能全去,得留下原先营的骨架,否则新兵营里面每年选派上来的士兵如何处置?
    总不能让一帮新兵自己成为一个营,一个三等兵担任营长吧。
    野战军的野战旅则是最低的是上等兵,也就是说上等兵和下士全进去,由里面的中士和上士带领。
    第一年如此,第二年野战军有退役的士兵,然后由提升上来成绩优异的守备旅士兵担任士兵或者军官,形成一个一阶一阶缓慢提升,逐渐由新补缺的一种自然的新陈代谢制度。
    纠察大队的军官来自于退役军官降级使用,守备旅的军官来自于上面下派或者内部资历提升,军功提升,不过大多数来自于野战军下派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调派到守备旅或者犯错惩罚型调派。
    当然也有守备旅需要,上面选派成绩优异的士兵来守备旅,一来就提拔一级,上等兵提升为下士,下士提升为忠实,少尉提升为中尉,等等。
    守备旅立功受奖的机会以后将越来越少,野战军的机会也不会太多了,因此训练,表现,资历以后将成为华夏军里提升的路径。
    和魏无忌,李定国,冯铨商量以后,张强推出了自己新的军衔制度,不再和以前的官职混用,造成混乱了。
    纠察大队(相当于后世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抓捕犯人,协助知县办案,处理地方冲突)不再军籍之列,但有一部分军事训练的日常内容,拥有一定的作战技能,武器配备落后的单打一前装燧发枪,短火铳。
    纠察大队设立办事员制度,科员制度,一切升迁等同于官场,办事员穿纠察大队专门的无等级标志服装,一切提拔等同于官场。
    科员肩膀上一颗铜纽扣,代表他是普通科员,但比起新进的办事员,或者其他办事员里面的领导要在级别上高一级。
    随着级别提高每一级加一颗纽扣,最多三级,三级以后纽扣换成一黄色的竖杆,代表是领导。
    至少是副科级别的领导。正科级别的领导加一颗铜纽扣。
    往上推,每一级别的领导都有各自的识别标志,处级领导一横杆,加粗,正式领导加一菱形铜纽扣。
    ……。
    守备军这边,军衔最高到少将,下面有准将,像轩辕龙飞他们这些总司令就是中将,但其他人到这个位置没有他的级别,最高到少将。
    三等兵,只有细细的一条竖杆,二等兵也是,细细的两条竖杆,上等兵一条粗杆。
    下士,一条细三角弯钩,中士,两条细三角弯钩,上士,三条细三角弯钩,专业军士,一条粗弯钩。
    专业军士,分为指挥军士,各种技术兵种军士,训练军士,后勤军士,参谋军士这是根据作用分类,根据等级分类,一级军士,加一条细弯钩,二级军士,加两条细弯钩,三级军士,加三条细弯钩,四级军士,加四条细弯钩,五级军士,两条粗弯钩,一条细弯钩,六级军士,三条粗弯钩。
    张强策划的各种士兵的军衔标志,不同于后世让人看不懂,很难理解,他这个有逻辑性,一年还是两年,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年兵,两年兵,一级还是两级,数杠杆就知道了,看粗细就知道了,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的。
    军士可以随时转为准尉,不过得等到至少二级才行,一级是不行的。
    少尉得去军官培训的军校去学习,或者战时提拔,没有学习,没有战功,资历是得不到提拔的。
    你熬多少年都没有用。
    不过这一条对于军士来说没有用,军士哪怕再笨的人,时间长了干一件事情,总有他的经验,于是军士可以通过资历和熬年头,然后经过考核获得提拔,但不能超过四级,也就是说你熬到了四级,也就该退役了。
    以上的军官没有什么说的,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然后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最高到大将,没有人是大将,张强准备将魏无忌他们定为上将,除非有特殊功勋或者老了才有荣誉大将的军衔准予退役。
    这么一调整,张强就舒服了,他感觉自己好像在玩一个历史世界种田游戏,还是简单类型的,没有多少挑战性,除了开头比较艰难,敌人兵力雄厚,大家都是冷兵器,但发展到了火枪时代,几乎就是碾压式的。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领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倦鸟迷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倦鸟迷途并收藏大明领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