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崔文卿这么说,王安石大感舒心。
从目前河东路发行国债的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效可谓是有目共睹的。
河东路经略使童州更是多次上书朝堂,要求政事堂能够对国债之事做出相应告示,明文公布天下,以壮百姓信任国债之心。
若国债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行,可谓又是增加了一条重要的生财手段,能让捉襟见肘的府库又能增收不少。
心念及此,王安石捋须笑道:“照崔郎这么说,若以朝廷之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国债,也是可行了?”
崔文卿笑道:“的确可行,不过唯有一点,朝廷不能直接出面进行钱财管理,须得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事务。”
“照崔郎的意思,莫非朝廷也成立一个如河东路的那什么银行?”
“对,若能有银行自然最好,况且前不久我也曾给官家说过发行纸质银票之事,若能将这一切都交给银行管理,对朝廷以及百姓来说都非常有利。”
听罢此事,王安石眉头微皱,轻叹言道:“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目前造钱之事,主要由少府监负责,若以银行夺其权,只怕是有所不妥。”
崔文卿微笑建议道:“安石相公此虑固然不错,以在下之见,可以依旧将制造铜币之责交由少府监负责,而制造纸质钱币之能交给银行,如此一来,大家互不干涉,自然最好。”
王安石想想也对,不禁微微颔首,忽地又想起一事,问道:“崔郎,老朽还有一事委实不解,请你指点一二。”
崔文卿抬手言道:“安石相公言重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好,目前我朝制造铜币,多在盛产铜铁的地方各州、县普遍设置铸钱监,以监为名,役使工匠开凿矿山,鼓冶铸钱,每年的铜铁开采有限,故而造钱之数亦有定额,如几年前朝廷曾专门下旨,京西、淮南、两浙、江西、荆湖六路各置一铸钱监,江南、荆湖南路以十五万缗,馀以十万缗为额,然发行纸币,却不受铜铁限制,倘若多印纸币,那朝廷岂不是越来越富,百姓也越来越有钱了?如此一来,岂不谬论?”
面对王安石的疑问,崔文卿不由笑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经济小白不解之处,那就是为何国家不能多发钱币?
略作思忖,崔文卿正容解释道:“安石相公,钱币之责在于交流货物,而在货物交流流通过程中,纸币发行的多少并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必须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王安石茫然一阵,显然从未听过这个词汇,问道,“何意也?”
崔文卿心知如果将经济学计算通货膨胀的公示说出来,只怕王安石也听不明白,只能想到一个折中之法,言道:“这么说吧,假如洛阳北市有总价两千万两的商品,货币周转速度为两次,那么发行一千万两的纸币,便可以达到一两纸币具有一两购买力的原则,但如果发行了两千万两的纸币,那么这两千万两仍然只具有原来一千万两的购买力,一两纸币就只有半两纸币的购买力,也就只能买到五百文的商品。因此,原来一两价值的商品就需要二两的纸币才能买到,这样纸币就会贬值,物价也会随之上涨,便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发生之后,纸币将大幅度贬值,说不定将来,上街买物就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甚至买一只肥鸡,也需要数十斤的纸币,如此一来,自是得不偿失,而国家的经济体系也为之崩溃,故而明睿的统治者,都会依照市场之能发行货币。”
崔文卿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如他穿越之前的世界中,石油大国委内维拉便因通货膨胀出现了大面积的经济萧条,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崩溃,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故而经济这东西,不是任何人能够玩得起的,一个不慎就会出现较大的危机。
王安石大概听懂了崔文卿的意思,然发行纸币一事却让他依旧有些犹豫,问道:“照崔郎这么说,发行纸币岂不是须得慎之又慎?刚刚成立的银行如何能够胜任这样的事务?”
崔文卿正容言道:“安石相公此虑固然不错,然要改变,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说不定还是非常巨大的。”
王安石面沉如水,缓缓颔首,显然对于改革之事,也有着较深的体会,然随即崔文卿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双目一亮。
“不过安石丞相,这些要付出的代价,也并非是不可控制,可以摸着石头过河搞试点来看成效,先在一处地方推行纸币发行,以一隅之成败而预料全局之成败,这才是最为完美的方法。”
王安石愣怔半响,方才问道:“试点?以一隅之成败而预料全局之成败?此法可靠么?”
崔文卿笑道:“怎会不可靠,任何新法的推行,必定会动摇既定的利益体系,在结果没有明显显现出来之前,说不定会遭到保守派强烈的反击,许多新法也因此而半路夭折,实乃令人倍觉遗憾,然若在一地搞试点,面对的阻力较小,风险较小,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较小,若是试点成功,结果摆在那里,自然可以坚定变法者之心,也可让保守派哑口无言,然若是失败,也可以总结教训经验,从而调整新法,使其能够适应实际。”
一番话恰如江河入海,使得王安石眼前陡然觉得一片开阔亮堂,心内更是涌出了一股止不住的激动之情。
试点?为何当初他却没想到如此妙法?竟懵懵懂懂推行变法多年而完全不得要领?
而每当新法推广,他所要求的都是全国上下同时拉开进行,由于不知道新法成效,朝堂内的反对声音也非常之大,往往新法还没有推开,激起的骂声就是一片。
如今崔文卿所设想的这个试点之法,无异于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让朝廷内的阻力不再那么尖锐,可谓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想到这里,王安石大觉舒心,看望崔文卿的眼神中充满了止不住的赞赏,暗叹道:此人,莫非当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变法奇才?
(本章完)
从目前河东路发行国债的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效可谓是有目共睹的。
河东路经略使童州更是多次上书朝堂,要求政事堂能够对国债之事做出相应告示,明文公布天下,以壮百姓信任国债之心。
若国债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行,可谓又是增加了一条重要的生财手段,能让捉襟见肘的府库又能增收不少。
心念及此,王安石捋须笑道:“照崔郎这么说,若以朝廷之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国债,也是可行了?”
崔文卿笑道:“的确可行,不过唯有一点,朝廷不能直接出面进行钱财管理,须得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事务。”
“照崔郎的意思,莫非朝廷也成立一个如河东路的那什么银行?”
“对,若能有银行自然最好,况且前不久我也曾给官家说过发行纸质银票之事,若能将这一切都交给银行管理,对朝廷以及百姓来说都非常有利。”
听罢此事,王安石眉头微皱,轻叹言道:“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目前造钱之事,主要由少府监负责,若以银行夺其权,只怕是有所不妥。”
崔文卿微笑建议道:“安石相公此虑固然不错,以在下之见,可以依旧将制造铜币之责交由少府监负责,而制造纸质钱币之能交给银行,如此一来,大家互不干涉,自然最好。”
王安石想想也对,不禁微微颔首,忽地又想起一事,问道:“崔郎,老朽还有一事委实不解,请你指点一二。”
崔文卿抬手言道:“安石相公言重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好,目前我朝制造铜币,多在盛产铜铁的地方各州、县普遍设置铸钱监,以监为名,役使工匠开凿矿山,鼓冶铸钱,每年的铜铁开采有限,故而造钱之数亦有定额,如几年前朝廷曾专门下旨,京西、淮南、两浙、江西、荆湖六路各置一铸钱监,江南、荆湖南路以十五万缗,馀以十万缗为额,然发行纸币,却不受铜铁限制,倘若多印纸币,那朝廷岂不是越来越富,百姓也越来越有钱了?如此一来,岂不谬论?”
面对王安石的疑问,崔文卿不由笑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经济小白不解之处,那就是为何国家不能多发钱币?
略作思忖,崔文卿正容解释道:“安石相公,钱币之责在于交流货物,而在货物交流流通过程中,纸币发行的多少并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必须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王安石茫然一阵,显然从未听过这个词汇,问道,“何意也?”
崔文卿心知如果将经济学计算通货膨胀的公示说出来,只怕王安石也听不明白,只能想到一个折中之法,言道:“这么说吧,假如洛阳北市有总价两千万两的商品,货币周转速度为两次,那么发行一千万两的纸币,便可以达到一两纸币具有一两购买力的原则,但如果发行了两千万两的纸币,那么这两千万两仍然只具有原来一千万两的购买力,一两纸币就只有半两纸币的购买力,也就只能买到五百文的商品。因此,原来一两价值的商品就需要二两的纸币才能买到,这样纸币就会贬值,物价也会随之上涨,便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发生之后,纸币将大幅度贬值,说不定将来,上街买物就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甚至买一只肥鸡,也需要数十斤的纸币,如此一来,自是得不偿失,而国家的经济体系也为之崩溃,故而明睿的统治者,都会依照市场之能发行货币。”
崔文卿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如他穿越之前的世界中,石油大国委内维拉便因通货膨胀出现了大面积的经济萧条,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崩溃,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故而经济这东西,不是任何人能够玩得起的,一个不慎就会出现较大的危机。
王安石大概听懂了崔文卿的意思,然发行纸币一事却让他依旧有些犹豫,问道:“照崔郎这么说,发行纸币岂不是须得慎之又慎?刚刚成立的银行如何能够胜任这样的事务?”
崔文卿正容言道:“安石相公此虑固然不错,然要改变,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说不定还是非常巨大的。”
王安石面沉如水,缓缓颔首,显然对于改革之事,也有着较深的体会,然随即崔文卿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双目一亮。
“不过安石丞相,这些要付出的代价,也并非是不可控制,可以摸着石头过河搞试点来看成效,先在一处地方推行纸币发行,以一隅之成败而预料全局之成败,这才是最为完美的方法。”
王安石愣怔半响,方才问道:“试点?以一隅之成败而预料全局之成败?此法可靠么?”
崔文卿笑道:“怎会不可靠,任何新法的推行,必定会动摇既定的利益体系,在结果没有明显显现出来之前,说不定会遭到保守派强烈的反击,许多新法也因此而半路夭折,实乃令人倍觉遗憾,然若在一地搞试点,面对的阻力较小,风险较小,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较小,若是试点成功,结果摆在那里,自然可以坚定变法者之心,也可让保守派哑口无言,然若是失败,也可以总结教训经验,从而调整新法,使其能够适应实际。”
一番话恰如江河入海,使得王安石眼前陡然觉得一片开阔亮堂,心内更是涌出了一股止不住的激动之情。
试点?为何当初他却没想到如此妙法?竟懵懵懂懂推行变法多年而完全不得要领?
而每当新法推广,他所要求的都是全国上下同时拉开进行,由于不知道新法成效,朝堂内的反对声音也非常之大,往往新法还没有推开,激起的骂声就是一片。
如今崔文卿所设想的这个试点之法,无异于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让朝廷内的阻力不再那么尖锐,可谓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想到这里,王安石大觉舒心,看望崔文卿的眼神中充满了止不住的赞赏,暗叹道:此人,莫非当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变法奇才?
(本章完)