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莫尔寺事件的结束,疏勒境内基本趋于平静,昙柯迦罗并没有将莫尔寺的内幕告诉百姓,这对佛教的宣扬大为不利,只是以奉大雷音寺的法旨为名安抚城中百姓,以莫尔寺为先例,对疏勒寺庙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疏勒王一死,刘封让戚渊德大夫人去将王妃和宫女们接回疏勒城,作为疏勒的公主,戚渊德夫人去安抚这些人身份最为合适,权力之争,与这些后宫女子的关系并不大。
入伏天气的疏勒空气闷热,整天如同置身在火炉之中,汉军在西域已经将近两年时间,还是无法完全适应这酷热的天气,整天酸梅汤、西瓜汁、葡萄汁供应,还有人不断中暑。
文鸯等人也失去了打斗比武的兴致,每日躲在葡萄架下乘凉,早晚时间才安排练兵,只有戚渊德率领的疏勒兵还在外征战,这让苦不堪言的汉军将帅对老将军更加钦佩。
戚渊德已经将龟兹援军赶出疏勒境内,派人送来军报,正准备吞并姑墨境内,这原本是疏勒答应划割给龟兹的地盘,现在疏勒已破,之前的约定自然不算数,刘封命戚渊德见机行事,遇到关隘不要强攻,以免受挫。
这一次在疏勒休整期间,刘封顺便传令将西征的队伍重新整编,伤残兵卒都留在疏勒养伤休息,教导百姓开地屯田,将于阗收编的士兵融入军中,进一步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按照原先离开长安的计划,攻破龟兹便算西征圆满结束,但在刘封心中,汉武帝曾经派公主和亲的乌孙地盘也属于大汉疆域,而李钰从十几年前到长安加入汉军,就是为了攻灭乌孙,为先祖李陵正名,眼看到了不惑之年,也该让这位老将完成心愿了。
从疏勒到乌孙需要翻越高大险峻的天山,只有一条“乌孙道”为两国之间的通道,主要是商队行走其间,听说路途险峻,需要爬山涉水,一路上艰险自不必说,还有狼群猛兽横行,少于三四十人的商队不敢独自上路。
穿越乌孙道不适合大军行进,不说沿途折损兵力,辎重运输极难,就是半路上一旦遇到伏击阻拦,便进退两难,从疏勒用兵乌孙的可能性极小。
早在西征之前,乌孙、龟兹、坚昆三国早已结成同盟,彼此之间还有结亲,黄承彦之孙黄亮前往坚昆继承王位,其国母与乌孙王后就是兄妹。
而乌孙与龟兹也有姻亲关系,西汉元康年间龟兹王绛宾娶乌孙汉解忧公主之女长女弟史为夫人,其后二人入朝朝见宣帝,绛宾受印赐绶,弟史封为公主,绛宾死后,其子丞德即位,自称汉外孙。
中原三国之乱,无力西顾,实力逐渐强大的龟兹意图效仿乌孙,蓄意脱离汉室,与乌孙重修旧好,论起了姻亲结为盟友,共同对抗汉室。
如今汉军西征势如破竹,不但龟兹感到空前压力,乌孙也必定坐卧不宁,两国唇齿相依,大军进攻龟兹,就不得不防乌孙从背后偷袭疏勒。
虽说乌孙道进兵不易,但刘封还是做了万全准备,汉军在中原不知道打了多少奇袭战役,许多看似完胜的战事往往就败在这些意料之中却又不以为意的微小之处。
自疏勒进入乌孙道的入口在阿图什,刘封命李钰带两千军在这里驻守,一来是让他联络在乌孙的旧友,搜集情报,方便将来行事;二来李钰本就是无当飞军的统帅,参加了汉军几乎所有的奇袭战役,有他在这里镇守,乌孙再想偷袭简直是班门弄斧。
转眼又是一月时间过去,昆仑山总算派了十八名弟子下山来传道,与此同时天山派也派了七名弟子来到疏勒,主动提出要在姑墨一带传道,刘封欣然同意,特意赏赐这七名弟子每人一把宝剑,称为“七剑下天山”,建议他们以守护天山为名弘道,这对于将天山视为神山的西域百姓来说更容易接受。
这一日正在沙盘上摆弄龟兹地形图,忽然戚渊德派人来报,龟兹左将军阿不都哈克退至巴楚,龟兹又派一万援军来,阿不都哈克挥师反攻,两军在莫纳克对峙,请速派军支援。
刘封闻报冷笑道:“龟兹当真胆大,几次兵败还不收缩防线,竟妄想主动出击,也该到我们出兵的时候了。”
马哲点头道:“人马休整近两月,所说天气炎热,但军卒蓄锐已久,从于阗调拨的兵粮也已运到骆驼岭。
按照时节来算,再有一月入秋,西域天气很快就会转凉,如今万事俱备,正是出兵之时。”
刘封微微点头,命人将周处等将召集到府中,就在沙盘上开始部署兵力,命商越到骆驼岭督运粮草,顺着叶尔羌河从水路直接运往前线,顺流而下可以节省至少一半的人力和物力。
出征兵力共分两路,以周处为先锋大将,班楼为参军,王征、关奎、关海兄弟为副将,领两万大军沿天山从北线直取姑墨。
刘封则带一万兵力前往莫纳克与戚渊德会合,击退龟兹中路兵力占领巴楚,与姑墨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两路进击攻入龟兹,争取在入冬之时平定龟兹,免得军卒受风霜之苦。
三军整备,第二日从疏勒城誓师开拔,其实已经无需多少豪言壮语,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西征将士无不精神抖擞,壮怀激烈。
历朝历代从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完成的西征,他们即将在大将军刘封的率领之下开创新的历史,每一个士兵的名字还将刻在纪念碑上流传后世,即将功成圆满,试问谁不激动?
从疏勒向东的官道上,锣鼓喧天,旌旗蔽日,黄沙漫天,整齐的队伍铿锵而行,鲜亮的兵甲杀气腾腾,豪迈的军歌在空旷的大地上响起,听得那些围观的百姓也兴奋起来,拍手击节相和。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这一首军中最受欢迎的歌曲在黄沙征途中显得格外应景,每一名士兵都在大声嘶吼,雄浑的声浪如惊涛一般,滚滚远去,飘向天山,回荡于昆仑。
疏勒王一死,刘封让戚渊德大夫人去将王妃和宫女们接回疏勒城,作为疏勒的公主,戚渊德夫人去安抚这些人身份最为合适,权力之争,与这些后宫女子的关系并不大。
入伏天气的疏勒空气闷热,整天如同置身在火炉之中,汉军在西域已经将近两年时间,还是无法完全适应这酷热的天气,整天酸梅汤、西瓜汁、葡萄汁供应,还有人不断中暑。
文鸯等人也失去了打斗比武的兴致,每日躲在葡萄架下乘凉,早晚时间才安排练兵,只有戚渊德率领的疏勒兵还在外征战,这让苦不堪言的汉军将帅对老将军更加钦佩。
戚渊德已经将龟兹援军赶出疏勒境内,派人送来军报,正准备吞并姑墨境内,这原本是疏勒答应划割给龟兹的地盘,现在疏勒已破,之前的约定自然不算数,刘封命戚渊德见机行事,遇到关隘不要强攻,以免受挫。
这一次在疏勒休整期间,刘封顺便传令将西征的队伍重新整编,伤残兵卒都留在疏勒养伤休息,教导百姓开地屯田,将于阗收编的士兵融入军中,进一步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按照原先离开长安的计划,攻破龟兹便算西征圆满结束,但在刘封心中,汉武帝曾经派公主和亲的乌孙地盘也属于大汉疆域,而李钰从十几年前到长安加入汉军,就是为了攻灭乌孙,为先祖李陵正名,眼看到了不惑之年,也该让这位老将完成心愿了。
从疏勒到乌孙需要翻越高大险峻的天山,只有一条“乌孙道”为两国之间的通道,主要是商队行走其间,听说路途险峻,需要爬山涉水,一路上艰险自不必说,还有狼群猛兽横行,少于三四十人的商队不敢独自上路。
穿越乌孙道不适合大军行进,不说沿途折损兵力,辎重运输极难,就是半路上一旦遇到伏击阻拦,便进退两难,从疏勒用兵乌孙的可能性极小。
早在西征之前,乌孙、龟兹、坚昆三国早已结成同盟,彼此之间还有结亲,黄承彦之孙黄亮前往坚昆继承王位,其国母与乌孙王后就是兄妹。
而乌孙与龟兹也有姻亲关系,西汉元康年间龟兹王绛宾娶乌孙汉解忧公主之女长女弟史为夫人,其后二人入朝朝见宣帝,绛宾受印赐绶,弟史封为公主,绛宾死后,其子丞德即位,自称汉外孙。
中原三国之乱,无力西顾,实力逐渐强大的龟兹意图效仿乌孙,蓄意脱离汉室,与乌孙重修旧好,论起了姻亲结为盟友,共同对抗汉室。
如今汉军西征势如破竹,不但龟兹感到空前压力,乌孙也必定坐卧不宁,两国唇齿相依,大军进攻龟兹,就不得不防乌孙从背后偷袭疏勒。
虽说乌孙道进兵不易,但刘封还是做了万全准备,汉军在中原不知道打了多少奇袭战役,许多看似完胜的战事往往就败在这些意料之中却又不以为意的微小之处。
自疏勒进入乌孙道的入口在阿图什,刘封命李钰带两千军在这里驻守,一来是让他联络在乌孙的旧友,搜集情报,方便将来行事;二来李钰本就是无当飞军的统帅,参加了汉军几乎所有的奇袭战役,有他在这里镇守,乌孙再想偷袭简直是班门弄斧。
转眼又是一月时间过去,昆仑山总算派了十八名弟子下山来传道,与此同时天山派也派了七名弟子来到疏勒,主动提出要在姑墨一带传道,刘封欣然同意,特意赏赐这七名弟子每人一把宝剑,称为“七剑下天山”,建议他们以守护天山为名弘道,这对于将天山视为神山的西域百姓来说更容易接受。
这一日正在沙盘上摆弄龟兹地形图,忽然戚渊德派人来报,龟兹左将军阿不都哈克退至巴楚,龟兹又派一万援军来,阿不都哈克挥师反攻,两军在莫纳克对峙,请速派军支援。
刘封闻报冷笑道:“龟兹当真胆大,几次兵败还不收缩防线,竟妄想主动出击,也该到我们出兵的时候了。”
马哲点头道:“人马休整近两月,所说天气炎热,但军卒蓄锐已久,从于阗调拨的兵粮也已运到骆驼岭。
按照时节来算,再有一月入秋,西域天气很快就会转凉,如今万事俱备,正是出兵之时。”
刘封微微点头,命人将周处等将召集到府中,就在沙盘上开始部署兵力,命商越到骆驼岭督运粮草,顺着叶尔羌河从水路直接运往前线,顺流而下可以节省至少一半的人力和物力。
出征兵力共分两路,以周处为先锋大将,班楼为参军,王征、关奎、关海兄弟为副将,领两万大军沿天山从北线直取姑墨。
刘封则带一万兵力前往莫纳克与戚渊德会合,击退龟兹中路兵力占领巴楚,与姑墨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两路进击攻入龟兹,争取在入冬之时平定龟兹,免得军卒受风霜之苦。
三军整备,第二日从疏勒城誓师开拔,其实已经无需多少豪言壮语,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西征将士无不精神抖擞,壮怀激烈。
历朝历代从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完成的西征,他们即将在大将军刘封的率领之下开创新的历史,每一个士兵的名字还将刻在纪念碑上流传后世,即将功成圆满,试问谁不激动?
从疏勒向东的官道上,锣鼓喧天,旌旗蔽日,黄沙漫天,整齐的队伍铿锵而行,鲜亮的兵甲杀气腾腾,豪迈的军歌在空旷的大地上响起,听得那些围观的百姓也兴奋起来,拍手击节相和。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这一首军中最受欢迎的歌曲在黄沙征途中显得格外应景,每一名士兵都在大声嘶吼,雄浑的声浪如惊涛一般,滚滚远去,飘向天山,回荡于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