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辽西,早已进入了真正的冬天,加上前数日的大雪降下,从松锦到山海关的辽西走廊一线,全都是冰天雪地。
旷野上,河流沼泽冻结了,滴水成冰,冷风如刀。
杨振一行近千人,押解着好几百挑选出来的满鞑子俘虏,在冰天雪地里行进,自有一番艰难。
好在之前他们西出边外,截击山右商队的时候,获得了大量的羊皮兽皮等毛皮料子,此时也被松山城里的被服厂,因陋就简地做成了各式各样的羊皮袄子和兽皮帽子。
这些羊皮袄子兽皮帽子,穿在身上,戴在头上,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像是大明朝的官军,倒更像是关外的马贼绺子,可是为了保暖,却也顾不得其他了。
对于这次亲赴京师献俘,杨振原本有意乘坐海船,走海路前往的,比如从松山东南海岸的止锚湾出发,然后到山海关内的老龙头登陆,或者直接到天津卫的大沽口登陆。
走海路很方便,路上也能更加轻松一点。
但是,征东先遣营的水师主力留在了旅顺口、金州湾一带,并未与他一同归来,而剩下的船只,以及袁进的觉华岛水师,运力有限。
本就不是很多的船只和水师队伍,还要承担起从松山城一带往旅顺口方向转运枪炮、弹药、粮草、物资,以及大量匠人杂役的任务。
如此捉襟见肘之下,杨振也只能先可着更加重要的一头去安排了。
对杨振来说,前往京师,搞一场午门献俘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也不能与金复两城和旅顺口的得失相提并论。
好在杨振到松山城以后,先后几次出击,攒下了不少家当,比如战马,比如大车,比如物料粮草,到了这个时候,统统派上了用场。
这一回,杨振一行三百火枪兵,外加五百重骑兵,人人皆有骏马可骑,他们沿着驿道往南行军,倒也并不算太难。
当然了,他们一行之中,不光是只有八百多人的松山官军,同行的还有那些个被抓了俘虏,并被杨振带着前往京师献俘的四百多活着的满鞑子,以及由十几辆骡马大车随行运送的带着金钱鼠尾的满鞑子首级。
而那四百多个被刻意留了活口的满鞑子俘虏,除了有数的几个高官显贵被安排在了几辆骡马大车上以外,其他的全是步行。
这些人,有的是之前在松山外围的战斗中俘虏的,有的是新从旅顺口带回来的,虽然活着,但大部分都带着伤病,在冰天雪地里,想快也快不起来。
就这样,他们早上从松山城出发,到了傍晚方才抵达塔山,并利用了祖克勇的关系,夜宿在塔山城中。
塔山总兵刘周智,原本对杨振这个新崛起的外人十分看不上,一直认为杨振不过是一个幸进之辈罢了。
比如他就一直认为,年初的时候杨振解围松山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正赶上了满鞑子的大军粮尽自退,让杨振捡了个大便宜。
至于后来的所谓渡海出击,袭扰满鞑子敌后那档子事情,刘周智根本不相信杨振对外宣称的那些战果,比如什么破了熊岳城,什么破了盖州城,他根本不信。
对他来说,那些所谓的破城之功,远在满鞑子大后方,没人验证,相当于是死无对证,自然随便杨振怎么说了。
甚至包括前不久满鞑子包围了松山城,才没几天又突然毫无预兆地撤了兵,刘周智都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不可能是因为杨振所部有多大能耐,打退了满鞑子的大军。
在他看来,要么是大清兵内部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杨振所部已经与满鞑子大军达成了媾和或者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毕竟,刘周智的老大,也就是祖大寿,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但是这一次,当杨振跟着祖克勇,带着满鞑子的十王爷多铎、辅国公屯齐等一众高官显贵,进入塔山城避寒过夜的时候,刘周智一下子傻眼了。
他无法相信,杨振在不动声色之中竟然取得了这样重大的战果。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又让他不能不信。
杨振进入塔山城的时候,刘周智对杨振,甚至对东厂督主座下大珰卢志德,都不冷不热,不假辞色。
能给他们开门,让他们入城内过夜,完全是看在祖克勇这个祖家人的面子上。
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杨振一行离开塔山的时候,刘周智对杨振的态度,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再看杨振的眼光,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尊重甚至是敬畏在内了。
他跟着祖大寿在关外与清鞑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胜仗当然也打过,可是何尝有过这样的战果啊!
作为辽东军里面一个资深的老将,刘周智当然很清楚,要想取得这样的战果有多么的困难,又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然而,对向来号称精锐,同时也自以为精锐无比的辽东军来说,这样难比登天的事情,人家杨振这个小年轻,这个新到松山不足一年的小年轻,竟然做到了!
杨振是怎么做到的,刘周智并不清楚,但他清楚的是,如果把他放在杨振的位置上,他根本做不到,他连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与此相应的是,他也看不出祖大寿麾下的辽东军中,还有哪个将领,能够取得杨振这样的战果。
甚至包括辽东军中那颗冉冉升起有点众望所归的新秀人物吴三桂,放到杨振面前一比,也立刻就黯然失色了许多。
当然了,杨振在塔山城里住宿了一晚,竟然赢得了塔山总兵刘周智的尊重和敬意,这是他的一个意外的偏得。
而这样的偏得,伴随着杨振在第二天的傍晚进入连山城,又再一次上演了。
驻守在连山城内的将领是祖大寿的弟弟之一副将祖大名。
有了祖克勇这层关系,祖大名当然也不能拒绝杨振一行入城过夜的请求。
而杨振一入城,祖大名一听说随行的满鞑子俘虏里面,竟然就有大名鼎鼎的满鞑子曾经的豫亲王、十王爷多铎,还有什么宗室觉罗出身的辅国公,什么固山额真,什么梅勒章京等等高官显贵一大堆,他整个人都傻了。
平常若是能在战场上俘虏一个这样的人物,就够他吹牛吹上几年的了,哪见过这样的场景啊!
唯一可惜的是,那个满鞑子十王爷多铎伤势沉重,气息奄奄,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眼瞅着时日不多,祖大乐除了看个新鲜,也没机会审讯问话,清醒地受他的羞辱了。
多铎被铅弹击中了多处,有的铅弹弹丸被郭小武取出来了,可是有的却仍在体内。
留在体内的铅弹,让多铎的伤口无法愈合,肌肉败坏,脓肿,直到溃烂,长时间高热不退,眼瞅着就要死了。
不过,那些受伤并不重的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们,却经受了祖大乐的各种羞辱与盘问。
等到祖大乐从这些人的嘴里确认了他们的身份,确认了多铎的身份以后,他对杨振的态度,甚至对满清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与刘周智所做的一模一样,等到次日杨振一行告别了连山城以后,祖大乐立刻让人带了自己的书信,驰往锦州去了。
他在写给他的兄长祖大寿的信件当中,不仅原原本本地报告了杨振一行的情况,而且也建议他的兄长重新考虑一下今后面对满清的态度。
从杨振能够守住松山城,并且能够连续击败满清八旗兵,甚至俘虏他们的旗主王爷这样的情形看,所谓的大明朝气数已尽,天命在所谓大清这样的说法,显然并不是事实。
如果是事实,那么如何解释杨振所取得的胜利,如何解释满鞑子镶白旗的旗主,满鞑子曾经的豫亲王、现在的豫郡王,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竟然会沦为杨振的阶下囚?!
至少对祖大乐来说,杨振一行离去之后,他对祖大寿把宝押在满清那一边,开始有点生出疑虑了,开始有点不那么放心了。
十一月初七日傍晚,杨振一行踏着冰雪,抵达了宁远城下。
旷野上,河流沼泽冻结了,滴水成冰,冷风如刀。
杨振一行近千人,押解着好几百挑选出来的满鞑子俘虏,在冰天雪地里行进,自有一番艰难。
好在之前他们西出边外,截击山右商队的时候,获得了大量的羊皮兽皮等毛皮料子,此时也被松山城里的被服厂,因陋就简地做成了各式各样的羊皮袄子和兽皮帽子。
这些羊皮袄子兽皮帽子,穿在身上,戴在头上,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像是大明朝的官军,倒更像是关外的马贼绺子,可是为了保暖,却也顾不得其他了。
对于这次亲赴京师献俘,杨振原本有意乘坐海船,走海路前往的,比如从松山东南海岸的止锚湾出发,然后到山海关内的老龙头登陆,或者直接到天津卫的大沽口登陆。
走海路很方便,路上也能更加轻松一点。
但是,征东先遣营的水师主力留在了旅顺口、金州湾一带,并未与他一同归来,而剩下的船只,以及袁进的觉华岛水师,运力有限。
本就不是很多的船只和水师队伍,还要承担起从松山城一带往旅顺口方向转运枪炮、弹药、粮草、物资,以及大量匠人杂役的任务。
如此捉襟见肘之下,杨振也只能先可着更加重要的一头去安排了。
对杨振来说,前往京师,搞一场午门献俘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也不能与金复两城和旅顺口的得失相提并论。
好在杨振到松山城以后,先后几次出击,攒下了不少家当,比如战马,比如大车,比如物料粮草,到了这个时候,统统派上了用场。
这一回,杨振一行三百火枪兵,外加五百重骑兵,人人皆有骏马可骑,他们沿着驿道往南行军,倒也并不算太难。
当然了,他们一行之中,不光是只有八百多人的松山官军,同行的还有那些个被抓了俘虏,并被杨振带着前往京师献俘的四百多活着的满鞑子,以及由十几辆骡马大车随行运送的带着金钱鼠尾的满鞑子首级。
而那四百多个被刻意留了活口的满鞑子俘虏,除了有数的几个高官显贵被安排在了几辆骡马大车上以外,其他的全是步行。
这些人,有的是之前在松山外围的战斗中俘虏的,有的是新从旅顺口带回来的,虽然活着,但大部分都带着伤病,在冰天雪地里,想快也快不起来。
就这样,他们早上从松山城出发,到了傍晚方才抵达塔山,并利用了祖克勇的关系,夜宿在塔山城中。
塔山总兵刘周智,原本对杨振这个新崛起的外人十分看不上,一直认为杨振不过是一个幸进之辈罢了。
比如他就一直认为,年初的时候杨振解围松山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正赶上了满鞑子的大军粮尽自退,让杨振捡了个大便宜。
至于后来的所谓渡海出击,袭扰满鞑子敌后那档子事情,刘周智根本不相信杨振对外宣称的那些战果,比如什么破了熊岳城,什么破了盖州城,他根本不信。
对他来说,那些所谓的破城之功,远在满鞑子大后方,没人验证,相当于是死无对证,自然随便杨振怎么说了。
甚至包括前不久满鞑子包围了松山城,才没几天又突然毫无预兆地撤了兵,刘周智都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不可能是因为杨振所部有多大能耐,打退了满鞑子的大军。
在他看来,要么是大清兵内部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杨振所部已经与满鞑子大军达成了媾和或者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毕竟,刘周智的老大,也就是祖大寿,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但是这一次,当杨振跟着祖克勇,带着满鞑子的十王爷多铎、辅国公屯齐等一众高官显贵,进入塔山城避寒过夜的时候,刘周智一下子傻眼了。
他无法相信,杨振在不动声色之中竟然取得了这样重大的战果。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又让他不能不信。
杨振进入塔山城的时候,刘周智对杨振,甚至对东厂督主座下大珰卢志德,都不冷不热,不假辞色。
能给他们开门,让他们入城内过夜,完全是看在祖克勇这个祖家人的面子上。
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杨振一行离开塔山的时候,刘周智对杨振的态度,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再看杨振的眼光,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尊重甚至是敬畏在内了。
他跟着祖大寿在关外与清鞑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胜仗当然也打过,可是何尝有过这样的战果啊!
作为辽东军里面一个资深的老将,刘周智当然很清楚,要想取得这样的战果有多么的困难,又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然而,对向来号称精锐,同时也自以为精锐无比的辽东军来说,这样难比登天的事情,人家杨振这个小年轻,这个新到松山不足一年的小年轻,竟然做到了!
杨振是怎么做到的,刘周智并不清楚,但他清楚的是,如果把他放在杨振的位置上,他根本做不到,他连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与此相应的是,他也看不出祖大寿麾下的辽东军中,还有哪个将领,能够取得杨振这样的战果。
甚至包括辽东军中那颗冉冉升起有点众望所归的新秀人物吴三桂,放到杨振面前一比,也立刻就黯然失色了许多。
当然了,杨振在塔山城里住宿了一晚,竟然赢得了塔山总兵刘周智的尊重和敬意,这是他的一个意外的偏得。
而这样的偏得,伴随着杨振在第二天的傍晚进入连山城,又再一次上演了。
驻守在连山城内的将领是祖大寿的弟弟之一副将祖大名。
有了祖克勇这层关系,祖大名当然也不能拒绝杨振一行入城过夜的请求。
而杨振一入城,祖大名一听说随行的满鞑子俘虏里面,竟然就有大名鼎鼎的满鞑子曾经的豫亲王、十王爷多铎,还有什么宗室觉罗出身的辅国公,什么固山额真,什么梅勒章京等等高官显贵一大堆,他整个人都傻了。
平常若是能在战场上俘虏一个这样的人物,就够他吹牛吹上几年的了,哪见过这样的场景啊!
唯一可惜的是,那个满鞑子十王爷多铎伤势沉重,气息奄奄,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眼瞅着时日不多,祖大乐除了看个新鲜,也没机会审讯问话,清醒地受他的羞辱了。
多铎被铅弹击中了多处,有的铅弹弹丸被郭小武取出来了,可是有的却仍在体内。
留在体内的铅弹,让多铎的伤口无法愈合,肌肉败坏,脓肿,直到溃烂,长时间高热不退,眼瞅着就要死了。
不过,那些受伤并不重的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们,却经受了祖大乐的各种羞辱与盘问。
等到祖大乐从这些人的嘴里确认了他们的身份,确认了多铎的身份以后,他对杨振的态度,甚至对满清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与刘周智所做的一模一样,等到次日杨振一行告别了连山城以后,祖大乐立刻让人带了自己的书信,驰往锦州去了。
他在写给他的兄长祖大寿的信件当中,不仅原原本本地报告了杨振一行的情况,而且也建议他的兄长重新考虑一下今后面对满清的态度。
从杨振能够守住松山城,并且能够连续击败满清八旗兵,甚至俘虏他们的旗主王爷这样的情形看,所谓的大明朝气数已尽,天命在所谓大清这样的说法,显然并不是事实。
如果是事实,那么如何解释杨振所取得的胜利,如何解释满鞑子镶白旗的旗主,满鞑子曾经的豫亲王、现在的豫郡王,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竟然会沦为杨振的阶下囚?!
至少对祖大乐来说,杨振一行离去之后,他对祖大寿把宝押在满清那一边,开始有点生出疑虑了,开始有点不那么放心了。
十一月初七日傍晚,杨振一行踏着冰雪,抵达了宁远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